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馬家輝《死在這裡也不錯》

2021-01-10 那些蔚藍色的夢想

認識馬家輝,是看竇文濤的《圓桌派》,瘦長戴個眼鏡,一副讀書人的樣子,沒有讀書人的清高之氣,他說的話常常讓我覺得他絲毫不想掩飾自己靈魂裡的庸俗,當然,庸俗不是羞恥的事,也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

《死在這裡也不錯》書名聽著驚悚,其實是一本遊記。讀這本書讓我清楚地看到了一個作家的常態,無時無地都可以拿出紙愛記錄自己的所想所思。拿手機到處亂刷,那是普通人才會用來浪費時間的典型行為。

他讀過很多書,這些書都注入了他的血液,以至於他到一個地方,會想起這裡有個什麼樣的作家,在這裡寫出了什麼樣的作品,經常會追著作家曾經的足跡走上一走。

記得我帶女兒去青島,專門帶她去海洋大學那邊的名人故居去拜訪,瞻仰一下各大家的故居,期望能有一點靈氣會注入靈魂,不知道馬家輝去那些名作家居住過的地方的時候,有沒有帶著同樣的心情。

Apple上的瀏覽器叫safari,原來並沒有注意有什麼特別,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個詞源自非洲,指遊歷山川沙漠草地森林等的意思,後來被收到英語中。

文章裡並沒有寫景遊記裡慣用的對於風景的大量描寫,筆觸最多的是他在旅程上的各種聯想,還記得他都一個地方景物描寫用的句子是--仿佛置身於一張廉價的明信片中,而這句話仔細想想,自己似乎也在旅行時有過這樣的感覺,現在發現用語言描述出來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啊!

他在書裡這樣描述一個日本火車站場景,「其實一直想到愛知縣的小和田看看,聞說那邊有個小車站,列車經過必停,只因附近住了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夫妻,車站就為他們保留,而不管他們有沒有在等車;只要有可能的搭客,列車便得停站。下回,不管有雪沒雪,都要去。」

像這樣的描寫,在書中常常見,他經常帶著他的小女孩和媽媽一起旅行,也許是這樣,他的筆下才會有這麼多的溫情。

相關焦點

  • 「放肆」馬家輝
    [摘要]讀馬家輝的作品,你會發現,在某種程度上,馬家輝講的大都是常識而已,而且這些常識常常被實例掩蓋,難以被覺察。零下9度,暴雪又至。高鐵延誤,原定4個小時的行程,硬生生花了8個小時。而對於馬家輝來說,我擔心可能是敗興。果然,當日約定的採訪被要求延至次日。梁文道稱馬家輝是「心靈嬌嫩」的,初讀到這裡,還啞然失笑。後來讀馬家輝《溫柔的路途》,看到他興致勃勃地趕到黃鶴樓腳下,因為冷,打死都不上去了,索性待在樓下,和一個中年婦女一起,守著一隻小烤爐暖腳。窮盡千裡目的千古召喚,成了王之渙的自彈自唱。
  • 馬家輝《龍頭鳳尾》長沙讀者見面會:香港的愛恨情仇
    這裡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讓我回味,親身經歷的,耳朵聽來的,眼睛讀到的,或悲涼或哀傷,或歡欣或荒唐,或關乎背叛,或訴說忠誠……——馬家輝2016年12月9日晚19:00,香港作家馬家輝攜首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做客梅溪書院,這一次要他將與長沙讀者聊聊他筆下的那些動人或哀傷的「香港往事」,或生猛或隱秘的江湖傳奇,灣仔江湖、塘西風月、
  • 馬家輝帶讀25部文學經典,尋找人生答案
    他一口氣買了厚厚一摞書,《老人與海》《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可不管怎麼逼自己,就是讀不進去,一本書沒讀幾頁,就丟在角落裡吃灰了。讀書原本是一個學習和改變的契機,卻因為讀不進去、消化不了,阿黃反而更受打擊了。於是我建議阿黃去試試聽書,很快他就嘗到了聽書的甜頭。每天抽出20分鐘,在上下班路上,或是晚上睡前,他都會戴上耳機聽上一段兒。
  • 噹噹閱讀會NO.15 | 人生就是要放肆:馬家輝和張家瑜的旅途分享會
    2018年1月,在中信出版集團/中信·大方推出的《馬家輝家行散記》裡,馬家輝與夫人生活中的溫馨點滴散落於文章的各個角落。讀者有福了,捧著這套裝裡的三本書《死在這裡也不錯》《你走過的和我走過的不同的路》,以及《溫柔的路途》,他們能津津有味地「偷窺」到這二位的愛情往事。比如,前半生的擇愛——「生平第一次登山,在臺灣,只為追求一位女孩子。
  • 不同的道路, 放肆的人生 | 馬家輝 x 止庵 x 陳敏 x 張家瑜
    1 月 28 日,放言旅途就是尋找「死在哪裡也不錯」的馬家輝將攜夫人張家瑜,以及人生同樣精彩恣意的著名作家止庵、歌手陳敏,現身單向街書店,與讀者們分享「你走過的和我走過的不同放肆而精彩的人生」,屆時現場讀者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各位大神的有趣故事,還將有幸聆聽業餘詞作者馬家輝創作的專業級歌曲——由陳敏現場彈唱的《溫柔的路途》,從耳朵到心靈,享受一場精彩的盛宴!
  • 人生就是要放肆——馬家輝與張家瑜的旅途分享會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他長得風流倜儻(故有「香港文壇師奶殺手」之稱),交遊廣闊(從朱天文到高行健都跟他有不錯的交情),應該是很外向很長袖善舞的一個人。 不,其實他不是。馬爺的遊記裡充滿了生病、拉肚、嘔吐,更提綱挈領地給遊記起了一個很應景但又頗不吉祥的書名——《死在這裡也不錯》,真的非常坦率和天真。 無獨有偶,馬家輝的夫人張家瑜也有趣至極,「自覺是廢人,盛世裡袖手旁觀無濟於事,但靈魂中藏著革命分子,隨時等待召喚。」閱讀她的文字,是一場革命,不流血,且充滿音樂和雪茄味。
  • 馬家輝x梁文道:生命總是這樣,悲喜糾纏
    馬家輝:也去了,我女兒也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笑),所以那一天是我生命開始墮落的一天。來源馬家輝微博@馬家輝在香港梁文道:那天你在美國對不對?那時候還在念書。馬家輝:在威斯康星讀博士班。梁文道:那時候你又寫專欄,寫專欄就相當於走一條媒體道路,同時你又在當助教、讀博,肯定也是在想著一條學術生涯的規劃,你覺得這兩件事情的關係是怎麼樣?還是說將來可能要二選一?馬家輝:可能對別人是這樣的,但我的邏輯怪怪的,我沒有規劃。
  • 香港作家馬家輝帶著媳婦兒張家瑜,來談(sa)旅(gou)行(liang)了!|人生大不同·回顧 No.209
    馬家輝:我是馬家輝,來自香港。今天還有一位講者,是我背後的女人。她喜歡低調,不太喜歡我叫她名字,因為不管我叫她的筆名張家瑜,還是她本名——林美枝,她都覺得不太順耳。這麼多年來,我都是喊她的乳名——小妹。今天我的媳婦兒也在這裡,我稍稍收斂一下,不然回去就很麻煩。我是一個放肆的人,從小就是一個被寵壞的小孩。
  • 人生就是要放肆:馬家輝和張家瑜的愛情故事
    ▲馬家輝與張家瑜這樣的愛情點滴,散落在馬家輝新書《馬家輝家行散記》文章裡的各個角落,讓我們偶爾遇見那些文字時,在某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猝不及防的收穫滿心的感動,於是靜靜的,津津有味的讀著那二位的往事,想起自己那些塵封許久的故事
  • 馬家輝:中年夫妻多半分開睡
    且聽竇文濤、周軼君、馬家輝怎麼聊~竇文濤:家輝昨天又夢見軼君了。馬家輝:又夢見,平均每個月一次吧。竇文濤:但是不是最後一睜眼發現抱著的是老婆?馬家輝:沒有,我也沒跟老婆睡。竇文濤:你現在都分開睡了?馬家輝:好像有統計,過了一個年齡好像有八成的夫妻是分開睡,而且那統計是說分開睡的夫妻感情更親密,更好。
  • 馬家輝的江湖男女是不能自已的蒼涼
    馬家輝用混沌的讖緯敘事,為人物事件的偶然,賦予棋局般的運籌結構。小說以新興社堂口龍頭哨牙炳隱退江湖,連翻三次「鴛鴦六七四」爛牌後,神秘失蹤入題。一個人怎麼把爛牌打好,如何在逆境裡發笑,成了故事主題。但如果爛牌真能變好牌,就成了廉價的成功學。馬家輝當然不這麼寫。悲劇性其實全在幻覺,作家先給人物跳脫命運的假象,最後卻一個個都拍死在案。
  • 馬家輝:人生的牌無論是好是壞,又有誰逃得了虛無終局?
    作者|廖偉棠「少年子弟江湖老」,《龍頭鳳尾》的血氣方剛,進入《鴛鴦六七四》的中年困境,是其時也——既是江湖定數,也是作者馬家輝挽迎時代的投射。後者風格沉鬱低回,迥異於前者的風流迭宕,呼應的也是香港曾有的起落,陸南才與張迪臣擁有的是二戰大時代的舞臺,哨牙炳與阿冰的六十年代不過是悶燒的餘燼,如何在餘燼中寫出鴛鴦來,考馬家輝的功力。
  • 馬家輝:《龍頭鳳尾》不是黃色小說丨對話
    在香港,馬家輝在電臺整整幹了10年,寫隨筆的時間就更長,直到梁振英出任特首,馬家輝才不得不將兩般手藝一齊放下。因為馬家輝和梁振英太熟了,梁的新書發布會都是馬家輝主持的。做節目、寫隨筆,不能不批評,可批評朋友,又違反了「江湖道義」。 於是,50歲的馬家輝開始去寫長篇小說,可能他也沒想到,書出來時,他已53歲了。
  • 馬家輝 | 小說讓我前所未有地謙卑
    但我們期待的是一位小說家馬家輝,這也是這場講座的主題——《小說如何改造了小說家》。他2016年出版的小說《龍頭鳳尾》在兩岸三地獲得了21個獎項,暢銷一時。而媒體人馬家輝是如何成為小說家馬家輝的呢?01寫書就是好玩而已一口標準港普幾乎是馬家輝的一個標誌,講座中聽眾偶爾的調侃糾正善意逗趣,無縫銜接的互動貫穿了整場。
  • 《文學的日常》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馬家輝
    認識馬家輝是通過圓桌派,作為這個節目的幾個常駐嘉賓,梁文道身上有大隱隱於市的通透,又與絲絲商人氣息交雜在一起,許子東作為大學教授充滿學術氣,偶爾掩不住的憤世嫉俗,而馬家輝則是又完全是另一種模樣。他會猝不及防的開車、談金瓶梅、聊自己私生活,很多節目有意思的語錄也是出自他之口,比如:淫字對事不對心,對心千古無完人;孝字對心不對事,對事萬年無孝子。
  • 馬家輝:夏宇的詩每一個字都很純粹
    鳳凰衛視3月11日《開卷八分鐘》,以下為文字實錄:馬家輝:今天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看你先聽哪一個。通常我這樣問我的中國學生,他們一定是說先聽壞消息。壞消息是什麼呢?就是這一、兩個禮拜,這個《開卷八分鐘》是我馬家輝主持,而不是梁文道,因為梁文道好像跑去旅遊,買東西消費,不,去打坐,去學佛,這是壞消息,所以我來講。好消息是什麼呢?
  • 專訪|馬家輝:寫小說最大快樂是想像歷史的不同可能性
    馬家輝進入51歲後,馬家輝遇到朋友就說,「我要寫小說!我要寫香港三部曲!」而在53歲交出第一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後,他又加上一句,「我要寫國際經典名著!」《龍頭鳳尾》在2016年可謂風光無限,斬獲了「《亞洲周刊》華文小說年度十大」、「臺北國際書展小說類首獎」等多個獎項。認真說起來,這本書其實是一個意外,是馬家輝原先想寫的故事的前傳。
  • 灣仔*馬家輝:灣仔有太多故事讓我回味
    有太多故事讓我回味,耳朵聽的,眼睛讀的,親身經歷的,歡喜的,悲傷的,關於忠誠的,關於背叛的,都離不開修頓球場和四周的街道。作家馬家輝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龍頭鳳尾》便以1936年至1945年的香港為背景,以黑社會老大陸南才在灣仔的發跡史,展現了香港二戰前的亂世以及歷史洪流中人們的不同抉擇。小說中,灣仔的標誌性建築依次登場——修頓球場、六國飯店、英京酒家、和昌大押、水手館……住在灣仔的人都能說出幾段和它們的故事。
  • 探訪馬家輝筆下的《龍頭鳳尾》,文末有福利哦,小馬哥籤名版~~
    這裡有太多的故事讓我回味,耳朵聽的,眼睛讀的,親身經歷的,歡喜的悲傷的,關於忠誠的,關於背叛的,都離不開修頓球場和四周的街道。在馬家輝的首部小說《龍頭鳳尾》裡,灣仔魚龍混雜,聲色犬馬,是很多人心裡回不去的江湖。「那就穿的像黑社會吧!」我這樣回復後,竟然對晚上的見面有了更多的好奇和期待。上大學的時候,系圖書館裡可以看到港臺的報刊,雖然是N年前的,但讀起來仍覺得有趣得很。
  • 對話梁文道&馬家輝:好的職場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
    你會發現,作為看理想策劃人的梁文道和作為大學老師的馬家輝,在很多問題上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與此同時,作為男性的二人,在一些性別問題上也給出了類似的回答。同題問答之後,梁文道和馬家輝這兩位相識二十多年的老友,繼續就「工作」這一主題進行了一場對談——三十歲多時的他們曾經面臨怎樣的職場困境?現在的他們對當下年輕人的工作狀態有何觀察?他們自認為是一個好老闆或者好下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