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之後,一雙耐克鞋價值200元。貴嗎?不貴。便宜嗎?似乎也說不上。但是就是這樣的一雙鞋卻引發了一個問題危機——一個買了打折耐克鞋的學生,能不能享受到貧困生助學金?
事情的肇始來自於一所高校的平臺。一名貧困生,在雙十一的時候,用自己在校外打工的收入給自己買了一雙打折的耐克鞋。這件事被一位和他有嫌隙的同學舉報到學校。而學校呢,一聽,就直接取消了他的貧困生助學資格。
這件事在平臺上發出之後,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支持取消的人認為——「自己月收入7千,今年也還是第一次買打折之後400多的耐克,他貧困生卻捨得買兩三百的」「貧困生是國家給的錢,納稅人給的錢,為什麼要給這種……」「能靠簡直改善生活的就沒有必要拿助學金吃飯學習,兼職的錢買耐克?怎麼敢用貧困生的身份,說出這樣的話還理所當然?」……
從支持者的角度,他們無非是以自己賣窮的方式,或者說大道理來指責。其實,這樣的批評指責,明顯的是站不住腳的。你說自己都捨不得買400多的耐克,這有可能,但也沒有必要和這位貧困生的情況相比較。道理很簡單,你的一雙鞋是他的兩雙鞋的價值,誰更奢侈呢?再說,一雙兩百元的鞋真的是太平常了,就是貧困生穿著,也沒有多少違和。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你一雙一百元的鞋,現在能穿到多少時間呢?與其一年買一雙,和不到兩年買一雙比較起來,誰更合算呢?顯然,買質量好的鞋更好,不是嗎?
而對於什麼花國家的錢,助學金只能用來學習和吃飯,那簡直就是在用清教徒的眼光在看待他人。助學金來自於國家,這完全沒有必要作為說辭擺出來,不是嗎?而助學金只能用來學習和吃飯,這也太死板了一些。既然他能評上貧困生,那麼他就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貧困,助學金就應該發給他。而至於助學金到了他的手上,他怎樣支配,應該是他的自由,只要是他不是誆騙國家資金,去享受生活,就不應該被指責。一雙普通的在普通的鞋子,就這樣被上綱上線,這心眼不是太小了一點嗎?
這位貧困生的做法,我是支持的,道理很簡單,誰都有追求好一些生活的自由。本來能穿得體面一些,我為什麼要穿著破衣爛衫——你裝窮,誰會同情你嗎?這樣的裝扮,走出校園,恐怕會讓人側目吧。
他穿得稍微正常一些,這有什麼不對嗎?更何況這還是他用自己的雙手勞動所得(到買鞋的時候貧困生助學金都還沒有發下來)!誰都有追求更好一些生活的權利,他改善一點生活,怎麼就成了一個汙點了呢?難道貧困生就不應該挺直脊梁做人了嗎?那些無端指責這位貧困生的人,難道你們就不覺得自己無聊嗎?
而作為當事的第三方學校,它的做法更有些看不懂——就像一個沒有立場的牆頭草一樣,只要有風來,它就直接倒,不讓人覺得無語嗎?貧困生的評選有著一套嚴密的程序,這是毫無疑義的。既然這位同學已經被評為貧困生,那麼他的生活必然是相當困難——不然,我們何必要去幫助他呢?既然我們已經審核確定了他是貧困助學的對象,就不應該輕易地推翻。
現在,就是有人把他花了200元買一雙鞋的事舉報到你的桌前,但是你是不是應該重新進行認定。可是,你們沒有。就是要取消,也應該拿出相應的材料,以理服人不是?可是,
一接到舉報,你們就立馬取消了他的貧困生資格——這是什麼神操作呢?想一想,你這是不是在自扇耳光?
總而言之,校方僅僅因為一雙打折的耐克鞋就取消貧困生資格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是完全不能讓人接受的。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對於這件事,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