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找朋友去聚餐唱歌,喝到爛醉經常熬夜,從不主動看書運動,空閒的時間就是看搞笑視頻刷微博玩遊戲,反正就是不想動在床上躺著。
年末了,如果你還在這樣,碌碌無為,真的應該看看這本書了,讓你重新覺醒,擺脫平庸,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其實作者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個,碌碌無為,向生活低頭,不知道該幹點什麼。直到自己的好朋友命運發生驟變,他突然想到,如果這些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自己會怎麼樣?自己該怎麼辦?於是前所未有過的危機湧上心頭,36歲的他想開始做出改變,主動出擊,主動覺醒。
一 大腦的三種分類
書中把人腦分為三種
理智腦源於靈長動物時代,主管認知。
情緒腦源於哺乳動物時代,主管情緒。
本智腦源於爬行動物時代,主管本能。
在書中作者說明,本能腦已經有近3.6億年的歷史,情緒腦有2億年的歷史,而理智腦出現的時間僅僅才有250萬年。當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出現歧義時,由於理智腦形成時間短,自然不如本能腦和情緒腦強大。
那麼你為什麼刷抖音停不下來呢?
你的理智腦被情緒腦和本能腦所綁架,無力自拔,情緒腦和本能腦掌握著你的身體。
一方面情緒腦和本能腦掌握著你的身體讓你享受放鬆,另一方面理智腦告訴你要去學習。要改變這種現狀的方法很簡單,刷完一條抖音以後停下來給自己理智腦一個反應的時間。當你的理智腦重新掌控你的身體的時候,你就可以擺脫本能腦的控制。當你的智腦控制你的身體,你就開始了覺醒的第一步。
二 讓成長從刻意練習開始,四個步驟,重塑自我。
明明知道讀書很重要,卻掏出了手機刷抖音。
明知道跑步有好處,但跑了幾天就沒然後了。
當你有了想法無法堅持下去怎麼辦呢?讓成長從刻意練習開始,四個步驟,重塑自我。
有清晰的目標
在我們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而不是一個模糊大概的目標。比如以前我每次做任務清單都會寫上讀書兩個大字,但這樣的效果太低了。我會設置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結果到時間讀書了,卻不知道讀什麼書,於是翻翻書架搜索好書書,不知不覺半個小時就過去了,剛找到一本想讀的書就到了時間。半個小時下來,啥也沒幹。
作者周嶺在書中說:模糊,正是人生困擾之源。而人生也像是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誰的模糊越嚴重,誰就越混沌;誰的模糊越輕微,誰就越清醒。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一個個模糊的目標變清晰,當目標變清晰以後,有利於讓我們立刻去執行。而不是像我一樣簡簡單單的設置一個讀書的目標,結果光找書就找了半個小時。從那以後我就會把讀書寫得更加具體,比如說,讀書的第幾章或者讀完多少頁。自己目前做計劃都是特別清晰,而不是胡亂寫上兩個字。這樣帶著目標和任務去閱讀,不光能幫助我們快速進入狀態,還會提高我們的效率。
極度專注,避免被幹擾
我們效率低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注意力被過度的分散到無關的事情當中。當我們極度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效率是很高的。以前每次去圖書館的時候,在圖書館坐了半天,等到離開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基本上啥事也沒幹,就光背了背單詞,看了幾頁書,好像半天就這麼過去了。那麼為什麼呢?我覺得全是因為看手機,在這半天中,QQ和微信一直就沒消停過,我被迫收到了各種各樣的消息,不停的回覆,消息不停地來,終於回復完消息的時候也到吃飯的時間了。
最近終於找到了一款超級好用的軟體,番茄ToDo,在這款軟體的幫助下,我的注意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效率也是翻倍的增長。
我一周的時間專注分布圖
軟體裡可以自由設定專注多長時間,有25分鐘有35分鐘,還可以自由定義。在專注的過程中,你可以鎖定所有APP不能操作,也可以給APP單獨的開白名單,這樣專注時還可以點開。
剛開始的時候自己只能堅持專注十幾分鐘,就忍不住去打開手機看一下,想刷刷微信看看QQ消息,看看有沒有人來找我。但我把手機所有APP權限都給鎖死了,於是根本就點不開微信和QQ,只能解鎖手機看一下時間,繼續專注學習。不得不說這招真的是絕對的強。慢慢地,我的專注時間變長了,總是在看書的過程中專注時間就到了,感覺時間好快呀,而不是以前那種看兩分鐘書刷幾分鐘消息的低效率。
裡面有一個很強大的功能叫鎖機,當你選擇鎖機以後就可以鎖定自己的手機。除了能解開手機屏幕看時間,剩下的什麼都不能幹。
通過這種專注,除了提高效率,還容易造就一種心流的狀態。由於強制鎖機,能讓你專注的時間保持很久,心流也會維持很久。如果我們斷斷續續的學一會刷一會手機回一會消息,是很難達到心流這種穩定的高效狀態的。心流產生時還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更強的自我認知。每一次「心流狀態」的體驗都隨著我們對自我的認知而增長。
及時反饋,激勵自己
當你長時間付出得不到任何反饋,就會導致熱情下降,效率降低。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是怎麼做的呢?他在電腦裡專門設置了一個文件夾,用來保留讀者給他的留言,對他的讚揚和誇獎。每當寫不下去稿子的時候,就去看看這些截圖,然後又會動力十足不知疲倦地寫下數篇稿子。作者坦言,如果沒有獲得讀者的反饋,他絕不可能憑藉單純的意志力來堅持寫這麼多的稿子,寫這麼長時間。
突然想起自己在寫作過程也是這樣,由於書評又中了一篇優選計劃,自己很開心,對寫書評莫名其妙又有了很大的自信心,於是又寫了這本《認知覺醒》的書評。如果沒有那篇優選計劃,我想不會有這篇書評。
積極有效的反饋,就好比是中途的加油站,讓我們疲倦時加滿汽油,一路狂奔。正如書中所說,真正的學習成長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饋反饋再反饋,只有通過自己不斷產出,獲得反饋,我們的人生才能發生真正的改變。
在舒適區邊緣不斷前進
在書中作者揭示了一個能力成長的普遍法則,即無論個體還是群體技能力,都可以是舒適區--拉伸區--困難區的形式分布。想要讓自己高效成長,必須讓自己始終處於舒適期的邊緣,不斷拉伸,貿然跨到困難區會讓自己受挫,而始終停留在舒適區會讓自己停滯不前。
所以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就是在舒適區邊緣不斷擴展自己的範圍,讓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地向拉伸區擴張。在舒適區邊緣擴張,既不會因為困難而畏懼逃避,也不會因無聊而走神,這種既有挑戰又有成就的成長,是進步最快的辦法。
通過在舒適區邊緣拉伸,真的讓我成功幹成了一件事,那就是堅持跑步。以前的我是一個超級討厭任何運動的人,我始終不能理解那些在操場上累得滿頭大汗的人,在被窩躺著看看書追追劇,不香嗎?直到我在這本書中讀到了舒適區這個概念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是時候去嘗試一下了。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跑步之旅。
剛開始事實證明想像是美好的,我只堅持跑了兩圈就不行了。跑了兩圈以後就氣喘籲籲的,真的太累了。然後我就想到了書中所定義的舒適圈的那個範圍,我覺得兩圈就是我的舒適圈,於是又堅持跑了半圈,這樣就跑到了拉伸區,對我來說真的不算特別困難,畢竟只是半圈,但真的挺累的。
第二天仍然是跑了兩圈半以後也不行了。第三四天我咬牙堅持跑了三圈。就這樣,我開始了痛苦的跑步之旅。每當跑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想起那個舒適圈邊緣,然後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我對自己要求也不高,每幾天多跑半圈,一點點來,不斷拉伸。
說實話這個舒適區邊緣拉伸的方法真的很實用,就這樣,我從能連續跑三圈到四圈到五圈,最後能連續跑十圈,我從來都沒敢想過。從連續跑兩圈都累的喘氣,到現在跑十圈還能面不改色的聊天,我覺得這個方法拯救了我。思維的覺醒與認知,有的時候真的比一味的傻堅持和努力重要。
堅持跑步以後,整個人精神都變好了,很有活力,幹事都充滿激情。如果沒看這本書,怎麼會想到一個討厭死運動的人能夠喜歡上跑步並享受跑步呢?如果不是書中的這個觀點,在舒適區邊緣不斷拉伸,我想我不會成功。
三 真正的覺醒,來自內心的渴望,渴望變好。
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與時間做朋友。作者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改變命運,而成長的本質就讓大腦認知變得清晰。就這樣,作者開始涉獵各種學科領域,不斷看書,擴大自己理解力的池子,對標頂級思維,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從黑暗到黎明,從迷茫到清晰。
其實作者也曾在改變的道路上感到迷茫,一直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讓自己變好覺醒的書,可惜一直沒有遇到滿意的,於是作者取得成功後,親自寫了這本書,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同樣感到迷茫的人,照亮他們前進的方向,指引他們。
這本乾貨滿滿的書,推薦給大家,我覺得是今天讀過最好的一本書。我通過這本書養成了跑步的好習慣,你也同樣可以養成別的習慣,讀書,寫作。
總結
周嶺所著的這本《認知覺醒》,我覺得是我今年讀到的書中最好的一本。沒有別的多餘的東西,全是滿滿的乾貨,講方法與實操。當你認知覺醒,何懼迷茫焦慮。當你洞悉底層的內在規律,就能開啟改變我們的原動力,覺醒與成長。成長也是一種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