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你的表情是怎樣的?愁眉苦臉,滿懷恐懼,滿臉憂愁,怒氣衝天,心懷怨懟,還是嘴角揚起,面含微笑?
雨過天晴,窗外菜地裡菠菜和小蔥已經返青了,對門的鄰居戴了黑色口罩,蹲在小小一片菜地裡拔草。我站在陽臺上看花,廣場上悄無一人,連平時啁啾唱歌的鳥兒這些天也不知去哪了。悶在房間裡的人,看到生機盎然的蔬菜,不由得下樓去,此刻,口罩後面一定是一張笑臉。
大疫在前,雖隔迢遙,而千萬裡同心。清晨讀到一則新聞:一個六歲的男守護去世的爺爺多日,志願者上門測體溫時才發現老人去世,因生前爺爺告之外面有病毒不能出門,男孩竟未向外界求助,吃了多日餅乾。社區居委會為71歲的老人處理後事,孩子也得以被人帶回家照顧。人情的溫暖與悲涼,可見。老少相依為命,為人父者為人子者卻在遠方連個電話都不打,骨肉親情淡漠如此!而陌生人的溫暖和善意如雨後陽光。
人世無常、短暫和悲欣,人是如此無助和渺小。「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是個體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可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自己去泅渡心靈的黑暗。
我相信,這老幼一起的日子是其樂融融的,老人滿是皺紋的臉面對孩子時,一定是笑容滿面的,靜靜地看著酣睡的孩子,像是守護曾經的兒子,帶著孫子去買他最喜歡的東西,抱著他,笑眯眯地看著他走路、玩耍、吃飯,攬他在懷裡,拍著他,撫摸著他柔軟的頭髮,親著他嫩嫩的臉蛋,甚至在他閉上眼睛以前,也會一直微笑著。即使爺爺去世了,小小男孩也一定不會充滿恐懼,他一定還感覺爺爺在陪伴著他,如此才會在漫漫長夜和永晝中,安然自守。親愛的孩子,願你安然無恙地活下去,永遠面含微笑地活下去,因為曾經被呵護和深深愛過,永不恐懼,永遠笑對生活。
能夠每天醒來看到曙色,聽到家人窸窸窣窣的腳步聲,真的是難得之事。一日三餐成了最有儀式感的事。多少從前忙於工作的人,開始面對鍋碗瓢盆,開始做麵食、美食,照著菜譜也結合著有的食材去做美味佳餚。有的人開了網上會議室,每天講詩詞,論茶道,演插花。那一張微笑著,明媚的笑臉,多麼美好啊,哪怕是平淡無奇的面容,因了臉上恬然歡愉而神採奕奕。其實,笑容之下,那些不為人知的不如意當下卻可輕輕化解。
可是,當你在真實生活中,在日復一日重複單調的一日三餐,低頭不見抬頭見中,入目而來的常常是一張苦大仇深的面容,鬱悶的,漠然的,像是歡愉的時光一下就被陰影遮蔽了。生活裡太多不如意和災難,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喜歡一張愁苦的臉。想起上課時,看到講臺下一張緊張的眉頭緊皺的臉,心裡就一沉,常常說:「把嘴角揚起來吧,露出笑臉,不要那麼緊張,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當你充滿興趣滿懷欣悅時,才發現當下的學習和閱讀都是美好的。」孩子們神情舒緩了,教室裡倏然陽光灑滿。教育的本質就是快樂成長。
特別想念和爹娘一起的時光,爹總是滿臉的笑容,哪怕暮色深深了,才深一腳淺一腳地去各家各戶填表下通知回來,他端然坐在我對面,一講起大隊的事和他以前的故事就神採飛揚,還不時哼唱著曲子。飯後,坐在床上一點頭一點頭地拉著二胡,一邊吟唱著,高亢激昂。腳底扎進去拇指長的爛玉米碴,大父拿著夾子在血淋淋的肉骨間尋找異物,嚇得都不敢看,還聽到他的笑聲。
曾經,年少不懂事,偶爾還會衝爹娘發脾氣,給他們臉色看,而爹娘總是笑著。有了孩子之後,讀書多了之後,才真正明白了,哪怕心底有多麼難受,為人父母還是和顏悅色,不給孩子臉色看,不責難。《論語•為政》裡,子夏曾問過孔子,何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難」。「色」乃和顏悅色之意,「難」意為困難,「色難」的意思就是說,孝順父母,不給父母擺臉色看。
人長大後,和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周圍那麼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疲憊。而給身邊的人一個溫暖的笑臉,化開一片陰霾,多麼好。人生本來那麼多苦澀,皺眉耷臉,於事無補,給自己,給迎面之人,哪怕陌生人一個微笑,仿佛春山花開。
春色在遠山,春色在樹梢,春色就在樓前那一片返青的菜地。自然萬物,哪怕風霜雨雪,閃人視野裡都是可愛的,雨後拉在藤蔓間的蛛網,密布著亮晶晶的水珠,細若遊絲的蛛網,演化出這麼一副絕妙的畫面。
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自知,沉鬱苦悶的一張臉如一抹陰雲,令人情緒低沉:活著,這樣艱難?於是懂得了古大俠,十幾歲獨自浪跡天涯,他的武俠世界裡,永遠洋溢著歡笑,縱情飲酒,笑傲江湖。特別喜歡小魚兒,哪怕身處絕境也是樂天的,那一臉的頑劣和明媚,真令人安心。而其心底的痛楚,化為了唇間的微笑。
對外面的人笑顏相待容易,對整日相守的家人,無論自己是歡悅悲傷,都能沉澱心底,以明媚笑容相對之人,如清風霽月,也會化解對面看過之人的煩惱。無處不在的煩惱與憂愁,活著就是以坦然來面對生之艱難,微笑是陽光,是力量。恬靜溫和的面容,何時都會給人安寧的力量。
其實,當你唇角輕揚之時,更是對自己的眷顧,忽然覺得,壓在心底沉甸甸的生死謎、別離苦、生存難都沒有那麼沉重了,笑容之下,那些不為人知的不如意當下竟可化解。眼前忽然就明亮了,心忽然就安靜了。
《黃帝內經》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除了生死,一切都無掛礙,把渾濁之氣沉入丹田,讓陽光之色靜落面容之上,予己於人都是一種滋養,內化於心,外顯於神,這實際上是治療當代人心靈疾病的一個良方。
喜歡和顏悅色的笑面,如清風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