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一鄉村,一名老人的葬禮上,4個兒子在門口支了4張桌子各收各的禮金。
對外宣稱「親兄弟明算帳」。
但前來弔唁的親戚朋友犯了難,4個兒子都已成家,隨禮不隨給誰家也不合適,於是只能咬著牙4份都隨了。
參加1位老人的葬禮,隨出去4份禮金,但吃酒只吃一份。
有人稱這種行為叫「賣老人骨」,幾個兒子趁機撈上一筆,不嫌寒磣。
還有人說,4個兒子分別走動,各自隨禮沒什麼問題。
仔細一打聽,這還不是個例,在雲南宣威、貴州盤州都有發生。
我是餘年,關注世間百態,體味人情冷暖,關注我,不會錯。
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不得含糊。
自古以來,全國各地都有紅白喜事隨禮的風俗,本無可厚非。
但一位老人過世,4個兒子收4份禮,聽起來就比較稀奇了。
很多網友表示聞所未聞。
事情發生在2021年1月9日,貴州畢節一鄉村,一位老人的葬禮上。
這名老人的4個兒子,在葬禮現場分別支了4張桌子,各自寫自己的帳簿,用來收禮。
4個兒子對自己這一行為的解釋是,你跟誰走動就隨誰家禮,以後禮尚往來,4個兒子各還各的禮。
這樣可以避免4兄弟各自的同事、朋友,有的禮錢多有的禮錢少,事後不好交代。
但這也愁壞了家裡的親戚和街坊鄰居。
4個兒子都熟悉,不給哪個隨禮也不好看,想只隨一份禮,又沒有公帳。
一份禮錢分成4份,錢太少,不好看。
直接隨4份禮,錢一下就多了太多,還只吃一頓飯,怎麼算怎麼不合適。
這件事情引發網友熱議。
有人覺得,兒子各自成家,本就應該各自隨禮,你這次一下出4份禮錢,回頭你家紅白喜事,人家4個兒子要還禮,你也不虧。
但有人說,從沒見過一個老人去世要隨4份禮,這幾個兒子怕是不和,當著大家面分開收禮,實在丟人。
寫在一本公帳上,4兄弟回家再關門分不行嗎?
客觀來說,去參加一場宴會,無論是喪事還是喜事,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都只上一份禮。
我們大多數人參加過的任何一場葬禮,隨禮基本都是寫到一本公帳上,至於葬禮之後錢如何分,如何回禮,都是子女們關起門自己商量。
在這件事上,4兄弟考慮的錢放一塊不好算帳的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是問題。
他們各自的同事、朋友各自寫帳本沒問題,為什麼不多設一本公帳呢?
這樣就不會出現,家裡的親戚要出4份禮的尷尬場面。
據當地的老人講,十多年前,本來還是有公帳一說的,老人的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直接隨禮到公帳上,公帳的錢,用來支付葬禮開銷,有剩餘再平分給幾個兒子。
但是有一家3個兒子的老人去世,3兒子不和睦,把公帳取消了,直接各收各的禮。
從此以後,附近村裡再有老人過世,就都變成這樣了。
葬禮是一個人在這個世間,最後的尊嚴和體面。
卻活生生被一些人變成了「變相斂財」的手段,收多份禮,辦一次酒,省下來的錢可不是小數。
也難怪有人稱這是兒子們在「賣老人骨」。
老人含辛茹苦帶大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後一程,不是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已,而是各自在算計。
這讓老人,如何瞑目呢?這樣的陋習,早該摒棄!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