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我做了那麼多親情化舉動,卻「敗給」一個吧檯小姑娘

2021-02-28 老闆思維模試

1.授權

開題說海底撈的核心是授權,這是其企業文化的一大核心。

海底撈的授權到了什麼程度?

海底撈的服務員,有權給任何一桌客人免單。對了,是服務員不是經理,是免單也不是免一兩個菜品。送菜、送東西之類的就更別提了。請查一下網上那些「人類已經不能阻止海底撈了」這個關鍵詞吧,段子太多了。

楊小麗是跟著張勇打天下的第一人,也是海底撈的第一副總。當年海底撈走出簡陽的第一站,是西安,店長就是楊小麗。有一天,張勇講述到,楊小麗給他打來電話,興奮的說:張哥,我們有車了。張勇問,什麼車?楊小麗說,一輛小麵包車,剛買的。張勇就傻了,一家剛剛異地開分店的小火鍋店,店長買了一輛車,竟然沒跟老闆請示。張勇卻也完全沒怪罪她,後來,這也就成了海底撈的文化。

這種授權,如何不讓員工有主人感?

2.待遇

待遇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餐飲行業大多包吃包住,但很多餐飲企業服務員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裡的夥飯。海底撈的宿舍一定是有物管的小區,雖然擠一點,但是檔次是高的。房間還有電腦,有wifi。海底撈的服務員不用自己洗衣服,有阿姨洗;吃飯也不在店裡,是由阿姨做菜。

有人說海底撈培訓好啊,先培訓標準再上崗。可你們知道嗎,海底撈的新員工培訓,包括如何使用ATM機,包括如何乘坐地鐵:買卡、充值等等。這家企業,在幫助自己的員工,多數都是農民,去融入一個城市。

這種待遇,如何不讓員工心存感激?

3.真誠

海底撈真是一個奇怪的企業。作為餐飲行業最常考核的指標(KPI),比如利潤、利潤率、單客消費額、營業額、翻臺率,這些都不考核。張勇說,我不想因為考核利潤導致給客人吃的西瓜不甜、擦手的毛巾有破洞、衛生間的拖把沒毛了還繼續用。

那麼他們考核什麼?考核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幹部培養。

這三個指標,作為一個做了很多年管理工作的人,我實在想不出他們是如何解決內部公平問題的。但是我知道,今天你看到的海底撈員工真誠的微笑,就來自於這裡。

海底撈不考核翻臺率,但是海底撈的員工比誰都重視翻臺率。回到開頭的那句話,企業文化才是魂,所有的利潤和翻臺率,都是附加的、隨之而來的、不重要的。

這種真誠,如何不讓員工有積極性?

4.尊重

尊重不僅僅來自待遇,不僅僅是讓他們住得好吃得好,而是尊重每一個想法。現在被諸多火鍋店抄襲的眼鏡布、頭繩、塑料手機套,這樣的一個個的想法,竟然是出自一些沒有什麼文化的服務生。並且,這一個個點子,就如此複製到了每一家店面。

廖一梅說愛情:我這一輩子,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了解。我曾經把這句話翻譯到職場來:對於一個職業人,這一輩子,遇到高薪,遇到高職位,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老闆的尊重和了解。

這種尊重,如何不讓員工有成就感?又如何不讓員工有創造力?

5.承諾

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

張勇解釋:因為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幹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

他說,如果是小區經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

海底撈至今十幾年的歷史,店長以上幹部上百,從海底撈拿走嫁妝的,只有三個人。

這種承諾,如何不讓員工有忠誠度?

然後,講一個段子。

海底撈剛進北京的時候,租第一個店面就被騙了。整整300萬,是張勇帳上所有的現金。對方背景強勁,這筆錢完全追不回來。

張勇說,當時負責的主管經理急得好幾天吃不下飯,張勇都不敢給他打電話。後來聽說這群人要找黑社會解決騙子,他才給主管經理打了電話。

他說,你們就值300萬?幹點正經事吧。(大體是自己不要犯法去幫公司追錢的意思)

他說,他心疼,但是他不怨員工,將心比心,是他自己去辦也會受騙。

張勇有一次被問到,有今天的成功,是因為什麼。

張勇答,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善良吧。

相關焦點

  • 海底撈董事長:我做了那麼多親情化舉動,卻「敗給」一個吧檯小姑娘
    所以我就決定,我來拿這個「小費」,給你按工作量算。在餐飲行業,我們引進了計件工資。我大量地號召餐飲企業的老闆,要用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就是幹得多掙得多,表現好的你就讓他多幹。這就避免了管理上的很多難點和疑點。一個組織背後是有非正式的組織力量在推動的。
  • 【素食資訊】海底撈董事長:我做了那麼多親情化舉動,卻「敗給」一個吧檯小姑娘
    所以我就決定,我來拿這個「小費」,給你按工作量算。在餐飲行業,我們引進了計件工資。我大量地號召餐飲企業的老闆,要用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就是幹得多掙得多,表現好的你就讓他多幹。這就避免了管理上的很多難點和疑點。一個組織背後是有非正式的組織力量在推動的。
  • 海底撈掌門張勇:海底撈不值得學!
    情感文化在海底撈管理中扮演何種角色?又存在哪些問題?今天這一篇,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於2015年12月對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的採訪,他以自己特有的語言回答了上述問題。其中很多觀點,此前都鮮為人知。像年輕員工夫妻二人不能生活在一起,我覺得這就不是幸福。我鼓勵夫妻倆一起在海底撈打工,很多人覺得不好管理,那我們安排在一個城市行不行?非要把夫妻拆開,就是利用權力作惡。我們給員工包吃包住,連牙膏都包,還給員工提供子女教育補貼,夫妻兩個人在海底撈工作,一年存個十幾萬沒問題。
  • 張勇:海底撈的底層邏輯
    他最關心的就是——還要繼續幹,因為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是勤奮、誠實、正直和善良,「我們是靠這個取得商業成功,不是靠什麼布局」。對話 | 陳曉萍(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教授);張勇(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海底撈創始人、董事長);鄭曉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曉萍 :你好,張勇,很高興見到你!
  •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你學也學不會的,都是最基本的東西
    目前,海底撈還在向海外擴張。若談到中國公司情感文化管理中的佼佼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火鍋連鎖店「海底撈」。情感文化到底在海底撈管理中扮演何種角色?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海底撈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這種成功能否複製?在張勇看來,情感文化固然重要,但一家企業要想做大做強,管理者的主要精力還應聚焦於不斷優化流程和制度。
  • 揭秘:海底撈張勇如何讓員工死心塌地
    還有,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前段時間還把張勇邀請過去講了堂課,如何向海底撈學習用戶體驗。這些千億級大佬為何這麼熱衷學習海底撈,我認為,不只是服務,不只是用戶體驗,而是另一個大難題:如何讓員工死心塌地。  不能說海底撈裡沒有矛盾和抱怨,張勇自己也說,海底撈也不是神話,也有問題。但是多數時候我們確實感覺到,海底撈的員工是發自內心的有熱情,很用心的工作著。那麼,秘訣在哪?  用張勇自己的話來解讀吧,張勇說過,我這個人啊,會算帳,我得把帳算的特別明白,你一個農民怎麼樣才可能在北京買房子。現實是殘酷的,我不能天天靠理想過日子。
  • 備受歡迎的海底撈火鍋,它的創始人張勇是如何創辦海底撈的
    海底撈的創始人是張勇,張勇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裡,中學畢業之後張勇進入了一家技校學習,在技校裡的時候他經常曠課去圖書館看書,正是因為他當時經常看書,這就為以後他創業和經營提供了很多思路。技校畢業之後張勇進入了一家拖拉機廠工作,在拖拉機廠工作的時候他也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經常去全國各地考察,想找到商機然後自己創業。後來他辭職了決定自己去創業,1994年的時候,第一家海底撈火鍋成功開業了。
  • 海底撈張勇跑成新加坡首富!高,實在是高!
    更激發人想像空間的是,頤海國際原本的核心收入來源是給海底撈供貨,但現在,第三方收入持續增長,同比增幅超過60%。而且,它還跳出底料的邊界開發出了方便速食產品,並在2019上半年實現營收3.41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16%。頤海國際的董事,如今的執行長施永宏,他和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有一個漫長的故事。漫長故事裡,還充滿著外界的想像和揣測,甚至恩怨情仇。施永宏14歲就認識張勇。
  • 海底撈創辦人張勇問鼎新加坡首富!高,實在是高!
    如今,當年拱手讓出股份的施永宏,手裡剩下的海底撈股份價值依然有200多億人民幣。也就是,2015年,海底撈的增速已降低到1.88%。增速放緩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其實是缺錢,缺錢快速擴張、快速開店。但張勇顯然又對海底撈的長遠發展充滿信心,太早上市會攤薄自己的股份。於是,讓底料公司先上市,或許是一種解困的方式。而且,底料公司上市的時機也已經成熟。
  • 海底撈市值破2000億!創始人張勇:公平就是多勞多得
    據說華為也指定要求公司高管多吃幾頓火鍋,多琢磨琢磨。有的科技公司,甚至花了很大力氣,把張勇邀請過去講課。這些千億級大佬為何這麼熱衷學習海底撈?不只是服務,不只是用戶體驗那麼簡單,還和張勇身上的那股質樸感密切相關。「我不會熬湯、不會炒料,連毛肚是什麼都不知道,店址選得也不好。
  • 張勇:海底撈就這8條制勝心法,但是80%的人都做不到
    2018是海底撈的敲鑼上市的大年,為什麼海底撈能在完全競爭的火鍋紅海中脫穎而出?我們從海底撈的發展經歷、張勇的個人採訪和《海底撈你學不會》等書中,總結出了這八條制勝心法。第二次,聽說倒賣汽油很賺錢,張勇「收油」的牌子舉了3天,一滴油也沒收到,創業失敗。第三次,麻辣燙很流行,張勇靠賣一毛錢一串的麻辣燙,賺了一萬多。但是,賺完張勇就收攤談戀愛去了,結果,錢被姑娘騙去,麻辣燙也沒了。
  • 張勇:海底撈商業帝國底層邏輯,就8個字
    我以前打過一個很經典的比方:一個小夥子非常努力工作,後來被提拔當領班,但他卻提出了辭職。為什麼?是因為吧檯的小姑娘告訴她自己已經有男朋友了,說他不用再這麼表現了。在這個情況下,我提拔他當領班並非他的利益所在,而那個女孩子的愛才是更重要的。所以要「連」住利益才能「鎖」住管理。
  • 名人學堂 30億元火鍋秘密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
    他可能希望在宿舍裡面安一臺電腦,下班之後打打遊戲,跟他外地的女朋友在網上聊聊天。我們就得根據這些人的特點和需求,做不同的安排或設計。人力資源體系或成就核心競爭力張勇:不是,做生意還是要賺錢的,我覺得三個都一樣重要,而不是說哪一個更重要。比如股東不掏錢投資,員工就沒有工作的平臺。但員工進到公司以後,你不停地壓榨他,他就不會好好服務你的客戶。所以在我看來,這三個是同等重要。 對於員工的關懷,我一直希望我們能做的更多,做得更好。我們的員工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工,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處在社會最底層。
  • 海底撈張勇:老闆們別再制定愚蠢的制度讓員工沒積極性
    針對大家提出海底撈的服務和管理方面的好奇和疑問,張勇最近在一次活動上進行了坦率的解答,其中很多觀點充滿了智慧和洞察力,讓人感覺到,海底撈的成功並非外界在表面所看到的那麼簡單,其中蘊藏著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深層智慧。
  • 海底撈千億變臉:看看《資本論》,就知道我是怎麼剝削你們的……
    然後解釋道,「我不能天天靠理想過日子。我得打競爭對手,我得想辦法讓客人來吃飯,我得賺錢!不賺錢,我死了你也死了」。語氣中,有些身不由己,甚至天人交戰的無奈。彼時的張勇已經開始更大力度地推動海底撈的上市。海底撈的變化,甚至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的更徹底變化,甚至反轉,也從那時開始了。
  • 海底撈上市!財務體系曝光!身價600億的張勇:談錢,才是對員工最好的尊重!
    海底撈和張勇,從來都是大大方方的跟員工談錢。為了能讓員工多賺錢,海底撈還在中國餐飲界做了一項制度創新——計件工資制。1. 避免因管理者造成的不公 在美國,服務員是很努力的,一個小夥子可以看八張桌子,動作迅速敏捷,還會跟你聊天關心你,因為他們有小費制。
  • 海底撈換「鍋底」
    鄰居有次誇他的辣醬好,結果張勇馬上送一瓶;一位幹部下鄉吃火鍋,張勇發現他走遠路鞋髒,二話不說就給擦了又擦,把客人感動得無以復加。從此,海底撈就有了給客人免費擦鞋的服務。張勇想法也多,腦子裡面沒有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的條條框框,只要顧客有需求就做。海底撈很快在當地家喻戶曉,成了簡陽火鍋第一家,連市長都跑過來捧場。生意做大了,張勇開始琢磨著去外地開連鎖。
  • 張勇:海底撈成功的章法
    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年,1994年3月,海底撈第一家火鍋城在四川簡陽正式開業,我、我太太、同學和同學太太四人,就是海底撈的創業團隊。那時我連炒料都不會,只好買本書,左手拿書,右手炒料,就這樣邊炒邊學,可想而知,這樣做出來的火鍋味道很一般,所以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賠笑臉。
  • 海底撈上市,一個初中女孩逆襲成為30億身價COO的故事
    1998年張勇忙著在簡陽開第二家新店,楊利娟便全權接管第一家老店,當上了店長。楊利娟21歲時,她被派去西安獨立管理海底撈的第一家店。 21歲,如果是城裡的獨生女,楊利娟很可能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嬌女。可她卻是100多名員工的店長。100 多人,整整一個連的兵力!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然而英雄不是好當的。
  • 海底撈為何如此強大?核心競爭力竟然不是服務
    都說服務是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的企業戰略,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但董事長張勇卻認為,海底撈之所以強大、所向披靡,核心競爭力是他自己獨創的、能夠激發員工創意、熱情、積極性的一套海底撈人力資源體系,這是海底撈自己摸索嘗試出來的,也是餐飲行業所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