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咖啡市場,搖一搖,瑞幸沒站穩,麥當勞想站起來了。
今年11月16日,麥當勞旗下麥咖啡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投資25億元,在中國大陸布局超過4000家門店,提供高性價比的手工咖啡。在今年,麥咖啡將率先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的麥當勞餐廳。
據悉,此次升級的麥咖啡主打的是性價比與高品質,經典咖啡、雪冰、限時新品咖啡等在15~30元,主力產品拿鐵和美式在20元以下。
作為快餐界的老大,在咖啡上也有近72年的發展歷史,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相中中國的咖啡市場呢?
從宏觀層面來說,近年來,中國的咖啡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潛力。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13-2019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逐年上升;到2019年,人均咖啡消費量為7.2杯。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於世界2%的增速。
同時,根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的數據,2020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預計2025年可以達到1萬億元。
人均咖啡消費量的增長,咖啡行業市場的預計數據加大,這都說明中國咖啡市場正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再加上,咖啡在中國仍然是處於藍海的局面。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咖啡消費仍處於初級階段。Euromonitor數據顯示,中國咖啡消費量近五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3.18%。中國年均人均咖啡消費量為5-6杯,而歐美國家是300-400杯,日韓的人均量則在幾百杯,中國的咖啡市場空間依舊很大。
專家指出,資料顯示,中國咖啡消費市場7成為速溶咖啡,現磨咖啡不到2成。目前,中國的咖啡市場有雀巢為代表的速溶咖啡、星巴克為代表的手工咖啡,近年也湧現出三頓半這樣的網紅精品咖啡。同時,喜茶、茶顏悅色等茶飲品牌也紛紛加入布局咖啡市場。
中國咖啡市場的火熱,足以印證它仍是一塊急需開拓的肥沃。瑞幸財務造假的風波,也看得出來,中國本土的咖啡市場仍然不夠成熟,市場及商業機制也並不完善。
面對稚嫩的中國咖啡市場,心動自然在情理之中。但是,麥當勞又具備哪些優勢,可以讓它有拿出25億元加碼的勇氣呢?
其實,從1990年起,第一家開在中國的麥當勞餐廳就開始提供鮮煮咖啡,2009年開展手工現磨咖啡業務。麥當勞進入中國30年以來,一直將咖啡作為其重要業務,目前麥當勞中國每年賣出超過9000萬杯的鮮煮咖啡。
據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介紹,麥咖啡在中國具備三大優勢:
第一,麥當勞有非常成熟的供應鏈,具備採購成本優勢,並且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售價。
第二,可以繼續沿用麥當勞的便利度,麥咖啡系統已經有了,不是從0到1的概念,而是從1到2、2到3的概念。
第三,麥當勞本身可以賦予麥咖啡做熱食的廚房及設備,同時,加3-9元可以享受到熱美食,這將會拉開麥當勞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麥當勞本次對麥咖啡的升級,將採用「輕資產」模式,不獨立開設門店,只利用現有麥當勞餐廳的空間,開設單獨櫃檯,再由咖啡師手工製作咖啡。
升級後的麥咖啡在中國能走多遠?暫時還不得而知。但隨著資本入局,戰略更新,中國的咖啡市場必定也會迎來群芳齊綻。
作者:電商報 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