歷史上關於媽祖的故事,媽祖的傳說

2021-02-13 潮汕媽祖

媽祖一直在小編的印象中,就是一個什麼好事都做的菩薩。特別是在劉濤飾演的《媽祖》後,更是讓人們對媽祖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對媽祖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尊敬。那麼有著很多歷史上關於媽祖的故事傳說,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到媽祖文化看看吧!

媽祖生平有許多傳說,據《天后志》記載的有十五則,據《天妃顯聖錄》記載的有十六則。它們分別是:

A:萊嶼長青: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傳說有一天,媽祖到小島上遊玩時將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蹟般成長,花開滿地。隨後,每年無需耕種,自然生長。當地人視仙花採之。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菜子嶼」。

B:禱雨濟民:相傳媽祖二十一歲的時候,莆田地方出現大旱,全縣百姓都說非媽祖不能救此災害。於是,縣尹親往向媽祖求救,媽祖祈雨,並說壬子日申刻就會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無雲,絲毫沒有要下雨的徵兆,申刻一到,突然烏雲滾滾,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復往日生機。

C:掛席泛槎: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天,海上起風浪,媽祖要渡海,岸邊船隻是有,但是船上沒有船槳,也沒有船篷,加上風急浪大,船手不敢開船,媽祖對船手說:你只管起船。隨即叫人將草蓆掛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開上海面,乘風破浪,飛馳而去。

D:化草救商: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衝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風襲擊觸礁,海水湧進船艙,即將沉沒,村民見狂巨浪,不敢前去營救。在這緊急時刻,媽祖信手在腳下找了幾根小草,扔進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劃到並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船中人免難。

E:降伏二神:相傳在媽祖二十三歲時,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為順風耳,一為千裡眼。二神經常出沒貽害百姓。百姓祈求媽祖懲治二神。為了降服二神,媽祖與村女們一起上山勞動,這樣,一直過十多天,二神終於出現了,當二神將近時,媽祖大聲呵斥,二神見媽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

媽祖拂動手中絲帕,頓時狂風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視,媽祖用激將法激二神丟下鐵斧,丟下鐵斧之後二神再也收不起鐵斧,於是認輸謝罪而去。兩年後,二神海上再次作祟,十分厲害,媽祖用神咒呼風飛石使二神無處躲避,二神服輸,願為媽祖效力,於是媽祖收二神為將。

F:解除水患:相傳媽祖二十六歲時,那年上半年,陰雨連綿,福建與浙江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時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無改觀。當地請求媽祖解害,媽祖道:災害是人積惡所致,既然皇上有意為民解害,我更是應當祈天赦佑。於是焚香禱告,突然天開始起大風,並見雲端有虯龍飛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還獲得了好收成,人們感激媽祖,省官於是向朝廷為媽祖請功並準得到褒獎。

G:救父尋兄:相傳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渡海北上之際,海上掀起狂風惡浪,船隻遭損,情況危急。媽祖哭道:父親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來報,情況屬實。兄掉到海裡後,媽祖陪著母親駕船前去大海裡尋找。

突然發現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濤洶湧的海面,眾人十分擔心,而媽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來迎接她,這時海水變清,其兄屍體浮了上來,於是將屍體運回去。此後每當媽祖誕辰之日,夜裡魚群環列湄嶼之前,黎明才散去,而這一天也成為當地漁民的休船之日。

H:懇請治病: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縣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縣尹媽祖有解難之法力。於是,縣尹親自拜請媽祖,媽祖念他平時為官不壞,加上他是外來官,告訴他用菖莆九節煎水飲服,並將咒符貼在門口。縣尹回去後遵囑施行,不日疾病痊癒。

I:收伏二怪: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有嘉應和嘉佑二怪,經常出沒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將沉沒。媽祖見之即化作一貨船,前去救難。嘉佑見貨船前來,立即來追貨船。媽祖口念神咒,將其制服。

嘉佑當即叩首服罪,媽祖將其收入水闕仙班。為制服嘉應,媽祖施計,於山路獨行,嘉應以為只是民間美女,便起歹心前來觸犯,媽祖一揮塵拂,嘉應見之不妙逃去。時隔一年,嘉應又出來為害百姓,媽祖說:「這個怪物不歸正道,必然擾害人間。」於是叫村民帶符焚香齋戒,自己則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應。媽祖也將嘉應收為水闕仙班一員。

J:窺井得符:相傳媽祖十六歲的時候,有一次,與一群女伴出去遊玩,當她對著井水照妝時,一位後面跟著一班神仙的神人捧著一雙銅符,擁井而上,把銅符授給她,一起玩得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則接受銅符,並不懷疑。媽祖接受銅符後,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以至她常能神遊,騰雲渡海,救急救難,人們稱她是「神姑」,「龍女」。

K:媽祖誕降:媽祖父親林惟愨(諱願),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惟愨年四十多歲時,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擔憂一子難保傳宗接代,所以經常焚香禱告,想再生一個兒子。惟愨夫婦的虔誠感動了南海觀音。

一天晚上,觀音託夢給王氏並對王氏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不久王氏便懷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時,西北處一道貌岸然紅光射入屋中,並伴有隆鳴之聲,媽祖降生了。因媽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媽祖生得奇異,因此十分疼愛。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所以,其父母給她取名林默。相傳媽祖誕生在湄洲島。

L:湄嶼飛升:宋太宗雍熙四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重陽節的前一天,對家人說:「我心好清淨,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佳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家人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要成仙。

第二天早上,媽祖焚香誦經之後,告別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湄峰頂上濃雲重重,媽祖化作一道白光衝入天空,乘風而去。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顯聖,護國佑民,救人危難,當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供奉。據傳祖廟後的摩崖「升天古蹟」處就是媽祖飛天的地。

M:驅除怪風: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對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橋,是當地百姓南來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風颳起,刮斷了全部橋樁,一時交通斷絕,人們無法過往。百姓以為是風神所為,於是祈求媽祖解難。媽祖到石橋處察看,見遠處天空一道黑氣,知道是有怪所為,於是施展靈術將怪驅逐遠去,從此石橋通暢無害。

N:收伏晏公:相傳媽祖在世時,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時常在海上興風作浪,弄翻船隻。有一天,媽祖駕船駛到東部大海,怪物又開始興風作浪,媽祖乘坐的船隻搖晃的非常厲害。媽祖即令拋錨,見前方波濤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繡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媽祖不動聲色,掀起狂風巨浪與之抗擊,晏公害怕媽祖的神威,叩拜蕩舟離去。但怪物一時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於是變成一條神龍,繼續興風作浪,媽祖說到:「此妖不除,風波不息」,在中遊拋錨,制服神龍。媽祖命令晏公統領水闕仙班(共有十八位),護衛海上船民,後來晏公成為媽祖部下總管。

O:收高裡鬼: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個叫高裡的地方出了一個妖怪,當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當地百姓前去求媽祖醫治,媽祖給求治者一符咒,叮囑百姓回去後,將符咒貼於病人床頭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於是變成一隻鳥逃去。

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為患鄉裡」,追擊並將鳥抓獲。原來是一隻鷦鷯,媽祖用符水噴灑小鳥,小鳥落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取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請媽祖收留,媽祖於是將它收在臺下服役。

P:鐵馬渡江:相傳有一天,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隻,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簷前懸有鐵馬,於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奔海對面風馳而去,待人上了對岸,忽然之間,鐵馬無影無蹤,旁邊的人無不驚嘆「龍女」的神通廣大。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小編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對內容進行刪除!


多精彩請點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媽祖顯聖》民間傳說故事
    媽祖顯靈傳說 之二:佑助收艇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臺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颳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風停息後,命令出海尋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灣中,艇上人報告說:昨夜波浪中見船頭有燈光,似人攬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為感動,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宮,重塑媽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妝樓、朝天閣,並請回媽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 劉濤的《媽祖》電視劇沒看夠?電影《媽祖回家》安排
    媽祖是神,但與許多傳說中的高高坐於凌霄寶座之上的神仙不同,媽祖原本就是人關於媽祖,最早史料記載於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所寫的傳說媽祖誕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坐落著唯美的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的廟宇,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媽祖。因此沿海人民對媽祖感情也更為深厚,臺灣、東南亞地區等地方媽祖信眾甚多。媽祖作為共通的文化符號,無形之中連接著兩岸的情誼。
  • 保生大帝與媽祖的小傳說
    故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而臺灣的媽祖傳說,大概都是媽祖用裙擺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投炸彈,也有媽祖讓孩童起死回生等傳說。1、在閩臺兩地流傳的媽祖與保生大帝鬥法的故事,被用來解釋閩臺兩地農曆三月颳風下雨的現象。2、「保生大帝」吳夲,俗稱「大道公」,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故又稱為「大道公生」。可是這一天,不知為什麼,每一年都會颳起大風,故又稱為「大道公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不知怎麼每到那一天,必然下起雨來,所以俗稱「媽祖雨」。
  • 【媽祖】媽祖諺語漫談
    媽祖文化也有雅有俗。有關媽祖的文人作品,如碑記、詩詞、匾額、楹聯等可稱之為雅文化,而與媽祖有關的民間傳說、歌謠、俗諺等等就可算是俗文化了。雅文化值得研究,俗文化也不可忽視。以下就談談各地一些與媽祖信仰有關的諺語所反映出的文化內涵。  一、反映媽祖廟與地方歷史的關係  不少地方諺語反映出媽祖信仰傳播地的歷史和文化。如天津是北方地區媽祖文化的中心,素有「南有湄洲媽祖廟,北有天津天后宮」之說。天津的「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民間諺語,就充分說明媽祖文化在天津城市發展史上的所佔重要地位。
  • 年幼媽祖的故事
    為此,「阿朱講媽祖」從這一期開始,就來講述年幼媽祖、年輕媽祖、成年媽祖的故事,試著講得活潑一點生動一點,還原一個具有神性的女子留在人世間的趣聞軼事。      年幼媽祖的故事不多,主要記載在《天妃顯聖錄》的《天妃誕降本傳》一章中。
  • 第八屆中國媽祖文化旅遊節之《媽祖傳說》
    而出於漕運海運保泰的需要,對媽祖也是崇奉有加。甚至水旱之災,也離不開媽祖的庇佑。而談到媽祖,不得不提曾2014年的電影《媽祖傳說》中小媽祖扮演者,讓網友提起,這位媽祖扮演者,可不一般,2011年,年僅4歲的蔡芷瑜參加深圳衛視《飯沒了秀》,正式開啟了「小魚兒」的童星之路。
  • 電影《媽祖回家》原型人物是誰 現實故事是什麼
    如果說國外的「海的女兒」是美人魚,那國內的「海上女神」就非媽祖莫屬了。千百前來,媽祖不僅盡職地守護海域、保佑漁民,而且隨著華人的船帆,媽祖聖像、媽祖文化也遠抵國外,使其成為世界級神仙。那麼這位大神的原身又是誰?最早的傳說又是如何形成現今的文化現象?《媽祖回家》官方放出的一分鐘媽祖文化科普特輯,以動畫形式為大家揭秘。
  • 《媽祖》下月開拍 劉濤出演女神媽祖
    本報訊 (記者 趙斌) 根據媽祖民間傳說創作的大型神話劇《媽祖》,將於10月初在媽祖誕生地——福建湄洲開拍,其間將轉戰天津跨地拍攝,實現南北媽祖文化大融合。該劇由「退隱」多年的央視前臺長楊偉光擔任總策劃,劉濤、劉佳、劉德凱、趙鴻飛、黃嘉樂、呂晶晶等同臺出演。
  • 關於媽祖的傳說你知道多少?
    在過去每年農曆正月到三月,各地媽祖廟都會組團護送媽祖神像到湄洲祖廟進香,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媽祖信仰也遍布菲律賓、馬來西亞,甚至是美國;媽祖與比幹之間還有一些關係。比幹是商朝的忠臣,被處死前留下了一個孩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為了彰表比幹「鹿臺勸諫」的忠烈仁德,周武王姬發封比幹之子為博陵公,並賜姓林。
  • 傳承媽祖精神,挖掘保護媽祖文化!
    請添加媽祖珠珍文化公眾號 廟祖珍珠陽華 媽祖文化是全國非遺保護項目,大家都知道,媽祖通常指的是:美麗、善良、救苦救難助人為樂而後化身為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林默娘,也稱:天后聖母。不過在潮汕各地敬奉的三位護嬰女神卻另有傳說,而且也另有典故。
  • 民間故事:媽祖升天
    龍女傳說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徒弟,名字叫龍女。有一次她隨觀音去東海,看見漁民被海怪殘害,船翻人亡,十分可憐。龍女請求菩薩,允許她下凡收伏海怪,救護生靈,功成之後再回來修煉。林默長大後,憑著一身好水性,為島上漁民保駕護航。男女老少都親切地稱呼稱她為媽祖。時間過得飛快。這一天,媽祖突然想起和觀音菩薩相約的二八期限,下凡已經十六年,約定的時間已經到了。但她和父母、姐妹、鄉親們朝夕相處了十六個春秋,突然離去於心不舍。然而師命難違,人情難卻,這叫她進退兩難。這晚,她一個人在海灘上滿腹心事地走來走去,不知不覺間天已放亮。
  • 大道公風剛過,媽祖婆雨將至,瘋媽祖大鬧熱開始
    媽祖部下有其中兩員大將即千裡眼和順風耳又稱金精將軍與水精將軍傳說於桃花山上被媽祖收服縱觀歷史從施琅收復臺灣到沈葆楨籌辦馬尾船政再到400多年前福建百姓沿海渡海赴臺>將媽祖的信仰帶去了臺灣他們都對媽祖的庇護充滿了無限的信賴
  • 福建莆田媽祖文化:媽祖信仰是兩岸同胞重要情感紐帶
    福建莆田媽祖文化:媽祖信仰是兩岸同胞重要情感紐帶 2020年09月21日 09:43   來源:光明日報
  • 了解媽祖文化現狀、梳理媽祖文化概況 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
    審核通過了《關於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工作的報告》,《山東省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章程》。大會還舉行了揭牌儀式。  2018年在山東省政協會議上,省政協委員趙起良提交了《關於以弘揚媽祖文化促山東文化、經貿、旅遊大發展的提案》,引起了省政協領導的極大關注並督辦落實。
  • 潮汕人為什麼那麼崇拜媽祖?其實是有故事的…
    在《天后志》裡記載了很多媽祖的故事,她十二三歲的時候初顯靈異,當時父親帶著哥哥出海,她在家夢到父親遇上風暴,她正在幫助父親哥哥,母親卻把她叫醒了。父親回家後,告知遇到風暴兒子死了,有個女子幫助自己,自己才得逃生,與媽祖夢境相合。媽祖致力於海上救難,不思嫁人,每當海上有難,媽祖就化身一名紅衣女子幫助脫險。媽祖28歲時死於一場海難,人們不願相信她已經死去,說看到媽祖乘神龍升天。
  • 年輕媽祖的故事
    媽祖生長在海島上,沐風櫛雨,練就了海上泅水的頂尖本領,肯定是矯健有力方能涉波履浪勇救海上遇險人員;同時她又能文能武、能耕能織,身材豐腴窈宨,勝似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真乃巾幗豪傑,誰能媲美?       四是知性美。
  • 海之女神-媽祖的神秘傳說
    媽祖信仰是福建文化和民俗的重要部分,其實不止閩浙,只要有海有華人的地方基本都有媽祖廟。這是一個海邊生活的氏族守護神般的存在。相傳媽祖叫林默娘,運用自己的特異功能給人看病,還能預報天氣變化,使漁民們避過颱風等危險,轉危為安。
  • ...的殿堂——汕尾媽祖廟|鳳山媽祖廟|媽祖|汕尾|鳳山公園|天后宮
    全國最高媽祖石像所在地——鳳山媽祖廟鳳山媽祖廟位於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是福建湄洲媽祖廟在廣東的分靈宮,廣東著名的媽祖廟和媽祖民俗活動中心。鳳山頂峰上塑有一座高達16.83m的全國最高的天后聖母石像,由中國現代雕塑大師李維祀教授設計,由468塊來自媽祖家鄉的優質花崗巖石雕刻而成,旁有石刻"天后聖母"四字,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冰心女士所題。
  • 福建莆田:湄洲島上的媽祖廟
    在我國沿海和臺灣島眾多的媽祖廟當中,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上的媽祖廟歷史最久,香火最盛。因為這裡是媽祖神的故鄉。媽祖,原名叫林默娘,於宋朝建隆元年960農曆3月23日出生在湄洲。距媽祖廟僅500米的石頂村,北面有一座石崖上還鑽刻著「天妃故裡」四個大字;不遠處還有一塊一米多高的石碑,上書「天妃祖跡地名上林」。天妃是媽祖封號之一,上林是石頂村的原名。
  • 【媽祖】媽祖·臺灣·鄭成功
    感謝您關注中華媽祖!科技視角、人文情懷、大愛精神。我們致力於傳播媽祖精神,促進媽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