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筆下的霽清軒

2021-02-22 中隱曰

1948年夏天,是沈從文最為釋然和愜意的時光。他曾攜家人、摯友在頤和園中消暑,實際上去年他已來過這裡,不過今年多了幾位朋友而已。直到入秋後搬出園子,他在致友人的信中依然念念不忘那段時光:「入秋來北平陽光明朗,郊外這幾天正是蘆白霜葉紅時節,今甫先生和四小姐及四小姐一個洋朋友,都還住在頤和園內諧趣園後霽清軒中,住處院落很有意思,我們已經在那裡過了兩個暑假。」

這「很有意思」四字很值得玩味,它蘊含著藝術的欣賞,代表著文人的趣味,它使他,似乎得到了某種靈感和寄託。霽清軒本是乾隆惠山園中景致,嘉慶改建後,將霽清軒及周邊幾處景致獨立圍合成院,延及光緒。如今的霽清軒少對遊人開放,但我們依然可從沈從文先生雜記中「很有意思」的言語中領略一二,現摘錄如下,與大家共賞:

(一)

到郊外大園子來,我們住的還是去年那一所房子,屬於霽清軒一部分。房屋在低處,門前又臨溪,初來時,房中竟黴得如一塊待加作料的豆腐乳,到處都生了毛。但只要稍微習慣,且不擔心到自己靈魂也生毛,一到這裡,就可說是名符其實的避暑,抽象的或具體的熱全不會到頭上來了。並且站在門前一望,即會明白霽清軒的主要建築,原像是拿來看的。最好看處也就是從我住處向上望。不拘早晚,那所主要房子,那長廊一搭,那個亭子,那石頭間大松樹和小小虎耳草,人工天然,都仿佛配置得有點宋人畫意。

都仿佛配置得有點宋人畫意

頑童們自然不會喜歡宋畫,除被迫寫字勉勉強強留在書桌邊一會會,都只想向園中空闊處跑跑,或去後山掘蚯蚓釣魚,或去另一個地方看人家比賽遊泳。最能引起他們興趣,並作話題討論的,還是看守園子的工人,舞著二三丈長釣竿,在長廊前白石欄杆邊,用小蛤蟆做餌釣取王八。有時終日毫無所獲,有時又一舉即可將依隱於蓮梗水藻間的八大王后代曳之上鉤。很奇怪,有一次和孩子們在長廊前石欄邊看人釣取這種圓滑水族時,同時卻聽另外幾個遊人,正議論到立法委員會運煙土事。兩件不同事情同時混入印象中,好像無意中觸犯了誰的忌諱,竟使我不能不即離開那個地方。

霽清軒內一角

(二)


霽清軒大門在諧趣園一角,陌生人卻不容易發現。門前石板路倒還有意思,據說是慈禧太后聽人說故事地方,按時老婆子必坐在一個石磴子上聽故事,每天說一回。照我估想,可能會說到《紅樓夢》中賈母和劉姥姥。想去不過四五十年,可想像不出當時說故事的排場了。現在諧趣園多的倒是劉姥姥和板兒,因為既無賈母也無慈禧,所以現代劉姥姥和板兒就居多坐在廊上剝南瓜子吃東西。

霽清軒內一角

諧趣園外對宮門直上是樂農軒,一列東向房子很朗暢,現在住的卻像是軍官眷屬,常有幾輛自行車擱在花樹下。除了有幾隻肥母雞,還配合風景,此處已找不出農家氣象。劉姥姥和板兒,即或偶然從那條路上景福閣,也一定不會想起這裡原是為了模仿他們生活而布置的地方。

頤和園內樂農軒

霽清軒前雖已無從想像慈禧聽故事的光景,現在卻尚有三種聲音交替,早晚是可以印證唐人詩「鳥鳴山更幽」的黃鸝,白天是代表「多數一致」的知了,夜裡是象徵衰颯遲暮的鳴蛩。一進門院坪空空的,迎面是霽清軒,梁柱楹角髹綠漆畫上紫藤,別致得不免有點俗氣。如果是老款式,可能是新裝潢,在油漆時把顏色配走了樣子,所以給人印象是建築與裝飾不大調和。且不像是乾隆俗,很像慈禧時代的俗,如清末廣東作風,和慈禧藝術鑑賞程度相近。軒背後是個斜坡,利用天然一片大石頭作成。石頭在半中皺褶了一下,皺褶處就成了一道溪流,從後湖引了一綹活水穿石而過。坡度既相當斜,澗中又有些石頭阻塞,活水下漱於是琤琤琮琮仿佛有點琴韻。白天受知了吵雜混耗,水聲不覺得怎麼大,入晚卻十分動聽。所以西邊高處一所房子,就名清琴峽。

霽清軒柱枋上均髹綠漆畫紫藤

霽清軒後褶皺的山石


霽清軒和清琴峽都是乾隆題的名,清琴峽房子有兩個對面炕,格局小而精緻,很可能乾隆慈禧前後都住過,乾隆還在那炕上聽泉賦詩,或坐在門前大石磴上賞玩野景。現在這房子卻歸一個女天才住下,終日盤坐在炕上臨摹畫卷。房子雖還是乾隆派,房中卻有了點「魏晉」空氣和「文藝復興」意味。

就全個霽清軒說,在頤和園中算是最後丘壑一所房子,一共四棟可以住人,分置在上上下下,用一條能起回聲的長廊連接。目前對這種回聲發生興趣的是幾個頑童,當年說不定還曾引起帝王太后撫掌莞爾!長廊一面代圍牆,一面做甬道,還有格致。走廊設計比諧趣園的有隱顯曲折,只是下面還有個小小過廊亭子,似近於蛇足。這亭子前不僅是裝飾,還有點實用意義,或者就和我住的一所房子關係深切了。

可回聲的爬山廊

我住的一所發黴房子沒有匾額,曾經作過浴室,從牆邊磚砌水塔看,可能是民國以來修整過,本來即裝置的。房中還留下有兩個水管口,房中有一個大炕,可容八個人同睡。如慈禧曾經這裡用過浴,應當有一似通非通一匾額象徵重要。既無匾額,倒很像宮女住的一間下房了。所以那個過廊亭子,可能是宮女等待聽候使喚的地方。

我門前越水而過,是個石板橋,石頭大大的,水流得很活,照乾隆脾氣,可能和我家頑童一樣,還在上面洗過腳。這些事自然多近於估想。從現實學習,是大炕上曾經發現二寸長蜈蚣一條,和幾隻相貌奇古行動伶俐的灰茸茸小壁虎。蜈蚣夜裡不知如何鑽入被中,被我胡亂揉死,居然不被這小小毒蟲咬叮,可謂幸運,壁虎長日在窗口爬來爬去,用蚊蟲作食餌,主客之間倒似乎還相處得來。

根據描寫,推測沈從文居住的屋子

(三)

全院中除了可供人住的四棟房子,大石堆高處還有個獨立綠漆方亭子,亭子四圍大石間還生長有幾株松樹,樹大已合抱,姿勢派頭都蠻好看,也許還是乾隆眼看到小太監移植的。亭子下面看稍大一點,在亭中卻大小合適。當時如果在上面奏細樂,於月白風清之夜,與景物還相稱。現在最大用處是從下面看看,為主要建築霽清軒配個風景。頤和園有許多房子,當時的設計,似乎供人看的意義都重於居住。霽清軒是其中之一。許多房子宜於從外面看,遠處看,如排雲殿西的畫中遊,湖中心的龍王廟。許多地方又像是為看別的房子而作,如景福閣、矚新樓。霽清軒卻宜於在院子裡看,而且特別宜於從我住的窗口或簾前看去。房屋樹石都布置的恰到好處,不拘早晚都有意思。

孩子們到這裡來,手足和心靈儼然都得到了解放,不出門也就在院子中流水邊玩。這條水既貫穿院子而過,離我住所門前不過一丈五尺。所以大人從實用上說也終日離不開這條水。大頑童本名龍龍,因此每天必去龍王廟前面學跳水,每天泡三兩個點鐘,半月來曬得全是如一條紫豇豆。小的名叫虎虎,因為下水時不甚多,卻把全院子當成魯濱遜的荒島,各處去尋覓發現,一草一木都清清楚楚。畫全院平面圖時,一件東西都不曾忘掉。最熟悉的還是一條流水,上下遊都十分熟悉。某個水邊樹根下有幾隻蛤蟆螃蟹,石板橋下一共有幾隻蝦子,一共有幾種魚,某一種魚又在什麼地方,都可領帶客人參觀。不過大人中真有童心熱心參觀的,可能只有一位哲學教授。這條流水雖只有二三尺寬,十來丈長,卻容納了不少水族,即以長及一尺的常住魚而言,就共有三種,不下十來尾。提到這一點,一定會有人問,「有那麼多魚,怎麼不下手?難得魚不是可以.」事情奇怪,就真不下手!即好事的頑童小虎,卻也只是在水邊上下徘徊,睜著一雙大眼睛欣賞水中一切活動。即或下水玩,也像是和這些水族相互之間都有種了解,各不相犯。為的是他和魚都知道,這裡和平還是從二百年前就決定下來了的。

今日清琴峽,昔日流水處

原來這一道小小澗溪,雖無多少曲折,卻有一點丘壑。設計時雖若半就天然石頭皺褶斷折處引水下洩,卻已注意到一衣帶水的效果,本來之重在引水漱過時作出一點琴韻,石頭下有許多處都淘得空空的,結果卻成了魚蝦的安全窩。水中的魚只能做濠上鑑賞,可不宜具染指遐想。更重要的也許還是到了這個地方,吃魚已不成問題。北平是一片平地,西山山溝地泉引出的水相當清冷,匯集在昆明湖三海和什剎海,面積雖不大,可不會產生什麼怪魚。然而昆明湖卻又六七種魚類。南方江河中生產的鱖魚,性情本來十勇猛矯捷,宜於在深潭急浪中活動,在這裡卻算是昆明湖特產,大的竟有五六斤重,已為本地人取了個文縐縐的名字,叫做「花鯽」。據說寄身處多在石舫以西,水比較活又比較暖的荷叢中,可知這種魚的祖先,還是好事的帝王或貢諛的幸臣派人從江南帶來的!我們在這裡經常吃的是鮜魚,有時每尾大到廿斤重,宰割時簡直如一頭小豬!因此一來,霽清軒流水中尺來長的魚類,就十分自然的享受了人間和平,不至於作釜中之泣了。

擴展閱讀:

【古建尋幽系列】之頤和園-諧趣園

相關焦點

  • 《我在頤和園等你》霽清軒往事探尋 沈從文竟是"情詩王子"?
    霽清軒始建於乾隆公元1754年,原屬於惠山園的一部分,在嘉慶年後獨成一院。近兩年,神秘的霽清軒才剛剛對外開放。霽清軒是一座前後穿堂式的建築,結構上採用了&34;的障景建築風格,內部設計方面山谷、溪流、廊亭等園林奇觀一應俱全,頗有一種&34;的感覺。
  • 三山五園頤和園系列,從玉瀾堂到霽清軒一線
    最終沿著萬壽山東路走到了近年開放的園子霽清軒。路上還遇到兩群貓領地。玉瀾堂是昆明湖東岸一組重要建築,有三個主要院子相套,由走廊連接起來,屋內可看到皇帝的起居擺設。玉瀾堂始建於乾隆時期,1860年被燒毀,1892年重建。之後是光緒帝的寢宮,戊戌變法後曾被囚禁於此。
  • 頤和記勝 | 霽清軒雜記(節選)
    1948年暑假,沈從文,應好友楊振聲之邀到頤和園霽清軒消暑,一同前往的還有馮至一家、張兆和的四妹張充和與傅漢思等人。
  • 沈從文:湘西作家筆下的深情和悽美
    沈從文曾經寫過一個悽美又細思極恐的愛情故事。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有兩個大兵在部隊過得很艱難,為了排解鬱悶,兩人經常忙裡偷閒,去附近的一個豆腐店喝豆漿。這個故事名為《三個男子和一個女人》,現在來看,故事顯得有些變態,但是在沈從文的筆下卻十分浪漫,那個年輕的豆腐店老闆深信著一個傳說——如果一個人吞金死了,只要在七天之內得到別人的擁抱就可以復活。他默默地守護了女子多年,直到女子死去之後也要陪伴在一起。
  • 隨筆|沈從文筆下遊俠與遊俠精神
    本文素材來自沈從文《鳳凰》與史記《遊俠列傳》,本文觀點個人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我之所以關注遊俠,是因為一樁小事。我經常去的一家化妝品小店有一女店員,曾經在另一家店處打工,老闆剋扣工資,我順手幫她要回工資,女店員感激不盡,每次見到我都特別高興,稱我為俠女。她竟然稱呼我為俠女,助人為樂就是俠女嗎?
  • 湘西鳳凰古城,沈從文筆下沱江之畔的詩意邊城
    鳳凰之美,來自於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沱江之畔,依山傍水的鳳凰古城,因為沈老敘述的一段故事。將鳳凰這座深藏若虛的小城帶到了人們的眼前。
  • 沈從文筆下的《阿金》,多少朋友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卻好心辦了...
    在我看來,沈從文就是這樣的一位作家,惜墨如金但文字格外傳神,語言生動且蘊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作風格。 《阿金》是沈從文筆下又一篇關於湘西生活的短篇著作,於輕鬆的文字之間,調侃了一個多管閒事的故事。 整部作品以兩個男人的一場心裡拉鋸戰展開。
  • 素材人物「沈從文」:本真+勇敢+勤學
    本真什麼人:沈從文是我國著名作家和學者。什麼事:他出生於古城鳳凰,那裡乃是三省交匯之處,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在這裡,人們淳樸、善良、仗義,他筆下的人物,永遠是純淨而不沾染俗塵的。什麼點:沈從文對於故鄉的景物描繪,風俗刻畫堪稱出神入化,渾然天成。他曾說,想要建造一座小廟,裡面供奉著人性。在他眼中,在他筆下,人性的本真、善良和美好是永恆的主題。勇敢什麼人:沈從文是我國著名作家和學者。
  • 片玉|沈從文:賴一汪清泉來寫實生命的作家
    沈從文:賴一汪清泉來寫實生命的作家 2020年12月28日是沈從文先生118周年誕辰。沈從文先生是唯一一個能賴一汪清泉來寫實生命的作家,他的湘西世界是文學領域的一個大的突破,他著力於挖掘人本真的美。
  • 蔣勳:我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了沈從文
    但這話若放在沈從文身上,我覺得合適。假設中國文壇為一長方體框架,其中填滿各著名文人、學者名字,但若少了「沈從文」三個字,長方體就勢必會空出一塊,俯瞰猶如一道瘡疤,不甚完美。沈從文是我一直覺得是30年代在中國文學裡面最重要的一位作家,甚至他的力量,我覺得遠遠超過魯迅。他的小說寫到這麼悲慘的事情,可是他永遠在描寫非常美麗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