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田野錄音師聲谷:願做釋放壓力的「耳朵」

2021-01-11 網易

  田野錄音師聲谷:願做釋放壓力的「耳朵」

  半月談記者 鄭夢雨

  頭戴監聽耳機,順著話筒指向,特定的聲音細節傳到耳中;幾排旋鈕調整收音角度和範圍,精度提升,臨場音被儘可能還原……西溪溼地一葉搖櫓船上,聲谷舉起拾音話筒,又一次將大自然的細微聲音轉化成電波,裝入錄音機。

  他的硬碟中,有他從各地收集的近8000條自然錄音。如今,聲谷錄下的自然聲,在喜馬拉雅平臺的播放量近億次。

  聲谷:

  我是桂林人,2014年去福建湄洲島,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當時我站在海邊,看海浪一層一層撲向自己,看得入迷。那種感覺就好像自己被大海完完全全擁抱了,非常療愈。

  我用手機把海浪的聲音錄了下來。後來就有了個念頭,想把更多的自然聲記錄下來,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治癒力。

  

  7月6日,聲谷在西溪溼地的河道中收集水聲 鄭夢雨 攝

  不久後我看到一個視頻,記錄海外一名獨立音樂人在鐵道邊、石橋下、公路旁等戶外場所錄下聲音的過程。最吸引我的不是那些聲音,而是他對待聲音的態度,自然賦予了他平靜的力量。

  我給自己取名「聲谷」,我覺得它意向性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能營造出一種讓人放鬆的氛圍。

  這幾年,我的收音設備從一個單聲道話筒,到一支立體聲錄音筆,再到如今一副監聽耳機、一臺錄音機和幾個話筒,設備不斷升級,記錄下的聲音也越來越真實。

  網友在不同平臺給我反饋,我常會收到「閉上眼睛,仿佛回到家鄉老宅,仿佛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處處是鳥語,滿目是清新」這類留言。還有網友通過公眾號找到我的微信,加好友就是為表達一下感謝,說我的錄音催眠效果很好,給了他們從未有過的聽覺體驗,讓他們在自然中找到了安慰。

  「夏,5點半,老爺爺遛狗回來,遠處有人砍樹」

  「夏,7點,它在籬笆上停留了兩分鐘後飛走了」

  「夏,6點半,一隻健碩的蜜蜂在花叢中採蜜」

  ……

  這是聲谷最近更新的「清晨」專輯中的條目。

  一個人,一套錄音設備,常常凌晨出動,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都是他記錄的素材。然而,記錄聲音之路卻不乏辛苦和危險。

  聲谷:

  有一次,天還沒亮的時候,我去周邊的一個山谷,想錄下蟋蟀和貓頭鷹的叫聲。當時我站在靠近聲源的凹槽處,一直沉浸在錄音狀態,對周圍環境沒有感覺,結果突然聽到兩隻野狗的叫聲,在耳機裡特別響,它們應該就在離我很近的地方。那個聲音太突然了,真的挺嚇人的。

  還有一次我自己開車,路過一個水庫,想停下車記錄風吹水面的聲音。天慢慢黑下來,道路泥濘,錄完後我發現車陷在泥裡。當時手機沒有信號,兩隻手電筒都只剩下一點電量,沒辦法,我從周圍找些石頭,徒手墊了大概30米長的石頭路,困在那裡將近6個小時,脫身之後發現手都掉皮了。

  現在想想還是心有餘悸。獨自在戶外,不了解地形的情況下貿然闖過去,其實很容易遇到危險。那種感覺就是自己面對自然時其實很渺小。現在我去野外都很小心了。

  錄製自然聲不是聲谷的全部工作。作為一名網際網路創業者,他從工藝品網絡交易平臺到電商App都有涉獵,現在還是一名影視製作公司合伙人。每當在繁瑣工作中感到壓力時,聲谷就會到自然中尋找慰藉。

  聲谷:

  大自然的聲音在一天中每個時段都是不一樣的。我喜歡天亮前的那一個小時,那時的聲音純粹而通透,能讓我感到平靜和放鬆。

  2017年一天清晨,我到杭州郊區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記錄流水聲。當時我蹲在小溪裡,聲音傳入耳機,覺得身體格外舒展,渾身漸漸沒了力氣,後來想想我應該是在水中「睡著」了,被溪水「催眠」了,整個人毫無意識,直到被水「凍醒」。

  2018年冬天,杭州下了一場大雪,我到西湖附近記錄踩雪的聲音,從晚上11點錄到凌晨1點。就是太想錄到雪的聲音了!我在雪裡興奮地錄音、拍照,雪在鞋裡化成水,腳凍得沒知覺。當時如果有人看到我,應該會覺得我瘋了吧。

  美國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在其著作《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中曾這樣描寫自然音:「是昆蟲拍打翅膀在午後明媚陽光中飛行的柔和曲調,是斑衣蠟蟬收起美麗的內翼降落在我光潔的地板,是清晨喜鵲和蟬令人驚訝的大合唱,是大雨在茂密枝葉上震撼人心的演奏,也是清風拂過脖頸時的柔和細語。」

  對聲谷而言,戴上耳機後,時間仿佛靜止。「關閉」其他感官,張開耳朵,當聽覺變得更加敏銳,也更容易聽到內心的聲音。

  

  聲谷在收集風聲和鳥鳴聲 鄭夢雨 攝

  聲谷:

  自然錄音師這個職業,在國外已較成熟。他們做原創白噪音,錄製的自然聲音也會被用來追蹤環境變化,助力科學研究。同時,他們通過賣聲音版權、賣素材庫的方式獲得收益,一個素材包幾百到幾千美金不等。

  在喜馬拉雅平臺上,有越來越多網友願意為我提供的聲音付費,我也能獲得一些收益。變現方式還有廣告片插入、電商帶貨、口播等,這些方式和我的內容不太匹配,沒有嘗試。

  我在籌備做一個錄音棚,先從擬音開始,做一些聲音的採樣工作,然後招人組團隊,一起創作聲音,做讓人舒服的聲音,那種有療愈效果的輕柔音效和音樂。明年我也計劃有主題地錄製一些聲音,去更多地方。

  我希望在尋找聲音的路上走得更遠,為更多人提供與自己對話的棲身之所。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大自然的「拾音者」:張開耳朵,喚醒內心深處的聲音
    大自然的「拾音者」:張開耳朵,喚醒內心深處的聲音 03:30木漿撥水聲,雨擊湖面聲,風吹竹葉聲……西溪溼地一葉搖櫓船上,「聲谷」頭戴耳機,舉起拾音話筒,將大自然裡細微的聲音轉化成電波,裝入錄音機。7月6日,聲谷在西溪溼地的河道中收集水聲。
  • 半月談|音樂人沒有來自音樂的收入?中國音樂人陷維權之困
    半月談記者 張漫子國際唱片業協會2019年4月發布的《2019年全球音樂報告》顯示,中國音樂產業總產值再創新高,位列全球第七。業內預計,2019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或將超過4000億元。然而,音樂市場雖在蓬勃生長,部分音樂人卻陷入侵權頻發、維權無門的境地,靠做兼職生存。
  • 職場新角色|85後「田野錄音師」,帶你聆聽自然的聲音
    如今,聲谷錄下的自然聲,在喜馬拉雅平臺的播放量已近億次,成為無數都市青年釋放壓力的「耳朵」。「夏,5點半,老爺爺遛狗回來,遠處有人砍樹」「夏,7點,它在籬笆上停留了兩分鐘後飛走了」「夏,6點半,一隻健碩的蜜蜂在花叢中採蜜」……自己帶上一套錄音設備,常常「凌晨出動」,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都是他記錄的素材。
  • 壓力大脫髮怎麼辦?釋放壓力
    壓力大掉頭髮則是因為精神壓力的原因引起掉頭的現象,因此我們應該先要解決壓力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掉發的問題,那麼壓力大掉頭髮應該怎麼辦呢?下面我們來看看有什麼方法。壓力大脫髮怎麼辦?釋放壓力壓力大掉頭髮怎麼辦(1)心理調治男人壓力大的時候最容易掉頭髮,同時還容易引起腎虛、失眠、神經衰弱等疾病。壓力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引起壓力的原因一定是有憑據的,因此要從根源上找到原因,了解讓自己倍感壓力的地方在哪裡,然後理清思路,儘量釋放壓力。
  • 音樂行業的「手工匠人」 | 錄音師
    畢業後就沒有去我分配的單位,而是找了一家做電子音樂設備貿易的公司。我剛進公司的時候還不是做錄音師,而是技術支持、做銷售,就是一個打雜的。因為90年代初,那時候有些搞音樂的人英文也不是特別好,所以我就經常負責翻譯這些器材的說明書。有些比較資深的音樂家,因為英文不好,就沒辦法完全掌握對器材的使用。所以進棚錄音或者在家製作的時候都會帶著我,有問題我就隨時幫他們解決。
  • 半月談簡介—半月談網
    半月談網校秉持"聚優質資源、享名師講堂"的宗旨,憑藉權威的時政內容、優質的教學資源,打造國內權威、專業、高效、便捷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網,為廣大公考學員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 半月談|惠農政策那麼多,為何於我沒感覺?解開惠農政策無感之困
    解開惠農政策無感之困半月談記者 李浩 柳王敏「只知道國家有許多好政策,可是不知道我們能不能享受……」半月談記者在農村採訪,不時聽到這樣的說法。該種糧大戶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流轉了100畝耕地種糧,但除了一塊沒用的牌子,什麼政策都沒享受到。該種糧大戶表示,自己經常去農業部門詢問有沒有針對大戶的惠農政策,答覆都是沒有,但從鄰縣種糧大戶了解到,他們得到了政府發放的種子、化肥等農資。今年,農業部門發了種子和兩茬農藥,但只有村幹部有。於是他再次詢問相關部門,得到的答覆是:那是幾年前申報的。
  • 「錄音師」延軍,他是黃建新導演的御用錄音師
    1905電影網專稿 錄音師延軍也是從西影廠走出來的幕後電影工作者,至今,他還奮鬥在聲音製作的第一線。《白鹿原》《如懿傳》《大江大河》《少年派》等多部火爆螢屏的電視劇,都由他負責指導錄音工作。回顧延軍在西影廠的歲月,還是要從他當學徒,踏入行業的第一步開始講起。
  • 半月談|告別「見證歷史」的這一年,唯願明天美好
    告別「見證歷史」的這一年,唯願明天美好半月談評論員 俞菀2020庚子年,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年,卻承載著一幕幕不能忘卻的家國紀念。這一年,許多城市經歷了停滯後的加速,許多人背負沉重前行。我們緬懷英烈的同時表彰新的人民英雄,用中國人的擔當寫下悲愴交替激昂的篇章。這一年,靈魂銘刻了孤獨,又被守望點亮。
  • 《希望的田野》李雪琴壓力大到暴哭,網友熱議:現實社會你不可能...
    虎撲12月13日訊 近日,在《希望的田野》節目中,李雪琴壓力大到暴哭。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李雪琴壓力大到暴哭# 李雪琴太難了,在《希望的田野》裡因為產品沒有證書,國家規定不能賣,為了保證直播間的信譽,琴琴子和所有人「唱反調」,拒絕在直播間售賣,看著介紹得越熱情的村民越難過,獨自躲到房間暴哭,覺得自己是個特別的壞的人。
  • 半月談|「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直面網絡「喪文化」灰幕
    1年輕人更「喪」了嗎「面對這個世界的壓力,我感覺一直在被『吊打』。」「85後」青年黃旭打開他的微博,最新一條是:「我用盡全力,只是過著平凡的一生。」 如是「垂頭喪氣」的詞句,勾勒出一種新興亞文化——「喪文化」的神情。
  • 半月談|綠島小夜曲,重慶這樣演奏
    半月談記者 李勇 張桂林 陶冶  鳳頭潛鴨、紫翅椋鳥……今年冬天,長江上遊最大的江心島——重慶廣陽島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態修復,迎來了不少新客人。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水泥鋼筋的世界?還江心島以盎然綠意,變「別墅島」為「生態島」,廣陽島的變遷,講述的是重慶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動故事。長江上遊奏出一曲悠揚的「綠島小夜曲」。
  • 半月談 | 綠島小夜曲,重慶這樣演奏
    半月談記者 李勇 張桂林 陶冶鳳頭潛鴨、紫翅椋鳥……今年冬天,長江上遊最大的江心島——重慶廣陽島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態修復,迎來了不少新客人。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水泥鋼筋的世界?還江心島以盎然綠意,變「別墅島」為「生態島」,廣陽島的變遷,講述的是重慶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動故事。長江上遊奏出一曲悠揚的「綠島小夜曲」。
  • 男孩痴迷聲音記錄兩次退學 通過高考成為錄音師
    為了他痴迷的聲音記錄,男孩兩次退學,後來通過高考,終於成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做一位錄音師。24歲,不大不小的年紀,沉浸在聲音的世界裡,聽別人用聲音講述故事。2008年,老師推薦下,他做了一名錄音師。  他的特點  錄音師有一雙敏銳的耳朵  工作的錄音棚很遠,在矽谷大街附近的一棟寫字樓裡。兩層,一層後期處理室,一層是採集室和控制室。  第一次走進錄音棚,面對滿屋子昂貴的設備,陸海星完全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做什麼用的。
  • 工作忙碌壓力大,當心耳朵「中風」!
    天氣轉涼,「耳中風」發病率高王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主管,她白天上班在單位忙得團團轉,下班回家後還要為讀小學的女兒輔導作業,夜裡又擔心她睡覺蹬被子受涼,每天晚上她都要起床三四次,第二天早晨6點不到又要起床做早餐,每天忙得像打仗。
  • 每天看《人民日報》、《半月談》能提高申論水平麼?
    先說結論,看《人民日報》、《半月談》,對申論學習沒有太大用處。原因有以下幾點:一、《人民日報》、《半月談》文章太短,不適合做申論材料曾聽某省申論命題老師講過,他對學生備考申論看《半月談》很費解,因為申論出題基本沒有從半月談直接引用原文,後來問過一些學生才明白,因為高中考政治,老師推薦看《半月談》,所以形成了思維慣性,認為申論學習也應該看半月談
  • 興發大講堂二期 | 第一講《如何釋放壓力》
    這是一個處處充滿壓力的時代,升學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人總會與壓力不期而遇,壓力如影隨形。
  • 吳亮:三個月調研回來,在半月談編輯部談起農民工問題,我們都流淚了
    回頭再看,當年做記者時為生民立命的樸素情懷和半月談銳意推動改革創新的理論勇氣,已經熔鑄成為記憶深處最值得珍惜的一筆精神財富。我在新華社福建分社任記者期間,和時任廣東分社記者的趙東輝結成「鐵搭檔」,一起搞新聞調研。我和趙東輝都生於農村,和農民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當年廣東、福建沿海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將農民工作為調研對象,我們倆一拍即合。
  • 半月談|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
    應對多邊主義的裂變危機半月談近年來,伴隨著國際局勢的複雜化與個別西方國家領導人的任性舉動,國際多邊主義面臨著巨大壓力,國際秩序的走向備受關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近期發布報告稱,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主義機制遭遇巨大挑戰。
  • 學會這十招,讓你的壓力完全釋放出來,輕輕鬆鬆!
    沒關係,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怎麼釋放壓力吧!聽音樂:不管是傷心了還是壓力大了,我們都可以通過聽音樂來釋放自己的心情,並且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會有更大的成效,所以大家如果壓力大就聽聽音樂吧!打遊戲:其實打遊戲是一個很不錯的釋放壓力的方法,因為你打的遊戲肯定都是你喜歡的對吧,然後我們又從中找打樂趣,當然一些壓力大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拋之腦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