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流量公園(LLpark001)
作者丨興興
「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繼續罵?」四年前,郭敬明導演在《爵跡》路演上貢獻的金句,至今應景。
最近郭敬明又被罵上熱搜。小四老師參加綜藝當導演,和別的導演吵起來了,還被說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如果從成名作《幻城》開始算,郭敬明「翻雲覆雨」都17年了。郭敬明的剩餘價值經歷了多次轉型,穩定在上綜藝「挨罵」上了。
郭敬明v.s.李誠儒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絕對是衝著讓郭敬明被罵來的。
競賽節目的賽制設計往往追求「公平」,《演員2》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在「公平」上設計陷阱。四位導演共同擔任評委,現場給所有演員定級。
危機暗藏,4個導演共同保管8張S卡,不分配,也不求平均分,嘉賓發言也引導觀眾理解:S卡應該是共同財產,不代表個人意見,在導演內部需要達成合意,覺得值得S,夠好才會給。
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郭敬明力排眾議,給何昶希發了卡,這是一個2019年選秀出道、表演零經驗的新人,節目中他展示了一段《陳情令》。李誠儒說他的表演是「寶劍插到胸口,一塊死肉,一點痛苦都沒有」。
貢獻名場面序幕的是後面出場的小選手董思怡,她提問:「大家給S級的標準是什麼呀?」
儘管董思怡的提問又禮貌又克制,誒瑞巴蒂也都聞到了火藥味。
郭敬明解釋了自己對S的定義:Student(學生),Seed(種子),Special(特別)。其實「學生」和「種子」是一個方向,只是本體和喻體的關係,「鼓勵新人」勉強算一個原因。
而第三點「特別」,就成了說服大眾的核心點,哪裡特別呢?郭敬明說:這是導演和演員之間專屬的,只有我才能發現他的美。
Special還拼錯了,大概是郭導的獨特拼法
說了大家也沒懂。
讓我懷疑郭敬明的小心臟裡其實裝著一個女初中生,不知道的以為他在表白呢。
再問他的標準,郭敬明詞窮了,一會「我想找他拍戲」,一會「我沒有說現在想找他拍戲」,李誠儒老師根本沒有用上導演專業知識,用一個大眾邏輯就把郭敬明懟上了熱搜。
網友早就有很多關於郭敬明性取向的傳聞——導致挨罵內容無限遐想,「郭敬明給的不是S卡,是房卡」,後面的話半夜12點以前不讓說。
流量載舟,亦能覆舟
郭敬明最輝煌的上一個十年裡,這是一個可以讓閨蜜決裂、姐妹反目的名字。
在園丁的中學時期,一個閨蜜喜歡郭敬明,另一個喜歡韓寒,而我喜歡南派三叔。真的不敢說郭敬明一句不好,否則我容易失去她。
市場銷量也能幫我回憶起,國語流行文學被郭敬明支配的恐懼。僅舉一例,2007年《悲傷逆流成河》出版,一周銷量突破百萬冊,三天後即名列中國圖書銷量當日排行前三。
不過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根據開捲圖書的數據,2013年度郭敬明的作品還坐擁前三甲,前30名裡包攬6席;到了2014年度,下滑到只有兩部小說進入;從2015年開始,郭敬明的小說就跌出了年度排行榜了。
郭敬明的小說不靈了,個人也被罵成狗,不得不承認:「我多希望有一天,喜歡我可以成為一件值得你們驕傲的事,而不是說不出口的秘密。」
這不耽誤郭敬明貢獻價值,他變換了身份,當起導演。
2013年,郭敬明步入影視領域,可謂聲勢浩大。他的「小時代」系列拍了四部,總票房近20億元,賺翻了。現在小鮮肉+大IP的流量玩法,小四是鼻祖級人物。
鼻祖也不是百試百靈的,流量載舟,亦能覆舟。同樣是他的小說代表作,當年的暢銷桂冠大IP改編的導演作品,2015年的《爵跡》,投資超過2億元,票房不到4億,分完帳,賠慘了。2016年《幻城》改編的電視劇,3.6億投資,收視率口碑雙撲街,原著小說豆瓣評分7.3,電視劇才打了3.5分,還不到一半。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根本不認可郭敬明當導演,他當導演,可以打破觀眾對爛片的想像下限。
上上綜藝吵吵架,再被網友罵一罵
這兩年郭敬明的營業稀疏了。流量市場上,每個參與者的價值周期都在縮短。
為什麼讀者對郭敬明和他的青春文學態度180度大轉身,南風窗曾經分析原因:
8090後長大了,而新一代青春期的95後、00後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更為豐富、更為便捷、更為多元的網際網路,他們在網際網路上構建起了獨屬於他們的表達體系、審美體系乃至價值體系。不一定是「悲傷逆流成河」,而產生了其他形式。
我不知道這樣分析兩代青春人的變化是不是準確。能肯定的是,05後10後們,和當年的我們很不同。
《小時代》們在Z時代掀不起新的浪潮,也情有可原吧。
弔詭的是,郭敬明被從王座上拉下來,就瞬間變成了人人喊打的眾矢之的,這一變化好像是無縫銜接的。
前不久傳出消息,郭敬明大導演的新片《晴雅集》定檔12月25日。如果對這個名字不熟悉,或許你聽說過它的原著小說《陰陽師》。
所以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郭敬明此刻上躥下跳是為了新電影宣發預熱。
我還記得去年郭敬明出現在我的timeline,是因為教沙溢演戲。
場景是一個下班回家的中年男人,因為家庭瑣事,被妻子「冷暴力」之後,提出離婚。資深演員沙溢從他的經驗出發,提出劇本處理是不是有問題:一個中年男人如果突然爆發情緒,就會顯得太戲劇化、太假。
郭敬明的理由簡單粗暴:「我覺得演員的天性是尊重劇本,哪怕劇本很荒謬,我得讓他合理化的去實現。」如出一轍,我不需要和你解釋,沒有原因,我是導演所以你得聽我的。
好像郭敬明剩下的價值就是上上綜藝吵吵架,再被網友翻出一串人盡皆知的黑歷史罵一罵。
仔細一看,去年的節目是《演員請就位》第一季。
現在明白了吧。節目導演組會心一笑:明年還要請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