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騰訊視頻上熱播的《演員請就位》可以說是槽點滿滿,除了在賽制上發生了改變,其次就是新生代演員的表現太過於差勁,連四位導演都忍不住要吐槽,而這裡面除了被稱為毒舌評委的爾冬陞之外,應該就是李成儒和郭敬明之間的battle,這對「冤家」可以說是從第一季到第二季,一直都處在水深火熱的狀態,時常互相看不順眼。
而李成儒在上一季的時候,就說出了自己的4字名言,至今都讓人記憶深刻,像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等等,當然這些也是屏幕前以及現場的觀眾想說的,然而當時郭敬明跟他的觀點是相反的,所以兩個人也差點吵起來,誰能夠想到在今年的第2季,兩個人還是觀點相悖。
原因來自於一個演戲很爛的新人,他出乎意料的得到的郭敬明的s卡,而其他導演很意外但也不會當面勸阻,至於李成儒則是直言不喜歡這種翻手為雨覆手為雲的做法,提出了他說話自相矛盾,這下兩個人又battle上了,不得不說李成儒真的是太「狂」了,同時有人開始對他的經歷非常的好奇,為何如此的敢說?
一,家道中落的富家子弟!
李成儒出身極好,他自己曾經就在一起採訪裡提到,當年他家就住在故宮旁邊,小時候家人帶他在家裡放風箏,只要風稍微大一點,這風箏就能飛到故宮裡頭去。
而李成儒家裡那會兒也是確實有錢,當年北京城獨一號的「義和信」綢緞莊就是他們家開的,後來李成儒聽母親也提起過父親生活的奢靡。
普通人家都是緊巴緊巴,熬到過年才拿出一塊大洋買一袋洋面回家過個痛快年,但是他的父親夠奢侈,他居然拿2塊大洋去買一個裝蛐蛐的罐子。
但是李成儒的運氣似乎不大好,他才2歲,父親就去世了,自此老李家也開始衰敗,一個母親帶著11個孩子。
別說送孩子讀書,光是活著都要拼盡全力。
所以對於李成儒來說,他的童年一直都是灰色的,吃不飽、穿不暖。
但是李成儒也有開心的時候,那就是哥哥姐姐們回家的時候,那會兒窮苦人家為了讓孩子安身立命,一般都會給他們尋一門手藝。
而李成儒的母親就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女兒都送去了學京劇,原因是賺錢,老大學好了,還可以回家來免費教弟弟妹妹。
所以對於李成儒的童年來說,他的童年除了深入骨髓的飢餓感以外,最多的就是家中的吹拉彈唱。
也許就是這一段童年記憶,冥冥中把李成儒引到了演員這條路上吧!
二,少年只知悟空難,中年方知李成儒勇!
成年以後,李成儒運氣不錯,被人介紹到了楊潔導演的《西遊記》劇照,當時李成儒打定的主意是成為一個好演員,但是楊潔一見李成儒為人靈活,做人又利索。
卻單獨給李成儒安排了一個工作,那就是成為《西遊記》的場記。
當時李成儒雖然對於楊潔導演這個安排有點不滿意,但是後來他也想通了,至少幹這個工作能離演員近一點。
況且演藝圈裡一直有句話叫:「場記是通往導演最近的路!」
李成儒想到這裡,也就算了,而當年楊潔導演拍《西遊記》是真的拼命,5年多的時間,二千多個日日夜夜,楊潔是真的帶著整個劇組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世人都只知道唐僧、孫悟空為到西天取經,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初楊潔導演這一批最早的電視人,背後經歷了什麼磨難。
而比起楊潔導演吃的苦,可能李成儒更難。
那會兒李成儒做場記,就是楊潔派出去的先鋒隊,楊潔導演下一個場景要去哪裡拍,走在前面安排一切的人就是李成儒。
比如有一年,楊潔導演要拍《三打白骨精》去的地方就是湖南張家界,可是那會兒去張家界的時候,正好趕上了雨季,山體滑坡,路斷了。
旁人都勸楊潔導演換個地方取景,但是楊潔卻非要去那兒。
而李成儒真的就是一句抱怨都沒有,連夜就上了山去探其他路,而楊潔導演等了一晚上,李成儒不僅僅找到了一條上山的小路,身後還帶回來十幾個當地的挑夫。
這還不算啥,當年陪伴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白龍馬,就是李成儒精心照料從北京運到內蒙古的,而劇中掛著人參果的千年大樹根,也是李成儒想辦法弄來的。
雖然李成儒已經盡心盡力的盡到本分了,但是當年能進《西遊記》劇組的人個個都是人尖子,但凡是有李成儒哪點做的不好的,都會有人去楊潔導演那兒告狀。
而楊潔導演為了平息眾怒,也開除過李成儒,但是往往沒過多久,楊潔導演又會一個電話打給李成儒讓他回劇組。
原因也很簡單,誰也沒有李成儒那麼大的本事,誰也比不上李成儒會解決問題!
只是楊潔導演後來也提到自己確實辜負了李成儒,她明明知道李成儒是想演戲,但是那會兒比起缺演員,她更缺的是一個得力的助手,所以楊潔導演只能一直把李成儒當成場記使喚!
三,一夜暴富!
李成儒從《西遊記》劇照出來以後,回到北京城就想倒騰點什麼賺錢。
1985年,國家宣布實行價格雙軌制,商品的市場價與計劃價差距越來越大,巨大的利潤空間引發了空前的下海大潮。
加上物資緊俏,賣方市場很快成為主流,倒賣商品賺差價成為主要的生錢方式,因此當時的很多生意人被戲稱為「倒爺」。
彼時人民群眾口中流行一句話,「十億人民九億倒」,李誠儒就是那「九億分之一」。
在北京,很多有點年紀的人都記得「特別特」商場。
當年的宣傳單上寫著:「特別特」男女配套商品流通精品店。特別的服務、特別的質量、特別的商品、給您特別的滿意。」
「總經理:李誠儒。」
1990年,在寸土寸金的西單北大街,北京首家開架自選服店盛大開業。總佔地近1000平米,鞋子衣服各佔一半。
在此之前,顧客與商品被櫃檯分割,選購時只能依賴店員拿取,無法一一挑選。
除了標新立異的經營理念,李誠儒也深諳廣告營銷之道。
開業前,他在《北京晚報》上登報招聘,全城海選美女導購員。彼時,北京市的平均工資是221元/月,而李誠儒開出的月薪是5000元-6000元。
重金之下,必有佳人,前來應聘的美女多達7000人。李誠儒按照選空姐標準,從中選拔110人,並組織集訓三個月。
三個月後商場開業,110個美女身穿價值800元的定製導購服,輕移蓮步,排隊款款走在川流不息的西單大街。
一時間,搖曳生姿,回頭率之高,不可估量。
旗開得勝,僅僅一個月,「特別特」商場在北京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其中工作的人,更是以此為榮。
最近幾年,「同款經濟」大行其道,明星帶貨的推銷手段甚是火爆。但其實這都是李誠儒「玩剩下的」。
當年,日本電視劇《血凝》曾風靡亞洲,女主人公信子和他父親大島茂的故事催人淚下,李誠儒卻從中看到了商機。
他比照男主人公的服裝,製作了一批「大島茂風衣」,並按照顧客消費習慣的不同,採用不同等級的面料,對應不同的價格上架出售。
日劇《血凝》劇照:大島茂(宇津井健飾,左一)
據李誠儒回憶,當年那款風衣共銷售近10萬件,總利潤高達七、八百萬。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特別特」商場的日營業額都高達50-60萬,並且因為是賣方市場的關係,其中的利潤可以達到100%-200%。
經商八年,除了「特別特」,他還擁有諸如酒店、桑拿房、古玩等產業,種類大相逕庭,但結果卻是出奇的一致——穩賺不賠。
如此,李誠儒便成了改革開放後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之一。
在那個馮小剛還騎著破摩託到單位上班的年代,李誠儒已經開著奔馳560、寶馬320在長安街上兜風了。
當年,李誠儒坐電梯,一揮手,助理便給電梯小姐100美金小費;
帶著朋友去唱卡拉OK,一進門,門童就吆喝:「『美刀房』來了!」
身上的西裝低於一萬五的不穿,連襪子都是價值100美金的金貴貨色。
回憶起從前的情形,他說那時自己「小人乍富,有點暈」。
90年代初,北京開始興起了炒賣外匯,那時候手裡有些資金的人就開始進入外匯市場,李誠儒當然也要分一杯羹。
彼時,李誠儒的外匯帳戶裡有1300萬美金,腰上別著一個比BB機大一號的Boss機,上面可以實時顯示匯率情況。
他白天做生意,晚上一邊吃飯一邊等著紐約的股票市場開盤,酒足飯飽,接起大哥大,助理告訴他已經進帳11萬美金。
時至今日,李誠儒仍保持著一項記錄——唯一一個在外匯保證金交易中爆倉的演員。
但是,就像他後來說的:「有你過五關斬六將,就必有你走麥城的時候。」
1993年底,打了三十年的美日貿易戰進入決戰時刻,李誠儒也在買賣日元中,殺紅了眼。
外匯市場上瞬息萬變,那一夜,從來沒有跌出過100.40的日元被打到80,而李誠儒已經將倉內資金全線撲入。
「誰不死啊!誰也抗不下去了!」
傾家蕩產,就在幾分鐘的時間。
二十多年後,李誠儒是這樣描述當時的自己:「坐在機器前,從後脖頸子到尾巴骨,一股涼氣竄下來了。」
從大富翁到窮光蛋的人生過山車,結結實實地衝到了谷底。
第二天醒來,李誠儒習慣性地用手理了兩下頭髮,低頭一瞧,指頭縫裡、枕頭上全是掉發。
一夜禿頂,富貴榮華也隨著三千煩惱絲,一併落盡了。
「下海那段經歷用四個字總結:慘不忍睹。有輝煌,有收穫,也有慘敗,也有揮霍,慶幸沒被淹死。」
時移世易,多年後李誠儒談起那段往事,倒像是在說旁人的是是非非。
馬未都評價李誠儒:「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見過錢,這輩子基本上就能夠知道什麼叫風雨了。」
那如果這個人既見過錢,又見過名,還見過生死,又會如何?
四,一個好演員!
沒錢以後,李成儒終於開始正視起自己的人生,他覺得自己還是想當一個演員。
正好他的同學趙寶剛也當起了導演,所以他就央求趙寶剛讓他客串一個小角色,當時趙寶剛只知道自己這個同學有錢,以為他是想來玩票,所以就想拒絕他。
可是等到李成儒真的進了《過把癮》劇組,在鏡頭上一開腔,那聲臺行表,比起主角王志文也不妨多讓,就此趙寶剛就敲定了讓李成儒進組拍戲。
而當時還跟在王朔身邊打醬油的馮小剛導演也在現場,一瞧李成儒這演技,立馬折服了,甚至當場問道:「這孫 子是趙寶剛從哪兒找來的啊?」
就這一面,讓馮小剛把李成儒記在了心裡,到了2001年馮導成為國內一線大導演,開始拍喜劇《大腕》的時候,劇中一個精神病患者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演。
後來馮小剛就找到了李成儒老師過來,1分26秒,300多個字的臺詞,李成儒一氣呵成,看的在場的葛優、關之琳等人拍手叫好!
當時馮小剛導演也想拍手喊一句:「這孫 子演得太好了!」
可是那會兒他已經是著名導演了,還是把這糙話給忍了下來。
但是電影《大腕》只是李成儒的小道,李成儒真正成名還是在電視劇《重案六組》,當年李成儒作為《重案六組》的策劃人,不僅僅寫了部分劇本,還在劇中有精彩表現。
也正是靠著他的努力,這部原本只準備拍一部的《重案六組》最後居然連著拍了4部,在電視臺的重播率也達到了驚人的3000多次,可以說比起每到寒暑假就播的《還珠格格》,這部劇也是國民經典。
而演員董勇對他的評價,也是極高,覺得他是一個真正的演員!
只是可惜的是,李成儒畢竟是老了,所以在他第一次出現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之上,對演員尖銳批評的時候,觀眾們說他裝腔作勢!
被郭敬明懟道:「你可以有你不喜歡的東西,但是請你允許它存在!」
觀眾們也對郭敬明的詭辯拍手稱讚!
但是我更欣賞李成儒說的那句話:「老戲班裡有一句話,人要敢跟你說真話,說你臺上哪不行,你千萬別惱,為什麼,那是給你兜裡裝錢呢!」
「您想過出本自傳嗎?」
曾有記者這樣問過李誠儒,得到的答案讓人撥雲見日。
李誠儒拍著腿樂:"比我人生精彩的有的是!現在好多年輕人出自傳,這是都拿自己當美國總統,都拿自己當二戰偉人了,這誰受得了啊?」
「這是浮躁,這是沒明白呢!"
世上的明白人不多,李誠儒算一個。
十年前,李誠儒把家從故宮牆角下的四合院搬到了京郊的昌平。比鄰十三陵,戲稱自己的院子是「十四陵」。
有句話說,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就是神靈。
野獸離群,因為桀驁;神靈索居,因為自足。
李誠儒更接近後者:充盈、坦蕩、剛直,一個混不吝的北京老炮兒,一個風骨傲立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