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高·郭敬明·爾基
這幾天,隨著《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播出,郭敬明又「紅」了。
他不顧現場其他導演、點評嘉賓、後臺演員和現場與網上觀眾的感受,給了愛豆出身演技稀爛的何昶希一張S卡。
雖然誰都知道S卡代表著是對演員演技的肯定,但是郭敬明一番嫻熟至極偷換概念的狡辯,成功把自己和節目組送上了熱搜。
在李誠儒老師「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感嘆和網上諸多網友的謾罵吐槽背後,我猜郭敬明邪魅一笑,又自得於輕鬆完成了目標(上熱搜)。而節目組領導一看,心想下次還得請他,必須得請他!
世人笑他太傻比,他笑世人看不穿。郭敬明這位從四川小城市打拼出來的成功商人,正在以「M位」出道,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靚麗」黑紅路線。
所謂「M」位出道,只是相對於霸道總裁的「S」位出道,純屬戲稱。這種出道方式,講究的是以製造話題挨罵被黑吸引流量。同時,也需要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受害者、小白兔。
當年《爵跡》上映,壞評如潮,票房遇冷,郭敬明在路演時,聲情並茂、聲淚俱下,發出小白菜一般的控訴:「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繼續罵《爵跡》?」
OK,大家現在不罵《爵跡》,繼續罵拍爛片上節目搞心態的你。
其實郭敬明現在走「黑紅」路線,是一直以來做事方式的精明體現,也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有一說一,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郭敬明的智商絕對不低。他很聰明,他善於利用現有的條件,來獲得最大的利益。即便偶爾會顯得格局較小,顯得有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味道,但依舊不妨礙他獲得成功。
在文學上,他化身為卡卡西,以他人的創意大賺特賺。《夢裡花朵知多少》抄襲《圈裡圈外》一事被判了多少年了,功成名就的他賠了21萬,卻從未公開道歉。
在影視上,他又化身為夢想導師,給廣大年輕少男少女們販賣貴族夢想,他把自己當年來到上海的野心,變成了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小時代》。
他也無比確信,肯定有人會來買單。因為同一片天空,同一個夢想。作為寫慣疼痛青春小說的他,難道不知道沒進入社會挨社會毒打的年輕人想看什麼?他太懂了,他也是一個懂王。
事實證明,《小時代》系列電影票房高達17億,也因此得以讓他成為一名「大」導演,與陳凱歌、爾冬陞、李少紅、趙薇等人同臺。
這樣一個人,怎會不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話題性?又有多少人看《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時,是奔著他和李誠儒互懟而來。
甚至說點難聽的話,節目裡四個導演誰都能換,唯獨郭敬明不能換。君不見爾冬陞頂替李少紅,節目依舊靠郭小四上了熱搜麼。
當然,在郭敬明利用自己的話題性製造流量,吸引關注的精明背後,我也看到了他的一絲絲無奈。
郭敬明是通過文學改變自己人生的。他依靠細膩的筆觸,少年獨有的愁思,榮獲第三、四屆「新概念作文」一等獎,之後又靠著《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等小說迅速擴大影響,奠定了自己在青少年中的文壇地位。
這裡摘抄兩段他獲得一等獎的作品《假如明天沒有太陽》的內容,讓大家感受一下他當時的文風。
假如明天沒有太陽,那麼黑夜真的是會令我恐慌的。
儘管我深深迷戀著那些在黑夜裡盛放的美麗幻覺與黑色花朵,但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是寧願明天陽光明媚。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可是我瘋狂了這麼久,上帝為什麼還不把我毀掉?這是個問題。
還有還有,聖經上說世界末日的前一天太陽不會升起,可是後天又不是世界末日,為什麼會有人懷疑明天的太陽不會升起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就是這麼非主流,就是這麼憂傷。
當時很大一批人對他的書和文章愛不釋手(包括我),並對之後的寫作風格產生了影響。如「明媚的憂傷」這種現在看來矯揉造作的混搭詞,可是我們當時這些文藝少男少女的最愛。
但是,郭敬明自2013和2014年寫完出版了《願風裁塵》《守歲白駒》《懷石逾沙》三部散文集後,便再也沒動過筆出過書了。現在的他,轉型成為商人和導演,已丟失了自己作家的身份。
也是,天天忙著掙錢,如何靜下心來寫作。也許以後再出書,大概率是一本自傳,畢竟這是不少成功人士的傳統。
而在商業版圖方面,文學板塊《最小說》停刊。這一點其實不怪他,只能怪市場如此,紙質雜誌已死。至於影視板塊,他的四部《小時代》加一部《爵跡》,豆瓣評分通通沒有上5分,口碑已經爛到家了。
最關鍵的是,現在觀眾的口味很叼,而當年那些看郭敬明書的少男少女已經長大。他們有一部分人幡然醒悟,是不會再買郭敬明的帳了。他們,不欠小四的電影票。
於是乎,文學板塊和影視板塊雙雙後繼乏力,郭敬明未來的商業發展有待商榷。這個時候,就只能有技巧地作,來維持熱度和影響力。
這些年,前有鳳姐蔡徐坤「以怪為美」被噴出道,今有羅永浩李國慶「直播帶貨」企圖東山再起。有無數成功榜樣珠玉在前,朋克流量網紅之路,郭敬明並不介意走一走。
流量為王的時代,只要不犯原則上的錯誤被官方封殺,你越罵他,他越開心。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郭敬明以自己作為演員,以現實為舞臺,給我們所有人上演了一齣好戲。我不得不說一聲,有你的,郭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