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再看《心靈捕手》這部影片,有更深的感觸和感動。 看到心理教師肖恩(sean) 給威爾(Will) 做心理諮詢的那幾個情節,腦海裡瞬間浮現出歐文·亞隆的思想傳記《 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
這次再看,對這部影片的英文原名產生了很大的興趣。Good Will Hunting 是一個雙關的名字,男主角名叫Will Hunting,因而片名有「好樣的威爾· 沆汀」之意;另一層意思正如幾個版本的中文譯名一樣, 可以理解為《心靈捕手》《驕陽似我》等,聽上去很美。我現在更願意把它理解為「對人內心美好意願(good will)的捕捉」。
「對人內心美好意願的捕捉」,我認為正是人的追求所在。我將它理解為:生活的過程就是去發現自身內心的美好意願, 並願意循著它成為更好的自己: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可是怎樣知道你到底是誰?影片或許想要告訴我們:生命即故事,故事即生命。大部分時候,肖恩是在說故事,他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引領著威爾往生命深處走去,面對和釋懷那些深深藏著的痛苦,也正是這種方法真正讓威爾認識到自己並打開內心。
影片男主角威爾在眾人的眼中是數學天才、 問題青年, 社會給了他這兩個截然相反的「 標籤」 ,並只從「標籤」的角度來看他:法官為他屢次犯案而震驚憤怒,蘭博教授賞識他的才華並為他浪費才華而痛心,之前的五個心理醫生都把他當「 問題」 來解決,但心理教師肖恩看到了「人」——一個擁有真實內心的普通男孩,所以肖恩自己以一個真實內心的普通人去面對威爾,而不是以教授和名人的身份。在他們以真實的生命狀態相互碰撞的過程中, 很難說誰是誰的「 捕手」—— 威爾最後終於能釋然往日的傷痛,跟著心走, 去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肖恩也從喪妻之痛中走出,決定對未來的人生繼續「下注」。 這樣的結局正是「 在生命的最深處與人相遇」後,最真實動人之處。
影片中肖恩始終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當他在諮詢中被激怒時, 他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他經歷喪妻之痛,雖然還未從傷痛中走出,但卻能接受和面對這段經歷;他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囧事,告訴威爾「不完美才是真實」。對於這個世界,他有更富於人性的理解,儘管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老同學看來,他只是一「失敗者」,但他卻始終秉持著自己做人的初心。
看完影片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肖恩和威爾的幾次諮詢,看來都像是閒聊,但又頗具技巧,比如那兩次等待以及那句「那不是你的錯!」,肖恩肯定熟知一大堆心理理論、治療技術,但是他從頭至尾都沒有去分析威爾是什麼症什麼病應該怎麼處理(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又是多麼熱衷於給別人貼標籤啊)。
真實地敞開和表達自己,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並使其袒露心聲。 就像《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一書中,亞隆所表達的,當他對於來訪者所說的問題不清楚時,他選擇坦誠相對:「你說的這些事我不懂, 但是我願意坦誠地告訴你這一點, 並願意和你一起去走過這一段路。」 。他說即便是在這樣的諮詢關係中, 諮詢師也一樣是「普通人」,彼此是人生路上的「旅途夥伴」。
最後我還想說肖恩之所以成為這樣一個肖恩,在於他對自己、對人生、對生活的態度以及他豐富深刻的生活閱歷。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道風景,我們無法也沒有必要成為肖恩,但成為真實、坦誠的自我也會讓我們自成美麗的風景。所以,先讓自己成為真實的自己吧,不完美卻有著真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