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懂了安仁燙皮

2021-01-21 安仁網絡文學站


我一直覺得人應該要有故鄉,有了故鄉心裡才有根,心靈才有寄託和歸宿,可是何必他們這一代人,跟著我們做家長的到處漂泊,腦海中根本就沒有什麼故鄉的概念。


        於是從何必幼小時候起,我就告訴他,安仁就是他的故鄉,每年寒暑假我們都帶他回安仁,領著他去感受安仁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帶著他去抓魚、抓雞、採野果,體驗我們小時候的生活樂趣。


       今天我看到何必的語文任課老師發給我一篇文章,是何必的作文。我倍感欣慰,我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於有效果了,何必的心裡有根了,他的內心已經有了故鄉的概念,我想這對於小孩子未來的人生非常有意義,我們做家長的也一直堅信這一點!




我讀懂了安仁燙皮


何必


我的家鄉---安仁縣.從不知多少年前就已牢牢紮根在湘南大地上。她儘管沒有長沙這樣聞名,也不像衡陽那樣靜美,亦不如嶽陽那樣古樸,可她的確是繼承了湖南人骨子裡的優秀品質。


湖南人好辣,辣體現在日常所見到的各類美食中。如果說安仁的「抖辣子」是辣的極致,而「燙皮」則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種風味。這種風味是柔和的,豐富多彩的,充滿藝術性的。是安仁縣一種獨具特色的小吃,是我們安仁人祖祖輩輩的傳承和不舍的回憶。


安仁是農業大縣,安仁人勤奮、好學、聰慧,一年到頭,在忙完農耕後,變著戲法也要將日子過好、過細,就連大米都能從人們的手中變出特別的花樣來,要把大米磨成米漿然後再製作成各種花樣翻新的種種美味。



勾住鄉人味蕾的「燙皮」製作過程說複雜又簡單。老百姓先用手工石磨磨好備用的米漿,再拿木勺均勻地將米漿輕輕地順在四方形扁平的器皿中,再放進柴火灶上的鐵鍋中旺火蒸成四方形溫潤如玉的燙皮。燙皮如加厚的紙張狀、白中微微見黃。燙皮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旺火灶上密封蒸熟的燙皮待揭開鍋蓋後趁熱用竹籤子沿器皿周邊劃拉一下就可以趁熱取出,食客按照個人喜好包裹一些爽口的小菜,最常見的小菜當數辣海帶和辣豆皮了。把小菜包好後,兩手抓住已捲成筒狀的燙皮的上下兩端再往裡翻,如此這般就成了安仁人最愛的早餐!這種吃法像極了北京的名小吃「京醬肉絲卷」。後來外出打工的小青年把家鄉的這個小吃帶到了城裡,從此就有 「安仁披薩」的叫法了。



老家的人也可將溼燙皮曬乾,或切成米粉絲,或製成米粉片,密封存儲起來,既能保證來年青黃不接前的吃食,也可以作為待客的一道餐點,還可以煎炸成「安仁薯片」,作為孩子們最愛的零食,聽我爺爺及父親講起過去的事,我才知道這是老一輩人典型的苦日子下的美好甜蜜時光。

據老一輩人講,燙皮臥雞蛋,在安仁老家是家家戶戶過年招待貴客的一道必備飯前餐點,老一輩人對過去的苦日子記憶特別深刻,過去糧食雖然很緊張,但是好客純樸的安仁人,寧願緊著自己,也要招待好客人,所以過年的時候,客人上門拜年,首先就是煮一碗香噴噴的燙皮臥雞蛋上桌招待客人,如果客人在主人家心裡特別的德高望重,還會在滿滿的一碗燙皮下面偷偷臥上三個雞蛋,所以,過去去別人家時,客人端著燙皮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筷子挑開燙皮小心的看看下面是否臥了雞蛋,這似乎成為我老家的人過春節時主客雙方在餐桌上都要互相禮敬與謙讓的一種必備程式。


大概在我六七歲時,有一次過年回老家,爺爺給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燙皮。隔著餐盒,也能感受到燙皮的熱氣,我小心翼翼地用牙齒撕下一小口,嫩滑的米皮帶著其與生俱來的香甜,是味蕾的第一感覺。粘糯中帶著嚼勁是入口的第二感覺,韌勁的豆皮和爽滑的海帶則是夾雜其中的久久的回味了:鹹中帶辣,辣中有鮮,可謂相得益彰。


其實燙皮本身並不辣,它的辣取決於所包裹的餡料,魚肉鹹菜,豐儉由人;酸甜苦辣,口味任選。



燙皮吃多了,也不在意是包裹怎樣的餡料或怎樣的吃法。漸漸地也似懂非懂地從燙皮中吃出了家鄉的那種味道。豁達樂觀的安仁人把生活的酸甜苦辣包進了燙皮裡,細細咀嚼,慢慢消化。


一張燙皮,濡養出安仁人恬淡堅強的性格特徵。安仁人的簡單善良、樸實與通透也全都體現在這道地方小吃之中。




作者簡介


何必,湖南安仁人。廣東省實驗學校南海校區初中一年級二班在讀學生。

(何必的語文任課老師--陳文清,男性。)



●來源:何必

●編輯:劉琳婭  譚湘豫  劉綿珠

●校對:易世聯  李朝光

●審定:黃寒冬  

●投稿郵箱:862103970@qq.com

●商務合作:13875580649   18598829526 (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湖南米粉大擂臺」之郴州篇——安仁燙皮&桂東黃餈粑
    『安仁燙皮』——香噴噴的「安仁披薩」品牌介紹燙皮又稱粉皮,是安仁縣一種獨具特色的小吃,是安仁縣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是安仁祖祖輩輩的傳承和回憶。相傳,燙皮臥雞蛋是過年招待貴客和丈母娘選女婿的一道必備飯前餐點,聽老一輩人介紹,過去日子苦,吃食雖然很緊張,但是安仁人民是勤勞、好客的,寧願緊著自己,也要招待好客人,所以過年的時候,客人上門拜年,首先就是煮一碗香噴噴的燙皮臥雞蛋上桌招待客人,如果此客人在主人家心裡特別的德高望重,還會在燙皮下面偷偷臥三個雞蛋,所以,過去去別人家時,客人端著燙皮的第一件事,就是挑開燙皮小心的看看下面臥著幾個雞蛋
  • 燙皮風味!
    走在鄉村,你會發現很多群眾房前架起竹蒿,擺起竹筵,正在忙碌燙燙皮,成為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夏秋之節群眾忙於農活,而冬季時節,稻穀歸倉,休閒時間較充裕;二是晚稻穀燙的燙皮有筋道、吃起口感好。
  • 安仁人的一天,從燙皮開始......
    她三秒鐘之內就會給我答案:「燙皮。」當我得到答案,我的心情是欣然的,就如我找到有共同愛好的知音,而她的答案也能更多的代表90後的選擇。所以,我也沒必要再強調這道小吃在我們家鄉的重要性了。其實做法非常簡單,水燒開了,調好味,出鍋,加上一點豬油和豆油,撒上一點蔥花,再在上面臥上三個雞蛋,當然上面也可加上炒好的菜餚,這就是所謂的「一碗燙皮三架子」。有時客人總會吃完燙皮而留下三個雞蛋表示客氣和斯文,主人總是不依不饒的讓客人把雞蛋吃下,嘴上還不停的嘮叨「你這人就是裝斯文」。就這樣扯來扯去,燙皮裡的雞蛋又成為了主人好客和客人斯文的玩物了。
  • 郴州安仁方言歌曲登陸央視,走向全國!飛向世界!
    點擊上方「吃喝玩樂在郴州」,關注我們讀懂郴州
  • 安仁縣 | 技能培訓送到家 群眾致富樂開花
    何萬華之前一直在村裡經營有安仁「披薩」之稱的土特產燙皮生意,因技術不過關,經常有燙皮賣不出去。去年參加縣就業服務中心的中式烹飪師培訓後,對燙皮裡的配菜系進行了改善。由於口感軟嫩,味道香甜,有嚼勁,口感獨特,深受群眾喜歡,每天收入達到400元以上,年純收入達10萬餘元。「感謝黨,感謝政府,讓我學到了實用技術,我相信以後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今冬燙皮羊肉成主流?
    原標題:今冬燙皮羊肉成主流?   黔菜,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餐桌上的主角。遵義地處黔北,「遵義味道」在黔菜中地位不可或缺。
  • 贛南特產燙皮,美味早餐之一
    嗨嘍,大家好,我是林小小。今天來跟大家分享美食啦!每個地區的家鄉都存在著很多的美味,這些美味的品種也很多,基本上都能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這些美食需要的食材其實相當的簡單,不過是需要經過處理。今天給大家講一道我家鄉的特產—燙皮。這是用大米磨成漿做的一道美食。在我們當地燙皮是美味早餐之一,一起來看看它的製作流程。1:首先是普通大米要先用水泡6~8小時。
  • 安仁"蒙古",你太有才了!
    留言文章:《我很慶幸我是安仁人!》 呷得苦,霸得蠻,支教去了大涼山。多才多藝育新苗,回來咋沒鐵飯碗?要是你有教師證,勝任教學只等閒。你若沒有教師證,為啥支教去四川?月亮呀月亮你把我照耀,月餅呀月餅你讓我顯擺,我拿出了麻月餅讓小夥伴看,小夥伴口水呀流到了嘴邊。歌曲《小草》曲留言文章:《安仁人小時候的中秋節,滿滿的幸福!》 《安仁頌》一水永樂湍流急,橫貫安仁東和西。羅宵山脈金紫峰,山高嶺險拔地起。
  • 香飄百家,美味到家——宜春燙皮
    燙皮又叫粉皮,燙皮易做又經濟,可口又不膩。過去曾經在過年過節時,人家不問你殺多少雞,只問你買了多少燙皮。仿佛沒有燙皮就不像過年,只有有了燙皮才算過年。也仿佛人的面子人的富貴跟燙皮成了比例。現今燙皮食品成了廣大百姓的早餐宵夜的首選和至愛。
  • 茶陵火爆的美食小吃——燙皮的演變史
    茶陵燙皮來源於南遷的客家人水土不服,米漿入灰水(鹼水)製作,解決了腸胃酸鹼平衡問題,並在茶陵百姓的餐桌上得以流傳和發展。在那動蕩不安、缺衣少食的年代,燙皮口感香、酥、脆等特點加上製作方法簡單,使人們競相學習並製作:
  • 江西大餘:小燙皮 大產業
    2020年8月29日,江西省大餘縣池江鎮楊村村民在晾曬客家燙皮。燙皮是江西贛南客家人的特色美食。近年來,大餘縣通過推廣標準化生產,引導燙皮產業向規範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培育壯大燙皮龍頭企業30多家,帶動1500多家專業戶致富增收。(葉功富攝/光明圖片)
  • 舌尖上的客家美食---燙皮(客家話)
    提示:更多精彩點上方"客家圈"關注我
  • 《菜鳥總動員》我不是安仁屋
    近來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中盤旋,時不時地讓我感到一陣刺痛,為什麼我不是安仁屋?安仁屋是電影《菜鳥總動員》裡的一個高二學生。他比誰都嚮往夢想,他的夢想就是帶領二子玉高中棒球隊打進甲子園。他沉默寡言,大多時候像一個傻傻的問題少年,但是他在關鍵時刻緊蹙的眉角,以及爆發性的大吼,讓我覺得他很可靠。這樣的安仁屋,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 實拍全南鄉下做燙皮!熟悉的味道!
    一旦錯過,我怕再無緣與你相遇,假如你是全南人,請點擊上方「全南時空網」免費關注,這裡講述的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 南康又多了個燙皮小鎮,位於這裡…
    其實很多南康人都不知道,浮石一直都在積蓄力量,等待一鳴驚人的那一刻。今天,小野就為大家揭秘南康的第二個特色小鎮,落戶於浮石的燙皮小鎮!促進傳統農業向觀光農業,休閒農業轉變,實現產業升級,提升農業的旅遊價值。
  • 湖南安仁話,越聽越有味!
    我們安仁人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許許多多的成語,這些成語只有我們安仁人才聽得懂。挖掘安仁成語,可以了解我們安仁人在歷史長河中的生活情景,豐富本土文化。雖然有些安仁成語,因歲月的流逝,時代的改變,人們生話水平的提高,慢慢消失了,但更多的還在口頭傳承。安仁成語,有的精彩絕倫,有的幽默風趣,有的雖然粗俗些,但是我們安仁人說起來,感到親切。
  • 實拍南康鄉下做燙皮!熟悉的味道!
    做燙皮對於南康的媽媽們來說,無疑是最溫暖的事情了。在這物質生活時代,南康人做燙皮絕對是少有的。近日,小編有幸看到鄰居的媽媽做燙皮,小編也是流了一地的口水了.........隨著燙皮不斷出爐,要往鍋裡不斷添水,保證有足夠的水蒸氣把它蒸熟。孩子們吃飽了,廚房一下子也就熱鬧起來了,不斷嚷嚷著要幫忙的話……
  • 實拍大餘鄉下做燙皮!熟悉的味道!
    做燙皮對於媽媽們來說,無疑是最溫暖的事情了。在這物質生活時代,大餘人做燙皮絕對是少有的。近日,廣電妹有幸看到鄰居的媽媽做燙皮,廣電妹也是流了一地的口水了....       那時候,天還微微亮,家裡的柴火灶就燒得旺旺的,映襯在人臉上,紅撲撲的。家裡的大人就忙碌開了,把一早新打好的米漿準備好,等鍋裡的水熱了,水蒸氣足了,就往竹製的簸箕裡面加米漿並用手搖勻。
  • 實拍上猶鄉下做燙皮!熟悉的味道!
    做燙皮對於上猶的媽媽們來說,無疑是最溫暖的事情了。在這物質生活時代,上猶人做燙皮絕對是少有的。近日,小編有幸看到鄰居的媽媽做燙皮,小編也是流了一地的口水了....隨著燙皮不斷出爐,要往鍋裡不斷添水,保證有足夠的水蒸氣把它蒸熟。孩子們吃飽了,廚房一下子也就熱鬧起來了,不斷嚷嚷著要幫忙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