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輝x梁文道:生命總是這樣,悲喜糾纏

2021-02-19 看理想

到了我這樣一個年紀,看時間就變成了喜歡往回看——看以前有沒有做錯什麼,還有哪些遺憾,如果真的有還想去做的,就去把它做回來。

有時候我們的時間感會變得模糊,可能十年就是轉瞬一秒;有時候等待的一個鐘頭,又漫長得像一輩子。

——馬家輝

友情提示:務必點擊收聽音頻,

人這一輩子,比你想像得短

1.

梁文道:你現在還在學校教書,肯定要跟很多年輕人打交道。你看到那些年輕人,會不會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比如30歲那一年,你在幹什麼?

馬家輝:那一年發生好大的事情,就是我當爸爸了。

當我太太告訴我,確定懷孕了(的時刻),我想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幾個鏡頭是你永遠記得的影像,太太告訴我她懷孕那一刻就是其中之一。

我還記得,我陪太太去醫院檢查,坐在外面等,她檢查完出來,推開門就對我微笑,我太太很少對我笑的,那一天是例外。

一出來對我笑,然後點頭,我就知道,我的生命從此改變。

你知道我們從年輕開始,就受到王家衛的影響,看完電影就覺得我要做一隻「沒有腳的小鳥」了,總是這樣飛來飛去。可當我成為父親,又覺得一切不一樣了,整個生命的軌道都不一樣了。

梁文道:你終於從張國榮變成馬家輝了。

馬家輝:從「張國榮」變成「張家輝」,好可憐。所以我30歲那一年,有幾件事情發生,第一個,當父親。

第二個,我這輩子,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吃過自己的生日蛋糕的,從小也沒有人來與我慶祝。因為我從小成長的過程是非常孤獨的,很寂寞。

30歲的那一年有一個朋友,是一位研究社會學的學長,你也認識,叫做陸先恆。一個下大雪的晚上,突然來敲門,捧著一個蛋糕來為我慶祝30歲的生日。所以蠻有意思的,30歲那一年,可是一眨眼就都過去了。

梁文道:他(陸先恆)也去世了。

馬家輝:也去了,我女兒也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笑),所以那一天是我生命開始墮落的一天。

來源馬家輝微博@馬家輝在香港

梁文道:那天你在美國對不對?那時候還在念書。

馬家輝:在威斯康星讀博士班。

梁文道:所以你那時候沒有工作?

馬家輝:有,我是留學生裡面的「富戶」。

梁文道:為什麼?

馬家輝:寫專欄。

梁文道:對,我也是你的忠實讀者。

馬家輝:不敢當。好消息是說,一邊有收入,當助教也有收入;另一方面,因為工作耗費太多時間了。坦白講,對於我做學問的精力、時間都消耗了,所以生命總是這樣,有喜有悲,糾纏著,悲喜交集,不是嗎?弘一法師說的。

梁文道:那時候你又寫專欄,寫專欄就相當於走一條媒體道路,同時你又在當助教、讀博,肯定也是在想著一條學術生涯的規劃,你覺得這兩件事情的關係是怎麼樣?還是說將來可能要二選一?

馬家輝:可能對別人是這樣的,但我的邏輯怪怪的,我沒有規劃。

我是個沒有規劃的人,從小因為性格的原因,好像來了什麼就接受什麼,做事情很任性,或者說很放肆。所以我去讀博,也只不過想找尋一個答案。

你應該知道,在讀大學的年代,我們流行一個學術的觀點,叫做「世界體系」。

梁文道:Wallerstein(沃勒斯坦)的world-system theory。

馬家輝:對,為什麼有些國家會那麼窮,有些地方則能夠富庶等等,然後心中就有一個很大的問號,到底什麼樣才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完美的社會,就想去追尋這個問號。而且因為去讀書,也真的沒有想著未來讀完書去不去工作、教學、研究,沒有的。

其實那時候說來真的慚愧,你也知道我曾經很長時間是個病態賭徒,愛賭,每天賭,贏了多少錢,也要繼續賭下去。賭到輸了,很懊惱,很心疼,甚至很彷徨,但那時候才有那種快感。所以那時候每個禮拜周末,當其他人都在開討論會做研究的時候,我就開著我的破車,開一兩個小時到原住民保留區去那賭,一賭就兩天一夜,就這樣。

我對人生沒有什麼規劃,所以後來也就這樣一路走下來了。

2.

專注一點吧,

一輩子其實比你想像得短

梁文道:這樣回想,你30歲那年好複雜,有了一個女兒, 同時做了一個職業賭徒,還在大學當助教、念博士,還要寫專欄。

馬家輝:對,還要當別人的老公,要照顧陪伴她。都是這樣的,我金牛座的,金牛座的人就命苦。

梁文道:如果今天有機會重新跟那時的你聊天,你會給30歲的自己什麼忠告嗎?

馬家輝:我認真的說,我會告訴我自己要對太太好一點。因為經過了一同走這條路,我從25歲就跟我太太在一起,一路走下來,整整30年了。

我自己年紀稍微大了,才能體會到我太太的慈悲、善良,和對我的愛。

對於一個這樣的人,我應該對她更好,更體貼,各方面更不要傷害她。我覺得人一輩子走下來,到我這樣一個「行將就木」的年紀,不多不少總有些事情會慚愧的。

梁文道:好感動,這可能是因為你太太就在外面。假如我們要你只談工作有關,從今天回頭看,你會告訴30歲的自己什麼職業選擇的建議嗎?

馬家輝:假如就工作層面,我會告訴30歲的馬家輝,請專注一點。

可能因為是運氣吧,我一路以來,好多不同的工作機會都是主動過來邀請我的,回想這輩子,我其實沒有找過半份工作,不管正規的工作還是一些好玩的項目,都是人家跟我說,剛好有這機會,來吧。

因為這樣的運氣,我當然一方面有所體會,各種不同的工作體驗都很有意思;可是有時候就不夠專注,明明有些事情可以做得很好,可是我就……

梁文道:淺嘗輒止。

馬家輝:對。我覺得可以再專注一點,某些方面可以發揮得更深。也幸好,我到了49、50歲開始寫長篇小說,那是我前所未有的專注,三年時間寫完一本,後來也得到了蠻讓我高興的肯定。

又三年又寫了第二本,這六年來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投入,專注於一項工作。所以,假如遇見30歲的我,我就會跟他說,專注一點吧,因為一輩子其實比你想像得短。

這世界上的確有好多東西很好玩,太多可以體驗的,可是真的值得嗎?你有某方面的才能,某方面的性格,那不如就專注把它發揮出來,以後人家就要用那個點來記得你。

以後的人記得馬家輝,不會因為他做過什麼節目,上過什麼節目,有過什麼樣的造型,而是記得,他是一個有這樣作品的作家,那我就高興了。

梁文道:可是問題是,如果那時候你面對的機會那麼多,做的事情那麼雜,你怎麼知道哪一個領域才是自己應該專注的?

我想今天很多年輕人,不到30歲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他能做的事情很多,而且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可能沒想過人生原來會這麼短,十幾二十歲的人不會想著原來死亡這麼快來到。在他們看來,未來的路還是無限的,所以可以嘗試很多不同的事情,不是這樣嗎?

馬家輝人是沒辦法什麼都要的。

你當然可以嘗試,我不是說那些事情不能做,也不會說不應該做,可是假如你真的在某一個領域有所耕耘,所謂的「深耕」,把它挖掘出來,那就是要專注了。至於要不要這樣的專注,那就是個人的選擇了。

3.

面對現實生活,利與弊並不複雜

難的是取捨

梁文道:你生命中肯定碰到很多年輕人,我很好奇,你跟他們相處,有一些難免會跟你發生工作關係,比如說當你的助教,做你的助理等等,你覺得你接觸的這些年輕人,他們跟工作的關係或狀態,跟你以前所知道的情況差別很大嗎?

馬家輝:有很多差別,但有一點蠻明顯的。至少我在香港,感覺香港這一代年輕人,好多其實不稀罕工作。當然,為了生活,他們還是會考量要賺錢存錢,在香港「上車」(買房)。

可是也有蠻多一部分,不稀罕一種單一的工作,他們寧可打散工。

他們好像價值觀就認為,我沒有理由,也不值得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一個固定的工作上面。他們就這樣過日子,不管有錢沒錢,過下去。

好多那一代的年輕人,特別我們這個行當,文化創意界好多都這樣。回看過去十多年,一眨眼過去了,好多人都沒有固定工作,有些只做半年、一年,甚至同時做幾份工作。那也好,他們能夠享受自由的時間,有不同的生活體驗。

可這也是個人選擇了,我現在有了社交平臺,我經常躲在背後偷看這些年輕人慢慢走向中年人的狀態,也看到他們其中很多人都在哭哭啼啼。

梁文道:為什麼?

馬家輝:很窮,沒有錢。他們跳來跳去,沒有穩定的工作,最後還得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

這裡面的利與弊,我看也不複雜,每個人也都知道,可是就要取捨選擇,選擇就要承擔後果,這是我看到的情況。

有時候在內地也有些不同的工作機會跟不同的年輕人接觸,倒也是有很多不一樣。

梁文道:你剛才提到,你會經常透過社交媒體看這些年輕人,他們的生活狀態,你會看內地的年輕人,比如他們的朋友圈發了什麼嗎?

馬家輝:當然,看照片。我剛也說了「偷看」,我偷看的當然不止中年人,中年人只佔少數,主要還是偷看年輕人。

(這是為了)要建立自己對於世界的了解。就是感覺,我過不了他們那種吃喝玩樂,到處旅行的生活,就偷看他們過過乾癮。或者有時候,也偷看他們很哀怨的狀態,比如小女孩失戀了,我感受一下那種對我而言已經非常遙遠陌生的戀愛傷痛,然後心裡暗笑一下,當然我也會做很多的人生思考(笑)。

年輕人的微信對我來說,不管是工作上的溝通便利,還是對我個人生活經驗的體驗,我都是非常享受、非常喜歡的。我還開了幾個小號,有個小號叫「小輝輝」,就是我。

梁文道:你這麼關注年輕人,有沒有過當他們老闆的經驗?

馬家輝:不算是企業老闆的概念,就是supervisor吧,或者說teamleader。我是個「很壞」的老闆,可能是我這個人的性格方式,我不夠體貼,是一個非常失敗的「老闆」。

梁文道:那你做過很好的下屬嗎?

馬家輝:我的工作性質可能更多還是單兵作戰,但在我僅有的工作經驗裡,我應該算是不錯的下屬,因為很忠誠,基本上像條狗,老闆交代什麼事情,我就做什麼。

我跟年輕朋友聊天時也談到過「996」、工作的報酬等等,不過對這些我倒是一直沒有太放在心上。可能對我來說,不管當老闆還是下屬,最重要的是學習,有沒有東西給我學到、領悟到。

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做人的道理,讓我能學到些什麼就是好的。

梁文道:那你有遇過好老闆嗎?

馬家輝:兩三個吧,我遇到的好老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很鼓勵晚輩,有時候甚至誇得很誇張,比如高信疆先生曾對我說,「家輝你是大才子,比梁文道還有學問」。雖然我知道他可能在說謊,但是聽到還是很受鼓舞。

梁文道:這個很有啟發,我以後也要對員工這樣。

馬家輝:真的,我告訴你可以少發點獎金,寧可年終獎金少發一點,寫一句話放在紅包裡。

4.

有時候十年就像轉眼一瞬,

有時候等待的一刻鐘,又漫長得像一輩子

梁文道:那你現在怎麼看工作?怎麼跟年輕人相處?你現在是不是已經很有自己是個大叔或中年人(的感覺)了。

馬家輝:我是大爺了。40歲叫大叔,50歲叫大伯,我都50多邁向60了。

50歲這個年齡的變化比我想像中大很多。50歲以前,我看事情看時間,還是往前看的,覺得我還要做些什麼事。

一過了50歲,整個人的狀態,不管是健康還是人的精力,都好像斷崖一樣下去。


我看時間變成了往回看,看以前有沒有做錯什麼,有什麼遺憾,如果有真的還想去做的,就去把它做回來,比方說寫小說。有些夢想,比方說想發財,以前也想像過發財的滋味,現在不用想了,放棄了。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整個時間感不一樣了。但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不管多大年齡,心中還會覺得有個小孩住在裡面,對不對?

有時候晚上刷牙照鏡子,刷完牙一會抬頭看著鏡子,這是誰?這個老頭是誰?原來是我自己。

我想起日本那個被稱為「東方費裡尼」的寺山修司,有本散文叫《我之謎》,其中有一段很好玩,他說,我就像在捉迷藏,我是那個去找人的小孩,用一塊布把眼睛蓋住,當把這塊布打開的時候,已經過了幾十年了。

有時候我們的時間感會變得模糊,可能十年就是一秒,有時候等待的一個鐘頭,又漫長得像一輩子。


所以就是這樣,雖然心中還是住著一個小孩,可是清楚明白我老去了,而且必然越來越老,所以該做的事還是把它專注地做好一點。

梁文道:你剛剛說是往回看多了,但你會不會偶爾也往前看,想像自己更老的時候,真的到了老年階段,又會怎麼樣?

馬家輝:有,我前一陣子在香港書展公開演講,我就宣布了一個消息。我說我今年56了,我打算59歲的時候開槍自殺。

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作家,你想想,打開書看到作者簡介,「馬家輝,59歲吞槍自殺。」多了不起,那感覺形象多偉大,成為不朽的傳奇。

梁文道:好的,到時候我們會提醒你。

馬家輝:有你這種朋友,誰需要敵人呢?梁文道提醒我,馬家輝,你還沒死。

梁文道:你該自殺了。所以你想像的未來,就是59歲吞槍自殺,你是有多愛自己?

馬家輝:我是愛我的讀者,為了我讀者的感受。

可是有個煩惱,有些技術問題。我後來發現,生命99%的事情是技術問題,要處理技術問題。比方說除了自殺,我還怕自己會突然猝死。

死亡我不怕,但我突然死了,我的電腦、手機裡面,檔案怎麼消除?我怕被不應該看到的人看到,怕傷了別人的心。有沒有方法是在我死的那一秒,那些東西就全部消失了。

我假如找到這個方法了,我就一點都不怕死。我本來考慮過,認真考慮過,把我那些檔案的密碼交給你,我一死……

梁文道:可以,沒問題。你一死我們就出版。(笑)

馬家輝:可是後來我跟人家討論過這個主意,他們說交給誰都不能交給梁文道。

所以就這樣吧,真的,我也說了我身體的基因不好的,我爺爺55歲心臟病我祖母16歲心臟病,我長得很像我爺爺,所以我就覺得按遺傳,我命不會長的。那就不管了吧,能寫作就寫作,能做音頻就做音頻,能多見你一面,就多見你一面。

梁文道:這叫做「老來無事常相見」

但我總覺得好像因為我是從小沒有覺得自己年輕過,但是也沒有覺得自己有那種老人的感慨。

就比如像我剛才說的那句話,很多人會說老來無事常相見,也就是說,老朋友了,現在沒什麼事,應該多見面,要珍惜彼此還能見面的時光,我們這個歲數的人是去喪禮開始多過去婚宴的人了。

《愛爾蘭人》截圖


5.

希望有一天,年輕人能踩著我的背過去,

遠遠比我做得好

馬家輝:換我問你,因為我很好奇。

梁文道:準你問一條。

馬家輝:你剛說你就沒有年輕過,所以也沒有擔心衰老。

梁文道:也沒有老的感覺。

馬家輝:這一點在你的精神結構裡面,讓我覺得非常奧秘。

因為我們20多年的老朋友,我看到工作上面、生活上面、輿論上面,有時候很多莫名其妙的風波,但你好像整個氣度都很穩,好像真的八風吹不動。我很好奇這是怎樣一個狀態。

梁文道:我好像沒有太強烈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說句心裡話,我很早就對別人的稱讚不在意了。

我為什麼覺得別人的讚賞對我不重要呢?是因為我覺得他可能是在我身上看到一些他認定有價值的東西,或者他覺得好的東西,但那是他的事,跟我其實沒有多大關係。所以同樣反過來,一個人罵我也好像跟我也沒有多大關係。

馬家輝:是因為有強大的自信心嗎?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情況。

梁文道:那不是自信心,自信心是說「我知道我自己有幾斤幾兩」,用不著別人講。但我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我更在意的是「我要做什麼」,我關注這個多於關注我自己。

我有時候會跟年輕人講一句話,也是我會告誡自己的話,就是,我們在做的事要比我們大。這是我的一個領悟,我大概是念書的時候有這種領悟。

我年輕的時候很張狂,覺得自己簡直是天妒英才。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想念哲學,覺得未來我應該要成就一番哲學上的事業,甚至要比康德還偉大。

但是後來我不斷問自己,想做哲學或者想念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因為你想達到某種成就嗎?還是說,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很有趣、很有價值、很有意義?我覺得是後者。

我當然還是希望自己做的東西,比我們同時代的人或者前輩們多一點點長進。但這個「多一點長進」,不是因為我要比別人厲害,而是因為我希望我們共同貢獻的這些知識,我們的文明事業都能一起更好。

同樣我會希望後來的人要比我好。

我喜歡教書或者做節目給年輕人聽,並不希望他們多喜歡我、多崇拜我,是希望他聽完我的節目之後,看完我的東西之後,覺得「這我也能做到」,然後有一天他踩著我的背部過去,遠遠比我好。

馬家輝:有更大的東西,的確是這樣。還是那句話,功不唐捐,不會浪費。

梁文道:我們說著說著都快講到老年人的狀態,你最近有沒有看過《愛爾蘭人》?大家都說是一群老人拍給老人看的電影,你是這個感覺嗎?

馬家輝:對我這一輩6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我是《教父》年代成長起來的,三部曲是一看再看。看到《愛爾蘭人》裡的他們就像輪迴,一群硬漢沒有死,老兵不死,只會凋零。原來也不會凋零,而是輪迴,重來、再來。

對我這種「教父迷」來說,這部電影就是兩個字:溫暖。好像看到一群長輩,叔叔,伯伯在那邊重來,重新再去面對江湖的風風雨雨。

當然可能很多年輕人看,可能就覺得都是老頭了,站都站不穩。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溫暖。

……

個彩蛋

馬家輝:我覺得看理想的人都不厚道。我剛找到了你們公司,問你們一個年輕員工,我說我先不上去,問他附近有哪裡可以走走。

你們的員工跟我說,馬老師,前面有個公園,很多老人在做鍛鍊,健身。

梁文道:很適合你是吧?

馬家輝:他沒說這個。

梁文道:意思就是這個。

馬家輝:我說怎麼回事,他不叫我去三裡屯之類的地方喝個酒,讓我去很多老年人在鍛鍊散步的地方。結果我還就真的走過去。

梁文道:然後呢?加入了他們?

馬家輝:也沒有,就看到原來那邊有個老人社區,老人院。我還幾乎預定一個床位,支付寶先交定金。

文字編輯:貓爺、Purple

音頻策劃&編輯:大壹、mu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相關焦點

  • 不同的道路, 放肆的人生 | 馬家輝 x 止庵 x 陳敏 x 張家瑜
    1 月 28 日,放言旅途就是尋找「死在哪裡也不錯」的馬家輝將攜夫人張家瑜,以及人生同樣精彩恣意的著名作家止庵、歌手陳敏,現身單向街書店,與讀者們分享「你走過的和我走過的不同放肆而精彩的人生」,屆時現場讀者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各位大神的有趣故事,還將有幸聆聽業餘詞作者馬家輝創作的專業級歌曲——由陳敏現場彈唱的《溫柔的路途》,從耳朵到心靈,享受一場精彩的盛宴!
  • 五條人x梁文道:太過保險的人生有什麼意思呢?
    這就是那時候打口碟的魅力,真的是這樣。仁科:我聽說梁先生你有很多CD,很多唱片。梁文道:我跟你們感覺一樣,我很懷念那樣的年代。它的好處就是像你們講的能看設計,又能看歌單、文案,而且很重要的是,那個東西你買回來放在這,會很認真地把它從頭聽到尾。
  • 馬家輝:夏宇的詩每一個字都很純粹
    鳳凰衛視3月11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馬家輝:今天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看你先聽哪一個。通常我這樣問我的中國學生,他們一定是說先聽壞消息。壞消息是什麼呢?就是這一、兩個禮拜,這個《開卷八分鐘》是我馬家輝主持,而不是梁文道,因為梁文道好像跑去旅遊,買東西消費,不,去打坐,去學佛,這是壞消息,所以我來講。好消息是什麼呢?
  • 「放肆」馬家輝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馬家輝出版了《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消滅對方,還是被對方消滅,其實很難判斷,大多數時候,這些大作家是行走中的馬家輝的城市旅行指南,是探尋城市文化的工具。在馬家輝看來,閱讀過的東西都是腦海裡的材料,或者話語,跟你的流動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就像「讀書跟旅行,有一種很隱藏,且非常密切的關係」。
  • 馬家輝 | 小說讓我前所未有地謙卑
    對每個朋友我都是回一句說,我不覺得要為這種人浪費我生命半秒鐘的時間,看到他就回想他以前怎麼害我。我習慣這樣看事情,不僅不想浪費時間,倒過來說感恩,感謝當時的某種經驗,讓我變得更強大。所以沒有那時候的作品,沒有那時候碰到的人,我不會是今天的我,有我自己強大的地方,有我自己脆弱的地方,我比誰都更懂自己。」
  • 馬家輝帶讀25部文學經典,尋找人生答案
    著名作家麥家也曾感嘆:馬家輝是香港乃至大中華文壇的一道風景,像熱帶植物一樣的,漫生漫長的。但說來你也許不信,現在滿腹詩書的馬家輝,少年時的理想,是成為古惑仔和發大財。好在,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香港《東方日報》總編。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除了家裡,年少的馬家輝,出入最多的,就是書店。香港的很多書店都藏在市井之間。
  • 馬家輝:《龍頭鳳尾》不是黃色小說丨對話
    在香港,馬家輝在電臺整整幹了10年,寫隨筆的時間就更長,直到梁振英出任特首,馬家輝才不得不將兩般手藝一齊放下。因為馬家輝和梁振英太熟了,梁的新書發布會都是馬家輝主持的。做節目、寫隨筆,不能不批評,可批評朋友,又違反了「江湖道義」。 於是,50歲的馬家輝開始去寫長篇小說,可能他也沒想到,書出來時,他已53歲了。
  • 韓評:《悲喜交加》不是f(x) Krystal而是鄭秀晶的再發現
    韓評:《悲喜交加》不是f(x) Krystal而是鄭秀晶的再發現不是女子組合f(x)成員krystal,而是演員鄭秀晶的重新發現
  • 馬家輝:這是港人都不了解的香港
    馬家輝的名字,似乎很少與香港分開。提到他的時候,很自然會帶上「香港」兩個字,比如「香港著名作家」、「香港文化評論家」。馬家輝是一個灣仔出身、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所以他的筆下也總是繞不開香港。可能也正是有這種性格基礎,馬家輝無論寫香港還是說香港時,自然流淌而出一種極為細膩的察覺。他喜歡將筆墨放在那些市井細節、浮華時代裡的人、事、物,所以他談論的香港總是曖昧的、混沌的、奇詭的,但又是豐滿的、耀眼的、充滿趣味的。終於,馬家輝又一次帶著他的香港、帶著香港的歷史與江湖事來了。
  • 馬家輝:中年夫妻多半分開睡
    馬家輝:就像我以前講東宮西宮,我老婆住東宮,我住西宮。周軼君:冷宮在哪裡呀你們家?馬家輝:冷宮在新界,然後有空各自讀書寫作,然後就用微信聯絡,累了嗎?我們喝個咖啡吧,好,兩分鐘後客廳見,然後她就在房間東宮換衣服,補個妝,然後也穿一個襯衫,在客廳就準備了咖啡,就是這樣的客廳約會。你知道嗎,非常好的,你回去試試。
  • 周軼君馬家輝追憶香港電視劇黃金期《鏘》2016-2-17
    馬家輝:我覺得老外還是會問,我以前去他們的那個聚會家庭,還是會互相問。可是第一個問的語氣不是那個高高在上,就算同樣是關心,不會高高在上,覺得說你應該。好像沒有結婚,沒有拍拖就是你生命毀了,沒有價值一樣。他關心,假如說你還沒啊,我現在忙著做節目,我現在忙著還沒拍拖,忙著生小孩等等。然後他說真的嗎,會聽你的故事,聽你講。竇文濤:他是真的了解,是嗎?
  • 對話梁文道&馬家輝:好的職場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
    但話說回來,生命的複雜性在於無法預測,年輕人出來千萬不要那麼計較。假如一開始工作就整天想我要不要996,我能賺多少錢,就等於封死了自己的很多路。梁文道:求職之前,不要走錯路,不要找自己不喜歡的、不是志業的事情。Q6:如果在職場應酬中被要求喝半斤五十度以上的白酒,你會接受嗎?
  • 人生就是要放肆:馬家輝和張家瑜的愛情故事
    ▲馬家輝與張家瑜這樣的愛情點滴,散落在馬家輝新書《馬家輝家行散記》文章裡的各個角落,讓我們偶爾遇見那些文字時,在某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猝不及防的收穫滿心的感動,於是靜靜的,津津有味的讀著那二位的往事,想起自己那些塵封許久的故事
  • 馬家輝的江湖男女是不能自已的蒼涼
    馬家輝用混沌的讖緯敘事,為人物事件的偶然,賦予棋局般的運籌結構。小說以新興社堂口龍頭哨牙炳隱退江湖,連翻三次「鴛鴦六七四」爛牌後,神秘失蹤入題。一個人怎麼把爛牌打好,如何在逆境裡發笑,成了故事主題。但如果爛牌真能變好牌,就成了廉價的成功學。馬家輝當然不這麼寫。悲劇性其實全在幻覺,作家先給人物跳脫命運的假象,最後卻一個個都拍死在案。
  • 鏘鏘三人行馬家輝猛批「內地大老婆打小三」
    馬家輝出生時,香港還是西太平洋邊陲一座普通的殖民地城市,時值1963年,柏立基爵士擔任香港總督,填海、廉租房等一系列公共工程剛剛上馬,香港中文大學才創辦,四大探長還不知道自己的故事將來會被改編成電影。馬家輝的家庭是香港那個時代市井的縮影,擁擠的房間,潮溼的空氣,他形容自己兒時總是「睜開眼睛就看到頭頂上姐姐們的胸罩內衣」。
  • 馬家輝:回到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就這樣處處湧動著閃光的生氣。即使是在最低潮的1996年,也出現了杜琪峯和同事一起創立的銀河映像有限公司——從已有固定模式的警匪片裡,開拓出嶄新的空間。少有熱血,只把黑冷酷貫徹到底。這樣的輝煌延續到2002年,《無間道》系列終成最後的不朽神話。香港人多地少,催生一批又一批有天資且勤奮的人,各有各的高光時刻和無人能替的魅力。
  • 馬家輝: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 享年112歲!
    另外說什麼有關部門封殺,那也不是,只是學校裡面有些行政方面的,不過我以後就少來一點,不拿錢,這樣就行了。竇文濤:對,所以你看這偉大的什麼共產主義精神就體現在我們許老師身上。其實咱們這個節目做了這麼長的時間,經常會有一個嘉賓一段時間就消失了,大家都是喜歡猜。但是,也希望您也要知道自己是在猜,許老師消失過好幾次,對吧。反正這次又來總是一個喜事情,真的。
  • 《文學的日常》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馬家輝
    認識馬家輝是通過圓桌派,作為這個節目的幾個常駐嘉賓,梁文道身上有大隱隱於市的通透,又與絲絲商人氣息交雜在一起,許子東作為大學教授充滿學術氣,偶爾掩不住的憤世嫉俗,而馬家輝則是又完全是另一種模樣。他會猝不及防的開車、談金瓶梅、聊自己私生活,很多節目有意思的語錄也是出自他之口,比如:淫字對事不對心,對心千古無完人;孝字對心不對事,對事萬年無孝子。
  • 專訪|馬家輝:寫小說最大快樂是想像歷史的不同可能性
    馬家輝冒了一身冷汗,決定再改,再來。「打個比喻啊,我交稿時等於蓋了一條橋,後來被指出橋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就去修。本想修一點點就好,沒想到最後幾乎是從零修起,從距離原先那座橋300米的地方另蓋一座。那座橋越往前修就越沒辦法跟原先的橋接軌,所以就變成全新的橋。我也蠻佩服我自己,就這樣修出來了。」
  • 馬家輝《龍頭鳳尾》長沙讀者見面會:香港的愛恨情仇
    這裡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讓我回味,親身經歷的,耳朵聽來的,眼睛讀到的,或悲涼或哀傷,或歡欣或荒唐,或關乎背叛,或訴說忠誠……——馬家輝2016年12月9日晚19:00,香港作家馬家輝攜首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做客梅溪書院,這一次要他將與長沙讀者聊聊他筆下的那些動人或哀傷的「香港往事」,或生猛或隱秘的江湖傳奇,灣仔江湖、塘西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