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做這件事,能提升專注力,促進智力發育,很多家長卻不贊同

2021-01-18 上官育兒

文 | 上官媽(高級母嬰護理師)

很多家長覺得閱讀是讓孩子學習新知識,鍛鍊他們腦力以及提高智商的好方法。於是,在孩子出生後為他們買了大量的繪本、故事書。

可是上個世紀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對於小孩子,用閱讀的方式來鍛鍊他們的腦力,還不如父母與他們多多地交流。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之後,又有神經學家寶拉·斯賓塞提出自己的觀點:遊戲對鍛鍊大腦有重要的作用。

這個觀點在當時看來是很不可思議的,畢竟大眾覺得遊戲會讓人「玩物喪志」,大腦可能變得頹廢,不過,其他的科學家卻也支持了這一觀點。

幾項研究表明,遊戲更能促進大腦的發育

前幾年,德國與比利時的科學家對152個腦力優秀的寶寶,進行了腦部的掃描,結果顯示這些寶寶的背外側前額葉子皮質和額葉眼動區發育很好,灰質體積大。

而腦前額葉是人們發揮記憶、判斷、推理等認知能力的基礎,此處發育得越好,表明智商越高。

這些孩子腦前額葉發育好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他們都喜歡玩遊戲。

同樣的時間,127名科學家對「通過玩智力遊戲鍛鍊腦力是無效」的說法進行了反駁,這表明,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院士、教授等都認同了遊戲對腦力的正向作用。

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例子,也告訴我們,喜歡玩遊戲的人可能更加聰明。

前幾年很火的綜藝節目《最強大腦》,邀請的都是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智商孩子,這些孩子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玩遊戲,甚至有部分孩子對專業的學習興趣還是來自遊戲。

比如在美國紐約大學讀經濟和數學的亨利,在一款遊戲中長期保持著世界第五的成績,他也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發現了其與數學的聯繫,於是在大學選擇了數學專業。

而來自我國的選手郭小舟,就表示自己鍛鍊腦力的方式是玩鬥地主,並且通過這個遊戲提高自己的決策、策略能力。

為什麼玩遊戲能提高腦力呢?

研究表明,玩遊戲可以刺激腦細胞,增加神經突觸、神經元的數量和聯繫,從而改變負責學習技能、提高認知的神經系統,而且這些有益的影響對人的一生都是有用的。

這也表明其他和遊戲相關的活動,比如學習新的技能等,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腦力。不過對於喜歡玩的孩子而言,用遊戲鍛鍊腦力,應該更能讓他們感興趣,效果也更好。

不過,市面上的遊戲太多,很多標榜「益智」的遊戲就連長期效果都沒有測試,就開始大肆宣傳自己的遊戲有鍛鍊腦力的功能。

實際上很多家長和孩子金錢與精力都花費了,卻只能得到一個短暫的效果或沒有得到效果。

因此,用遊戲的方式鍛鍊孩子腦力時,有幾點注意事項。

★陪伴孩子

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參與進去,這樣既能通過遊戲的方式鍛鍊孩子的腦力,還能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鍛鍊。

而且和孩子一直玩遊戲,能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專心的陪伴,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好,孩子也可能更自信。

但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應該是一個幫助者,而不是主導者,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思路玩。

★選擇合適的遊戲

儘量選擇那些已經被證實對孩子的智力有好處的遊戲,比如運動遊戲、蒙氏遊戲等。

運動遊戲首先可以加快孩子的血液循環,為大腦供血,促進其發育;其次促進多巴胺的分泌,進而促進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結;最後,遊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也可以鍛鍊孩子的認知能力。

★不可急功近利

通過遊戲來開發孩子腦力和認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父母要陪孩子堅持下去,不能因為短期沒有看到效果就輕易放棄。

相關焦點

  • 專注力和記憶力,影響孩子的智力,試試這5個方法,鍛鍊大腦發育
    兒童的智力發育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至關重要,自從育娃後,許多寶媽是找了許多開發孩子大腦的辦法,前幾年超火的「某核桃」和「生命某號」的廣告就特別被寶媽推崇。聽說吃核桃、吃魚補腦,立馬就給孩子安排上,聽說玩益智遊戲能夠開發孩子大腦也立馬就安排上,總而言之,只要對孩子智力有益的事都得嘗一下。但至關重要的仍然是培養好孩子的三力: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
  • 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不是閱讀,而是這幾種遊戲!
    在很多父母的觀念裡,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讀書息息相關,其實,這樣的認知存在有偏差。有專業團隊研究過,這四種遊戲加上閱讀會有助於大腦發育,這不是簡單的遊戲,這是有科學規律的。這個方法是著名高校團隊研究出來的,後來,也有相關的專家得出相對應的結論。這位專家叫做貝蒂·哈特,來自於美國。
  • 家長別盲目追捧「右腦開發」,白交智商稅,正確看待孩子智力發育
    目前,「右腦開發」深受很多家長追捧,市面上也有很多培訓機構打著「開發孩子右腦潛能」的旗號進行宣傳,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變聰明,白交了很多「智商稅」。也就是說,不應該把左右腦分開討論,從整體來看,我們都是「全腦人」。所以不存在只開發右腦或左腦的觀點,真正開發大腦的訓練,應該是把左右腦同時調動起來。
  • 媽媽陪寶寶時別這樣做,會破壞孩子專注力,很多家長不當回事
    小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成敗在於細節孩子專注力低下,固然有一部分是生理髮育不完善所致,這屬於不可抗力,不過家長也得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也許在家長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誰能想到,正是這些「正確行為」,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智力發育情況,1歲內就有跡可循,有這3種表現多半是高智商
    除了孩子的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之外,天賦和智商也是非常關鍵的。編 輯:柔山3歲以內的寶寶,尤其是0-1歲的階段嬰兒的智力發育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而且嬰幼兒階段是孩子們學習能力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寶寶的年紀越小,他們的智力發育就越快,那麼說到孩子智力發育情況,其實在1歲內就有跡可循,有下面這3種表現多半是高智商。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不但在責任心、行為習慣、智力水平等方面相對落後,而且不做家務活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反而很少。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從小會做家務的孩子具備了很多生活上的技能,一旦長大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後,有了強烈的家庭使命感,就會更好、更早的融入家庭成員中。(5)促進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動手是兒童發展思維的體操。俗話說:「心靈手巧」,而對兒童來說,則是手巧心靈。
  • 孩子做作業不集中精力,有目的訓練注意力,促進提升大腦的記憶力
    孩子做作業不集中精力,家長要了解集中精力的根源,查找孩子不集中精力的原因,強化大腦的注意品質,有目的地訓練注意力,從而促進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一、了解集中精力的根源,尋找發展提高的門戶。家長要了解集中精力的根源。
  • 提升孩子自控力的關鍵,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用心做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注意力的時間也會增長。 成人的專注力時間想達到一個小時都很難,何況身體發育還不完善的小朋友,也就是說,孩子越小,專注力時間越短。 5.家長沒有做好榜樣 很多家長也是心不在焉,總是丟三落四,今天丟個手機,明天丟個錢包,並且很多家長一天工作可能很累,回家陪孩子時候也是敷衍了事,玩著手機,應付著孩子,孩子可能給家長講故事,或者拼個模型很期待家長的表揚與肯定,但是家長都是敷衍一句就過去了,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及積極性都會喪失。
  • 李玫瑾:為了孩子智力發育,家裡再「窮」這幾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
    說到李玫瑾教授,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雖然沒有聽過她的育兒課,但肯定都聽過她的育兒觀點。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的智力發育跟遺傳因素、飲食、後期培養都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沒辦法改變基因,只能從孩子飲食、培養等方面促進孩子智力開發。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閱讀」並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
    閱讀可以刺激大腦發育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家長們的共識。為了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些父母在媽媽懷孕時就給孩子讀繪本,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證實,閱讀並不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唯一的最佳方法。那麼為了證實這個結論,相關的研究人員進行走訪調查,研究得出這152個寶寶的共同習慣就是喜歡玩遊戲、玩具。所以就說明真正能促進大腦發育的方式是遊戲,而不是閱讀。
  • 寶寶聽歌=提升智力?醫生:沒錯,但「變味」音樂卻可能「毀娃」
    一次,她和閨蜜說起這件趣事,閨蜜卻和她說:「你可少在孩子面前刷手機吧,孩子以後有樣學樣玩手機怎麼辦?而且有些短視頻的音樂,也不適合給孩子聽啊。」但是思思卻滿不在乎的說:「不都說聽音樂提高寶寶智商嗎?我看寶寶聽的挺開心啊。」
  • 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你看你說過幾句?
    很多家長都很憂心,怎麼自己的孩子專注力這麼差?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孩子的專注力和家長息息相關,家長常說的這3句話,會毀掉孩子的專注力,所以即使是開玩笑,家長也千萬不能說。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實驗運用眼動追蹤技術,就是給嬰兒和父母戴上穿戴式的眼球追蹤器。研究人員通過寶寶和父母眼球運動的數據來分析專注力。
  • 據說專注力強於他人的孩子,將來也許能有大出息,家長們別不相信
    但是老師和同學都沒有歧視他,但其實孩子的家長之後帶他去醫院檢查發現並沒有多動症。孩子看上去好像得了多動症,實際上是由於專注力差,這樣的孩子做什麼事都不認真,將來就不會有好的成就,而據說那些專注力比較強的孩子,做事比較專心,能夠長久的堅持下去,將來也許會有大出息,家長們別不相信。那麼為什麼孩子的專注力差呢?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家長別錯過
    而且書桌周圍也是收拾的乾乾淨淨,可以說是不讓一切可能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出現在孩子的視線了!可到底是治標不治本,畢竟,總不能讓孩子圍著一圈雞蛋上課吧!那麼,到底怎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但是,同時0-3歲也是專注力培養的基礎時期,所以家長要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讓孩子在玩中學」的理論,家長可以利用0-3歲孩子愛玩的本能,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所謂3力就是:腦力,心力,體力;相信不必多說,大家也明白培養孩子這「3商3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建議父母們從孩子3歲開始就把下面這三件事做好,絕對勝過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二、給孩子做腦力訓練促使寶寶大腦潛能發育的一個好時機,這個階段父母可以訓練寶寶的腦力,這個階段寶寶對語言、數學、音樂等方面的接受能力特別強,家長可以通過這幾方面來對寶寶的大腦進行開發,提升寶寶的記憶力,專注力,想像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等。
  • 孩子做事總是3分鐘熱度?家長可巧用4個方法,培養孩子專注力
    拋開孩子不談,就連家長本身也可能出現一件事未完成,因為受到其他影響,轉身做其他事情的情況。所以家長們在發現孩子專注力不夠的時候,不用太過緊張,只要採取正確的措施,正確的教育方式,或許就能改善孩子專注力不足的情況。
  • 孩子該不該看電視?耶魯大學「專注力」研究:這3點差距很明顯
    還記得在我們的小時候孩子的童年,有藍天、白雲、青草、小溪、蟲鳴、鳥叫,再看看現在孩子的童年,不是手機、電腦就是電視,這樣讓孩子們的成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那麼現在的孩子到底應不應該看電視,這個問題成為了家長們心中最大的疑惑,有的家長認為可以看,有的家長認為不可以,那孩子不看電視又能做些什麼呢?
  •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多半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要重視起來了
    如果生活中寶寶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很可能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那麼究竟是哪些行為呢?如果寶寶智力發育遲緩,父母又該如何做呢?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可能智力發育遲緩1.經常性不微笑正常情況下,出生後的寶寶會不自覺地微笑,但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孩子好像很少出現笑容,即便用各種方法都無法逗笑寶寶,這很可能是大腦發育異常的表現,一般在寶寶4個月左右,如果依然沒有笑的表現,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
  • 孕婦常吃這幾種水果,促進寶寶智力發育,還能讓娃的顏值更高一等
    懷孕的時光雖然只有短短9個月,可對於媽媽來說,這段時間是與寶寶與自己最親密的時光,別人是沒有辦法代替的,也不會感受到寶媽的內心究竟有多複雜。他們既激動又喜悅,還整天提心弔膽的,生怕寶寶會不健康。所以鬱悶會刻意改掉自己以前的不好的習慣,會做一些對寶寶更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