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什麼都怕——史蒂芬·金傳》和《史蒂芬·金傳:恐怖小說大師》 等書中,史蒂芬·金講了自己的寫作故事——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我,小時候總是不停地搬家。我和哥哥曾因為母親經濟困窘和情緒問題,到阿姨家住過一陣子。母親老在控訴我那終日為帳單所累、最後離家出走的父親。當時我才兩歲,我哥哥大衛四歲。我媽自始至終都沒能找到我爸。
我們從緬因州搬到威斯康星州,又搬到康乃狄克州。媽媽要出去工作,只得把我們託給保姆。也不知道是我哥哥太難纏,還是我媽的要求太高,總之,在我的記憶中,我們家換過好多個保姆。
到了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就開始寫作了。起初只是模仿,我先在『藍馬牌』筆記簿上逐字抄寫一本名為《戰鬥凱西》 的漫畫書,同時加上我自認為恰當的描述。後來,我給我媽看了這部半抄襲的作品,她十分驚訝。可當我告訴她這是抄來的時,她失望極了。她勸我說:「寫你自己的故事吧,《戰鬥凱西》 這樣的書根本就是垃圾。我跟你打賭,你自己寫的一定比它好。」
不久後,我寫了一篇四隻魔法動物開著舊車幫助小孩的故事,首領是一隻兔子,名叫《把戲兔先生》,故事只有四頁紙長,是用鉛筆寫的。我把作品拿給我媽看,她立刻讀了起來。看得出她很喜歡我的作品,因為她不時開懷大笑。我告訴她這次不是模仿的。她讚許這個故事好得可以出書了。接下去,我寫了兔先生和他四個朋友的故事,我媽賞了我一元錢作為稿費,並將作品寄給她的四個姐妹。
這以後,我寫了一部叫 《快樂印花》 的小說,然後我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了整個出版市場。隨後,我把這部作品寄到「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家」懸疑雜誌社去。三周後,雜誌社把稿子退了回來,附上用紅色墨水印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側面肖像的便紙條,上面寫著祝我幸運。
《快樂印花》 慘遭滑鐵盧之後,我把退稿釘在牆上,躺在床上聽著多米諾唱的《我準備好了》這首歌,感覺棒極了。當你還是個不用刮鬍子的小夥子時,樂觀地面對失敗,應該是最好的辦法。
我14歲時,牆上的釘子終於無法承受退稿的重量,掉了下來。我另換了一隻長釘子,然後繼續寫。16歲時,一份退稿的眉批給了我小小的鼓舞,這份眉批出自《科幻小說》雜誌社,我寄給他們的作品是 《夜虎》。眉批全文如下:『寫得很好,但和我們的風格不合。你很有才華,再接再厲。』四句眉批是用鋼筆書寫的,字跡潦草,還留有一塊汙漬。但就是這幾個字,照亮了我16歲那年的灰黯的冬天。
我外公是木匠。外公的工具箱很大,共有三層,最上面兩層可以移動。有一次,姨夫拿著工具箱準備修理屏風,我有點困惑,修理屏風只需要起子就可以幹好,為什麼需要帶著工具箱滿屋子跑呢?
姨夫彎著腰對我說:「史蒂芬,我不知道一旦到了我要修理的地方,還需要一些什麼其他的工具,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工具都帶著。你如果毫無準備就開始工作,當你需要一些預期之外的東西,你會感到氣餒。」
這就是我後來體會到的,一個作家所應有的寫作狀態:你必須有屬於自己的工具箱,這樣你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才能更自由地寫作。外公的工具箱有三層,但我想,一個作家則至少應該有四層,甚至五六層。
最常用的東西放在最上面。寫作最首要的法寶是詞彙,把詞彙放在工具箱的最上層,然後不要做任何刻意的矯飾 (就好像你在閱讀一樣)。寫作最糟糕的事是過於修飾你的辭藻,還有放入太多的詞彙。最基本的規則是:用你心中最早出現的詞彙,如果你稍有猶豫,你就可能用了其他的詞,這個詞通常沒有你心裡第一次想用的那個好。
語法在你的工具箱中也非常重要。
詞彙、語法、文字的風格,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技巧,但我們得承認,有時正是最基本的東西創造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人問我,你是如何成為作家的? 我想說的是,你一定要遵守「多閱讀和常寫作」這兩項原則。因為這是惟一的方法,成功沒有捷徑。
我的閱讀速度很慢,每年大約維持七八十本書的閱讀量,大部分是小說。我閱讀的目的並不是研究寫作技巧,因為閱讀本身就是我的嗜好。不過,不知不覺中你自然會學到很多東西。每一本書都有某些地方值得我們研究,我有一個奇怪的發現:從劣質的作品中所獲得的學習,有時比好的小說更多。它可以讓你了解寫作的禁忌。
這種經驗幫助我清楚地辨別和避免類似的情形出現在自己的作品中;閱讀也是檢驗自己和所謂的佳作或經典之間的距離,並儘可能要求自己達到相同的境界;閱讀也是體驗不同寫作風格的一種方式。
一旦關上門進入寫作的世界,你必須為自己訂下每天的目標,就像運動一樣。如此一來,你就會立刻開始你的故事,直到完成目標的那一天再把門打開。
在開始寫作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要寫什麼?
我的答案是:任何你想要寫的,只要真實地表達。最糟的是,寫一些和你喜歡或知道的內容背道而馳的東西。小說是在蜘蛛網般的謊言中發現真理,而不是以智力去榨取金錢。
人們常問我,你是為錢寫作的?答案是否定的。沒錯,我靠小說掙得豐厚收入,但我不曾在下筆時想過自己可以得到多少酬勞。我寫作是因為它充實我的生活。也許酬勞可以幫我付房貸或送孩子上大學,但這些都是次要的。我的動機很單純,為了興奮而寫,以求快樂。如果你能從寫作中得到無法取代的樂趣,你就能永遠做下去。
1969年6月的某一天,我和一群圖書館的同事在大學書店的草地上吃午餐。在樹林中傳來一陣刺耳的笑聲,循著笑聲望去,一個紅髮女孩手中捧著本埃爾得裡奇·克利弗的《冰中的靈魂》。很難相信一個女大學生會看這樣艱深的作品。一年半後,我和這個女孩步入結婚禮堂,至今婚姻美滿。
我們結婚時,所有的人都投了反對票。我和她來自不同的宗教,而真正讓我們相守的原因是文字和語言,以及對生活的熱情。婚後我們生了兩個小孩。大學畢業後,我沒有如願找到教師的工作,而是去了洗衣店,她則在甜甜圈店工作。從經濟觀點來看,一雙兒女對兩個在洗衣店和甜甜圈店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來說負擔確實有點重。
那段日子,我們有很多快樂的回憶,也有不堪回首的時候。在我任教的兩年(暑假仍在洗衣店打工),我一邊堅持寫作,我的妻子促成了一些決定性的改變。她認為我應該花多一點時間在寫作上。寫作是寂寞的,但只要有人明白你正在做一件與眾不同的事就足夠了。
真正讓我成為一個作家的轉機,出現在開始寫 《凱莉》 這個故事時,我突然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我把已經寫好的稿子揉掉。第二天晚上,我下課回家,發現妻子正試圖拯救紙簍裡我揉掉的手稿,她抖了抖草稿上的菸灰並把紙撫平了仔細閱讀。最後,她鼓勵我繼續往下寫,因為她迫切地想要知道後面的故事。不知何故,她竟猜得出整個故事走向,並幫我構思完善了一些細節。(筒子們,這說明找到一個能讀懂你故事的人共度一生是多麼重要啊!)
我把 《凱莉》 手稿寄給了雙日出版社,過了一段時間,某個星期天,出版社來電話了,他們建議我最好坐下來聽電話,因為我的 《凱莉》 在錫奈書店賣了40萬冊。我要他們再重複一下那個數字,仔細地聽到了4後面有5個零。面對這個難以置信的消息,我的雙腿不停地顫抖。我決定到鎮上走走。鎮上唯一的商店還開著,我覺得應該買個禮物給我的妻子塔比,是那種有些奢侈的禮物。我徑直走進去,買了一個吹風機。
回家時,妻子正在廚房忙碌。我拿出吹風機送給她,她有些驚訝地問我:「這是什麼?」我告訴她書賣得很好。她看了看這有著四個房間的公寓,突然,我們相擁而泣。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是美國暢銷小說大家。大到什麼地步?可能你看過的美國賣座驚竦大片,有一小半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On Writing 一半是他的自傳,一半是他關於如何寫小說的建議。
本書寫作開始於1999年。當時史蒂芬·金車禍重傷,但四周內就恢復寫作。這對他有療傷之功。書於2001年出版,經歷生死之變寫下的東西,很真實,很有力,也很有生命力。他的寫作建議有些來自英文寫作經典教程The Elements of Style,但也有獨得之秘。
小說開始於作者的想像,完成於讀者的想像。簡短地說,史蒂芬·金認為小說是作者與讀者之間基於想像的心靈感應。小說至少得寫兩稿。第一稿是作者的白日夢,由情境(situation)而不是情節(plot)推動。設定好情境,人物會自行展開性格,自行展開情節。作者不是操縱者,而是記錄員。第一稿完成後,作者在其中尋找自然呈現的模式如象徵或主題,發現,打磨,突出。故事是化石,把它挖掘出來。
1. 作者與讀者之間是心靈感應的關係。
2. 不管你是為了絕望,傷感,還是痛苦才寫作,面對白紙,你的情緒要強烈。不強烈的話,還是幹點兒別的事吧。
3. 不要想著 「改進」你的詞彙。用浮現的第一個詞,只要它準確,有色彩。
4. 如果使用一個動詞加副詞才能描述某個動作,去掉副詞,換個動詞。通往地獄之路 是由副詞鋪就的。
5. 拙文往往是恐懼的產物:恐懼讀者不理解你的用意。
6. 不要想著一個句子怎麼開始怎麼結束,讓它自己完成。所 以,寫完一定要改。不要迷信一揮而就,它只是個傳說。
7. 不要濫用超短句組合,但使用得當則力感和情感十足。寫作就是引誘,而對話是引誘的一部分。
8. 段落比句子更有資格當文章的基本元素。連貫性在這裡起步,字詞在這裡獲得意義。你創造的弗蘭肯斯坦在這裡開始呼吸,要活過來了,就要咆哮了。
9. 你沒法把一個壞作者變成還行的作者,也沒法把一個好作者變成偉大的作者,但還行的作者努力之下還是能成為好作者的。
10. 想當作者的話,多讀,多寫。 沒有時間讀書的人,一定也沒有時間寫作。不如算了吧。
11. 史蒂芬金一年讀70到80本書,大部分是小說。不是為了學習怎麼寫,是喜歡讀,但學習在其中矣。壞小說是比好小說更好的老師。 壞小說告訴你什麼不能幹,也啟發你,「我絕對能寫得比這好!」。好小說擊倒你,讓你充滿絕望,沒有被好小說擊倒過的作者永遠也擊倒不了別人。史蒂芬金熱愛音頻書,這使他開車時也能聽讀小說。他建議隨時隨地讀書。我想他會熱愛Kindle。
12. 多寫比少寫好。可以不寫,但一旦開始寫某部小說,寫完之前不能中斷,每天都要寫,否則人物不再鮮活,情節不能靠其張力自我完成。
13. 寫小說是創造性地睡覺,是做白日夢。把世界關在門外,創造一個最適合你做白日夢的環境。繆斯什麼時候來不知道,別等了。先堅持定量做夢,每天不達字數目標不能開門。
14. 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加入自己的體驗、知識、推測和幻想。小說不是巡航飛彈,是誠實地編出來的故事。
15. 小說有敘述,把故事從A推到B,最後到Z;有描寫,讓讀者身臨其境;有對話,讓人物活過來。
16. 史蒂芬金的小說基於情境(situation)而不是情節(plot)。故事在情境中自己長出來。故事是史前化石,已經在地下,等你發掘。發掘要精心,用鏟子,用牙刷,不要用情 節設計這種工 程機械,它能挖出故事,但損耗太大。
17. 情境領先:把一組乃至一個人物置入某個情境,然後不要設計幫助他們解脫,那是情節設計幹的事,史蒂芬金不這麼幹,他看他們自己怎麼解脫,然後記下來。 也用不著在一開始就設定人物性格,在情境發展中性格會自己呈現。
18. 最有意思的情境往往可以用如果句式來表達:如果一女清潔工殺了人卻沒被懷疑,但被懷疑殺了另一個她沒殺的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19. 描寫開始於作者將要寫的東西視覺化,並將其變成文字。它開始於作者的想像,完成於讀者的想像。史蒂芬金不描寫人物的相貌和衣著,用不著。描寫最突出的東西,其他的讀者會用想像補足。地點和場景描寫更能將讀者帶入。
20. 小說離不開比喻,但不要寫「他像老虎一樣勇敢」這種東西了。「這根煙抽起來味道像掏糞工的衣服」,就還不錯。
21. 好的描寫,有新鮮、鮮明的畫面感,用簡單的詞彙乾淨地表達出來。
22. 對話:但凡能展現的,絕不直接說出來。對話是展現人物性格的最好載體。能寫好對話的作者往往在生活中是好的對話者。
23. 象徵和主題:情境驅動故事,完成小說初稿,再看有沒有出現有價值的模式(pattern)──象徵或是主題。有的話,在第二稿裡打磨它,完善它,突出它。不要搞錯順序了,先有故事,後有主題;主題先行則沒有好故事。
24. 小說的第二稿一定要比第一稿至少短 10%。
25. 寫小說時作者心裡都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讀者。「我這樣寫他/她會怎麼看?」
本文來源:半鏡寫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