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之二:楊月樓案

2021-02-13 精簡影視

關於清末四大奇案,很多朋友都說感興趣,那今天我們接著上回,說說第二個案子:楊月樓案,也有人稱之為:名伶楊月樓冤案。

楊月樓,生於1844年,是清末著名的京劇名伶,文武兼長,演藝絕佳,被稱為同光十三絕之一,他有幾齣戲演得特別好,其中有一出《長坂坡》,他扮演的趙雲一登場,人們鴉雀無聲,一打鬥,觀眾呆若木雞,一謝幕,臺下掌聲雷動。

最右者為楊月樓

同治十二年(1873 年),29歲的楊月樓來到上海,於上海租界著名的戲園金桂園進行表演,受到上海觀眾的熱烈歡迎,場場爆滿,有一對廣東香山籍的韋姓母女,特愛看他演的描述男女愛情的《梵王宮》,他連演三天,那母女倆就連看三天。

母女中的女兒叫韋阿寶,年方十七,看了幾天戲對俊郎瀟灑的楊月樓心生愛慕,難以自抑,她私自寫了一封情書,附帶著一張寫著她生辰八字的紅紙,託自己的奶媽王氏交給楊月樓,欲與之訂下終身。

接到情書的楊月樓又驚又喜又疑又懼,他對王氏說:「感謝小姐厚愛,只是自古良賤有分,尊卑有別,我楊月樓一個賤籍的戲子,不敢高攀,國法家規也難容此事,小姐美意我永生難忘,但此事萬難成全。」

王氏無奈,只得將楊月樓拒絕之事告之小姐,韋阿寶飽受打擊,自此茶飯不思,不久竟一病不起,其母看在眼裡,痛在心頭,便想方設法去了結女兒的心願。

韋母把女兒相思生病之事告之楊月樓,楊月樓既感動又內疚,他對韋母說:「想不到小姐如此痴情,是我害了她,但我只是個戲子,小姐是富家千金,地位相差太遠,這件事,還請您多多原諒!」

韋母見楊月樓還是拒絕,心裡著急,她又想了個法子,先託人去北京找到楊月樓的母親,把老人家哄得心花怒放,滿口答應去說服兒子,然後又安排楊月樓和韋阿寶見面,楊月樓看到韋小姐丰姿綽約,楚楚動人,終於為情所動,答應了這門親事,韋小姐的相思病很快就不治而愈。

接著兩家人便張羅請人做媒,準備聘禮嫁妝事宜,雖是你情我願,但良賤通婚,終是於禮法不容,兩家都打算低調處理,韋家便沒有通知韋氏家族中人,沒想到因此得罪了人,引出了禍事。

這人便是韋阿寶的叔叔韋天亮,平時好吃懶做,與韋家已久不來往。這次聽說侄女嫁人,卻沒有通知他,心中十分不悅,再打聽到要下嫁的是個戲子,便鐵了心要從中作梗。

他先找到韋母,大聲責問:「阿寶嫁人,嫂嫂為何不通知我?她要嫁的可是戲子楊月樓?自古良賤不通婚,如果是他,堅決不行。」

韋母冷冷地回他:「你與我家不通聲氣多年,憑什麼要通知你?更何況這是我的家事,輪不到你來操心!「

雙方不歡而散,韋天亮生了一肚子的氣,便聯絡一幫族人,準備在他們成親之日鬧事,讓他們成不了婚,但卻被消息靈通的韋母得知,韋母讓人通知楊月樓,讓他迎親之日搶婚!

到了楊月樓與韋阿寶大喜的日子,楊月樓按照韋母的安排,成功地把韋阿寶帶回家中,而韋天亮帶著的一幫人,卻半天找不到迎親的人,得知他們婚事已成之後,韋天亮惱羞成怒,聯合幾個族人一起寫了個狀子,狀告了楊月樓誘拐良家婦女,捲逃財物!

狀子交到了上海知縣葉廷眷的手上,葉廷眷恰好也是廣東香山人,恰好也十分看不起唱戲的伶人,他一看完狀子,馬上破口大罵:「一個小小的戲子,竟敢欺負到我們香山人的頭上。「罵完立既派人去捉拿楊月樓。

可憐楊月樓與韋阿寶這對剛剛才拜堂成親的新人,還穿著婚服就被幾個衙役押著到了縣衙,楊月樓剛喊了一聲冤枉,葉廷眷便道:「本官尚未問話,你就喊冤,難道本官冤枉你不成?「說罷,令差役把他吊起來,重打一百大板。

韋阿寶大聲哭道:「老爺,小女是真心隨他。我們上有父母之命,下有媒妁之言。望大老爺明查,放過我家官人吧。「

葉廷眷道:「自古戲子薄情寡意,若非拐帶,他為何要你這麼多財物?再說楊月樓一個賤民,強婚良戶,罪犯國法,豈能輕易饒過?「

韋阿寶看到楊月樓兩腿血肉模糊,急道:「小女子嫁給楊月樓,乃是自願。那財物是我娘給我的陪嫁,你這昏官,糊塗透頂!我們明明是明媒正娶,你硬要顛倒黑白!「

葉廷眷聽韋阿寶罵他昏官,不禁大怒:「無恥賤人,私通戲子,咆哮公堂。來人,掌嘴兩百。」兩個差役應聲將韋阿寶按住。左右開弓,足足打了二百嘴巴,打得韋阿寶嘴角流血,暈倒在地。

此後多日,葉廷眷天天提審楊月樓,楊月樓堅持是自己明媒正娶,既沒有誘拐婦女,也沒捲逃財物,但葉廷眷那裡肯依,天天嚴刑逼供,楊月樓終於支持不住,承認罪狀,待楊月樓籤字畫押,葉廷眷立即將卷宗報送松江府。

女兒女婿被抓,心急如焚的韋母帶著左右鄰居和相關證物去找葉廷眷對質,上海一些巨商名人,也紛紛質問葉廷眷,就算良賤有別,也不至於採用酷刑,而租界報紙《申報》則天天發文,大罵葉廷眷亂斷楊月樓案,也許是此案引發的社會影響太大,上頭髮文讓葉廷眷重審。

就在葉廷眷快頂不住壓力的時候,韋阿寶的父親回到上海,令葉廷眷意外的是,他不但沒有責怪葉廷眷,反而怪自己家門不幸,出了韋阿寶這樣的不肖女,他表示,從此再不認韋阿寶為女,與她一刀兩斷。

正不知該怎麼辦好的葉廷眷大喜過望,因為如果將案子改判,自己就要落下辦案草率,刑訊百姓的罪名,可能官職不保,韋父的到來簡直救了自己的命,他讓韋父對自己所說籤字畫押後,隨即作出了判決。

韋阿寶發送善堂,由官媒擇配,奶媽王氏撮合通姦,掌嘴二百,遊街示眾;楊月樓充軍發配,等候發落。

案件判決之後,照例發到松江府覆審,楊月樓在府衙當堂翻供,知府便發到婁縣重審,在婁縣大堂上,楊月樓剛說一句:「我是冤枉的」,縣令便喝令杖責二百,直打得楊月樓皮開肉綻,再不敢做無謂的嘗試。

不過此時的楊月樓發現,自己在牢裡的待遇似乎好了很多,他以為自己時日無多,獄卒笑道:「楊老闆,您多慮了。您能這樣,多虧了一位姑娘。「原來,有一個從了良的上海名妓,名叫沈月春,她非常愛看楊月樓的戲,對楊月樓的遭遇十分同情,於是便想方設法幫他一點忙。

幾天後,楊月樓被押往南京定案,路上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遠遠跟隨,楊月樓猜她便是沈月春,便想過去向她道謝,待他走近,沈月春大方地先問道:「楊老闆一路可好。」

楊月樓道:「有幸得姑娘相助,很是感恩。日後若有脫身之時,必當重謝。」沈月春嘆道:「莫談謝字,都是賤戶中人,何必客氣。我知道楊老闆是冤枉的,日後定能翻案,咱們後會有期。「

楊月樓到了南京,升起一線希望,哪知巡撫丁日昌與按察使馬寶祥隨便過了一堂,仍以誘拐定罪,判楊月樓流放四千裡,發配黑龍江,楊月樓萬念俱灰,不再作翻案之想。

沈月春聽到判決後,買通獄卒進了牢裡,見了楊月樓,未語淚先流,楊月樓嘆道:「姑娘何必為一陌路人傷心,楊某乃不祥之身,才會遭此一劫,姑娘相助之恩,沒齒難忘,你不必再為我受累,咱們就此別過。」 沈月春卻道:「不到最後關頭,不要放棄希望,我要上京去告狀,楊老闆只管養傷,其他事不用管。「

沈月春不顧楊月樓的阻攔,執意上京,到京後她沒有門路,便四處託人,被人騙了一些錢財,所幸不多,這天,偶然遇上一個騙過她的人,兩人當街吵了起來,不想,卻因此引起了路過的大太監李蓮英的注意,沈月春的狀子也陰差陽錯地交到了這個慈禧紅人的手上。

但她滿懷期待地等啊等,卻總等不到楊月樓翻案的消息,原來李蓮英能耐是大,但他想來想去,覺得沒必要為一個戲子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就在沈月春絕望的時候,傳來了好消息。

原來,前幾日同治皇帝生日,酷愛京劇的慈禧看到《長坂坡》時,想起了曾為她表演過的楊月樓:「這個沒楊月樓演的好,小李子,怎麼沒把楊月樓請來?「

既然有此機會,李蓮英就順勢將楊月樓之事告之慈禧,慈禧聽罷道:「不就是良賤通婚嘛,用不著發配到黑龍江吧!我看,還是讓楊月樓回去唱戲吧,別荒廢了他一身的本事。」

太后輕輕一句話,楊月樓立即被釋放,由於是特赦,葉廷眷等一眾參與製造冤案的官員都未受到任何懲處,仍然高高興興當官,開開心心摟錢。

重獲自由後,楊月樓四處尋找韋阿寶,可惜人海茫茫,音訊難尋,二年後,他與患難與共、情投意合的沈月春結為夫妻,並把藝名改成:「楊猴子」。

有人問他,此名何意,他說:「我們演藝之人,不過是有錢有勢人家的玩物,就像被耍的猴子,高興了有賞,不高興了便是一頓皮鞭,哪有什麼做人的地位。」

1889 年,楊月樓於北京病逝,終年 45 歲。想到如今演藝明星的社會地位,和以前比有天壤之別,楊月樓如果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感嘆生不逢時?

可能楊月樓案沒有兇殺緋聞等元素,所以根據它拍攝的影視作品非常少,道長知道的只有兩部,一部是1996年大陸電視劇《粉墨奇冤》,一部是1999年的香港電影《楊月樓傳》,這兩部片子都以戲說成分居多,把歷史改得面目全非,拍得也不出色,沒什麼值得說的。

明天繼續下一個:太原奇案,這是四大奇案中故事最有趣、情節最離奇、結局最美好的一個。

配圖來自國產電視劇《粉墨奇冤》

相關焦點

  • 清末四大奇案之太原奇案:一起離奇的命案
    太原奇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也是清末四大奇案中最撲朔迷離、曲折離奇的一件案子。老父嫌貧悔婚,小姐痴情貞烈,縣令糊塗判案,案情一環套一環、機緣巧合令人驚嘆,稱得上奇中奇、案中案。這一奇案也因此在坊間流傳,歷久不衰,後世不斷有書籍及電影劇作出現。  古井驚現光頭男屍  太原奇案發生在大清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地點是山西太原的陽曲縣。  這是1840年春天的一個早上,陽曲縣的一個小山村。天剛蒙蒙亮,村民們在一口水井邊打水,突然一名男子將水桶扔在地上驚叫,「這不是水!」
  • 清末「四大奇案」,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同治、光緒之交,慈禧垂簾聽政時,清朝發生無數的奇案和冤案,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文祥刺馬案最為震驚,後人稱之為清末四大奇案。楊月樓冤案同治十二年冬楊月樓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引發了一場官司。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廣東香山籍茶商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
  • 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馬案」背後的較量
    離我們遠的,譬如《山海經》及其種種,離我們近些的,便以"清末四大奇案"為最。而這四樁奇案中的"刺馬案",看似只是樁真相撲朔迷離的刺殺,卻牽扯進了我們熟知的兩位清末名人——曾國藩和慈禧太后。
  • 歷史上清朝的四大奇案.
    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髮為僧,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這冤案是昭雪了麼?大清真有青天麼?……"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楊月樓案楊月樓是某京劇戲班演小生的名伶,由於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時,時譽贊其玉立亭亭藝兼文武。
  • 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馬案」險些動搖國本,為何慈禧不敢處置真兇?
    由於案犯張汶祥供詞閃爍,主審大員含糊其辭,清廷曾一天連下四道諭旨,前後審案官員多達五十餘人,長達半年之久不能結案。次年十月,張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馬靈。於是各種傳言風聞迭起,飛短流長,更使得案情撲朔迷離,所以後人將之列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與其同為四大奇案的還有"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案"和 "太原案"。
  • 在「晚清四大奇案」中,楊月樓與韋阿寶案,情況是怎麼樣的?
    在「晚清四大奇案」中,有一個案子是「楊月樓與韋阿寶案」。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甚至慈禧太后為此親自過問,才了結此案。楊月樓自小學戲,師從張二奎,主攻京劇裡面的武生。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名聲越來越大,就到了當時唱戲之人都嚮往的大上海,進入租界內的金桂園唱戲。
  • 清朝末年的「太原奇案」是怎麼回事兒?
    有人誤把太原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張文祥刺馬案並列為「清朝四大奇案」。其實不是這樣的,「清朝四大奇案」指的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張文祥刺馬案和淮安奇案。太原奇案沒能列入其中,是因為它本身是虛構的,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案件,而「清朝四大奇案」卻全部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案件。太原奇案是很有名的一個晉劇。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只要注意一下,劇中奇遇、巧合是如此層出不窮,就知道其必有偽。
  • 從四大晚清奇案談起
    《投名狀》電影改編於晚清四大奇案之刺馬案,講述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年間,一件兄弟鬩牆的奇案。在清朝末年,因為當權者的更替等原因,發生了很多冤案。在這些冤案中,又以刺馬案和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等最為出名,合稱為清末四大奇案。那麼清末四大奇案是哪些呢?這些冤案背後又有哪些寓意呢?何為刺馬?刺倒是刺殺的意思,而馬是指的一個人。
  • 晚清四大冤案—名伶楊玉樓冤案
    韋母與楊月樓密商,仿照上海民間舊俗行搶親之舉.韋女叔父即與在滬香山籍鄉黨紳商以楊月樓拐盜罪公訟於官。正當他們在新居行婚禮之日,縣差及巡捕將楊月樓與韋女抓捕,並繳獲韋氏母女衣物首飾七箱據傳有四千金。在解往公堂的路上,韋女危坐在一輛小車之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紅衣仍穿在身上,沿途隨從及觀眾甚多。
  • 詳解清朝四大冤案,真相到底如何?
    特別是在同治、光緒之交,慈禧垂簾聽政時,朝中紊亂,生靈塗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震驚,後人稱之為清末四大奇案。從中就可以看出當時清朝的黑暗和百姓的無奈!
  • 清末四大奇案之三:太原奇案
    今天我們來說說太原奇案,這是清末四大奇案中慈禧唯一沒有插手幹預的一個,也是故事最有趣、情節最離奇、結局最美好的一個。
  • 清末奇案「刺馬案」,究竟是不是奪妻之恨,為何成慈禧心中的痛?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1期:前面我們講到了翁同龢的聞名天下之舉,也就是清末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跟小白菜案的告破。
  • 清末四大奇案之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梳理:遠不是伸冤這麼簡單
    一個打工者的死亡案件,竟然牽連了浙江官場100多名大小官員一是因為上海《申報》的介入宣傳,二是因為慈禧太后正想藉此整頓浙江官場湘系官員。劉錫彤拍著胸脯保證,這案子鐵證如山,自己辦了一輩子的案,絕不會草菅人命。案卷進一步上報都察院。伸冤第一步。楊乃武屈打成招關進死牢以後,就開始寫訴狀翻供,乘姐姐和老婆探監時交給她們。楊乃武是讀書人出身,發生這樣的案件,學界一片呼聲,紛紛重審。
  • 清末奇案「刺馬案」,到底是不是奪妻之恨,為什麼會成慈禧心中的痛?
    前面我們講到了翁同龢的聞名天下之舉,也就是清末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跟小白菜案的告破。 可以說,此舉非常符合慈禧太后的心意,也為翁同龢走進大清權力中樞奠定了基礎。但實際上,楊乃武和小白菜案,並非是個案,其實是另一樁清末奇案「刺馬案」的延續。
  • 清朝冤案,戲子楊月樓,戲劇的人生
    清朝冤案,戲子楊月樓,戲劇的人生。其中廣東富豪的女兒韋阿寶便更是對楊月樓產生了愛慕之情,每次都來楊月樓表演的地方捧場,真的是對楊月樓用情至深。一次,楊月樓在臺上邊表演完來到後臺,一位中年婦女站到後臺門口,手裡還拿著一封信,看楊月樓終於表演完了,她趕緊上前將手中小姐託付的信拿給楊月樓,而這位小姐恰好就是愛慕楊月樓的韋小寶,幫她交信的人就是她的奶媽。
  • 晚清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的謎團
    這就是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馬案。 關於張汶祥刺殺馬新貽的原因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下刺馬案發生時的時代背景。袁保慶以彪悍著稱,一旦抓到那些個裁撤後在社會上為非作歹的散兵遊勇,往往就地正法,因此湘軍勢力對馬新貽恨之入骨。
  • 清末4大奇案之一,楊乃武小白菜冤案,慈禧為何替他們鳴冤昭雪?
    在那些冤假錯案中,有四件極為複雜,審理過程也相當曲折的案件,最為轟動,又被稱之為清末四大奇案。 分別是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
  • 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馬案,更像是太平天國的倖存者們為曾國藩下的套
    清末四大奇案分別是,刺馬案、楊月樓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和太原奇案。四大奇案中,又以刺馬案最為撲朔迷離,其幕後真相至今仍爭論不休。故事更被搬上大銀幕,改編成多部電影,最為接近的要數《投名狀》。刺馬案發生在同治年間,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客刺殺身亡,消息傳到北京後,滿朝譁然。同治皇帝大為震驚,連發四道加急密旨,要求不得大事化小,務必揪出幕後主使。
  • 香港十大奇案系列之空姐溶屍案
    似乎香港的奇案,犯案者總擅長「毀屍滅跡」。除拋屍、炸屍外,又現溶屍... 要數香港轟動程度數一數二的案件,1989年發生的空姐溶屍案,定必佔一席位。案中主角黃大衛,因為同時與兩名女性交往,引起兩人爭風呷醋。這次桃色糾紛令28歲任職空姐的黃紫君被殺,兩人後來以腐蝕性液體將死者溶掉。這宗案件最耐人尋味之處,除了謀殺案中涉及一段三角孽戀外,審訊期間亦譜出另一段愛情故事。
  • 清朝末年的「太原奇案」,被稱為四大奇案之一,它的案情奇在哪裡?
    導語: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太原奇案,因為其人物關係的複雜,案情的曲折離奇而歷久不衰。 曲折離奇的案情 話說山西太原有個名叫張百萬的巨富,他本將自己二女兒許配給了曹文璜。但後來曹家家道中落,於是張百萬想悔婚將女兒另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