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師入川,大造聲勢宣稱是個軍,蘇克之師長冒充軍長

2021-01-09 騰訊網

文:老街巷口

在三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共有三個師被稱讚是「最好的王牌師」。它們分別是38113師、39116師以及42124師。124師的師長名叫蘇克之,他能徵善戰,是一位與42軍共同成長起來的傑出戰將。

1919年,蘇克之生於河北。有意思的是,這位日後率領王牌師徵戰的王牌戰將,入伍後竟是幹政工起家。

19歲那年,蘇克之加入冀中人民自衛軍,當過宣傳員。自衛軍編入八路軍後,蘇克之歷任教導員等職。1945年8月,他隨軍開赴東北,成為5縱13師參謀長之前,仍是個政工幹部。

而他之所以能從「文官」轉為一員戰將,是因為他的老上級萬毅慧眼識珠。

1948年10月,「東聯」在打完彰武阻擊戰後意外地發現,敵新1軍竟然再次強渡新開河,企圖對5縱發起反撲。「東總」隨後下令,要5縱配合10縱反擊。5縱13師接令後,讓37、39團執行任務。

等兩個團的戰士開拔時,負責打配合的10縱卻因故遲遲沒有動靜。這樣一來,37、39團就成了深入敵境的孤軍,隨時有可能被新1軍包圍吃掉,

眼看怎麼都聯繫不上兩個團,13師師長徐國夫決定將反擊改為奇襲,打完一輪後就撤。此時,蘇克之主動請命,領著一個排的戰士前去尋找兩個團的下落。一番搜索後,蘇克之很快和兩個團取得了聯繫。打完一輪阻擊戰後,37、39團奉命後撤。但在撤退過程中,新1軍又封住了39團的退路。剛跳出敵軍包圍的蘇克之聞訊,親自領著警衛排穿過封鎖線,回到39團帶頭突圍。

在戰鬥中,蘇參謀長一邊高呼:「殺出老3團的威風!」一邊架起輕機槍朝敵軍掃射。結果,39團在敵群中打了一個來回,最後成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新1軍軍長潘裕昆除了大罵部下無能外毫無辦法。身為5縱司令員的萬毅得知此事後,對蘇克之十分讚賞。5縱整編為42軍後,蘇克之被任命為126師副師長。

蘇克之(1919-2012),1964年授少將軍銜

1949年秋,124師隨大部隊挺進西南。入川前夕,徐國夫被調往他處,由翟毅東任代師長。為加強部隊指揮,蘇克之又被調回124師團任副師長。124師入川後,為製造聲勢,對外號稱42軍,該師下轄的3個團(370371372團)也都升了規格,成為124125126師。這樣一來,蘇克之也就成了「蘇軍長」。

124師官兵先是解放建始縣,切斷了蔣軍逃回恩施的退路,然後沿著長江北岸向羅文廣兵團發難,於三合鋪殲敵127軍一部。附近的蔣軍湖北保安3旅指揮官王子云一看正規軍都沒了,嚇得連忙率1300餘人「投誠起義」,殘存的311師也奪路而逃。此後,124師連續解放奉節、巫山,打開了通往四川的道路。

然而,124師前衛團殺至達縣時,守城的蔣軍卻拒絕放下武器,企圖依靠長江天險死守。蘇克之見狀,找來降兵,問到了達縣保安司令部的電話,直接以「蘇軍長」的名號打了過去。

得知我軍有一個軍的兵力壓境,那保安司令嚇得連話都不敢說,第二天就主動開城繳械。「蘇軍長」的名號,也一度傳遍川東大地,讓蔣軍各部聞風喪膽。

1950年,42軍作為首批入朝部隊參戰。蘇克之也成為了該師師長。第一次戰役時,124師被單獨部署在東線的黃草嶺一帶,以一己之力阻擊美軍陸戰1師7團。可在開戰前,124師的幾位首長卻在「打還是不打」的問題上爭論不休。

不打,是因為此時124師仍缺乏足夠的後勤裝備,且沒有重武器支援,如果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硬碰硬,很有可能會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對於剛入朝的124師來說,保存實力同樣關鍵;打,是為了完成彭老總戰役掩護任務,同樣也能挫一挫驕橫的美軍銳氣。

最終,還是蘇克之與42軍參謀長廖仲符拍板:打到只剩一兵一卒,也要拖住美軍。

最終,124師在黃草嶺給予深入的陸戰7團重創,為此還贏得了「志司」的表彰。能及時抓住敵人狂妄自大、孤軍深入的特點予以重擊,不得不說是蘇克之指揮上的成功之處。

頑強阻擊聯軍的志願軍官兵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示意圖

第二次戰役發起後,聯軍面對志願軍的攻勢猝不及防,一路潰敗至「三八線」處才止步。隨後,彭總下令突破三八線,把戰線向半島南方推進的第三次戰役。此戰,42軍主要負責攻打道城峴,由125師任主攻,124師負責在前者奪下陣地後追殲殘敵。

然而,戰鬥打響後,意外卻發生了:125師374團未經上級批准,改道向另一目標進攻,因天黑迷失方向,走到一座絕壁前怎麼也翻不回來,往返的路上耽誤8小時,沒能完成突擊任務;師長王道全只好讓373團打道城峴。373團官兵踩著積雪,奔波了數小時趕到道成峴後,卻被敵人的炮火壓制,又是數小時停滯不前。

此時,最急的人莫過於42軍軍長吳瑞林。他親自派傳令兵到124師指揮所,通告蘇克之:

馬上帶2個營,迅速突破道城峴!

接令後,蘇克之立即調整部署,讓手下的4連擔任穿插任務,成功繞到敵軍身後。趁著敵人忙於阻擊373團時,突然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最終攻克了道城峴。

第三次戰役結束後,「志司」對124師在本次作戰中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該師在18個小時的戰鬥中,強行軍150裡,接敵10次,白天不顧敵機轟炸,直接配合友軍攻克、通過道城峴,直逼濟寧裡,切斷敵軍退路後,又迅速向北進攻,對消滅韓25師起了重大作用。如此克服困難、堅決執行命令、積極負責的戰鬥精神,值得全軍推廣。」

1951年6月2日,美軍騎1師與25師組成「特遣隊」,乘車沿著公路向平康逼近。124師再一次充當了「救火隊」。蘇克之率領全師官兵,硬是用兩條腿跑過了美軍的卡車,先敵兩天拿下制高點,將缺口堵死。

面對美軍的瘋狂進攻,371、372團拼死戰鬥,硬是把這兩支「美國精銳」打得灰頭土臉。以至於「聯軍」總司令李奇微誤以為志願軍在平康附近部署有大批兵力,只能將「特遣隊」撤回。

戰後,蘇師長這樣評價美軍的行為:「防守平康的,就兩個團。我也沒意識到美國鬼子這麼怕死!」

志願軍進行防禦戰部署

也正是124師的死守,42軍最終與友軍重新建起了防線,將「聯軍」的攻勢挫敗。

1952年10月,蘇克之率部回國後,成為了一名抗美援朝的英雄。2012年,蘇克之逝世於廣州,享年93歲。

相關焦點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1948年底,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6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4野戰軍建制。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
  • 三野27軍的一匹黑馬,軍長中將師長少將,他是副連級卻封上將!
    電影《渡江偵察記》很多人都看過,其中有段劇情,我軍派遣了小部分戰士,趁黑夜乘坐帆船渡江偵查敵軍火力部署的橋段,這不是為了宣傳我軍戰士的勇敢而杜撰的,這段劇情是我軍戰士的真實事跡,出任務的是27軍79師的偵查員,27軍是個傳奇的部隊,不光軍長厲害,旗下的師長,甚至一個連副級今後的發展都讓人刮目相看
  • 抗美援朝時,第一批參戰的18位師長,最終被授予什麼軍銜
    1950年的十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了支援朝鮮,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六個軍,十八個師,基本都是第四野戰軍編號下的部隊。以上的六個軍,十八個師,總兵力高達25萬人左右。39軍39軍是由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改編而成的,包含了三個師的隊伍,分別是115師、116師、117師三個師。第115師師長是王良太,被授予少將軍銜。第116師師長同117師的師長張竭誠,一同被授予少將軍銜。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紅十五軍團成立時轄三個師,師長都是誰?
    紅十五兵團主要由長徵的紅二十五軍及陝北紅軍編成,下轄第75師、第78師、第81師三個師,軍團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劉志丹。紅二十五軍組建於1931年10月,為鄂豫皖蘇區部隊於安徽金寨組建,隸屬於紅四方面軍,成立時軍長曠繼勳,政治委員程子華。
  • 紅25軍到陝南,幾乎所有人主張入川,吳煥先力排眾議,挽救了軍隊
    吳煥先任紅25軍軍長時,徐海東為所屬74師師長。徐海東抗戰初期即患病,後來抗戰及整個解放戰爭均未能參戰,1955年授大將軍銜。 在重建25軍和領導紅25軍堅持鄂豫皖根據地,長徵入陝,他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特別是長徵到達陝南後,在與黨中央已失去聯繫的情況下。聽說紅4方面軍到了川西,幾乎所有的人都主張入川。果真如此,不但不符合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對中國紅軍的前途大為不利,而且紅25軍也就變成"張國蠢的尾巴"了。
  • 紅21師戰史:師長不滿蕭克當軍長,長徵任性指揮,被俘犧牲
    75個紅軍師57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存在過三個紅21師,分別是右江紅7軍21師、江西蘇區紅7軍21師和閩浙贛蘇區紅10軍團21師,這回介紹江西蘇區紅7
  • 抗戰勝利,桂軍數量銳減縮編三個師,師長是誰
    據國民政府統計,在八年抗戰期間,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佔全省1200萬人口當中的近40%,是全國之最,而廣西抗日出兵100萬,人數排第二,按人口比例排第一。抗日戰爭勝利後,新桂系軍隊留存的3個軍,整編為3個師,下轄9個旅。 第7師
  • 精銳「虎賁師」歷任師長簡介
    抗戰時期,任五十七師師長、六十九軍長兼五十七師師長、軍事委員會軍訓部步兵監、軍訓部常務次長、陸軍大學教育長、參謀本部秘書長、軍事委員駐滇參謀團副團長、陸軍總司令部芷江前進指揮所主任
  • 長徵中的精銳之師:紅二十五軍的發展歷史及主要將領
    在電視劇《戰將》第10集,有這麼一段對話,主人公是時任紅十五軍團第81師師長的賀晉年和時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第232團團長的韓先楚。賀晉年當時對韓先楚說:「你韓先楚的232團那是兵強馬壯,每個班配一挺捷克式輕機槍,營還有馬克沁重機槍排,在陸續到達陝北的紅軍中,堪稱是一支精銳之師啊!」
  • 國民黨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當不確定國軍高級軍官軍銜時,似乎叫中將基本沒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來看看師長當中將的情況。一般來說,普通師長是得不到中將軍銜的,還是以少將為主。
  • 四野13兵團的第38軍,在成立之初,各師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
    第38軍的成名之戰是「四戰四平」;進攻天津戰鬥是它的第二場揚名之仗,他們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殲滅國民黨軍2.7萬,並活捉了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第三場揚名之仗是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戰役,第38軍將士們共殲敵1.1萬餘人,繳獲坦克14輛,大炮200餘門,汽車300餘輛,此役一舉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第38軍也從此揚名天下,被人稱為「萬歲軍」。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之後不久,曹裡懷調到連隊工作,先後擔任紅四軍二縱隊連黨代表、紅三軍軍部參謀、紅三軍七師作戰科科長、師參謀長、代理師長和少共國際師師長、紅五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徵。在土地革命時期,朱老總還救過曹裡懷兩次命。一次是在1930年10月,曹裡懷調到紅三軍軍部,當軍長黃公略的隨行參謀。第二次反圍剿時,代理軍部特務營黨代表。
  • 半數軍閥部隊選擇蔣介石,只因待遇太好:師長升軍長、督軍改省長
    但當北伐戰爭結束時,蔣介石卻成了最大的贏家,不但整師、整軍的收編投降部隊,還接手了中國最富庶的江浙等數省地盤。這一切,都是因為蔣介石利用自己北伐軍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身份,提前就制訂了極具誘惑力的收編措施:允諾凡願接受其收編的,團長升師長、師長升軍長、軍長升集團軍司令,由此吸引了大批北洋軍閥殘餘和原依附北洋軍閥政府的地方部隊前來投靠。
  • 解放戰爭:國軍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當不確定國軍高級軍官軍銜時,似乎叫中將基本沒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來看看師長當中將的情況。一般來說,普通師長是得不到中將軍銜的,還是以少將為主。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 抗戰時期,任11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山東軍區第一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師師長,第10縱隊司令員,四野第38軍軍長。
  • 第七批入朝作戰的師長軍長們,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1952年7月,根據朝鮮戰場形式,中央軍委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24,46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24、46軍,替換在朝鮮的人民志願軍第20,26,27,42軍,赴朝作戰。第23軍軍長鍾國楚,政治委員盧勝,副軍長杜屏,參謀長饒惠潭。
  • 抗美援朝中第一批入朝的是這四個軍,軍長都是誰
    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任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杜平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批入朝軍隊主要為13兵團四個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三個炮兵師
  • 東北野戰軍最能打的7個師,首任師長都是誰?1955年是什麼軍銜?
    在東北野戰軍規模最龐大的時候,它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12個縱隊50多個師(包括軍區獨立師)。根據1949年10月由東北軍區編寫的《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對各個師的評價,東北野戰軍有7個師最能打,分別是第一縱隊的第1師和第2師、第二縱隊的第5師、第三縱隊的第7師、第四縱隊的第10師,以及第六縱隊的第16師和第17師。
  • 三野第七兵團轄有4個軍,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後來結局如何?
    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是由原山東兵團於1949年1月22日改稱的,轄4個軍,分別是第21軍、22軍、23軍和35軍。第七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在日前的文章已經對大家作過分享,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4個軍的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他們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