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翻拍《夏洛特煩惱》,一部細緻到連造型都不變的翻拍作品!
影視劇被翻拍已經不算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如果問哪部影視劇被翻拍的次數最多,大家肯定會異口同聲的回答到《西遊記》。沒錯,《西遊記》是被翻拍次數最多的影視劇,沒有之一。影視劇被接二連三的翻拍,這是一件好事,因為至少可以說明這部影視劇是相當不錯的。
說起《夏洛特煩惱》是開心麻花影業出品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在當年一經上映就驚住了國內的觀眾,沈騰、馬麗、艾倫等一眾演員也在影視圈站穩了腳跟。
《夏洛特煩惱》中的經典橋段,至今仍然能被娓娓道來。比如:「馬東什麼?什麼冬梅啊?馬什麼梅啊?」「哥找什麼呢?爸幫你找啊」、「王老師你還活著呢?」等等。
正是因為它太火了,馬拉西亞也有團隊買了版權翻拍了《夏洛特煩惱》,而且翻拍到一點造型細節都不放過。翻拍取名為《令伯特煩惱》,名字不一樣,但是電影的內容沒有改變,甚至是人物造型和語言臺詞都是一模一樣的,這種做法很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翻拍」。
馬冬梅的原型那句經典的臺詞」從畢業到現在你賺過一分錢嗎?「,可以感受到語氣的強烈。相反地,大馬版的卻是蹩腳的臺灣腔,她在劇中的職業是是一個酒店倒酒的,似乎少了點感染力。
大馬版的夏洛叫一白,自稱自己令伯,令伯的意思就是「你爸」。在《夏洛特煩惱》中,秋雅的扮演者身材很好,長相更是出眾完全符合當時高中生心目中的校花形象。
而大馬版的,秋雅變成了曉薇,只不過有點欣賞不來。
原版大傻春,雖然傻,但是憨憨的很可愛,看得出也是個「老菸民」。
馬來西亞版的個子不高,大齙牙,而且是個娘娘腔,那個拿煙的動作似乎很勉強!
這是原版的夏洛,原版中的這個水龍頭造型酷似「阿拉丁神燈」,有特殊的意味,細節滿分。
而馬來西亞版的這個發生穿越的衛生間真的是小的可以。
原版的馬冬梅嘴含著鉛筆,
大馬版的也是夠可以的,咬的是吸管?
馬冬梅桌子上的貼紙,
沒想到這導演這個細節都沒有放過,
原版的袁華和秋雅,袁華雖然懦弱,但是不娘。
相反地,這邊是滿屏的「騷氣」。
原版冬梅「東施效顰」,二人的外表幾乎一樣。
馬來西亞版的,二人連發卡都不一樣,而且穿的都是校服,為什麼一白還是會認錯人……
原版的漁夫袁華,這個自帶BGM的男人在原版中的BGM是《一剪梅》,穿著工人裝。
而翻版的「袁華」的BGM是《鴛鴦蝴蝶夢》,從服裝和髮型來看,簡直是沒差的!
原版的孟特嬌和袁華,前方高能:
而翻拍的版本,王老師除了是個小胖子,依然是個娘娘腔:
「阿花,你幹嘛,阿花,你冷靜點,阿花。。。。」
翻拍需要勇氣,不同地區觀眾的笑點和審美不同,翻拍如果是完全複製,就失去了翻拍的意義,搞不好還真的成了「東施效顰」,不過版權在手,怎麼拍全是人家馬來西亞的事情了。
既然花了錢把版權買到手,而且這部電影的票房又有很高,與其更改電影內容,不如照搬照舊,這樣很保險。如果有想觀看的小夥伴,可以看一看,圖個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