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馬家輝

2021-01-10 騰訊網

[摘要]讀馬家輝的作品,你會發現,在某種程度上,馬家輝講的大都是常識而已,而且這些常識常常被實例掩蓋,難以被覺察。

零下9度,暴雪又至。高鐵延誤,原定4個小時的行程,硬生生花了8個小時。天公變臉,舟車勞頓,對於旅行者來說是平常的,甚至是欣喜。而對於馬家輝來說,我擔心可能是敗興。

果然,當日約定的採訪被要求延至次日。

梁文道稱馬家輝是「心靈嬌嫩」的,初讀到這裡,還啞然失笑。後來讀馬家輝《溫柔的路途》,看到他興致勃勃地趕到黃鶴樓腳下,因為冷,打死都不上去了,索性待在樓下,和一個中年婦女一起,守著一隻小烤爐暖腳。窮盡千裡目的千古召喚,成了王之渙的自彈自唱。

本以為按常理馬家輝會取消當日的全部活動,後來從他朋友口中得知,抵京當晚,他趕去看了一位與他合作的歌手的演出。這算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馬家輝的「放肆」。

墨鏡·咖啡·消滅

單向街書店,當下中國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在這裡與馬家輝見面,一起午膳,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沒想到馬家輝戴著墨鏡出現,讓人與他對視變得非常困難。但墨鏡要掩蓋什麼呢?沉默,或者可以理解為疲憊,他解釋說「我昨天晚上沒睡好」。

除了墨鏡,他穿的那件黑色厚外套,裹著的那條格紋圍巾,跟去年來北京的時候的穿著是一模一樣的。興許是玩笑話,他說他家的衣櫥只有四套衣服。一套是演講用的。一套是上臺當主持用的,他剛主持完一場電影頒獎禮。還有一套是上課用的,他認為當老師要有個老師的樣子,應該穿得比較樸素。第四套就是睡衣了。

墨鏡後面的馬家輝大多數時候是安靜的,偶爾插科打諢,調侃國內外差異,說日本神戶牛肉進入國內就變為神「屍」牛肉;戲謔南北差異,他抱怨車廂裡鄰座的朋友用高分貝的東北話打電話。

作家止庵是這次馬家輝北京之行的特邀嘉賓。止庵說他與馬家輝因為同樣喜愛張愛玲而結緣,但並無密切交往。就像武林高手行走江湖,不交手,遠遠相望,惺惺相惜罷了。這種情況放在冷兵器時代也算正常,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則未免讓人唏噓。

馬家輝知道止庵這些年常去日本,在日本買房就成了飯桌上聊天的第一個話題。

馬家輝打聽過日本京都的房價,30坪大概20到30萬人民幣,他叫止庵去買,以後去日本旅行時方便,不受旺季酒店緊俏、空間不夠私密等限制。

「說不定能買到三島由紀夫租過的房間。」馬家輝忽悠止庵說。

馬家輝與三島由紀夫的「關係」,在其2018年出版的《馬家輝家行散記》裡可以略見端倪。這套書收錄了他從留學、結婚、生子到攜妻帶女跨國旅行的文字與影像。除了三島由紀夫的京都,異國的海闊天空,還有卡夫卡住過的黃金巷,弗洛伊德沒抽過的雪茄,僅僅與海明威打了個招呼的巴黎。

馬家輝形容自己與這些大作家的關係,就像一杯咖啡。把咖啡粉放進去,把奶放進去,把糖放進去,就融為一體,很難分開,很難分辨哪部分是咖啡,哪部分是奶,哪部分是糖。這和他與李敖的關係很相似。

香港經濟崛起的1970年代,在馬家輝腦海裡有不可磨滅的印記。而現在,記憶中那個灰色而曖昧、富有人情味的香港變了,變得乖戾、挑剔、不可理喻。當讀到李敖離港赴臺,他覺察到閱讀在他的世界裡粗野地生長,他無法止步於聽到和傳達。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馬家輝出版了《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

消滅對方,還是被對方消滅,其實很難判斷,大多數時候,這些大作家是行走中的馬家輝的城市旅行指南,是探尋城市文化的工具。在馬家輝看來,閱讀過的東西都是腦海裡的材料,或者話語,跟你的流動的生命體驗息息相關,就像「讀書跟旅行,有一種很隱藏,且非常密切的關係」。

賭場·養蛙·隨喜

馬家輝是一個「不正統」的環境滋養出來的作家。

他生於「吃喝嫖賭毒」盡有的家庭。父親是報社總編,母親好賭,舅舅是個癮君子。少年馬家輝的生活就像香港早年的警匪片,他在大排檔吃早餐,身後是黑社會在打打殺殺。

馬家輝也曾嗜賭,他把這段時期的自己稱作「病態賭徒」。12歲開始,他就在香港麥當勞賭錢,一下課就去打撲克牌,那場景像是黑社會在談判。後來他去美國讀書,前後七八年,學校以外去的都是賭館,裡面的人都認識他,叫他「輝」。

馬家輝戒賭實在是因緣巧合。當年馬家輝和太太張家瑜同遊,如果遇到賭場,張家瑜會讓馬家輝去試試手氣,但輸贏控制在兩千塊以內,過了兩千塊就走人。在張家瑜眼裡,當年的馬家輝賭起來「兩眼發光」,但寬容且溫柔的張家瑜卻無怨言,認為「快樂就好」。

面對這樣的太太,馬家輝引用了《聖經》裡的一句話:你一開口說話,我的心就痊癒了。

當馬家輝做了父親,攜家帶口再去旅行時,就多了一個選擇—「有小孩兒玩的地方,什麼樂園、動物園的都去」。但作為父親的馬家輝並不把女兒的目的地局限在樂園或者動物園。

在日本,馬家輝對在吃拉麵的女兒說:「吃飽了?吃飽就出發了,小津先生在等我們。」現在女兒已不需要馬家輝的指引,她有自己的旅途。女兒的很多事馬家輝都不去過問。他開玩笑說,90後都愛玩王者榮耀,玩旅行青蛙,但他還不知道自己90後的女兒有沒有養蛙。

帶著女兒去看過小津安二郎的馬家輝不是沒有想過,如果女兒出嫁,自己會一如小津安二郎一樣的寂寞,但他清楚如何安頓與自身以外世界的關係。

家庭旅行的趣味,在於疏離感裡有種溫暖。當許多激情被歲月稀釋,遺留下感喟和無言,才顯得旅途的價值。

「佛教裡有種說法叫隨喜。」馬家輝說,「當然我希望身邊的人,甚至不是身邊的人都好。但有些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當事人自己也不能。家人有自己獨立的生命,自己的處境,我們是過客,也是緣分。」

繼續適應和享受人生不同階段的轉變,「若見、若聞、若覺、若知他所作福,皆隨而歡喜。」

聽了馬家輝春節後要與太太去吳哥窟旅行的計劃,書店裡同樣牽著女兒的一位年輕媽媽懟道:「我們哪有那麼多精力放下工作去旅行啊。」的確,面對馬家輝的「放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的,而馬家輝同樣也不適應。

「感受到壓力不是唯一的選項。假如調整一個角度,擺平另外一種關係距離的話,不是壓力,是動力。」馬家輝還是不放棄,儘管他也為難,也有些許勉強。「今年不行,是不是57歲去,58去,但要給自己一個目標,一個機會。」

讀馬家輝的作品,你會發現,在某種程度上,馬家輝講的大都是常識而已,而且這些常識常常被實例掩蓋,難以被覺察。而馬家輝回應別人的方式也非常規,這使得與他交流往往有障礙。但在馬家輝那裡,卻是懂者自懂,實在弄不懂,先留著,緣分來了,便懂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爽約,他的放肆,其實是馬家輝式的隨喜。故而我想,若要結識馬家輝,與其特意為之,不如隨緣更好。

身份·小說·follow your heart

在社交媒體上,馬家輝的個人簡介寫著:文化評論學者。這個定位,其實讓馬家輝很無奈。「這不是我自己寫的,是他們給我的。」

像這樣的「馬虎」,馬家輝也明白是常有的現象,但他還是抱怨一些媒體連錯的地方都是一模一樣。這讓他很懷念當年在《明報》工作的日子。那時候,即便是一個小專欄,人名、地名、時間、數字,編輯都要一一審核,很難出錯。

馬家輝並非僅僅是一個「文化評論學者」,他有多重身份,一直被外界津津樂道。當他實實在在地站到大眾面前的時候,媒體還是不停追問:你的眾多身份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要說「喜歡哪一個」,這樣的提問不過是表面的掩飾,其實心底裡一直想問他有沒有做過「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覓封侯」的功業夢。

有意思的是,馬家輝並不迴避,他甚至利用身份的多樣和「放肆」的回答,給提問的人提供不同的文本,讓本來捉摸不定的身份有更多的留白。「每一個都好玩,所以我每一個都喜歡,沒有一個我不喜歡,不然就不玩,人生要放肆,不好玩就臭著臉,我能夠做第二次和第三次那一定是好玩。」

若是一定要說馬家輝是「文化評論者」,也是沒錯的。單是專欄,他也寫了三十餘年,至今仍然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但馬家輝認為自己「花最多精力和時間的是寫作。用中國人的說法是安身立命的東西,這個就是我最喜歡,最願意投入的標籤。」

年過50,馬家輝才開始動念寫小說,一出手就令人拍案驚奇,寫出了被王德威稱為「以江湖、愛欲為香港歷史編碼,藉此點出綿亙其下的『感覺結構』」的小說《龍頭鳳尾》—馬家輝終於找到了自己所愛,小說家馬家輝也正式登場。

現在馬家輝正在寫第二部小說。對於抱著「每個人只有24個鐘頭」這樣理念的馬家輝,通常,他八點起床,寫作。午休後繼續寫作。下午四點,身體會本能地提示他離開書房,到客廳的沙發上躺著看書,直到晚飯開始。然後出去看一場電影什麼的,回家後瀏覽網上新聞,看書,至凌晨兩點左右。

寫小說需要思維的節奏感、語言的速度感。馬家輝經常處於不安和焦慮的狀態,和年輕時相比,他「放肆」的處事原則更加堅定了。他感覺只有更加「放肆」,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小說創作上。

一天下午,按計劃馬家輝應該參加一個會議。臨到會議時間時,這個外貌英俊的紳士做了一個關於去開會是否「划算」的判斷。他問自己:這個會議裡面談的議程項目是什麼,沒我行不行?我有什麼特別意見?若我不去,我的一些同伴會去,我會不會很放心?結論是,我會很放心。於是馬家輝發了一個EMAIL通知主辦方,對不起我沒辦法來了。就這樣,不開會,沒有來回交通,馬家輝立即獲得了5個小時的時間,在家裡繼續寫了500字。

就像書店裡的年輕媽媽,不了解馬家輝的這種「放肆」,初次遇到可能會不適應,會吐槽。事實上,與其說他散漫不拘,倒不如說他是個心無旁騖的人。

《龍頭鳳尾》是馬家輝的第一部小說,出版的當年就受到讀者的追捧,登上了不少機構的年度圖書榜。至於排行榜這類東西,我估計他應該不在乎,卻有意問他第二部小說是否也會受到排行榜之類的因素牽引,沒料話音未落,他就有些著急了—為何要把排行榜標註上「世俗」和「商業」之類的定語。他反覆提醒我,他是「玩弄語言的人,對用詞很敏銳」,凡事不要過早下結論。

排行榜自然有它的社會和文學意義。如果像馬家輝這樣的人一直為生活所困,難保他們不會沾染上一些世俗的東西,但如果天佑其人,讓他們生活優渥,免於困擾,可以保持住一份天真的赤子之心。李煜是這樣,賈寶玉是這樣,馬家輝也是這樣。

馬家輝的「放肆」,是「follow your heart」,因此他那自有的「放肆」形式能夠韌性地繼續開放著。正如他自述的那樣,「千年之後一位抱病而來的特區中坑(粵語,意為中年衰男),在寒風中,繼續顫抖。」(文/何子維)

本文來自南風窗 http://www.nfcmag.com/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人生就是要放肆——馬家輝與張家瑜的旅途分享會
    1月26日,因著《馬家輝家行散記》的出版,中信大方聯手人生大不同,放言「人生就是要放肆」的馬家輝,攜夫人張家瑜同行上海,為小夥伴們講述馬家輝從一個大男孩到一個真男人的成長,見證一段因放肆而精彩的人生。
  • 人生就是要放肆:馬家輝和張家瑜的愛情故事
    將近三十年前,馬家輝與張家瑜,都是臺灣一家地理雜誌的記者。年華大好。馬家輝的採訪動線是東南亞的緬甸、寮國、越南等地,有種冒險的勁頭。而張家瑜負責的是到歐洲和中國大陸的採訪工作。用馬家輝的話來說:「雖辛苦,卻有規有矩,適合她的規矩性格。」
  • 不同的道路, 放肆的人生 | 馬家輝 x 止庵 x 陳敏 x 張家瑜
    【活動簡介】在著名作家馬家輝馬叔眼裡,寓意著自由、坦率、自我尊重、不被過度約束的「放肆」實在是一個好詞。他的放肆人生如此精彩而完滿,以至於他的故事令無數人心生嚮往。  1 月 28 日,放言旅途就是尋找「死在哪裡也不錯」的馬家輝將攜夫人張家瑜,以及人生同樣精彩恣意的著名作家止庵、歌手陳敏,現身單向街書店,與讀者們分享「你走過的和我走過的不同放肆而精彩的人生」,屆時現場讀者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各位大神的有趣故事,還將有幸聆聽業餘詞作者馬家輝創作的專業級歌曲——由陳敏現場彈唱的《溫柔的路途》,從耳朵到心靈,享受一場精彩的盛宴!
  • 噹噹閱讀會NO.15 | 人生就是要放肆:馬家輝和張家瑜的旅途分享會
    將近三十年前,馬家輝與張家瑜,都是臺灣一家地理雜誌的記者。年華大好。馬家輝的採訪動線是東南亞的緬甸、寮國、越南等地,有種冒險的勁頭。而張家瑜負責的是到歐洲和中國大陸的採訪工作。用馬家輝的話來說:「雖辛苦,卻有規有矩,適合她的規矩性格。」
  • 馬家輝和他的「黑社會三部曲」 | 南方周末
    到快50 歲的時候,馬家輝忽然意識到得坐下來,寫他一直想寫的長篇小說。(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人過五十歲, 看到的就不一樣了」 馬家輝和他的「黑社會三部曲」》)馬家輝的父親給他起的名字裡有個「家」,預示著他要做個負責人的人,養一個大家庭。但他是個既負責,又放肆的人。他一輩子做事沒有計劃,很隨意。從來沒有找過工作,都是工作找他。
  • 馬家輝:回到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灣仔長大的作家馬家輝,說到十六歲時第一次見周潤發,是看他在銅鑼灣一家餐廳跟朋友喝下午茶。那時候二十四歲的周潤發,還是當紅小生,還需大把時間變得成熟。「穿的是白色長袖運動衣和白色長運動褲,戴著Ray-Ban墨鏡,極高挑的身形,抱胸而坐,下頜微揚,向世界爆發年輕人都有的青春自傲。
  • 馬家輝x梁文道:生命總是這樣,悲喜糾纏
    馬家輝:也去了,我女兒也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笑),所以那一天是我生命開始墮落的一天。來源馬家輝微博@馬家輝在香港梁文道:那天你在美國對不對?那時候還在念書。馬家輝:在威斯康星讀博士班。馬家輝:有,我是留學生裡面的「富戶」。梁文道:為什麼?馬家輝:寫專欄。梁文道:對,我也是你的忠實讀者。馬家輝:不敢當。
  • 馬家輝的江湖男女是不能自已的蒼涼
    馬家輝用混沌的讖緯敘事,為人物事件的偶然,賦予棋局般的運籌結構。小說以新興社堂口龍頭哨牙炳隱退江湖,連翻三次「鴛鴦六七四」爛牌後,神秘失蹤入題。一個人怎麼把爛牌打好,如何在逆境裡發笑,成了故事主題。但如果爛牌真能變好牌,就成了廉價的成功學。馬家輝當然不這麼寫。悲劇性其實全在幻覺,作家先給人物跳脫命運的假象,最後卻一個個都拍死在案。
  • 《文學的日常》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馬家輝
    認識馬家輝是通過圓桌派,作為這個節目的幾個常駐嘉賓,梁文道身上有大隱隱於市的通透,又與絲絲商人氣息交雜在一起,許子東作為大學教授充滿學術氣,偶爾掩不住的憤世嫉俗,而馬家輝則是又完全是另一種模樣。他會猝不及防的開車、談金瓶梅、聊自己私生活,很多節目有意思的語錄也是出自他之口,比如:淫字對事不對心,對心千古無完人;孝字對心不對事,對事萬年無孝子。
  • 馬家輝:中年夫妻多半分開睡
    且聽竇文濤、周軼君、馬家輝怎麼聊~竇文濤:家輝昨天又夢見軼君了。馬家輝:又夢見,平均每個月一次吧。竇文濤:但是不是最後一睜眼發現抱著的是老婆?馬家輝:沒有,我也沒跟老婆睡。竇文濤:你現在都分開睡了?馬家輝:好像有統計,過了一個年齡好像有八成的夫妻是分開睡,而且那統計是說分開睡的夫妻感情更親密,更好。
  • 馬家輝:《龍頭鳳尾》不是黃色小說丨對話
    :香港的江湖往事提起馬家輝,大陸讀者首先想到的是他在電臺的節目和他的隨筆。 在香港,馬家輝在電臺整整幹了10年,寫隨筆的時間就更長,直到梁振英出任特首,馬家輝才不得不將兩般手藝一齊放下。因為馬家輝和梁振英太熟了,梁的新書發布會都是馬家輝主持的。做節目、寫隨筆,不能不批評,可批評朋友,又違反了「江湖道義」。 於是,50歲的馬家輝開始去寫長篇小說,可能他也沒想到,書出來時,他已53歲了。
  • 馬家輝《龍頭鳳尾》長沙讀者見面會:香港的愛恨情仇
    這裡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讓我回味,親身經歷的,耳朵聽來的,眼睛讀到的,或悲涼或哀傷,或歡欣或荒唐,或關乎背叛,或訴說忠誠……——馬家輝2016年12月9日晚19:00,香港作家馬家輝攜首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做客梅溪書院,這一次要他將與長沙讀者聊聊他筆下的那些動人或哀傷的「香港往事」,或生猛或隱秘的江湖傳奇,灣仔江湖、塘西風月、
  • 專訪|馬家輝:寫小說最大快樂是想像歷史的不同可能性
    馬家輝進入51歲後,馬家輝遇到朋友就說,「我要寫小說!我要寫香港三部曲!」而在53歲交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後,他又加上一句,「我要寫國際經典名著!」《龍頭鳳尾》在2016年可謂風光無限,斬獲了「《亞洲周刊》華文小說年度十大」、「臺北國際書展小說類首獎」等多個獎項。認真說起來,這本書其實是一個意外,是馬家輝原先想寫的故事的前傳。
  • 馬家輝帶讀25部文學經典,尋找人生答案
    著名作家麥家也曾感嘆:馬家輝是香港乃至大中華文壇的一道風景,像熱帶植物一樣的,漫生漫長的。但說來你也許不信,現在滿腹詩書的馬家輝,少年時的理想,是成為古惑仔和發大財。好在,他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香港《東方日報》總編。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除了家裡,年少的馬家輝,出入最多的,就是書店。香港的很多書店都藏在市井之間。
  • 香港作家馬家輝帶著媳婦兒張家瑜,來談(sa)旅(gou)行(liang)了!|人生大不同·回顧 No.209
    馬家輝&張家瑜@大不同你可能是《鏘鏘三人行》的粉絲,可能喜歡看《圓桌派》,可能很久前就拜讀過馬爺的著作,可能近距離聽過馬爺侃大山,但是,你看過馬家輝和媳婦兒張家瑜的互動馬家輝:我是馬家輝,來自香港。今天還有一位講者,是我背後的女人。她喜歡低調,不太喜歡我叫她名字,因為不管我叫她的筆名張家瑜,還是她本名——林美枝,她都覺得不太順耳。這麼多年來,我都是喊她的乳名——小妹。今天我的媳婦兒也在這裡,我稍稍收斂一下,不然回去就很麻煩。我是一個放肆的人,從小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小孩。
  • 馬家輝 | 小說讓我前所未有地謙卑
    但我們期待的是一位小說家馬家輝,這也是這場講座的主題——《小說如何改造了小說家》。他2016年出版的小說《龍頭鳳尾》在兩岸三地獲得了21個獎項,暢銷一時。而媒體人馬家輝是如何成為小說家馬家輝的呢?01寫書就是好玩而已一口標準港普幾乎是馬家輝的一個標誌,講座中聽眾偶爾的調侃糾正善意逗趣,無縫銜接的互動貫穿了整場。
  • 鏘鏘三人行馬家輝猛批「內地大老婆打小三」
    馬家輝出生時,香港還是西太平洋邊陲一座普通的殖民地城市,時值1963年,柏立基爵士擔任香港總督,填海、廉租房等一系列公共工程剛剛上馬,香港中文大學才創辦,四大探長還不知道自己的故事將來會被改編成電影。馬家輝的家庭是香港那個時代市井的縮影,擁擠的房間,潮溼的空氣,他形容自己兒時總是「睜開眼睛就看到頭頂上姐姐們的胸罩內衣」。
  • 馬家輝:這是港人都不了解的香港
    馬家輝的名字,似乎很少與香港分開。提到他的時候,很自然會帶上「香港」兩個字,比如「香港著名作家」、「香港文化評論家」。馬家輝是一個灣仔出身、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所以他的筆下也總是繞不開香港。」駱以軍評價馬家輝時說。相比於其他香港知識分子的冷與銳,馬家輝以近乎浪漫的態度理解且同情著香港的紙醉金迷、冷暖人情和世俗氣味。如果真的了解馬家輝,他其實有一身紮實的學術修養,他是英美「分析馬克思主義」大師萊特(Eric Wright)的門人,博士論文用「博弈論」(Game Theory)來分析香港立法會。
  • 讀馬家輝《死在這裡也不錯》
    認識馬家輝,是看竇文濤的《圓桌派》,瘦長戴個眼鏡,一副讀書人的樣子,沒有讀書人的清高之氣,他說的話常常讓我覺得他絲毫不想掩飾自己靈魂裡的庸俗,當然,庸俗不是羞恥的事,也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死在這裡也不錯》書名聽著驚悚,其實是一本遊記。
  • 周軼君馬家輝追憶香港電視劇黃金期《鏘》2016-2-17
    馬家輝:打兩針,六塊腹肌,你今天下午兩點鐘進去,好像我的肚皮這樣進去,然後打了兩針,五點鐘出來,六塊腹肌。竇文濤:那是腫瘤吧?馬家輝:不是,真的是很有效。周軼君:那要隔多久要打一次。馬家輝:好像第二天早上就消掉,所以你假如當天晚上有重要的約會,而且很清楚確定你會脫衣服的話,才花這個錢。也不貴,五千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