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熱播劇《三十而已》,王漫妮這個角色真是讓我「又愛又恨」。
本來她一個毫無背景的小鎮女孩在上海做「滬飄」,靠著自己一路打拼到奢侈品店的主管位置,挺勵志的。
尤其是幫自己的客戶搶限量版那,懂得關鍵時刻賄賂保安,說明她在工作上挺拼也有腦子,面對背後使陰招的同事一杯水潑過去,該保護自己的權益時絕不當聖母,真的是又美又颯,金牌銷售的形象妥妥的。
可面對愛情時,她所表現出來的又物質又「擰巴」的感情觀,卻引來了網友拜金女、假清高大規模的吐槽。
王漫妮真的是我們經常說的那種「拜金女」嗎,我還真不這麼認為。
說王漫妮是單純的拜金撈女,還真的是把這個角色看輕了。
她要的從來就不僅僅是個有錢能滿足她物質欲望的老公,這點從她拒絕奇葩的金融相親男就能看出來。
在前面劇情鋪墊了一大堆她一個人在上海獨自生活打拼是多麼艱辛,且年齡快到30而立的關口,媽媽又拼命催婚的情況下,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多麼焦慮。
如果她真的僅僅是貪錢,抓住這個在上海有兩套房、年薪百萬且明顯對她有意的雞賊男人,通過婚戀實現階層躍升、實現她紮根上海大都市的夢想,無疑是眼下最輕鬆也最穩妥的選擇。
可惜這種又庸俗又雞賊的暴發戶一樣的男人是入不了我們「仙女」的法眼的,在奢侈品店上班多年,看慣了有錢人揮金如土的王漫妮「野心」要大得多。
她當年可以當著營業員的面跟前男友說出:你刷爆了信用卡也只夠我買一根項鍊,用了極其殘忍傷害一個男人自尊的方式,跟前男友乾脆提了分手。
再次偶遇前男友也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口吻:你在咖啡店打工啊,知道人家是咖啡店老闆後一臉的難以置信。
正是她的這些看起來超級現實的選擇,讓眾多網友給她貼上了「拜金女」的標籤。
但如果再深挖一下就會發現,在王漫妮的擇偶觀念裡,錢只是基礎,她想要的是比有錢更難的東西。
能讓她心動的男人,身上要有靠大量財富灌溉出來的雅痞品位,要能溫柔體貼用她喜歡的方式愛她,還要是個能帶她見世面一路成長的男人。
就怎麼說呢,如果說普通人找對象動不動來一句看感覺,就已經是開啟了困難模式,那麼王漫妮這基本屬於開啟了地獄級困難模式。
財富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稀缺資源了,毫無身家背景的王漫妮的理想對象是那種有品位、財富自由又很會撩的魅力型男,簡直是稀缺中的稀缺。
我不想在道德層面指責王漫妮的擇偶觀,畢竟想找個物質條件好一點的對象,讓自己活得舒服點,這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好指責的。
相對比道德,我更喜歡談代價。
像梁正賢這種男人屆的愛馬仕,有品位、財富自由又很會撩的魅力型男,命運一旦讓你遇上,也必然在暗中標好了他的價格。
我想吐槽的點在於,作為一個一線城市、閱人無數奢侈品店主管的王漫妮,臨近30歲的她本該在面對感情時表現的更成熟也更加謹慎。
而她表現的像一個失去理智的愛情賭徒,在完全沒有想清楚,接受一個這種手握大把資源浪子型男做伴侶,要付出怎樣的代價,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的情況下就一頭撲了上去。
甚至在明明還沒有多麼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僅僅是因為對方出現在了她工作的日常環境裡,就非常莽撞的發生了關係。
她此時的心態就像賭桌上殺紅眼的賭徒,已經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勸說,只想用愛情維繫住自己和梁正賢的關係。
像鴕鳥一樣不敢面對現實,即使在梁正賢明明白白表明自己是不婚主義,也依然報著僥倖心理,希望自己能成為浪子的終點站。
可以說是王漫妮現實的感情觀指引著她選擇了梁正賢這樣的男人,說實話即使沒有劇中梁的未婚妻找上門這種狗血情節發生,我也不相信梁就能改掉花心的本性。
萬事有因果,可以說王漫妮的愛情悲劇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是她自己的選擇。
但作為開著上帝視角的我來說,王漫妮中間不是沒有及時止損的可能,這就是她遇上的「貴人」黛西。
黛西初一登場,是以王漫妮競爭對手的形象出現的,年輕、能力強、說話的語氣咄咄逼人,還搶了王漫妮副店的職位,似乎看起來是個不好惹的狠角色。
但其實她對王漫妮說那一番話的初衷是善意的,她提醒王漫妮自己留學時見過的有錢男人,換女朋友比他們店裡衣服上新還要快。
只可惜,王漫妮當時連好閨蜜顧佳的提醒都聽不見去了,更不會聽競爭對手黛西的話了,只給對方扣了羨慕嫉妒恨的大帽子,就黑臉走人了。
其實只要她冷靜下來想想,現在這種社會成年人的做事規則,誰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啊。
如果黛西不是真的想提醒她,只需默默圍觀就好了,甚至如果人品再差一點的話,還可以在她被梁的未婚妻找上門後出來嘲笑她幾句,完全沒必要費一番口舌,還落個自己被王漫妮譏諷是嫉妒。
所以說啊,這人生的路上有時候「貴人」並不都是你親近的人,他甚至很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你的「敵對者」,一句話可以讓你及時止損,少走很多彎路,但是能不能接住就全看各人的道行有多深了。
關於王漫妮這個人物,你認可她如此現實的感情觀嗎,對於她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