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
大文豪狄更斯的這句名言,用來形容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再合適不過了。
20世紀20年代中期,美國大製片廠時代開始,有聲電影興起,無聲電影沒落。
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就此誕生。
無數懷抱著夢想的人們用浪漫的光影,在這裡創造了空前絕後的盛世景象。
作為好萊塢最璀璨、最誘惑的一個階段,它擁有著一大波耳熟能詳的銀幕傳奇,
《亂世佳人》《卡薩布蘭卡》《羅馬假日》《魂斷藍橋》;
奧黛麗·赫本、查理·卓別林、費雯·麗、馬龍·白蘭度。
可以說,那時的電影業佔據了美國娛樂產業的半壁江山。
但它流水線式的電影加工模式,也讓好萊塢走向了全盤商業化的道路,喪失了藝術的真諦。
再次回顧這段歷史,如果讓你重寫,你會如何選擇——
好萊塢
Hollywood
《美恐》系列的導演瑞恩·墨菲就拿起了他手中的筆,與NETFLIX 一起重新改寫了這段光輝的歷史。
這不是他第一次拍有關好萊塢的故事。
如果說三年前那部講述兩個過氣女明星撕B的《宿敵》,是他寫給黃金時代的一首輓歌;
那麼這部講述好萊塢新人遭遇的《好萊塢》,就是他寫給黃金時代的一封情書。
他再次將自己投進那個時代。
看看在他的鏡頭下,這個紙醉金迷的黃金時代究竟是如何的——
▼
潛規則——進入好萊「汙」的捷徑
傑克是一名退役的士兵。
二戰結束後,他懷抱著成為明星的夢想,來到了夢幻之城洛杉磯,想要在好萊塢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但現實是殘酷的。
老婆已經懷孕,家裡窮的揭不開鍋,沒有表演經驗的他,即使擁有帥氣的臉龐,卻依舊連群眾演員都選不上。
陰差陽錯之下,他結識了加油站老闆。
老闆看中了他帥氣的外形,為他提供了高額工資。
為了生計,他不得不來到了這個金點加油站打工。
可讓傑克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加油站卻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加油站。
表面上,他們給車加油;
實際上,他們還給人「加油」。
沒錯,這裡就是一個專門為社會名流服務的「特別場所」(難怪工資那麼高)。
當前來加油的富婆說出暗語「夢鄉」,就意味著員工要為她們「加油」了。
除了貴婦名媛,許多「櫃中人士」也喜歡到這裡尋歡作樂。
這其中也不乏許多好萊塢的高層;
運氣好的話抱到大腿,也許就可以少奮鬥了。
和傑克一起進入加油站工作的還有一個黑人小哥。
小哥是一個編劇,他來到這裡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是因為膚色,他懷才不遇屢屢碰壁。
於是,他一邊在加油站兼職,一邊寫劇本。
幸運的是,小哥的原創劇本被一個新銳導演看中了。
這個導演,有著一半亞裔血緣,但擔心被歧視,他一直隱藏著自己的身份。
他也深知,亞裔在好萊塢的地位不咋地。
為了改變現狀,他想要拍攝一部以亞裔演員為主角的電影《上海天使》。
但這個項目,卻被電影公司高層否決了。
他們認為,用亞裔演員做主演會影響票房。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不得不低頭,選擇先去拍攝一部成功的電影來改變這些高層的想法。
而那個被他選上的劇本就是小哥原創的劇本《佩格》。
戲中戲《佩格》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
後期劇中將原名《佩格》改成了《梅格》
1932年,一位名為佩格的好萊塢女星因為事業發展不順;
從好萊塢的標誌的「H」字母上一躍而下,香消玉殞。
她原本是一位優秀的舞臺劇演員,在百老匯獲得了不俗的成績,於是才來到洛杉磯,發展電影事業。
歷史上的佩格
好不容易,她才在一部電影中爭取到一個角色。
原以為,這個角色會讓她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
卻沒想到自己飾演的角色戲份,最終因為劇情拖沓被全部剪掉。
事業遭受到了毀滅性打擊的她,從此一蹶不振,最終選擇了自殺身亡。
針對這部影片,王牌電影公司有兩位女主角候選人。
黑人女演員是所有籤約女藝人中,演技最出色的一位。
可不幸的是,她的膚色限制了她的戲路。
即使有著出色的演技,她依舊只能飾演帶有侮辱意味的女僕和女傭這類角色。
而她的競爭對手,雖然實力不如她;
但作為白皮金髮的女演員,卻擁有著比前者更多的機會。
《好萊塢》的故事,就圍繞著這部電影《佩格》展開。
這部電影能否順利開拍?
五位性格各異的好萊塢新人,又能否憑藉這部電影獲得成功呢?
(劇透警告)
▼
比劇集更殘酷的「好萊塢世界」
乍看之下,這部劇似乎是在講述一段歷史。
精緻的妝容服飾、養眼的帥哥美女,似乎都帶人回到了那個金碧輝煌的黃金時代。
可當你仔細觀摩對比後就會發現,墨菲其實只是構建了一個夢幻般的平行世界給我們看而已。
真實的好萊塢,遠比劇中所描繪的殘酷得多。
除了上文提到的小透明傑克,還有一位和他一起爭取《佩格》男主角色的新人,菲茨。
他們同樣都有著標準的美國式帥臉,但菲茨更加「幸運」。
他有一個領他入行的經紀人,也就是謝耳朵飾演的 亨利。
他一眼就看穿了菲茨的特點,個頭大卻看起來很脆弱;
男人不會討厭他,女人會瘋狂愛上他。
於是,他從內到外包裝菲茨,還給他起了一個大明星般的藝名 洛克·哈德森。
但菲茨也是不幸的。
因為他在亨利這裡獲得的一切資源,都是通過出賣自己的肉體得到的。
沒錯,亨利是一個會「潛規則」他旗下所有的男藝人的Gay。
這段脫衣舞真是絕了!
而事實上,好萊塢確實也有一位叫做洛克·哈德森的男明星。
洛克·哈德森
帥氣俊朗的外型讓他,多次被評為「美國最有男子漢氣概的演員」,是無數女性的夢中情人。
雖然出演的都是剛正不阿的硬漢形象;
但實際上,洛克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同性戀。
那時的好萊塢,還不能正視同性戀的性取向;
於是洛克一直隱瞞著,甚至為了平息公眾的懷疑,還與自己經紀人的秘書結過婚。
直到當他死於愛滋病的消息曝出來時,人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歷史上真實的亨利·威爾遜與洛克·哈德森
當然除了「潛規則」,好萊塢中還有很多其他約定俗成的規則。
比如,對有色人種的性別歧視,就是好萊塢的「傳統藝能」了。
劇中講述了一段有關亞裔演員安娜梅王,與奧斯卡獎失之交臂的故事。
試鏡成績滿分的她,本應是電影《大地》女主角的不二之選;
最終卻因為自己的膚色,眼睜睜看著白人女星拿走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奧斯卡影后。
安娜梅王的原型,就是第一個在星光大道留星並享有國際聲譽的華裔女星黃柳霜。
歷史上真實的黃柳霜
劇中所描繪的那段故事,也曾真實發生在她身上。
黃柳霜在好萊塢的成績已經足夠優秀,但因為「黃禍論」偏見的存在;
她依舊只能不停出演「抽鴉片的名妓」,「帶有異國風情的妖婦」這樣的反面角色;
始終沒能拿到過一次奧斯卡獎的提名。
瑞恩·墨菲在本劇中彌補了她的這個遺憾,在結尾讓她一舉拿下了第20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可現實裡,直到現在也沒有華裔演員拿過奧斯卡表演類的獎項。
和她擁有著相同經歷的,還有前邊說到的黑人女演員、編劇小哥。
僅僅只是因為自己的出身和膚色,所有的一切努力就都被否定。
女演員永遠只能出演女僕和女傭,小哥即使寫出了優秀的劇本也不能署名。
雖然最終的結局通過大改第20屆奧斯卡獎的名單,讓每個人的夢想都成真了。
導演在劇中,給了每個人一個童話般的結局。
他曾在採訪中說過,他拍攝《好萊塢》的原因——
"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如果能在歷史關鍵時刻勇敢往前走一步;那麼很多進步的東西,會提早幾十年到來;這是我拍《好萊塢》的中心思想。"
可他可能卻忽略了,他所構建的自由平權的世界,是現在現實中也依舊沒能實現的。
於是,《好萊塢》變成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
而這也將一個本身極具批判意義的題材,變成了甜膩的糖水。
不過墨菲拋棄一切揶揄諷刺的基調,選擇了這個看似過於完美的「好萊塢式」大團圓結局;
可能,也正是想要為這些社會邊緣人群造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