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家庭文化微信群
內容整理:裘儉(群主)
一、群友原創
項鴻儒:《濤聲依舊》
如果山中沒有樹,如果山中樹不成林,我就不會在這濃濃淡淡的秋光裡,懷惴滿腹心事誤入你的大森林。
也許,世界上除了緣分,便是一種心的牽引。
如今,我的聲音真真切切地在這森林裡蕩漾,林中溫暖的氣息瀰漫心間,讓我無邊無際的遐想如山鶯遍遍鳴啼,最情真意切之時我甚至想化成一條山泉潺潺流入你面前。
依著一路濤聲尋你,卻不見你如詩如畫的背影在我面前閃爍。
那裡的月光清新動人,片片寧靜之中,我隨濤聲起起伏伏,我知道今晚的濤聲是你最親切呼喚,既然山風的翅膀無數次掠起我藍色的窗簾,既然夜幕如竿揚起我陣陣激動的帆,即既然你總悄無聲息入我無聲的夢,我今晚就勇氣十足,孤拋一擲獨闖你的大森林。
濤聲如夢。
我的腳步踩著海邊的月光迷離,激情如火點燃你心中的燈,既然你已如秋如楓成熟地走出迷茫的困惑穿過我正泛青的芳草地,為什麼不讓我心靈的陽光為你照射,接受我跋涉千裡卻固執找尋你的那份真誠,在繁星密布的夜晚共賞人生秋月。
濤聲如笛。
為你奏,為我舞。
可我不知道,這林中是否有愛情生長,每株花朵是不是愛情的標記,盛開的季節裡是否有愛情的雙手採摘。
我手中緊握的不是花朵而是一串串鮮豔奪目的五味子,我想在成熟的日子裡,只要嘗嘗這紅彤彤的五味子,人生即使有太多不如意的事,也有值得回味的綠色的時光,
我依然找不到彼岸。
也許愛情的彼岸就是在那綠色深處,可這茫茫無際中,越入深處越是虛無,此生註定我走不出你的大森林。
那麼我會被點化成林中一塊石,每晚都在靜聽濤聲,讓我心靈的呼喚一次一次向你提醒,即使有一天你的林中一無所,我也會一直陪伴著你。
二、專家論壇
老李(廣東深圳):《俄羅斯世界盃啟示錄:隊魂》
昨晚,東亞球隊韓國隊出戰瑞典隊,今晚日本將對哥倫比亞。昨晚韓國隊雖然O比1輸於ー個點球,但整體表現不錯。
同是在東亞,中國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得益於日本、韓國直接進入決賽圈,少了競爭而有幸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但在決賽的小組賽階段,創造了「零進球、零平局、零勝局」歷史,瀟灑地在世界盃世界裡走了一回。
而韓國足球隊自1986年,連續九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且在2002年晉級四強。日本足球隊自1998年,連續六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且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晉級16強。中國隊自2002年後,連續「望杯興嘆」。
至於「望杯興嘆」的原因,難以拿「經濟基礎」來說事,中國國家隊不缺錢,無論是國內外集訓和出徵作戰,其待遇令人羨慕。不能拿「封閉」來說事,中國的職業聯賽異常火爆,職業俱樂部不乏大牌外籍教練和運動員。也不能拿身體素質來說事,中國的足球運動員在亞州而言,身體素質屬於前列水平。
於是,有人說體制不行,有人說足協的人不行,有人說中國的足球基礎薄弱,有人說隊員技不如人,有人說教練不行,有人說……
而我ー直認為,中國隊缺的是「隊魂」!
何謂「隊魂」?這是很難用言語來描述的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又會被人們深切地感受到的一種存在。中國隊也曾經有過「隊魂」,那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蘇永舜帶領的那支國家隊,此後就消失了。
我們欣賞球賽,讚美一支球隊,首先就是要感受這支球隊的「隊魂」!人要有靈魂,國要有國魂,隊要有隊魂!
三、群友推薦
(一)江期亮:《有一種修養,叫「開口慢半拍」》(來源:讀書有範文/馬亞偉)
01
當年在網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段子:
某人撿了一部蘋果手機,正愁如何還給失主,電話響了。
他接了電話還沒等開口,失主就在電話那頭說:「你最好把電話還給我,我手機有衛星定位,我已經知道你在哪兒了!」
那人一聽火爆脾氣就上來了,買了十幾個氫氣球綁手機上,一撒手,愛飄哪兒就飄哪兒,你衛星定位去吧……
哈哈大笑之後,不由想到,生活中類似的事還真不少。
本來你有一番好意,別人卻用他的思維方式來揣測你,根本無視你的心意,把整件事的性質弄糟了。
記得那次我坐公交車,正好坐在車門邊的座位上。
車到站後,上來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太太。我當時正在打電話,見到老太太后就匆匆結束通話。
我正準備給老太太讓座時,沒想到她倒先開口了:
「你給讓個座吧,我的腿不好,每次坐公交車時都有人主動讓座給我。」
我當時那個尷尬啊,覺得自己還沒來得及付出的愛心被人忽視了,不由得臉上發燒。
我無奈地讓出座位,老太太心安理得坐了下來,周圍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
本來,只要老太太開口前慢半拍,我就會主動讓座給她。
而她索要座位,讓大家覺得我沒有尊老之心,又讓人覺得她太過霸道。
本來可以皆大歡喜的事,卻被弄得異常尷尬。再後來,我坐公交車看到老人心裡都有些疙疙瘩瘩的。
02
還有那次在單位,休息時間我要拿水杯接水。旁邊的小李還在忙工作,已經兩個小時都沒顧上喝一口水了。
我剛要去拿她的茶杯幫她也接一杯,她卻說:
「拜託,看在我做的工作比你多一倍的份兒上,幫我也接一杯!」
我和小李是搭檔,工作中需要合作,有時我做得多點有時她做得多點。
她這樣一說,我很是不快,本來搭檔之間互相幫助和關心,可以增進感情,多溫暖。
可是她卻把整件事弄得冷冰冰的,好像彼此之間要明算帳,做什麼都是在進行交易一樣。
其實,只要小李開口前慢半拍,我就會說:
「我給你也倒杯水,今天是你有功之臣,辛苦啦!」
氣氛融洽,多好啊,可她偏偏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看我。後來,我很難跟她走得很近。
03
類似的錯誤,我也犯過。
學生在小禮堂參加完活動,我看到地上有垃圾,立即氣呼呼地說:
「我說過多少次,咱們應該有公德心,講文明,亂丟垃圾還不算,活動結束後還不懂收拾一下啊?」
班長說:
「老師,首先這些垃圾不是咱們班丟的,並且我已經讓兩個同學去教室拿工具準備清掃了。
老師,這件事你不說,我們也知道該怎樣做,你說了倒顯得我們很被動的,大家的積極性都沒了。」
他的話很有道理,如果我開口慢半拍,就會看到我的學生已經行動起來了,我還會讚賞他們。
可現在一件好事,變成了尷尬事。我想,很多時候,大家開口前真的需要慢半拍。
我們之所以會誤解別人,無視別人的好意,主要原因是自己內心有個「小人」,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才會把事情弄擰了。
其實人性的善與惡本在一念之間,你以小人之心去理解別人,別人可能會還之「小人之心」。
如果你肯開口慢半拍,等待對方的「君子之行」展現出來,彼此人性的美好就會完美呈現。
(二)裘儉:《成就好爸爸》
郭瑞祥(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推薦《成就好爸爸》一書,並作序:
我們都是當了爸爸,才學會如何做爸爸的。
問題是我們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爸爸嗎?父母未教,書未念過,匆忙上手,邊做邊學,包括我在內,這大概是大部分爸爸的寫照吧。另外一個寫照是,越是事業成功的爸爸,越容易忙到沒時間做一個稱職的爸爸,而將許多教養工作丟給媽媽。這樣好嗎?一個家庭是由夫妻二人共同經營,因此爸爸的職份跟媽媽一樣重要。
這個世界希望有更多的新好男人,而《聖經》也告訴我們,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頭,應該主動帶領這個家庭的各項事務。因此,在現今時代中,我們既然有了這個「爸爸」的職份,就應當認真而用心地扮演這個角色。
我也確實想當一個好爸爸,我盡力陪小孩成長,我重視品德教育,我希望小孩快樂成長,有一個溫暖的家。但是,我漸漸發覺很多時候,我不懂小孩的心,小孩不懂我的心,最後變成:有活動,沒溝通;有生活,沒願景;有愛心,沒方法。我發覺帶領兩個青少年成長,只是人生一大挑戰。
成為好爸爸沒有快捷方式;我們除了有事業願景、個人願景,更應建立家庭願景;沒有對的工具,什麼都做不了,所以你需要強力的父職工具,才能盡所能地成為一個好爸爸。
在看《成就好爸爸》這本書的十個工具時,我發覺也像一本參考書,不僅提到一些重要的原則,也有一些思考的問題,還有實踐的方法。更棒的是,本書的十個工具是根據《聖經》的價值而來,讓我能運用信仰的原則在家庭的建造之上。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6:4》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箴言22:6》
對子女來說,爸爸是無可取代,獨一無二的。這絕對是個值得一生投入,對個人、家人以及眾人都有好處的工作。
我們做爸爸的,需要更謙虛地來做好這個工作,也願本書對我們有更多的提醒和幫助。
陳萍怡心理輔導微信公眾號:cpy6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