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看見2牛打架,讓曹植作詩一首,還不能有牛字,結果流傳千古

2021-03-01 歷史君

三國時的曹操是一位梟雄人物,他的一生有很高的成就,佔據了天下的土地的1/2。當然建立了如此大業的曹操,也要選擇一個繼承人。當時他就非常的屬意曹植和曹丕兩人。後來曹丕繼位。

曹丕繼位後,對於兄弟曹植是非常的忌憚的,所以他屢次的刁難曹植。曾經曹丕看到兩頭牛在打架,就讓曹植即興作詩,而且詩中不能有牛字。曹植當時是出口成章,而且作品流傳了上千年。

曹操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當時曹昂和曹衝都已經死去了。此時曹操屬意的人選就是曹丕和曹植。當時,曹丕的身邊有司馬懿等人扶持,而曹植的身邊卻有一個鋒芒畢露的楊修。我們都知道楊修被曹操猜忌而處死。

而在楊修死後,曹操也因楊修對曹植也厭惡了起來,所以最後他將世子之位交給了曹丕。曹丕上位之後,就逼迫漢獻帝退位,建立了魏國。曹丕成為了皇帝之後,他對於當初和他爭奪世子之位的曹植是非常的忌憚的,所以他屢次的刁難曹植。

我們最熟悉的七步詩就是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所寫的。當時曹植就是這首詩,讓曹丕最後想起了兩人的兄弟之情,才放棄殺他。但是其實在《七步詩》之前,曹丕早就刻意刁難過曹植。當時曹丕和曹植一同出遊,就看到兩頭牛正在打架,而且其中的一頭牛因為體力不支,所以被另一頭牛頂到井中給摔死了。

曹丕看到這個情景,自然就想起了自己和兄弟曹植的爭鬥,所以就讓曹植作詩,而且做詩的時候,要騎在馬上,行走不能超過百步,在詩中不能出現牛、井、死、鬥字。如果曹植作不出詩來,那麼就要處死他。曹植深知兄長的刁難,但是沒有辦法,他只好遵從命令,作下了一首詩。

這首詩就是: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懼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當時曹丕以詩索命而曹植也回應得非常的好,將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意思,表明非常的清楚。但是在曹植的這首詩之後,還是沒有放棄對於曹植的殺心。後來才有了曹植寫下《七步詩》:煮豆燃豆萁。最後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這兩首詩表明心境,曹丕雖然放過了曹植,但是卻也並沒有善待他,最後曹植還是抑鬱而死。而曹植雖然在政治上沒有作為,但是文採斐然,所以也留下了很多的文學作品,例如《洛神賦》等等。

-END-

相關焦點

  • 曹丕見牛打架,要曹植作詩一首,不能有牛字,曹丕被罵千年卻不知
    原標題:曹丕見牛打架,要曹植作詩一首,不能有牛字,曹丕被罵千年卻不知「虎父無犬子」,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他的兒子數量多質量也高
  • 曹丕見牛打架,要曹植作詩一首,還不能有牛字,曹丕被罵千年卻不知
    「虎父無犬子」,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他的兒子數量多質量也高,神童曹衝不僅從小聰慧,能想出稱象的好辦法,還非常仁愛。
  • 曹丕逼曹植作詩,百步之內作不出處死,一首《鬥牛詩》傳世成經典
    解決隱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除掉曹植,但畢竟有兄弟之情,再礙於母親卞氏的壓力,曹丕不能這麼做。不過,為了防止曹植有異心,曹丕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曹植「居無定所」,屢次徙封。公元221年,曹植被遷封安鄉侯,時年三十歲,隔年之後,曹植又被封為鄄城王,在去往封地的路上,曹植寫下一篇千古流傳的名作,便是《洛神賦》。再隔年,三十二歲的曹植又被徙封為雍丘王。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曹丕的心思,更何況是聰明絕頂的曹植?
  • 寇準秒殺曹植:七歲就能三步成詩!
    大飛猜,你們腦子裡第一反應的肯定是三國時期曹植七步成詩,走了七步路就寫出一首詩來,還流傳千古,可不是才思敏捷嗎!但今天我要告訴大家,有人,他比曹植還要快!曹植少年時就聰明過人,出口成章,下筆千言,深受當時還是魏王的父親曹操的寵愛。曹操好幾次想立他為太子,繼承王位,但是後來聽信讒言,讓曹丕當了自己的繼承人。
  • 被廣為人知的《七步詩》,真是曹植的手筆嗎?到底有何疑點?
    在漢末三國時期有很多被人熟悉的小故事,比如說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大概很多人小時候都背誦過《七步詩》。反正小編對《七步詩》非常熟悉,也是一直被教育是曹植所作。不過現在轉過頭再看《七步詩》,卻能夠發現諸多疑點。也就是說《七步詩》未必,或者說極大概率並非曹植所作,而是小說家託名偽作的。
  • 歷史上的洛神到底有多美?竟能引得曹丕曹植相爭!
    你知道從歷史流傳至今洛神的故事嗎?讀過文學家曹植創作的《洛神賦》嗎?洛神又是怎樣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唐代詩人徐凝的一首《牡丹》,在詩人看到一朵朵嬌豔欲滴的牡丹花時,聯想起美豔絕倫的洛水女神...來透過詩句聽聽從歷史流傳至今洛神的故事。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曹植《七步詩》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全詩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眾兄弟的殘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譏諷中有提醒和規勸,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殘忍。
  • 《軍師聯盟》曹植暗戀哥哥曹丕妻子甄宓的證據在一幅畫中
    後來,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依據《洛神賦》,畫了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洛神賦圖》也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而這一傳世巨著一直珍藏於瀋陽的遼寧省博物館。甄宓後來嫁給了曹植之兄曹丕,曹丕對甄氏和曹植錯綜複雜的關係難以釋懷,因此僅封她為妃,所以甄氏始終未能得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地位。甄妃當時已經40,而曹丕正值34歲的鼎盛年紀,後宮佳麗眾多,甄妃逐漸色衰而失寵,在曹丕當上皇帝之後的第二年便鬱郁而死。
  • 曹操偏愛曹植,為何將大位傳給曹丕?曹植才華蓋世卻貪杯誤事
    曹丕和曹操的關係,還真的比不上曹植和曹操的關係。為什麼?因為曹植有才,有才到什麼程度呢?東漢末年寫詩歌都是照著曹植的版本來寫的。也就是說曹植寫個模板出來,其他文人照著填詞就行了。就連曹操都感嘆,自己怎麼生了這麼一個有才華的兒子。
  • 曹丕曹植誰更聰明?為什麼曹植爭不過曹丕?
    曹操最聰明、最有能力的兩個兒子應該就是曹丕和曹植了,當然曹衝也是以天才著稱,但是不幸年少夭折也就沒辦法證明他的真正能力,反正曹操要選接班人肯定是在曹丕和曹植裡面選
  • 《中華古詩詞100首》72 曹植《七步詩》
    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釋常談》)劉協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 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 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如何?曹丕最大程度容忍,曹植曾提不合理要求
    自從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開始,曹丕和曹植之間的儲位之爭可以徹底畫上句號了。再加上曹彰曾經在洛陽有立曹植的想法,權力交替後的曹植佔據非常不利的地位。曹丕上位後也作出了清洗的舉動,他誅殺了曹植黨羽丁儀、丁廙,並將他兩家所有男的全殺了。曹植如此被動,居然還在曹丕自立前,穿上喪服哭泣,這點爆了曹丕所有的怒火。曹丕原本想因此殺掉曹植,但太后出馬攔下了。
  • 曹植作完七步詩後,曹丕是如何對待他的?
    在魏蜀吳三國中,曹魏的實力是最強大的,之所以曹魏能夠變得強大,與曹操的唯才是舉有很大的關係,否則曹魏的實力不會變強。曹魏在當時來說完全有一統天下的能力,曹操一統北方,實力大增。可是謀士郭嘉的死讓曹操失去了重要支撐。後來曹操急於發動赤壁之戰,結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連連失利,這直接導致了曹操沒有一統天下的能力,由此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 從曹丕不殺曹植說起
    在殺他以前,他給了他一次對生與死作出選擇機會,他讓曹植從睡榻到鐵門,這七步之距,賦詩一首,以詩銘志。甄宓愛的是詩人曹植,是他光照千秋的才華,是他字字血,聲聲淚的細雨入夜的吟唱。而並非人世間的男女之愛,甄宓清白如絹。這一切都已經讓曹丕噬臍勿及,萬箭穿心!曹丕真想不到人世間竟然有如此清白的相知相惜,如今甄宓已經被他賜死,一切都無可挽回,就像河裡的水,就像歲月裡的日子,流走的不能再流回。
  • 甄夫人到底是怎樣一個女人,是否真的嫁與曹丕,又有情於曹植?
    甄夫人只有甄姓是可以考證的,名字並不為人知曉,影視劇中有稱她為甄洛的,也有稱她為甄宓的。她在三國歷史上讓人覺得特別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她驚人的美貌,據說甄夫人傾國傾城舉世無雙,曹操在俘獲她之後沒捨得殺死,而是賜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曹丕對她非常喜歡寵愛有加。不僅如此,曹操的另一個兒子曹植也對甄夫人一見傾心,據說那首著名的洛神賦就是用來讚美甄夫人的。
  • 假如曹操傳位於曹植,三國演義會變成「兩國演義」嗎?
    到了曹操晚年,有一件事情令他十分糾結,那就是繼承人的問題。因為曹操的長子曹昂早年死於戰亂,他最喜歡的兒子曹衝又早喪,現有的兩個候選,長子(其實是次子)曹丕和三子曹植都非常優秀,以至於他不知道如何決斷。在曹丕和曹植的繼承權爭奪戰中,曹植的表現簡直是一塌糊塗,曹操南徵之前,賈詡等群臣相送,曹植當場作詩一首,祝父親早日凱旋。曹丕雖然也是詩人,但他並未作詩,而是哭著和父親告別,曹操頓時覺得曹丕的仁孝之心純正,是個好兒子。此後曹丕多次用計謀,讓曹操誤以為曹植風流成性,不堪大任。所以說論政治手腕,曹植差的多,若是他繼位,在風雲莫測的三國政治裡,他或許早早就消亡了。
  • 曹植七步成詩世人稱道,有三人表示不服
    曹操多次想立他為太子,繼承王位,後來,聽信讒言,讓曹丕當了自己的繼承人。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怕曹植日後勢力壯大,威脅自己的寶座,便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陽來,想找個藉口殺掉,以除後患。見面後,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內,吟詩一首,以「兄弟」為題,詩中不許出現「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現出「兄弟」關係,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則決不寬恕。
  • 曹操曹丕曹植都愛甄宓原因揭秘(4)
    甄宓一個人便感到很孤獨,只有讀詩作詩以慰藉心靈。甄宓最喜歡曹植的詩,還在冀州時,耳朵裡就灌滿了曹植的才名。結果,曹丕第一個進來了,她就嫁給了曹丕。其實她希望第一個進來的是曹植,因為她喜歡她第一次領略曹植的風採是在銅雀臺,曹操命諸子以銅雀臺為題作賦,曹丕等人握筆在手,猶豫再三,久久不能成文。唯有曹植筆走龍蛇,頃刻間一揮而就。看著曹植揮灑自如,風流俊朗,甄宓抑制不住的敬慕。
  • 曹丕逼迫曹植做七步詩之事,歷史上真的發生過嗎?
    七步成詩的故事最早不是出現在三國志或其他的史書裡,而是記錄在南朝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當中,原文是這麼寫的,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寥寥數語就描繪出了一個重大的歷史故事。
  • 甄宓與曹植的背後,是曹丕在主導,你相信嗎?
    好了,扯那麼多可以進入正題:大多數三國題材的故事,都少不了提到曹操的家事,提及曹操家事,必少不了曹丕,曹植和甄宓的一些糾纏事情, 何況還有曹植留下的千古名作《洛神賦》,讓這一段事情更加帶有神秘和浪漫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