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遭好萊塢集體圍剿的Netflix,在疫情期間可算揚眉吐氣。
當全球電影院都無奈偃旗息鼓時,這家流媒體巨頭卻用一部部製作精良的「網大」,重新贏回了觀眾的芳心。
五月份推出的新劇集,更是將矛頭直接插向「敵人」的心臟。
一番虎狼操作,把電影夢開始的地方黑出了風度、黑出了水平——
好萊塢
Hollywood
娛樂圈的「黑」,向來都是件心照不宣的事情。
比如近些年韋恩斯坦之流惡行的曝光,就讓吃瓜群眾們嘆為觀止、大開眼界。
不過,此劇卻沒有怒蹭熱點,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上世紀40年代。
彼時,二戰後的好萊塢蓬勃發展,成熟完整的工業體系逐漸成型,明星與佳片層出不窮。
正如昆汀在《好萊塢往事》裡回憶的一般,那是一段散發著浪漫氣息的黃金歲月。
然而到了Netflix手中,它卻完全成了另一番模樣。
比如夢回古羅馬的酒池肉林,仿佛有種串臺到HBO的錯覺;
比如公認的偉大影星費雯·麗,竟是個需要牛郎來撫慰的「瘋婆子」;
又比如「宅男謝耳朵」扮演的某傳奇經紀人,一開口就讓人驚掉下巴……
總而言之,這一版由野史、黑料、真實人物拼湊成的「好萊塢」,就是如此紙醉金迷、如此暗無天日~
而故事的主角,則是一群初出茅廬、慘遭現實毒打的年輕人。
他們有的根正苗紅、有的是少數族裔、還有的面臨性向問題,唯一共同點在於對電影夢的那份渴望。
外形俊朗的傑克(大衛·科倫斯韋),是一名二戰退伍軍人。
為了向親朋好友證明,自己除了長得帥之外還能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他帶著懷孕的妻子來到好萊塢,希望從群演做起逐夢演藝圈。
可惜的是,傑克沒有絲毫表演經驗,引以為傲的皮囊放在好萊塢也平平無奇。
這就導致了,即便他上過真正的戰場,卻連在戰爭戲裡「演」個屍體的機會都拿不到。
一方面,屢戰屢敗的傑克完全沒有收入;
另一方面,在餐廳當服務員的妻子卻查出來懷的是雙胞胎。
貸款拿不到、房租交不起,眼看二人的「西飄」生活就要無以為繼。
傑克卻陰差陽錯走上一條不可描述的「康莊大道」。
有原型人物的老闆厄尼,在酒吧相中了傑克,不由分說邀請他去加油站上班。
被逼無奈的傑克,本想著去做點苦力餬口,沒想到所謂「加油」竟是個美妙的雙關語——
只要顧客說出暗號「夢鄉」,漂亮的加油男孩就得開門上車,去他們的住所提供最專業的牛郎服務……
一開始,傑克當然是拒絕的。
不過這些顧客大多都是圈子裡的名流,有身份、有地位、有素養、更有大把鈔票,其間過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堪。
幾次下來,傑克便坦然接受如此設定,和妻子在異鄉站穩了腳跟。
更幸運的是,他服務的第一個、也是最投緣的那個對象,竟是頂級製片廠「王牌電影公司」的老闆娘。
於是,傑克就這麼曲線救國,成了電影公司的一名正式「訓練生」。
第二個登場的,是黑人同性戀阿奇(傑瑞米·波普)。
如此設定放到現在,肯定會有人脫口而出「政治正確」。
可在當年,這樣的群體確實就是業界最底層的存在。
所以,即便阿奇才華橫溢,能寫出受到電影公司高層賞識的劇本。
但還是只能隱姓埋名,拿著微薄的稿費,躲在幕後的幕後。
他與傑克的相識極富戲劇性。
大直男傑克立場堅定,打死不願給同性提供服務。
為保住飯碗,他只好假裝成警察,替老闆「抓」來了阿奇。
兩人懷有同樣的夢想、面臨同樣的困境,很快就成了同事兼好友。
而阿奇在工作中,又認識了另一位18線小演員羅伊(傑克·皮克金)。
他是主角團裡唯一一個擁有真實原型的人物。
羅伊本來只是長著標準「美國臉」的鄉下少年,後來更名為羅克·赫德森,自此邁入星途。
《天荒地老不了情》、《深鎖春光一院愁》等浪漫愛情片,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不過,一個「深櫃」想要成功,可不止改名那麼簡單。
羅伊事業的轉折點,實際上是遇到了同樣「深櫃」的著名經紀人亨利·威爾森。
在當時的製片廠制度下,有人脈的權貴們就是能如此隻手遮天。
「謝耳朵」顛覆演出,差點把人笑死~
與以上三位相比,薩瑪拉·維文飾演的克萊爾就顯得有些鶴立雞群了。
她正是傑克那位大客戶的女兒,根正苗紅的業界千金大小姐。
按理來說,這樣的出身混個明星來噹噹完全不是問題。
然而克萊爾的大老闆父親卻認為女演員都是那啥,堅決反對女兒入行。
渴望在大熒幕上發光發熱的克萊爾迫不得已,只好以假名參加表演培訓班,試圖用自己的才華闖出一片天。
也就是在這裡,她遇到了努力提升演技中的傑克。
班上最優秀的學員,則是黑人美女卡密爾( 蘿拉·哈裡爾)。
她與阿奇面臨相似的苦惱,礙於膚色原因,不論演技再高、訓練再刻苦,也沒法接到好角色。
永遠只能演些滑稽的丑角,跟在女主屁股後面亦步亦趨。
卡密爾的男朋友雷蒙德(達倫·克裡斯),倒是一個剛展露頭角的新銳導演。
擁有一半亞洲血統的他,夢想是邀請傳奇華裔女星黃柳霜出山, 拍一部講述亞裔故事的電影。
可惜與白人無關的題材,在當年顯然不會有什麼錢途。
於是,好不容易得到機會的雷蒙德,只能服從製片人的安排,先拍一部名叫《佩格》的商業大片。
這部戲中戲,講述了一個追求電影夢的少女被現實所困,最終從好萊塢標誌上縱身躍下的故事。
劇本的作者,正是匿名交稿的阿奇。
六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就這樣機緣巧合,因為同一部戲產生交集。
他們齊心協力克服重重障礙,不僅讓《佩格》成功上映,還票房口碑雙豐收,成了當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大贏家。
如此收尾,配上最後一集的標題「好萊塢式結局」,顯得格外諷刺。
劇中的「好萊塢」,遠比現實要來的更加黑暗;
而主角們的奮鬥歷程,卻比現實輕鬆寫意得多;
再聯想到那部戲中戲裡,跳下「好萊塢」自殺的追夢少女。
三方互文下來,或許比弗利山下的無名屍骨,才是大多數追夢者的真正歸宿。
正如海報頂端的標語——「假如你能改寫這個故事?」
美劇王牌製片人瑞恩·墨菲,在《好萊塢》裡給出了自己的某種溫柔、浪漫幻想。
雖然不可能改變過去,但至少可以期待未來會稍微好上那麼一些。
有興趣的朋友們,依然是老規矩,移步邪君的小號「loki118」。
後臺發送【好萊塢】即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