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馬家輝,是看竇文濤的《圓桌派》,瘦長戴個眼鏡,一副讀書人的樣子,沒有讀書人的清高之氣,他說的話常常讓我覺得他絲毫不想掩飾自己靈魂裡的庸俗,當然,庸俗不是羞恥的事,也沒什麼好遮遮掩掩的。
《死在這裡也不錯》書名聽著驚悚,其實是一本遊記。讀這本書讓我清楚地看到了一個作家的常態,無時無地都可以拿出紙愛記錄自己的所想所思。拿手機到處亂刷,那是普通人才會用來浪費時間的典型行為。
他讀過很多書,這些書都注入了他的血液,以至於他到一個地方,會想起這裡有個什麼樣的作家,在這裡寫出了什麼樣的作品,經常會追著作家曾經的足跡走上一走。
記得我帶女兒去青島,專門帶她去海洋大學那邊的名人故居去拜訪,瞻仰一下各大家的故居,期望能有一點靈氣會注入靈魂,不知道馬家輝去那些名作家居住過的地方的時候,有沒有帶著同樣的心情。
Apple上的瀏覽器叫safari,原來並沒有注意有什麼特別,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這個詞源自非洲,指遊歷山川沙漠草地森林等的意思,後來被收到英語中。
文章裡並沒有寫景遊記裡慣用的對於風景的大量描寫,筆觸最多的是他在旅程上的各種聯想,還記得他都一個地方景物描寫用的句子是--仿佛置身於一張廉價的明信片中,而這句話仔細想想,自己似乎也在旅行時有過這樣的感覺,現在發現用語言描述出來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啊!
他在書裡這樣描述一個日本火車站場景,「其實一直想到愛知縣的小和田看看,聞說那邊有個小車站,列車經過必停,只因附近住了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夫妻,車站就為他們保留,而不管他們有沒有在等車;只要有可能的搭客,列車便得停站。下回,不管有雪沒雪,都要去。」
像這樣的描寫,在書中常常見,他經常帶著他的小女孩和媽媽一起旅行,也許是這樣,他的筆下才會有這麼多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