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聽片名,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一部關於親人或兄弟相依為命的情感催淚片。
其實不然,這是一部關於兩個陌生人相識相知,相親相離的劇情紀錄片。
沒有波瀾壯闊的劇情故事,我們卻在平淡如水中看到本真的可貴,看到萍水相逢的兩人同樣也能相濡以沫。
兩人相互攙扶走過一段旅程,各自在彼此生命中留下一段印記,化作日後回憶時嘴角一抹微笑。
一如美酒,醇而不烈,綿延悠長,回味無窮。
一位閱盡世間滄桑,外冷內熱的孤寡老人,一位旅程即將開始,正值年少的學生,一個簡陋甚至有些破敗的四合院,素昧平生的兩人就此相遇。
兩人走過冬天、走過春天、走過夏天,也走過秋天。
沒有多少波折,沒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也沒有宏大場景,只有尋常百姓,只有凡塵故事。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看似「小氣」的影片,卻囊括國際大獎。
它在第十八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拿了最佳女演員獎、在第二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拿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獎等……
這一切與導演馬儷文耗時三年,心血厚重地拍攝密不可分。
好的作品從來都是在時光沉澱之中磨礪而出,所以好的作品也從來都經得起觀眾的推敲和時光的考驗。
影片真正動人的還是電影本賽捕捉和挖掘的人性之中那種本真之美。
影片導演兼編劇馬儷文,製片人韓三平,這部製作成本僅200萬的影片,卻有口皆碑,這樣的影片不應該被埋沒。
於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中卻滿盈著盪氣迴腸的感情歌哭,在瑣碎生活中暈開了宏大主題。
兩人初次相見,酷寒冬天,老人冷漠,水電費用算得清楚,錙銖必較,學生拘謹,唯唯諾諾一副逆來順受。
時間推移,兩人隔閡消弭,老人性情隨笑容溫和,手搖蒲扇,慈愛模樣,女孩肆無忌憚地回來便躺在沙發上面小憩,簡直比自己的家還是隨意;
春秋輪迴,女孩到底搬離小屋,笑聲飄蕩的院子又恢復冷清,老人心底恢復和蕭索院子一般的空蕩……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這種生命兩頭的對話從對立到交融,再到最後產生的依戀之情,這種老少情足以蕩滌我們的內心,讓我們既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感悟到生活的溫暖。
老太太和小馬之間的故事都是通過對話展開的,瑣碎的生活於此一覽無餘。
老太太說道「悶的時候就希望來個撿破爛的,收水費的,走錯門的,能說說話,不然語言功能都退化了。」
一個孤寂老人,手撐拄杖,坐在凳子看院子空無一物,再到日影西斜,這是一種多大的孤寂和落寞。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自女孩搬離之後,老人不久便抱恙臥床。
一個人情感一隅的空缺和蒼白足以毀壞一個人,讓其生無可戀。
小馬接到電話之後,胡同中奔跑的小馬同樣讓我們感動,這種感情早已超出親情範疇。
也許,不知時候,兩人早已將彼此視作親人了吧。
這些樸素的對話,尋常的動作同樣讓我們領略到生活中本真之美,也讓我們相信不論親情友情還是各種情感在生活的分量和地位。
電影如果沒有悠長韻味的配樂,平淡如水的一幀一鏡恍然給我們紀錄片的錯覺。,
老太太的閒散和滄桑,小馬的奔波和忙碌,兩人之間的衝突和和解,都像極了我們的生活,像極了流逝無聲的生活。
片中許多饒有興趣的人物對話和生活片段,都讓我們會心一笑,而兩人之間那種濃若親人的相遇相處更讓我們久久感動和回味。
這種相知也相交的緣故,我們每人都熱切盼望,大概這也是打動人心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