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大結局了!
萬萬沒想到,這部受全民熱議的高分劇,竟然有些爛尾。
鍾曉芹與陳嶼復婚算是意料之中,可她小說爆火,版權費賣到150多萬的作家人設實在太過突兀。
激起全民怒火的林有有,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全身而退,顧佳反倒要一個人扛起全部責任,在許幻山入獄後關閉公司、變賣豪宅為其減刑,落得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當然,最不貼近現實的還當屬王漫妮。
一個小鎮出身的普通女孩,放著好不容易求來的奢侈品店店長不做,突發興起要出去留學讀書。
可能在許多人看來,她認清自己,決定去更大的世界拓寬眼界實屬正常,是最好的安排。
但事實上,王漫妮作為一個滬飄,是底層拼搏在一線的典型人物,原本應該賦予更深刻的內涵。
從本質上說,她應該是個悲劇性人物,因為她身上展現了普通人的掙扎和無奈: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容不下靈魂。
但這一切,在編劇給她一個好的結局強行高大上化後,全都化為烏有了,她的腳一下子從地面飄到了天上。
(一)北上廣容不下肉身
王漫妮這個人物從一開始就毀譽參半,被眾多追劇網友形容為又當又立,並不大受人喜歡。
但客觀來說,她的角色是最有內涵,最複雜多樣的。
買衣服要買名牌,美其名曰「30歲了,質量比數量重要」。
住房子要住月租7000元的市區一居室,有一個大陽臺可以俯瞰上海夜景的那種,哪怕後面被迫搬家,也決不與其他人合租。
在挑選伴侶上,她更是「眼高於頂」,看不起年薪百萬的賣弄金融男,蔑視有家室還出來撩櫃姐的已婚男,就連碩士畢業、長相人品皆端正的村主任也看不上。
她喜歡的,是像梁正賢一樣長相帥氣、身家過億又捨得花錢,同時溫柔體貼有情趣的美國華裔。
所以即便有溫柔善良的前男友姜辰對她足夠好,願意拿出所有錢為首飾買單,她仍然拒絕,還藉此羞辱:「看見沒,你的卡刷爆只夠我買一根項鍊的。」
可見,早從多年前,她已經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並不是有愛就可以,還得有錢。
從這些所作所為來看,王漫妮儼然是個眼高於頂,物質欲超強的人。
所以,她不討喜。
但真實永遠是赤裸裸的,不好看的。
我們大多數人,沒有顧佳的雷厲風行和高情商,也沒有鍾曉芹上海土著家庭的富足無憂,只有王漫妮式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作為一個「邊緣人」,王漫妮展現了一個大都市異化人的全過程。
初到上海之時,她只是個樸素不已的大學生。
穿著簡單的白色衛衣和球鞋,並不會非奢侈品不買,也不會挑剔咖啡是不是手磨的、口感好不好,只是坐在火車站外面的馬路牙子上啃麵包,就覺得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找到奢侈品店工作後,她凡事親力親為,投入百分百熱情為客人服務,每一分錢都是辛苦掙來的。
她為了節約錢,住過男女混居的大宿舍,一抬頭,就能聞見別人臭腳丫子味道的那種。
即便後來經濟條件改善,換上了單獨居住的房間,裝修也很簡陋,她需要坐在床上一筆一筆算清開支。
生日之際,偌大的城市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她只能點起打火機吹滅,對自己說一聲「生日快樂」。
她勤奮、踏實,努力,為了不錯過單子,一站一天也不願意去廁所,弄得自己患上了急性腎炎。
她溫暖,善良,對著菜市場大媽裝扮的客戶,沒有蔑視,即便很大可能拿不到提成,仍然微笑服務。
這樣的她,到上海漂了8年後,憑藉實力坐上了副店長的位置,拿著每個月1萬7的均薪。
根據民間調查發布的《2019年上海市薪資水平報告》,上海平均工資不過6378元。
所以,王漫妮的收入,在魔都上海已經算得上是中高端了。
可悲的是,她仍然融不進這座城市。
因為在這個現實的城市,不像小鎮一樣講人情,小到喝一口水,大到住房,全部都需要金錢堆砌。
在和鍾曉芹聊天的時候,王漫妮曾頗有感慨的提到過兩人月光的區別。
鍾曉芹雖然樸素,卻是上海土著,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這個城市,且老公或者父母在本地都有房子,她的根就在這裡。
只要有不如意,她不需要擔心住在哪裡,吃什麼。有什麼病痛,家人也會第一時間送她去醫院。
王漫妮不一樣,她家境普通,獨自在外面漂泊,生病暈倒後身邊沒有一個人知道。一旦失去工作,就要開始擔憂下個月的房租、生活費該怎麼解決。
她不想有個家嗎?她當然想,可是上海的房價不允許。
姑且不說均價20幾萬的湯臣一品之類富人區,就說普通的小區,只要位置不是特別偏,均價基本上都要五萬元每平米。
如果是剛需,為孩子的教育考慮買學區房,價格還會蹭蹭上漲。
隨便在網上找一個二手房可以看到,單價5.6w每平米,一套50幾平的一居室大概需要300w。
再加上貸款30年的利息,整套房子到手,花費的大概是500w。
這意味著什麼?
首先,得掏的出100萬首付。
其次,要保證每個月能還上1萬多的月供。
這兩點,都是最基礎的。
可回頭看王漫妮的薪資,升到副店長級別才拿到一萬七,她需要不吃不喝5年把全部工資攢下來,才能攢到100萬。
姑且不說她做不到不吃不喝,即便真的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省去開銷,5年後的房價,又是一番新景象。
所以說,不是她不想有個家,是她給不了自己一個家。
也因此,哪怕房租7000元,佔到接近工資的一半,她也不願意搬家。
在她看來,住的不僅是房子,更是一個歸屬感。
並且,深受「房子是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這句話感召,她會親自貼牆紙,買一些小飾品提升幸福感。
可現實總是殘忍的,租房無法求來安穩。
房東隔三差五漲價。不接受,就收拾東西滾出去。接受,付更高昂的房租。
有時候,即便咬牙忍耐,也可能出現房東一時興起要賣房子或者高價轉租給別人的事情。這時候,道理不管用,只能拿著不多的違約金被迫離開。
搬家的時候,由於東西太多,還要被司機一頓嘲諷。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王漫妮對金錢有欲望是相當符合實際的。
畢竟,對於一個漂泊的人來說,最能證明尊嚴,保障生活的東西,就是錢。
很遺憾的是,無論她在工作上多麼努力,都支撐不起這個城市的生活。
哪怕已經成為店鋪的中高層,她在客戶看來,仍然只是個賣貨的。
居心不良的男客戶,從來不帶正經眼光看她們,還會趁打理衣服等機會佔便宜。
所以,通過嫁人實現階級跨越,似乎是最好的辦法。
在奢侈品店工作,整日和高精尖人士或者富豪打交道,櫃姐的三觀很容易就會受到影響。
王漫妮也逃不過。
她的擇偶觀,又要高大帥氣,又要多金大方,還得有情趣。顯而易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現實的。
真的不現實嗎?其實在上海這類地方,靠美貌並不是沒有上位的機會。
但是,王漫妮不討喜的地方在於,她有道德底線,想要光明正大、問心無愧地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
婚外情、被包養,不是沒有人給過她機會,但她不願意。
從本質上來說,她仍然是那個有是非觀念,有道德底線的樸素女孩。
所以她對梁正賢好友的小三嗤之以鼻,不願意和趙靜語一南一北。
但另一方面,在浮華和名利面前,王漫妮又很容易迷了眼。
當帥氣多金又溫柔幽默的梁正賢出現在門店後,她很清楚自己再也遇不到這樣好條件的人,所以她拿著房卡就直接奔著去了。
激情過後,她後知後覺還沒有查證對方是否單身,忐忑不已。
得知自己被小三後,她憤怒、彷徨、氣急敗壞。可想到與梁正賢一起的光鮮的生活,她又不願意輕易放下。
所以,她在萬般糾結中,沒有說出分手,而是期待梁正賢能真的解決掉趙靜語,一門心思與自己過日子。
畢竟,梁正賢,不僅僅是萬年難求的絕佳對象,還是她一腳踏入上層社會的入場券。
一旦失去,王漫妮就會像午夜鐘聲響起時的灰姑娘,脫下華服和玻璃鞋,回到灰撲撲的環境裡繼續勞作、掙扎。
只可惜,情場高手梁正賢並不會浪子回頭。
這下,在物質和道德面前,王漫妮選擇了道德。
她不願意真心被玩弄,也不願意靠錢維繫兩性關係,如果麵包和愛情不能同時都有,那就一拍兩散。
說實在的,這種又當又立的行為,雖然有自視甚高的成分,但即便不接受掌聲,也不應該問責。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放棄這來之不易的上位機會。
諷刺的是,網友看不起她的「高尚」和及時止損,反倒誇甘當小三的人定位清晰、有自知之明。
總而言之,王漫妮這個悲劇人物,像極了北漂、滬飄的逐夢者。
他們喜歡大城市卻擁有不了一個家,有野心有物質欲卻改變不了現狀,只能繼續掙扎,期盼著某一天機會突然降臨。
(二)三四線放不下靈魂
王漫妮不僅是上海的邊緣人,也是自己生長小鎮的邊緣人。
經歷情傷之後,萬念俱灰的她賣掉所有奢侈品逃回了家鄉小鎮。
在這裡,她遇到了人人稱頌的相親對象小張主任。
研究生畢業,相貌人品都端正,正兒八經的公務員幹部。這條件,放在小鎮裡,所有姑娘都想爭搶。
所以,連一向心疼王漫妮的爸媽,也說是她高攀了對方。
但是,王漫妮和小張主任就是走不下去。
是她看不上對方嗎?並不完全是,主要是兩人的三觀懸殊太大。
王漫妮欣賞小張主任的熱情、樂於助人,但對於她搞人情交換的一套很不耐煩。
對於感情,她更希望找到一個各方面合適的人,然後慢慢培養感情,可小張顯然想找個滿意的對象儘快結婚。
所以,只是有幾面之緣,對方就默認了兩人的戀愛關係,整個小鎮也傳得到處都是。
小張主任不喜歡大城市的激烈競爭和沒有人情味,享受當下環境的歲月靜好。
對於有優越感、在小鎮挑三揀四的姑娘,他發自內心的討厭。
但是,王漫妮除了外形對他的口味,本質上就是「看這裡不行,那裡不對」的人。
她喝不慣小鎮上的手磨咖啡,覺得人家在弄速溶的充數。
被推銷店裡一邊做咖啡一邊美甲的項目,她的優越感溢出屏幕,覺得這是火鍋店才會免費做的事情。
生日沒吃飽,想加餐吃個宵夜,結果小鎮晚上都不營業,生活極度不便。
對於村民們缺乏界限感的熱情,她只覺得有負擔,手機聊天都鑽到被窩裡去,生怕被發現還沒睡。
上班期間,同事對她穿著和長相的指手畫腳、背後議論,也引起了強烈的不適。
諸如此類的種種,都讓她在這個生長了20多年的小鎮難以繼續生存下去。
在上海8年時間,王漫妮見慣了繁華,習慣了獨立,體驗過奢侈,已經回不去樸素的當年了。
最終,她向小張主任提出了辭職,準備回到上海。
對方不理解,還給她分析了許多利弊。
但王漫妮不為所動。
在她看來,人的一生不止是為了結婚,還為了活出自我。
她見識過絕美的城市夜景,看過與時俱進的展覽,隨時能喝最新潮的網紅飲品,此時再回到小城市,昔日擁有過的一切都成了泡影,自己也和這些從未出去過的人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拿著幾千的工資過著一樣普通的生活,難免不甘。
這些,張志體會不到。
所以,兩人的不合,其實是各自生活的追求不同,並沒有誰優誰劣。
只是,王漫妮有一個悲哀之處就在於,她自身能力不足以撐起野心與夢想,不僅自己要承受選擇背後的血淚,還得連累家人擔憂。
都說養兒防老,可作為獨生子女的王漫妮,和一眾北漂、滬飄一樣,在追求自我與保全家庭之間實現不了兩全。
剛回到家時,她發現母親眼睛不好,需要戴上老花鏡才能看見手機屏幕。
原來,這8年來,王漫妮因為工作越來越忙,很少能顧及家人。
對於思念女兒心切的母親來說,每次只能扳著手指頭計算她回來多久。
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只能通過朋友圈的點點滴滴來關注她的生活,然後悄悄記下來。
明明希望孩子能在外面過得好,可常年不見總覺得孤獨,又希望他們能夠碰壁回來,老老實實待在自己身邊。
很顯然,王漫妮的家庭困境,正是現如今的社會困境。
老人年紀大了,身邊沒個孩子陪伴,非常寂寞。
他們不懂為什麼年輕人放著家裡的平淡日子不過要跑出去吃苦。
所謂看世界,在家裡就不能看嗎?
關於這一點,年輕人真沒法跟他們說清楚,只能被迫做出二選一的決定。
留下來,父母滿意,自己煎熬。
離開,自己滿意,父母煎熬。
兩者之間,總有一方要受傷害。
最終,劇裡的王漫妮選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從那一刻開始,她除了叮囑父母好好照顧自己,能做的再無其他。
兩個老人,眼看著女兒走出大門,滿心無奈卻不能挽留,默默流淚,讓人心疼。
從古時候開始,就有文學家提倡孝道,說父母在不遠遊。
可是對於在外漂蕩的年輕人來說,哪有什麼兩全之法呢?
在這一點上,家鄉邊緣人王漫妮也是具有悲劇色彩的。
(三)結語
之所以說電視劇結局爛尾,是因為編劇把王漫妮這樣家庭出身的人經歷給美化了。
放著好不容易求來的店長不做,反倒揣著僅有的10萬積蓄出國留學,這對王漫妮一類人來說是不現實的。
她並沒有出眾的知識水平,也沒有雄厚的家庭財力支撐。若真的出國留學,手中的10萬塊錢,可能只夠買兩張來回機票,然後租房子在國外住一段時間。
只能說非常可惜,如此豐滿和複雜的一個人物,編劇沒有深刻地挖掘。
不然,通過一個小小的王漫妮,我們能窺見更多隱藏的社會問題和殘酷的真相。
#三十而已王漫妮#、#邊緣人#、#拜金#
作者:CHEN
責編:z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