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詩詞 | 曹植《七步詩》

2021-02-13 唐詩宋詞古詩詞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譯文

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後,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持:用來。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過濾。
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泣:小聲哭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這裡指迫害。
何:何必。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就想方設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象,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

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

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後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全詩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中有提醒和規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當然此詩的風格與曹植其它詩作不一致,因為是急就而成,所以談不上語言的錘鍊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貼切而生動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讀者的欣賞。

黃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這首詩最早就被記錄在《世說新語》之中,後來流傳的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為在傳播過程中為它是否真出於曹植之手尚難肯定。然《世說新語》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遠,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據,而且據《世說新語》中引《魏志》中了也說曹植「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曹操曾試之以《登銅雀臺賦》,植援筆立成,而且斐然可觀,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這樣一首好詩也完全是可能的。

《七步詩》的真偽存在很大爭議。餘秋雨認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宮殿上做這樣殘暴而又兒戲式的惡作劇。況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難他也不會做得這麼笨。餘秋雨認為這首詩比喻得體,有樂府風味,很可能確實是曹植的手筆,但創作時的戲劇場面,大約就是後人虛構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羅貫中偽作,不是七步詩的原文。

詩人介紹: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相關焦點

  • 《中華古詩詞100首》72 曹植《七步詩》
    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 手足相殘,曹植《七步詩》中隱藏的溫情與殺機
    而和曹丕競爭繼承人更為激烈的曹植,又怎麼會被輕易放過呢?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記載,曹丕找了個藉口把曹植押解到了京城,準備問罪,卻被母親卞夫人阻止,曹丕整天把「仁孝」掛在嘴邊,不好直接違逆母親對弟弟下手,於是想出來一個主意,讓曹植七步之內寫出一首詩,「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沒想到曹植不愧是大才子,曹丕剛下令他便出口成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 被廣為人知的《七步詩》,真是曹植的手筆嗎?到底有何疑點?
    在漢末三國時期有很多被人熟悉的小故事,比如說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大概很多人小時候都背誦過《七步詩》。反正小編對《七步詩》非常熟悉,也是一直被教育是曹植所作。不過現在轉過頭再看《七步詩》,卻能夠發現諸多疑點。也就是說《七步詩》未必,或者說極大概率並非曹植所作,而是小說家託名偽作的。
  • 曹植七步詩已是絕唱,唐代竟然還有五步成詩的,唐玄宗立賞其將軍之職
    上文這首《七步詩》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作者是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這首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其意自明。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
  • 曹植最著名的一首的七步詩,語言犀利,感情真切
    曹植(192—232),三國魏傑出的有很高藝術素養的詩人。字子建,沛國譙人。曹操第三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陳王,諡曰思,世稱陳思王。他自幼聰敏,有才學。他在詩歌辭賦、散文等方面藝術成就都很高,堪稱「建安之傑」。
  • 曹丕逼迫曹植做七步詩之事,歷史上真的發生過嗎?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燃萁泣豆來比喻兄弟相殘的行為。其次,曹丕和曹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曹植文思敏捷,善作詩文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曹丕如果用作詩來刁難他,未免也太過愚蠢了,著名的文化學者,散文家餘秋雨也認為,以曹丕的智商和心機,不大可能在宮殿上做出這樣既殘暴又兒戲的惡作劇。
  • 曹植作完七步詩後,曹丕是如何對待他的?
    曹昂、曹衝死後,曹操將注意力放到了曹丕、曹植、曹彰三人身上。於是曹丕與曹植的爭鬥出現了。無論是曹丕還是曹植,每一個人都有優勢。最嚴重的就是曹植在酒後夜闖司馬門,這導致了曹植沒有機會成為魏王。《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就是曹丕當了皇帝之後,開始為難曹植。兩人在一起外出的時候,看到了兩頭牛,於是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內做出詩篇。
  • 曹丕逼曹植作詩,百步之內作不出處死,一首《鬥牛詩》傳世成經典
    曹丕曾多次向曹植施加壓力,例如大家都熟悉的《七步詩》便是如此誕生。如果曹植無法七步成詩,那麼等待他的便是死路一條,所幸曹植才思敏捷,最終化險為夷。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最早記載於《世說新語》中,曹丕嫉妒曹植之才,令其七步成詩。詩詞也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而吟,必須突顯「兄弟之情」,但是詩中又不能出現兄弟二字。對於曹丕而言,這或許是一個堪比登天的難題,但是在曹植眼中,這並非難事。短短七步,便詠出一首經典名詩,「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成為千古名句,令人拍案叫絕。
  • 曹丕看見2牛打架,讓曹植作詩一首,還不能有牛字,結果流傳千古
    當時他就非常的屬意曹植和曹丕兩人。後來曹丕繼位。曹丕繼位後,對於兄弟曹植是非常的忌憚的,所以他屢次的刁難曹植。曾經曹丕看到兩頭牛在打架,就讓曹植即興作詩,而且詩中不能有牛字。曹丕成為了皇帝之後,他對於當初和他爭奪世子之位的曹植是非常的忌憚的,所以他屢次的刁難曹植。我們最熟悉的七步詩就是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所寫的。
  • 《七步詩》的姊妹篇——《黃臺瓜辭》
    相傳,這是武則天的兒子李賢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不是李賢太子勸課農桑寫給農民伯伯的,而是寫給他的老媽武則天的。因為武則天掌權稱帝,殺戮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子女,也難逃一死。在長子李弘(時為太子)被母親鴆殺地情況下,次子李賢順位繼承了太子之位(章懷太子)。為了避免災禍,李賢就寫了這首詩送給母親。這首詩巧就巧在武則天剛好就有那麼4個兒子,好像對應著詩中的4個瓜一樣。
  • 曹植的三首千古詩文膾炙人口,但這一首最為著名
    (圖)七步詩,塗志偉(繪)南朝文學家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世人大多喜歡曹植,因為他是渾金璞玉。      建安前期,曹操也格外喜愛曹植以及曹植的不凡才華。銅雀臺建成時,曹操讓大家賦詩,「植援筆立成」,曹操以為「最可定大事」,對他寄以厚望。從曹植前期的作品也可看出其積極進取精神,如著名的《白馬篇》,詩中守衛邊疆的英雄形象,報國之志,凝聚和閃耀著時代的光輝,同時又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 文學仙才,曹植一首詩,寫盡古時海邊漁民的艱辛
    說起曹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這首《七步詩》自古以來,廣為流傳。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可以說曹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 我就是演員宋洋和誰搭檔 念的七步詩出自哪裡
    ­  《我就是演員》中,宋洋念得那版七步詩最在記載於《世說新語·文學》中。我們學的七步詩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四句。­  是出自於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但是並沒有被《三國志》收錄。《我就是演員》中,宋洋版本的「七步詩」,最早是出現在南朝劉義慶所作的《世說新語·文學》中。
  • 曹植七步成詩世人稱道,有三人表示不服
    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怕曹植日後勢力壯大,威脅自己的寶座,便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陽來,想找個藉口殺掉,以除後患。見面後,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內,吟詩一首,以「兄弟」為題,詩中不許出現「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現出「兄弟」關係,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則決不寬恕。
  • 寇準秒殺曹植:七歲就能三步成詩!
    大飛猜,你們腦子裡第一反應的肯定是三國時期曹植七步成詩,走了七步路就寫出一首詩來,還流傳千古,可不是才思敏捷嗎!但今天我要告訴大家,有人,他比曹植還要快!曹植少年時就聰明過人,出口成章,下筆千言,深受當時還是魏王的父親曹操的寵愛。曹操好幾次想立他為太子,繼承王位,但是後來聽信讒言,讓曹丕當了自己的繼承人。
  • 七步詩讓兄弟放棄廝殺,作為曹魏第二位主公,他究竟是怎樣的人
    《七步詩》這是一首我們自小就耳熟能詳的詩句,本詩據說是由三國時期曹植曹子建所寫。在黃初元年時一代梟雄曹操因病離世,由卞夫人所生的長子曹丕繼承父位,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讓位,曹丕登上其父終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的皇位。
  • 曹植|七步成詩
    七步詩魏·曹植煮豆燃豆萁¹,豆在釜²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由於爭奪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一直想方設法除掉曹植。曹植無奈,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內應聲成詩。囚牢陰冷,暗無天日,四周叫屈喊冤聲此起彼伏。我蜷縮在角落的枯草堆上,雙手抱膝與一隻露著尖牙的老鼠沉默對視。刺骨的寒氣滲過單薄的中衣侵蝕著我的五臟六腑。
  • 古詩詞賞析 |《黃臺瓜辭》李賢 |【唐詩】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唐詩宋詞品鑑的第346首古詩詞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 三國歷史:曹丕為什麼如此痛恨曹植,他們兩個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
    在三國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魏文帝曹丕是繼承大統,結束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一統中原,建立了曹魏政權,基本解決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局面,可是在曹丕登上皇位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下旨要殺了他的兄弟曹植,那麼曹丕和曹植雖然兄弟,他們私底下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要置對方於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