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痴迷聲音記錄兩次退學 通過高考成為錄音師

2021-01-18 搜狐網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個微笑都讓我沉醉……」推開窗子,街上傳來熟悉的《最美》,伴著車子飛馳而過的聲響……每次聽到這樣的背景下的那些細細碎碎的聲音,仿佛一下子跌進15歲的那年夏天,聲音帶著回憶,喚醒了大腦中所有關於青春的記憶,光影、聲響、做夢的少年。

  為了他痴迷的聲音記錄,男孩兩次退學,後來通過高考,終於成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做一位錄音師。24歲,不大不小的年紀,沉浸在聲音的世界裡,聽別人用聲音講述故事。

  他的狀態

  不起眼的聲響都會嚇他一跳

  9月20日,在長春矽谷大街附近的一棟寫字樓裡,24歲的陸海星戴了一副黑框眼鏡,坐在錄音棚裡,戴著耳麥,一遍遍聽著剛剛採集的合唱聲音,裡面細碎的衣服摩擦聲、手鍊珠子的撞擊聲,讓他眉頭緊皺。

  我想問他怎麼了,被身邊的同事拉住,「不要說話,你會嚇到他,他現在的注意力都在聲音上,你的一個不起眼的聲響,都會嚇他一跳。」

  他的故事

  為了聲音曾兩次退學

  他的故事,我從同事孫晶磊那裡聽來一部分。

  小夥子老家在白城,父母都是鐵路職工,5歲那年學了電子琴,一學三年半,那時候最大的希望是停電,那樣就可以不練琴。上了初中,他瘋狂迷戀買磁帶,攢下所有的零花錢不過為了一盤正版帶子。初三、高一兩年,喜歡自己寫歌,常常背著父母彈吉他。自學的吉他彈唱都不賴。

  第一次退學是高一,他說,上學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成績不好不壞,考大學對他沒有吸引力。」倔強的少年,退學了,三個月親戚朋友同學輪番規勸,無效。15歲,他來長春,在吉林藝術學院附屬學校讀書,學鋼琴。

  完成手頭的工作,剩下的故事他來講。

  「那時候同學很多人在酒吧兼職,我沒事的時候就鼓搗音樂軟體,他們讓我們幫忙做伴奏降調。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電子音樂,一下子就迷上了。學了一年半鋼琴,我第二次退學。」

  這一次退學,他有了新目標,他看到吉林藝術學院有電子音樂系,正是他想學的。退學回到白城,小夥子在同學吃驚的目光中,走進了高考補習班,「這一次不是不好不壞,而是學得如饑似渴。」

  2007年,他考上了大學,學了他想學的專業。沒事的時候去北京參加各種音樂製作培訓。2008年,老師推薦下,他做了一名錄音師。

  他的特點

  錄音師有一雙敏銳的耳朵

  工作的錄音棚很遠,在矽谷大街附近的一棟寫字樓裡。兩層,一層後期處理室,一層是採集室和控制室。

  第一次走進錄音棚,面對滿屋子昂貴的設備,陸海星完全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做什麼用的。

  錄音棚的老闆很好,有留學經歷,把棚裡的工作完全交給他一個人。告訴他,「明天有一個民樂錄音,是古箏。」安排完工作,就走了。

  小夥子腦門一層汗,鑽進採集室裡,開始擺弄各種設備,一直忙到後半夜。第二天古箏的錄音正常進行,雖然手心攥出了汗,工作還是順利完成了。就這樣,頭一天熟悉設備,第二天工作,人和設備完成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日子久了,工作越來越順暢起來。

  每次有人來錄音,他都要仔細打量對方,手鍊、手錶、項鍊這些東西都不能帶進採集室,電子設備更不能進去。外套要脫掉,如果貼身穿的衣服會有窸窸窣窣的聲音,也儘量換掉。「在這裡,聲音是最真實的,不能有任何雜音。前期工作,要兼顧到。」

  錄音開始了,陸海星的耳朵變得異常敏感,手掌輕輕打出的拍子,腳一下下踩出的節奏。手指打出的小響指聲,都會被他聽到,及時提醒對方。

  工作得久了,他常常失眠,自家樓上半夜關窗戶的聲音,樓上的孩子的哭聲,左右鄰居開柜子的聲音……他都聽得見。耳朵太敏感的壞處還有——聽自己的聲音總是覺得有些詫異。

  進錄音棚的人都有故事

  我問他,來錄音棚錄音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他看看窗外,「都是有故事的人。」

  一個流浪歌手

  2009年,一個發行商領來一個臉龐黑黑,頭髮有些亂的男人。經常在桂林路溜達,陸海星認得這個人,他是街頭流浪歌手。

  發行商給出一堆曲目,說,他的聲音唱出來,很有味道。錄音開始,男人手足無措,他告訴海星,估計這輩子進錄音棚的機會就這一次。「我還是喜歡流浪,我喜歡在街頭唱歌的感覺。」

  男人姓王,老家在遼寧農村,做流浪歌手七年了,最南走到三亞,最北去過哈爾濱,省會城市基本都走到了。有人請他去酒吧做駐場歌手,他不同意,也有人要包裝他,他拒絕。他說,他的水平就這些,最適合的地方就是街頭。

  15天,錄了一盤帶子,母帶給了他一份。兩個人坐在一起聽,「被他那沙啞的聲音感動,心裡熱乎乎的。」海星說,那聲音很特別,翻唱的歌曲,聽上去滿是故事,讓你忍不住想流淚。後來,發行商的帶子沒有發出來。2010年年底,他和流浪歌手在網上見到,對方說,已經不流浪了,也不唱歌,現在在老家謀生。

  一對母女

  2011年2月,錄音棚來了母女倆。女孩10歲,喜歡唱歌。媽媽說,孩子的聲音很好聽,想給孩子錄歌曲,將來女兒長大了,送給她做成長禮物。

  教小女孩聲樂的老師說,孩子媽媽並不要求女孩學得多麼好,也不指望長大後靠這一行來養活自己,只是作為興趣來培養。

  母女倆將近兩個月錄了十幾首歌,每次,媽媽都在控制室裡盯著女兒看,「眼睛裡有化不開的愛。」

  前些日子,孩子媽媽來錄音棚,告訴他:「我們錄的歌放在車裡,孩子爸爸說,這是誰唱的,這麼好聽,自己女兒唱的歌,他都沒聽出來。我們的成長禮物,真的很棒。」本報記者 金凱

(責任編輯:UN600)

相關焦點

  • 錄音師—— 聲音的魅力你未必全懂
    【新朋友】請關注 中國電影圈 微信號「ykax008」快速關注 很多想從事錄音工作的人員問我,能不能夠通過短期培訓就成為一個錄音師?很多錄音師是「半路出家」,對於錄音技術的標準和與之相關的知識欠缺,錄製的作品存在著客觀標準和主觀評價的問題,由於錄音作品要給不同的媒體發行或者出版單位,這些單位有著一定的技術標準和藝術標準,慢慢的就會發現自己的作品存在不標準的問題。錄音的標準到底是這麼呢?電平、噪聲、聲像、清晰度、聲場、相位、比例、空間感、距離感、音色等都是錄音中的標準。
  • 韓寒:主動申請退學 不高考也能成才
    不同的是,在連續讀了兩次高一之後,韓寒永遠跨出了「雲間第一樓」的門檻。  「當年的韓寒成績不好,總是做教室得最後一排,按名次總是最後上講臺拿成績單,當然語文課除外。」曾經的同窗對韓寒印象頗深,在她看來,韓寒在學校的時候就很另類。  少年時代的韓寒並不算是有崇高目標的青年。
  • 音樂行業的「手工匠人」 | 錄音師
    《錄音師》是小鹿角·音樂財經頻道繼《製作人》《樂隊背後的人》《經紀人》《職業成長記》等欄目之後,新近推出的一擋聚焦於音樂行業幕後人的欄目。我們希望通過採訪隱身於音樂專輯、綜藝節目、現場音樂背後的製作人,傾聽他們的人生感悟、職業選擇和行業見解。打開搜索頁面輸入李軍,不出所料有關於他的信息只有寥寥幾筆。
  • 專訪張藝謀、陳凱歌御用錄音師陶經:電影大師的世界裡,聲音的暗門...
    他是北京電影學院著名的78班成員,錄音專業畢業,是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御用錄音師,《霸王別姬》、《活著》、《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歸來》都是他負責的。因為對聲音的極度敏感和極佳的創意,他三度獲得過金雞獎最佳錄音獎,兩次摘得美國錄音界最高獎項金捲軸獎。
  • 「錄音師」延軍,他是黃建新導演的御用錄音師
    1905電影網專稿 錄音師延軍也是從西影廠走出來的幕後電影工作者,至今,他還奮鬥在聲音製作的第一線。《白鹿原》《如懿傳》《大江大河》《少年派》等多部火爆螢屏的電視劇,都由他負責指導錄音工作。回顧延軍在西影廠的歲月,還是要從他當學徒,踏入行業的第一步開始講起。
  • 周深被爆高考失利,最後去了烏克蘭學醫,寶藏男孩都經歷了什麼
    說到周深這個寶藏男孩,可以說喜歡音樂的小夥伴都非常喜歡他,尤其是他和郭沁合唱的《大魚》這首歌給觀眾和粉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深的音色空靈清透,郭沁嗓音深沉舒緩,兩人的和音美爆了,聽多少遍都起雞皮疙瘩,從此周深也就走進了大家的心裡。
  • ...錄音師火了!千萬人收聽他收集的雨聲,杭州西湖區專門邀請他錄聲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樓純 7月9日,杭州市西湖區聯合喜馬拉雅打造的聲音專輯《聆聽西湖-自然之聲》正式上線,專輯特別邀請了喜馬拉雅人氣主播、大自然錄音師聲谷採錄西溪溼地、龍塢茶園、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的自然聲音。
  • 從清華退學、抨擊谷歌,被微軟全球封殺,天才王垠為何不被理解?
    小的時候,王垠對於科學就是十分熱愛,在他的心中,他的偶像是愛迪生,是牛頓,他希望自己長大後,可以進入清華,遇見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成為全世界的第二個愛迪生、第二個牛頓。他認為,這裡仍然都是一些只會做題的呆子,根本就沒有那種與自己一樣認真鑽研計算機問題的人,折騰了一兩次退學之後,他還是不情不願的留在了川大。 後來,因為王垠成績優異,被保送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在我們看來,這簡直就是順順利利的人生。
  • 2020高考成績已出爐:他上清華退學後復讀再考699分!
    ,沒有了在學校裡群體奮鬥緊張的氛圍,看不到同學們複習進度、學習情況的競爭反而給人多了一些壓迫感、緊張感,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打破了我們對這場高考的所有顧慮。 高考成績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而有的人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果斷從清華退學,埋頭再來一年,這樣的勇氣,天下幾人有? 【#男生從清華退學後重讀考699分#:對此前專業不滿意】 2018年,湖北襄陽王宇航以697分考入清華大學。就讀一年後,他因專業不合適瞞著父母選擇退學再高考。
  • 挪威錄音師的四步製作Great電影聲音方法
    但是作為一名聲音設計師,我知道我們需要環境氛圍和真實效果。在挪威,聲音指導實際上是聲音團隊的負責人,我們負責聲音監製和設計以及混音工作,和同期錄音師交談而獲取到有關場景如何表現的想法是很有幫助的。我們討論場景和腳本,以便他們知道後期製作中我要做什麼,這樣,我們在同一節奏上。如果有特殊的場景,他們知道要去錄音現場和周圍環境。
  • 專訪楊震:從「躲」在幕後的錄音師,到「獻」給音樂的持燈者
    他是「躲」在幕後的錄音師,參與錄製現場音樂表演超過3000場,用錄音記錄音樂歷史;他是「獻」給音樂的「持燈者」,努力將有才華的音樂家和藝術家推上舞臺
  • 挪威錄音師:做好電影聲音只需四步!(下)
    挪威錄音師的四步製作Great電影聲音方法Ringnes的四個製作步驟鼓勵聲音設計者參與預製作,以談論聲音的作用,積極參與同期錄製以收集後期所需的材料,並促進畫面剪輯師和聲音編輯的並行過程減少Avid Syndrome/demo love的出現。(這讓我想起了屢獲殊榮的聲音設計師Wylie Stateman的類似方法)。
  • 半月談|田野錄音師聲谷:願做釋放壓力的「耳朵」
    田野錄音師聲谷:願做釋放壓力的「耳朵」  半月談記者 鄭夢雨  頭戴監聽耳機,順著話筒指向,特定的聲音細節傳到耳中;幾排旋鈕調整收音角度和範圍,精度提升,臨場音被儘可能還原……西溪溼地一葉搖櫓船上,聲谷舉起拾音話筒,又一次將大自然的細微聲音轉化成電波,裝入錄音機。
  • 錄音師幫你調音色音準
    於是,通過演唱提升人氣便成為了捷徑之一。而當下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你與專業歌手之間就差一個百萬級錄音師」,這是真的嗎?來看看成都的專業錄音師怎麼說。音色音準能調整情緒是後期製作不出來的「你與專業歌手之間就差一個百萬級錄音師」,無論你唱得多麼不堪入耳,錄音師也可以通過修音幫你調整出天籟之音,這是真的嗎?10月9日,天府早報記者來到成都音樂人欣瑞的錄音工作室一探究竟。當天,欣瑞正好約了一位大學播音系教師前來錄製詩詞。
  • Beats Studio新版錄音師評測
    比如在手機行業,至今仍只有蘋果iPhone享受著從曝光、發布到發售的高關注度,也是人人爭搶的昂貴「街機」;而在耳機業,似乎只有Beats Studio錄音師耳機能夠享此殊榮,不管是在北京、紐約還是任何國際大都市,如果有10個人戴著大耳機,那麼其中8個都來自於Beats。
  • 高考狂人張非:復旦、北大、清華考個遍,畢業卻沒人要,後來呢?
    高考狂人張非,在最該拼搏的年紀卻選擇了墮落。他曾拒絕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考入夢想的北大,但又因為沉迷網路遊戲被北大勸退。隨後不甘心的他又再次參加高考,兩次考入清華並順利畢業。然而最終的他沒有因為清華的「金招牌」找到優越的工作,反而一畢業就等於失業,並且過得有點意外。
  • 他退學世界名校,抨擊谷歌微軟,被全球封殺仍不屑,後來回國創業
    ——唐代·宋之問《扈從登封途中作》  他是一個計算機天才,高考沒考上清華卻被保送到清華碩博連讀,三次從世界頂尖的大學博士生退學,先後在谷歌、微軟任職,因薪資問題與微軟鬧翻,最後遭到微軟全球封殺,被譽為中國最囂張的天才。
  • 藏族首位電影錄音師德格才讓:錄音師是距離導演最近的人
    除了這場讓他落下病根的車戲,另一場8分鐘對話的戲也讓他記憶猶新,那場戲拍了足足一個禮拜,「應該能創造中國電影史的記錄了,142條,還是沒過」,「換任何一個錄音師過來,一定會扒一層皮」,德格才讓呷了一口啤酒,說得雲淡風輕。
  • 狂人張非4次高考,分別考上復旦、北大和清華,但他還是「廢了」
    雖然高考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但是對普通人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高考史上有這樣一位狂人,他數次參加高考,一次復旦一次北大,兩次清華,現在過得卻有點意外!高考狂人張非自科舉制度開始中國的考試制度經歷數千年的改善,形成了如今的高考制度。
  • 他就是那個手握兩座金曲獎獎盃,卻還在不斷突破的錄音師
    於是,在每一年都有幾百張報名專輯的評獎大戰中,於2016年獲得最佳演唱類錄音專輯,以及2019年最佳演奏錄音專輯,兩次獎項的擁有者——來自北京的李遊,便向世人證明了他在錄音上的實力,以及技術工作以外更多的投入。02 2016年的金曲獎最佳演唱類錄音專輯是崔健的《光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