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朝的四大奇案.

2021-02-23 史事百傳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史事百傳」,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清末,有餘杭士子楊乃武應鄉試中舉,擺宴慶賀。房客葛小大妻畢秀姑頗有姿色,人稱"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養媳,曾在楊家幫傭,與楊乃武早有情愫,礙於禮義名份,難成眷屬,只得各自婚娶。餘杭知縣劉錫彤曾為濫收錢糧斂贓貪墨,被楊乃武聯絡士子上書舉發,斷了財路,心懷怨隙。他兒子劉子和用迷藥姦污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劉錫彤為保住兒子性命和發洩私憤,便"移花接木",把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以"謀夫奪婦"定擬,問成死罪。

楊乃武和其胞姐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上訴,歷時二年,前後幾十堂,皆因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以致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並詳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敗而獲罪被拘,幸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楊淑英為救弟弟,懷抱侄兒去省城探監,求秀姑據實翻供,畢秀姑深覺愧疚,當即應允。

誰知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保住自己面子和眾多參審官員頂子,依仗擁兵邊疆左宗棠之勢,會同藩臺、臬臺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復以"通姦謀命"定擬,上奏。楊昌浚此舉激起浙江士紳公憤,楊淑英在他們支持下,至獄中讓楊乃武寫冤狀,冒死赴京,滾釘板告狀。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痛恨楊昌浚蔑視朝廷,又怕各省督撫仿效,決意替楊乃武翻案,以示警飭。正當楊乃武看透黑暗吏治,與秀姑欲以鮮血、頭顱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際,得到了醇親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

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髮為僧,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這冤案是昭雪了麼?大清真有青天麼?……"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楊月樓案

楊月樓是某京劇戲班演小生的名伶,由於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時,時譽贊其玉立亭亭藝兼文武。同治十一年年十二年年期間他在上海租界著名戲園金桂園演出傾倒滬上男女一般京調非偏愛只為貪看楊月樓。就在同治十二年年冬天楊月樓因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而引發了一場官司。

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一廣東香山籍茶商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韋女名阿寶年方十七,對楊月樓心生愛慕。歸後便自行修書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連同年庚帖一併遣人交付楊月樓約其相見。楊月樓且疑且懼不敢如約,韋女遂病且日見沉重。其父長期在外地經商未在滬,其母即順遂女意遣人告知楊月樓,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樓往見遂應約,倩媒妁具婚書,行聘禮訂親並開始準備婚事,但事為韋女叔父所知以良賤不婚之禮法堅予阻攔謂,惟退。

韋母遂密商楊月樓仿照上海民間舊俗行搶親,韋女叔父即與在滬香山籍鄉黨紳商以楊月樓拐盜罪公訟於官。於是正當其在新居行婚禮之日縣差及巡捕至執月樓與韋女,並起獲韋氏母女衣物首飾七箱據傳有四千金,在將韋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據記小車一輛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紅衣猶未去身也。

沿途隨從觀者如雲。審案的上海知縣葉廷眷恰亦為廣東香山籍人痛惡而重懲之當堂施以嚴刑,敲打其楊月樓脛骨百五。女因不僅無自悔之語反而稱嫁雞遂隨雞決無異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監待韋父歸後再行判決。此案一出立刻傳遍街衢輿論轟動楊月樓是紅極一時!人人皆知的名優犯了這樣頗富戲劇性的風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同時優伶一向被視為賤民而韋姓茶商則不僅屬良家且捐有官銜,是有一定身份!家資小富的商人楊月樓以賤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違反了良賤不婚的通行禮法,此外韋楊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當形式而鄉黨則以拐盜公訟於官縣官又以拐盜而予重懲,這種種不合常規的事情也引起人們的興趣因而一時眾論紛紛。最後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不過,楊月樓案卻是糊糊塗塗的了斷。參與製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點影響,照樣高高興興當官摟錢。而楊月樓的妻子韋阿寶,亦被其父逐出家門不知下落。楊月樓憂憤改名為楊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對官場黑暗及當時戲子社會地位低下處處受欺的不滿。

張汶祥案

太平天國失敗後,人們傳言曾國藩有野心,其實他的部下早就慫恿他謀取帝位。在與太平軍作戰時,清廷不得不依重湘軍,但是,如今太平軍被「蕩平」了,慈禧太后能允許曾國藩在江南坐大嗎?東南臥著一隻虎,她睡覺也不安心。於是她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

江寧是湘軍攻下來的,兩江一直被湘軍視為私地,他們在那裡經營了數年,豈能輕易讓給馬新貽。馬新貽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自己的軍隊,瞭然一身來到江寧,如入龍潭虎穴。馬新貽被刺,朝廷心中明白,為了不致激起兵變,動搖清王朝的統治,趕緊調曾國藩回蒞江寧坐鎮。從此,兩江總督寶座長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問津。

太平天國失敗後,湘軍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來,他們比土匪還要兇殘,明目張胆地肆疾搶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後,幾萬湘軍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將領。這些人並不回鄉務農,而是到處遊蕩擄掠。有些人參加了哥老會,有些人本來就是哥老會成員。湘軍裁撤擴大了黑勢力,散兵遊勇又與黑勢力結合,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

馬新貽在懲治散兵遊勇時非常嚴厲,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稱的袁保慶為營務處總管,抓到為害百姓、有非法行為的散兵遊勇即就地正法。散兵遊勇和黑勢力對他恨之入骨。

那個曾給孫衣言透過口風的顏士璋頗有心計,他寫了一本《南行日記》,記述了赴寧的全部過程。據他的曾孫顏牧皋說,日記中寫道:「刺馬案與湘軍有關。」「刺馬案背後有大人物主使。」

張汶詳刺殺馬新貽,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一撲而中。馬新貽被刺後,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而且正值鄉試,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竟然寓其譏諷,喬松年也來湊熱鬧,寫了一首歪詩作證,湘軍將領給張汶詳立碑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政治謀殺事件。從案件的實施,到輿論的有力配合,以及對審案的精心策劃和對結案的精明設計,都說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淮安奇案

清嘉慶十三年(1808)淮安水災,官府賑濟,李毓昌奉命至山陽縣查賑,住在善緣庵。知縣王伸漢要李多開戶口,以中飽私囊。李不從,王懼事洩,買通李僕毒死李毓昌。知府王轂亦受王伸漢賂銀4000兩,驗屍時即以自縊報案。李叔從遺物中發現血跡,開棺驗見服毒狀,赴京告狀。山東撫臬奉旨複查如實,就把王伸漢等拘至刑部嚴訊。一訊得實,王侵貪賑災銀23000兩,同知林永升1000兩,其餘數十人各得不等。王伸漢處斬刑,知府王轂處絞刑,江督鐵保、同知林永升均革職,遣戍烏魯木齊,江蘇巡撫汪日章革職,留河工效力, 李的隨從是在李的墓前凌遲處死 皇帝老兒真發怒了其餘佐貳雜職獲徙流杖責者8人。此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清朝末年的「太原奇案」是怎麼回事兒?
    有人誤把太原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張文祥刺馬案並列為「清朝四大奇案」。其實不是這樣的,「清朝四大奇案」指的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張文祥刺馬案和淮安奇案。太原奇案沒能列入其中,是因為它本身是虛構的,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案件,而「清朝四大奇案」卻全部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案件。太原奇案是很有名的一個晉劇。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只要注意一下,劇中奇遇、巧合是如此層出不窮,就知道其必有偽。
  • 清朝四大奇案之淮安奇案始末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一、事出有因 嘉慶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08年,就在那一年的夏秋之際,黃河河水異常高漲,沿岸多處發生洪災,其中淮安一帶受災尤其嚴重,幾十萬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
  • 清朝末年的「太原奇案」,被稱為四大奇案之一,它的案情奇在哪裡?
    導語: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太原奇案,因為其人物關係的複雜,案情的曲折離奇而歷久不衰。 曲折離奇的案情 話說山西太原有個名叫張百萬的巨富,他本將自己二女兒許配給了曹文璜。但後來曹家家道中落,於是張百萬想悔婚將女兒另嫁他人。
  • 清末四大奇案之太原奇案:一起離奇的命案
    太原奇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也是清末四大奇案中最撲朔迷離、曲折離奇的一件案子。老父嫌貧悔婚,小姐痴情貞烈,縣令糊塗判案,案情一環套一環、機緣巧合令人驚嘆,稱得上奇中奇、案中案。這一奇案也因此在坊間流傳,歷久不衰,後世不斷有書籍及電影劇作出現。  古井驚現光頭男屍  太原奇案發生在大清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地點是山西太原的陽曲縣。  這是1840年春天的一個早上,陽曲縣的一個小山村。天剛蒙蒙亮,村民們在一口水井邊打水,突然一名男子將水桶扔在地上驚叫,「這不是水!」
  • 詳解清朝四大冤案,真相到底如何?
    清朝歷史上,發生過無數的冤假錯案,還有荒唐的文字獄。特別是在同治、光緒之交,慈禧垂簾聽政時,朝中紊亂,生靈塗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震驚,後人稱之為清末四大奇案。從中就可以看出當時清朝的黑暗和百姓的無奈!
  • 從四大晚清奇案談起
    《投名狀》電影改編於晚清四大奇案之刺馬案,講述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年間,一件兄弟鬩牆的奇案。在清朝末年,因為當權者的更替等原因,發生了很多冤案。在這些冤案中,又以刺馬案和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等最為出名,合稱為清末四大奇案。那麼清末四大奇案是哪些呢?這些冤案背後又有哪些寓意呢?何為刺馬?刺倒是刺殺的意思,而馬是指的一個人。
  • 清朝滅亡的四大歷史原因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清朝滅亡得一點都不可惜。無論在當時,還是直到現在,大多數人對清朝的滅亡是支持的。漢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甩滿清八百條街。那些對滿清進行無恥吹捧的,不是幼稚得超凡脫俗,就是奸壞得令人髮指。滿清之所以滅亡,有其內在的歷史規律。擇要而言,有以下各方面原因。
  • 根據清朝十大奇案改編的電視劇《英雄無淚》
    《英雄無淚》是根據清朝十大奇案之一的七澗橋兇殺案改編的電視劇。由張多福1995年執導,修慶,李豔秋,趙虹,李強主演。清朝雍正八年,七澗橋鎮的名醫鞠海及其子鞠安在家中被害,經官府查訪,便認定兇手是被害人之妻向淑英,鞠海之女鞠花堅信母親不是兇手,拼命喊冤叫屈,但向淑英還是被押往省城準備凌遲處死……一部武林奇書《天龍秘笈》,掀起江湖一場血雨腥風。
  • 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馬案」背後的較量
    歡迎關注夜讀10分鐘微信公眾號Baozj2018     作為全球唯一的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文明古國       離我們遠的,譬如《山海經》及其種種,離我們近些的,便以"清末四大奇案"為最。而這四樁奇案中的"刺馬案",看似只是樁真相撲朔迷離的刺殺,卻牽扯進了我們熟知的兩位清末名人——曾國藩和慈禧太后。
  • 中國歷史上的豪宅,喬家大院名聲很大,卻不在四大豪宅之內
    我國曆中上出現過不少的大商戶和大富豪,不僅在當時促進了經濟發展,更為後人留下了很多奇觀建築。隨著2006年大型電視劇《喬家大院》的播出,讓大家對歷史上的豪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讓喬家大院火一把。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即使喬家大院很有名,但仍不在歷史上四大豪宅之中,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歷史上的四大豪宅。康百萬莊園這座康氏家庭所築的康百萬莊園,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大規模莊園豪宅,它修建於明朝末期,歷經清朝和民國幾百年的歷史。
  • 清末四大奇案之三:太原奇案
    今天我們來說說太原奇案,這是清末四大奇案中慈禧唯一沒有插手幹預的一個,也是故事最有趣、情節最離奇、結局最美好的一個。
  • 清朝奇案:一隻繡花鞋引發的命案,官員靠「神明指引」找出採花賊
    清朝秀才劇照原本事情到這裡已經結束了,卻沒想到宿介一張狀紙送上到了學使(掌管一省學政的官員)施愚山的手裡。清朝官員劇照王氏矢口否認,她和宿介是在她還沒出嫁之前兩人就好上了,但因為長得漂亮,家裡丈夫經常外出,自己難免被別人覬覦,同一條巷子的毛大就經常對自己動手動腳,除了毛大外王氏又說了幾個人的名字
  • 清朝歷史上最大的權臣鰲拜,為何不謀反,甘願被囚?
    一部《鹿鼎記》讓康熙擒鰲拜的情節深入人心,小康熙繼承皇位後,四大輔臣勾心鬥角,鰲拜雖處在四輔臣之末位,但由於資歷老,軍功高,囂張跋扈,加上手握重兵,逐漸不把小康熙放在眼裡。康熙八年,康熙將鰲拜親信支離京城,在宮中設下埋伏後傳鰲拜進攻,最終生擒鰲拜,並將鰲拜囚禁至死,滿清政權歷史上最大的權臣就這樣死在了牢中。這時,我們難免心生疑惑,皇帝年弱,鰲拜又手握重兵,為何沒有趁機謀反呢?一、鰲拜並無謀反心鰲拜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在清朝建立之初,屬於高貴血統,早年跟隨皇太極東徵西討,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清朝的建立,鰲拜功不可沒。
  • 清朝奇案:新科進士突然自殺,棺材難以下葬,背後藏驚天冤案
    前言清朝嘉慶年間發生了一件奇案---淮安奇案,前途一片光明的新科進士竟然在上任路途上自殺身亡,死後半年棺材還難以下葬,這個案子驚動了當時的嘉慶皇帝,甚至震驚全國,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新科進士突然自殺話說公元1809年,就是清朝嘉慶十四年初夏的某一天,嘉慶皇帝像往常一樣去上朝,這一天朝會剛開始他就大吃一驚,當時監察機關負責人督查院左都御史首先發言,向他報告了一個消息,說江蘇巡撫派往淮安府山陽縣,也就是如今的淮安市淮安區負責賑災督查工作的負責人李玉昌懸梁自盡了。
  • 此案不遜於清朝十大奇案,嘉慶年間「殺夫煮湯」案,實情讓人唏噓
    此案不遜於清朝十大奇案,嘉慶年間「殺夫煮湯」案,實情讓人唏噓譁然「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這兩句詩出自清代著名的詩人朱彝尊的代表作,從這兩句中能讀出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背後的故事也令人唏噓,朱彝尊思念之人便是他妻子的妹妹,而朱彝尊是一個上門女婿。
  • 清末「四大奇案」,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同治、光緒之交,慈禧垂簾聽政時,清朝發生無數的奇案和冤案,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文祥刺馬案最為震驚,後人稱之為清末四大奇案。楊月樓冤案同治十二年冬楊月樓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引發了一場官司。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廣東香山籍茶商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
  • 清朝歷史上的四對父子大學士
    清朝歷史上擔任過大學士之職的名臣有很多,比如和珅、李鴻章曾任文華殿大學士、曾國藩曾任武英殿大學士,在清朝想做到大學士的職位並不容易,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紀曉嵐終其一生也只做到了協辦大學士,跟大學士始終有著一步之遙,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下面的這幾位,父子兩人都做到了大學士。
  • 晚清四大奇案「刺馬案」背後的博弈:成年人之間,果然只唯「利益...
    清朝初年,為防止擁兵自重、各自為政的局面,地方兵權、財權、政權都是由中央直接掌控。但湘軍的崛起,改寫了這一切。袁保慶以彪悍著稱,一旦抓到那些個裁撤後的湘軍散兵遊勇,在社會上為非作歹,往往就地正法。因此湘軍勢力對馬新貽恨之入骨。 · 上任兩年後的一天,馬新貽在一次從校場閱兵結束後,竟然在重重護衛軍隊的團團簇擁下,被一位自稱為「張文祥」的刺客當場捅死。這就是晚清四大奇案「刺馬案」。
  • 清末四大奇案之二:楊月樓案
    關於清末四大奇案,很多朋友都說感興趣,那今天我們接著上回,說說第二個案子:楊月樓案,也有人稱之為:名伶楊月樓冤案。
  • 歷史上的清朝「存在」了多少年:是267年還是276年?
    2011年我國將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一段時期以來國際上,尤其是美國也出現了「新清史」的學術熱潮。這這使得清史再次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我們在回顧清末民初這段激蕩人心的歷史時,卻發現了一個很有基礎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清朝在中國歷史上到底「存在」多少年?這個問題可謂眾說紛紜,應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第一種說法:267年(1644-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