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期_ 曹植《銅雀臺賦》

2021-02-13 最美經典古詩詞

(關注方法:有新來的朋友可以點擊標題下方 「最美經典古詩詞」 幾個藍字關注哦,小編會每天推送一篇,查看歷史消息,遊覽往期精彩。\(≧▽≦)/愛它,就分享到朋友圈哦~


《三國志》版

引《三國志·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裴松之注收錄的《銅雀臺賦》: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作品譯文

跟隨丞相,遊春觀景,登上了銅雀臺,歡娛之情油然而生。

仰臉望天,天空顯得無比開闊,低頭看地,地上記載著丞相的偉績.

這真是個雄偉而高大的建築,兩邊的高臺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麗的飛閣高接雲天,遠遠地連著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彎流長,亦可看到座座花園郁郁青青。

(在這裡)左右還有另兩座高臺,臺上有龍鳳的金玉雕像。①

而東西兩側又有兩座高橋,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這裡)低頭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壯麗之美,抬頭則見雲霞的輕慢浮動之美。

(於高臺上)喜悅於眾多才子的爭相薈萃,好似周文王夢見飛熊而得太公望。②

(如此得意之下)仰頭享受春風的溫暖輕柔,聞聽春季百鳥那宛如幼嬰哭泣般的嚶嚶鳴叫。

直達天雲的高臺既然都已經立起來了,那麼家父的願望必定能實現!

對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們對京都倍加恭敬。

這樣還要說只有齊桓公和晉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這種人豈明白到底何為聖明之君?

就(像家父管理的)這樣已經很好了!恩惠和恩澤已經遠揚於天下了!

這般成功地輔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家父)順天地的規律而行,其輝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這般人物)應該永遠尊貴而沒有終止的一天,其地位會和東皇太一般,其年歲也會和東皇太一一樣長壽③

(他會)拿著龍旗遨遊天地,駕著鸞車週遊瀏覽。

其恩德廣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來越多,百姓也安康。

希望這臺子永遠牢固,快樂的心情永遠都不會結束。

注釋

①龍鳳的金玉雕像:原文裡的玉龍與金鳳指的是銅雀臺旁邊的另兩座高臺,一為冰井臺,一為金鳳臺,曹植謂之玉龍與金鳳。

②周文王夢見飛熊而得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太公。傳聞周文王夢見奇像,譯夢為「虎生雙翼為飛熊,必有貴人相助」,後來果然有姜太公相助。曹植此說是指家父必有貴人相助,得以成大業。

③東皇太一:是漢代人崇敬的太陽神,是《九歌》中最高天神,人首鳥身。

創作背景

建安十五年,曹操擊敗袁紹及其三子,並北徵烏桓,平定北方。於是在鄴(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建都,於漳河畔大興土木修建銅雀臺,高十丈,分三臺,各相距六十步遠,中間各架飛橋相連。然後曹植做出這部作品。

曹操聽後大為讚賞,封其為平原侯,並勉勵說:「吾昔為頓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當時所行,無愧於今。今汝已長成,可不勉哉!」

歷史沿革

臨漳古稱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掃描上方二維碼

或查找公共號:zmjdgsc954(長按可複製)

更多版本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沒有《銅雀臺賦》,何來《三國演義》
    《銅雀臺賦》:從明後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周瑜起初不信,孔明便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臺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至此,周瑜還是猶疑不定,一再追問孔明「公能記否?」「請誦一遍」,李漁在此眉批說:「此時不跳起來,不是有養,猶疑孔明假話耳。」直到孔明誦出該賦全文,周瑜才「跳躍離座,指北而大罵」,決計抗曹。
  • 銅雀臺和《銅雀臺賦》與《三國演義》的「移花接木」
    其所記的《銅雀臺賦》應當是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版本。後來的這個版本,顯然是有後人添加的成份。《三國演義》在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中,寫了諸葛亮為激周瑜聯合抗擊曹軍,背誦了《銅雀臺賦》,並把廣為流傳版本中的「連二喬於東南兮」改為了「攬二喬於東南兮」,說曹操進兵奪吳的目的就是為了孫策與周瑜的妻子「江東大小二喬」,然後「置銅雀臺,以樂晚年」,從而激怒周瑜,立見孫權發誓,全力抗擊曹操。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曹植《七步詩》
    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其它詩作不一致,因為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鍊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讀者的欣賞。黃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
  • 曹操愛而不得的女人,曹丕的女人曹植的女神,卻是三國最慘的女人
    後來,甄宓參加家族宴會,見到了曹家家人,她認識了曹植,曹植自然也認識了她。 曹操喜歡宴會,設宴銅雀臺令眾人賦詩詠誦銅雀臺,才華橫溢的曹植寫下了另一篇傳世絕作銅雀臺賦。
  • 歷史名人傳丨一代詩宗曹植
    大家還在冥思苦想,曹植卻下筆成篇,揮毫立就,第一個將《銅雀臺賦》奉獻到父親跟前。曹操接過墨跡未乾的麻紙,剛剛看了幾行,就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 甄宓《塘上行》| 我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筆上,比貂嬋還美,卻活成了三國最大的悲劇
    相傳曹操打贏官渡之戰、攻下鄴城的目的就是她,沒想到曹丕先父親一步搶走她,而曹植暗戀她終生,為她寫下《洛神賦》。其實,她本是官渡之戰另一戰方袁紹的兒媳。她八歲時,院子外有人騎馬耍雜技,家裡幾個姐姐聞聲,都爬上閣樓觀看,只有她不去。甄宓說:「這難道是女孩子看的嗎?」姐姐們們無地自容。
  • 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筆上,這個比貂嬋還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國最大的悲劇
    相傳曹操打贏官渡之戰、攻下鄴城的目的就是她,沒想到曹丕先父親一步搶走她,而曹植暗戀她終生,為她寫下《洛神賦》。她八歲時,院子外有人騎馬耍雜技,家裡幾個姐姐聞聲,都爬上閣樓觀看,只有她不去。甄宓說:「這難道是女孩子看的嗎?」姐姐妹妹無地自容。她九歲時,就非常喜歡讀書,她常常偷用哥哥的筆墨紙硯,被哥哥發現:「你一個女孩家家,不去做女紅,讀什麼書?難道你長大想當女博士(官名)嗎?」
  • 曹丕曹植誰更聰明?為什麼曹植爭不過曹丕?
    那今天就為大家比較一下曹丕和曹植到底誰更聰明,兩人的真實能力到底是怎樣的。不過最後的勝利者我們也都知道,是曹丕獲得了嗣子之位,最後登基稱帝建立曹魏,成了曹家首位皇帝。可能很多人也會提曹植感到可惜,明明是曹植比曹丕更加有才華卻輸掉了一生最關鍵的東西。其實曹操也是想通過曹丕和曹植之間的競爭來激發他們的潛力,總體來說曹丕和曹植互有優勢,就看誰的缺點更加致命了。
  • 曹植與曹丕爭王位失敗後,曹植後半生是如何度過的?
    剷除完了曹彰的羽翼,那麼下一個人就是曹植了。後來曹植就寫下了名留青史的七步詩,其中最著名的句子就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也是想要殺死曹植的,只不過曹植當時有一個「救命恩人」,她就是卞太后,也就是曹植和曹丕的生母。在卞太后的勸阻下,曹丕最終沒能殺掉曹植,只是將他趕出京城,貶為安鄉侯。直到曹植去世,曹植都只能夠生活在自己的封地中。
  • 筆墨詩抄 第97期 曹植《明月照高樓》
    點擊文章頂部「詩詞文學」加關注,將您撰抄的作品或句子發照片給我,有機會入選下期『筆墨詩抄』『 筆墨詩抄 | 第97期 』撰抄人:風雲居士撰抄作品:曹植《明月上高樓》
  • 曹操百般袒護曹植,是真的寵愛曹植嗎?我看不然
    一是曹植的才氣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二是曹植更為仁義,這是他所沒有的(劇中曹操對曹植的評價)。曹操霸氣怒懟迂腐的楊楊彪,目的就是為曹植的奪嫡做好鋪墊,不撼動大臣心中迂腐陳規和立長立嫡的規矩,曹植一點機會都沒有。
  • 曹植的後半生怎樣度過的,曹丕念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
    曹植的後半生怎樣度過的,曹丕念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第三子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曹丕放過了曹植,因為曹丕並沒有殺害曹植;二是曹丕雖然沒有殺害曹植,但也沒有放過他,而是對曹植處處嚴加防範和限制。
  • 七步成詩之後,曹植的結局如何,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
    二天平一開始是偏向曹植的。曹植的文學水平在曹操的所有兒子中名列前茅,曾傳天下才華十鬥,曹子建獨佔八鬥。再從長相、性格,怎麼看都像曹操。有一次,曹操東徵孫權,令曹植留守鄴城,其實就是告訴眾人,曹植將會是未來的國主。
  • 其實迫害曹植的曹丕,文學貢獻比曹植更大
    在歷史上,曹植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被曹丕所逼,要他七步成詩,從而寫下了這首經久不衰的《七步詩》。但其實,曹丕自己的文學造詣也非常高,甚至可以說,綜合多個方面的成就,曹丕是遠遠勝過曹植的。曹植劇照建安風骨,三曹七子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提到:「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 曹植《洛神賦》:悼念亡父及政治幻滅
    文本斷層的出現是因為這裡「餘」的指稱對象由曹植轉為曹操, 曹植反以洛神自喻。這部分突兀的轉折文字先以「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為掩飾鋪墊, 後面看似尋常的文字卻暗含政治內容: (1) 「悵猶豫而狐疑」, 這暗示曹操的「狐疑」不決導致曹植未能立為世子, 使其難以實現政治理想。
  • 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筆上,這個比貂嬋還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國最悲的悲劇
    印象最深的那個,叫曹植,初看神朗氣清,再看才華橫溢,想來該是腹有詩書。但也沒多想。後來有一天,曹操興致勃發,設宴銅雀臺,文武百官齊聚,酣飲過後,命諸子寫《銅雀臺賦》。曹植妙筆生花,一氣呵成,技加壓全場。
  • 曹植的《洛神賦》歌頌的是甄宓嗎?甄宓和曹植之間有什麼關聯?
    黃初三年,曹植去洛陽朝拜曹丕,返程的路上創作了《洛神賦》。也許是甄宓與洛神的形象比較接近,也許是曹植的創作時間與甄宓的死期比較接近。後人就以這兩點為依據,推測曹植應該是與甄宓有著某種曖昧關係的。到了後世,關於這種關係的猜想越來越多,於是人們更直觀地認為甄宓就是洛神的化身。
  • 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如何?曹丕最大程度容忍,曹植曾提不合理要求
    自從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開始,曹丕和曹植之間的儲位之爭可以徹底畫上句號了。再加上曹彰曾經在洛陽有立曹植的想法,權力交替後的曹植佔據非常不利的地位。曹丕上位後也作出了清洗的舉動,他誅殺了曹植黨羽丁儀、丁廙,並將他兩家所有男的全殺了。曹植如此被動,居然還在曹丕自立前,穿上喪服哭泣,這點爆了曹丕所有的怒火。曹丕原本想因此殺掉曹植,但太后出馬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