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是踏入中伏第一天,氣溫將會達到最高峰,是全年最熱的一天。
說起中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肯定不知道的是,今年的中伏很特殊,跟往年都不一樣!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進入「暑伏」後,得經三個「伏」——頭伏(初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伏天」才算結束。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但今年的中伏比較特殊,因為從7月26日進中伏,到8月15日進末伏,這期間有20天,意味著在中伏之後還會再閏一個中伏,將中伏的期限延伸到20天。
這種現象俗稱「雙中伏」或「倆中伏」。
圖源:視覺中國
本來三伏30天就已經夠熱夠長了,這下還來了個雙中伏,炎熱的日子將會延長,也意味著,咱們中老年人最容易落下病根的日子,也變長了。
比如:中伏時節氣高溫悶熱,且是雷陣雨最多,易挾溼。暑溼之氣乘虛而入,最易使人心氣虧耗,尤其老人、體虛氣弱者,往往會引發苦夏、中暑等病。
這是因為三伏天本身就很炎熱,外加我們身體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現疲勞、消化功能減退的情況。
而中伏正處於這種轉折的時候,如果不通過膳食進行調整,吃得不對,就很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人體健康就滑向了疾病那一端。
所以,大家在中伏一定要多加注意這三忌、三宜、三秘訣,健康過中伏。
三伏天最忌諱晨練,夏天老人的血壓較高,早上鍛鍊身體,很容易發生危險。
三伏天健身一定要講究方法,可以在傍晚時分,做一些不劇烈的運動,比如散步、太極拳,稍微出汗即可。
雖然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是陰氣已顯,冷飲、瓜果生食儘量少吃,否則很容易損傷脾胃。
空調不要直吹,溫度最好不要低於28度。不要用冷水洗澡,睡覺的地方不宜過涼。
如果用涼水洗澡,人體的熱汗散發不出來,憋在身體中,很容易生病。
夏季雨水和炎陽交替,悶熱的天氣讓人的心情煩躁,此時心血管的壓力較大。
年紀大的人,一旦情緒激動,很容易損傷心臟,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清淨養心,控制情緒。
圖源:視覺中國
夏主火,火入心,「多吃苦」能清熱養心,像苦瓜一類的苦味食物,可以刺激味蕾,促進食慾。
苦丁茶、蓮子心,則可以清心火,止瘡痛,而且,對於心氣虛的人,還能補心氣。
不過,苦瓜性涼,對於脾胃比較虛弱的人來說,並不適合食用,吃太多反而會引起腹瀉。
中醫講:「順四時而適寒暑」,人的作息要順應四季輪轉。
夏天陽盛而陰虛,白晝時間長,要晚睡早起。晚上十一點,早上六點,是較為健康的作息。
中午可以適當小憩,儘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以免影響晚上休息。
夏天人排汗多,身體的無機鹽大量排出體外,此時人們常常以淡鹽水補充鹽分,而忽略了補鉀。
鈉鉀失衡,很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夏天一定要補充鉀元素,喝茶、吃菠菜、吃番茄、吃紅薯,都是很好補鉀方式。
三伏天雖然陽氣旺盛,但是對人來講卻是一個「內耗」的過程。
很多人「苦夏」,只吃水果蔬菜,長此以往,營養不夠,很容易生病,所以除了果蔬之外,一定要吃正餐。
吃穀物,出汗會損失維生素B,所以饅頭米飯一定不能缺。
吃瘦肉,夏天內臟消耗很大,一定要多吃優質蛋白,少吃油脂。
在家家都有空調電扇的時候,扇子幾乎被人遺忘,但是扇子的好處是不會被吹著涼。
天氣炎熱的時候,搖扇子既可以降溫,還可以預防肩周炎。
老年人夏季中風一般發生在右腦,所以左手搖扇子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手搖扇子看似落伍,但是對於身體而言,有益無害。
圖源:視覺中國
古人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許多疾病都跟體內溼氣有關係。
到了夏季,人長期待在空調房裡,吃大量冷飲冷食,都會導致人體內溼氣過重。
夏季要注意祛溼,多吃點祛溼食物,如紅豆薏米湯等,洗熱水澡、泡腳、吃薑都是祛溼除寒的好方法。
最後點個在看吧,將這個特殊的雙中伏消息,以及過好中伏的秘訣,送給我們的朋友。
本文綜合自:
儒風大家:今日中伏 | 三忌,三宜,三秘訣,過好最熱20天!
都被你看過了
點個「在看」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