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春,一個胸無城府的女子

2021-02-08 虎丘書院

《紅樓夢》中對賈元春的描寫不多,她正面出場的情節大多集中在省親的那一回。

 

她在華美莊嚴的皇家儀仗隊的前呼後擁下回到娘家,這在外人看來是多麼榮耀的事啊,可她卻似乎看不出有什麼得意喜悅之情。


相反,見到賈母、王夫人等親人之後,她悲悲戚戚、哽咽難言,說:「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


又隔簾含淚對其父賈政說:「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這是她見到久別親人之際,發自肺腑的真心話。


由此可以看得出,元春雖貴為皇妃,但她生活得並不幸福,皇宮裡的富麗堂皇、金尊玉貴的日子,並不是她真正嚮往的生活,她喜歡一家人在一起安享天倫之樂的平凡日子。



然而,她是皇帝的妃嬪,一言一行時時處處都要顧及皇家身份,說什麼「那不得見人的去處」、「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這些話,豈不是對皇家的大不敬?


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有多少雙眼睛在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有多少耳朵在傾聽著她的一言一行!她怎麼能如此毫不掩飾地說出這樣的話來?她難道就不怕周圍那麼多太監和宮女嗎?即使他們都是自己的親隨,但能保證個個都對她忠心耿耿?


可見,元春為人心思多麼單純,多麼缺少心機,像她這樣不懂得防範別人、把內心的喜怒哀樂輕易外露的人,要在複雜險惡的宮廷中生存,那是何其地不容易!


那次省親臨別之際她還對賈母等人說「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這說明她是期待著再次省親的機會,可自從那次去後,就再也沒有見她來省親,也許,她失去了皇上的歡心和信任也未可知。


在第二十七回製作燈謎的那段情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元春直來直去的性格。書中寫娘娘差人送出一個燈謎兒,命大家猜,大家都猜了,也都各自製成一謎,掛在燈上。


太監拿回去,至晚間出來傳諭:「前娘娘所制,俱已猜著,惟二小姐與三爺猜得不是……」太監當時就給猜著的人頒賜了娘娘所送的東西「每人一個宮制筒,一柄茶筅,獨迎春、賈環二人未得。迎春自為玩笑小事,並不介意,賈環便覺得沒趣。」


讀到此處,我都不禁為迎春、賈環二人感到委屈,在這麼一個熱鬧的公眾場合,身為貴妃娘娘的姐姐怎麼能如此明顯地揭露弟弟妹妹的短處?這不是公然給他們沒臉嗎?


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十幾歲的少年,更愛面子,更宜小心呵護才對呀,元春怎麼能不懂這一點呢?就像我們在課堂上講評作文,也往往只表揚那些人寫得好,很少當眾宣布誰寫得多麼糟糕,對寫得不好的,一般會和他們單獨面談,免得他們難堪。


考試成績也一樣,現在許多專家也不提倡公布排名和分數,因為公布排名會給一些成績差的同學增加心理壓力和傷害——扯遠了,我們還是回到文本。


看,元春不但沒給迎、環二人賞賜,還令太監傳話說:「三爺說的這個不通,娘娘也沒猜,叫我帶回來問三爺是個什麼?」眾人都來看,見賈環做的是:「大哥有角只八個,二哥有角只兩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愛在房上蹲。」眾人看了,大發一笑。


賈環只得告訴太監,「一個枕頭,一個獸頭」。看到這裡我就更想不通了:如果前面的事還可以說是娘娘不徇私情、賞罰分明的話,這裡就有些故意為難的意味了。


我覺得這個謎語雖然文字不雅,但還是很好猜的,枕頭、獸頭是當時人們都熟悉的尋常之物,難道才華出眾的元春真會猜不著?即使真一時猜不著,也沒必要大張旗鼓地讓太監傳話出來當面問他吧,不就猜個謎語嘛,只是玩笑取樂而已,並非什么正經大事,何必如此認真?


想必是元春沒進宮之前,在家裡經常見到母親王夫人和趙姨娘的明爭暗鬥,耳濡目染之下,對趙姨娘也滿懷一腔怨恨,以致「恨屋及烏」,在面對賈環時也不自覺地流露出嫌憎之態?


另外,元春省親的那次給家人賞賜的禮物,也可以明顯看出她的感情傾向。給賈母的自然是一等賞賜: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貴長春」宮緞四匹,「福壽綿長」宮綢四匹,紫金「筆錠如意」錁十錠,「吉慶有魚」銀錁十錠。


邢夫人、王夫人二份,只減了如意、拐、珠四樣。賈敬、賈赦、賈政等,每分御製新書二部,寶墨二匣,金、銀爵各二隻,表禮按前。這幾個算是二等賞賜。


給寶玉的和寶釵、黛玉諸姊妹一樣,都是:「新書一部,寶硯一方,新樣格式金銀錁二對」,賈蘭則是「金銀項圈二個,金銀錁二對」,給這幾個的賞賜都是屬於第三等的。


第四等是尤氏、李紈、鳳姐等,「皆金銀錁四錠,表禮四端」。而唯獨給賈環的卻只和賈珍、賈璉、賈蓉等一樣:「皆是表禮一份,金銀錁一雙」,這是所有主子中最末等的賞賜。


這就有些令人想不通了:同樣是姊妹,為什麼獨對賈環待遇不一樣?如果說是因為他是庶出,那迎春、探春不也是庶出嗎?


還有更明顯的一次,是在第二十八回中,元春端午節給眾位姊妹賞賜的禮物中,獨寶釵和寶玉的是一樣的,都是「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


而「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元春在省親的時候對黛釵二人同等看待,為什麼到端午節就態度變了呢?這其中的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說明在元春的心目中,寶釵是理想的寶二奶奶的人選,而黛玉不是。


元春的這種態度,府裡明眼人都已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寶玉還為此大惑不解,還傻傻地問:「這是怎麼個原故?怎麼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我一樣!別是傳錯了罷?」



由以上種種事例可以看出,賈元春雖因過人的才華和學識而才選鳳藻宮,後來加封賢德妃,顯赫一時榮耀無比,但其實她是個很不會做人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智商有餘而情商不足,她說話做事總是按著自己的心意和好惡,不懂得矯飾遮掩,不會虛與委蛇、上下周全。


她的這種個性,使得她在那種爾虞我詐的宮廷裡很難順利生存下去,最後終於走向「虎兕相逢大夢歸」的悲慘結局——在殘酷的宮鬥中敗下陣來,或在失寵的冷遇中鬱鬱而終,或被陰險的仇敵害了性命。


在第七十二回,寫到王熙鳳一次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有一個人向她要一百匹錦,說是宮裡的娘娘打發來的,她問是哪個娘娘,聽那人回答說不是自家的娘娘,就不肯給,那人就來奪。


這個看似閒筆的夢境,其實就是元妃在宮中困難重重、步步驚心的處境的暗示。高鶚的續書中寫元妃是因聖眷隆重、身體發福而終致痰癕而終,這實在有悖於曹公塑造的這個人物性格和故事的發展邏輯。


賈元春作為《紅樓夢》的命運之神,卻是一個頗具真性情性的率意女子,不會自我保護,雖榮華已極,然而不過是供皇帝消遣玩耍的藝術品而已,一旦失寵,便連命都難保了,由此也映現了賈府呼喇喇似大廈傾的必然命運。

相關焦點

  • 賈元春——一件怪事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侵刪賈寶玉的婚事是賈府上下最敏感的一根神經,選擇林黛玉還是薛寶釵都有不同的聲音,而在這兩種選擇中,賈元春這個貴妃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的砝碼,很多人都知道她通過賞賜端午節禮暗挺薛寶釵,但是卻不知道她為何要這樣選擇。其實書中透露過蛛絲馬跡,她是先試探過林黛玉之後,發生了一件事後,她才做出的這一選擇。
  • 賈元春:紅樓夢裡地位最尊貴的薄命人
    賈元春是榮國府二房賈政與王夫人之女,也是賈府元迎探惜四春中的大姐。她因為賢孝才德,很早即被送進宮中做女史去了。在古代,出生於富貴豪門的女子,雖然享盡榮華富貴,但在家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往往也註定會成為家族利益的犧牲品,賈元春走的正是這樣一條兇險之路。古語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又有俗語說,富不過三代。
  • 賈元春為什麼會被賜死?只因她發現了皇帝的一個秘密!
    賈元春非正常死亡,是《紅樓夢》早都埋下的伏筆。脂硯齋在第十八回元春省親批語[〈長生殿〉伏賈元春之死],暗示賈元春像楊貴妃一般死去。 楊貴妃死於馬嵬驛之變,被唐明皇賜死。推測賈元春之死,也是類似「馬嵬驛之變」。那麼,她究竟犯了什麼錯而被賜死呢?
  • 紅樓幽嘆:賈元春為何這麼早就領了盒飯?
    賈元春是被家族送入那深宮大內的,目的很明確:貢獻一女,為賈家爭寵固榮。至於元春自己的意願?那是根本不在考慮中的。可從後來她省親時的哭訴來看,元春自己是不願意入宮甚至是牴觸這種安排的,只不過她的意願與家族利益相比,實在輕微得不值一提罷了!再試問受贈一方皇上這邊呢?若按正經規矩,任何女子進宮都必須「參選」「選秀」——「選」出來的。
  • 紅樓夢——賈元春
    香櫞是呼應賈元春的元和袁崇煥的袁。二十年來辨是非,【此句典故出自袁崇煥擅殺邊帥毛文龍後的奏摺:惟皇上斧鉞之,天下是非之。在袁崇煥死去二十年後的南明抗清時期,天下人仍然在爭論當年因袁崇煥的錯責將他問罪處死的這個選擇是否正確】榴花開處照宮闈。
  • 賈元春省親暴露四個弱點,令皇帝厭棄,把鳳藻宮變成「冷宮」
    之前解讀過賈元春晉升賢德妃,是皇帝迫於秦可卿葬禮上,北靜王為首的四王八公違法出席,公然結黨的壓力,不得已的安撫手段。並不是賈元春得寵才獲得晉封。從賈元春的人物性格特點總結來看,會發現賈元春不得寵是有道理的。她不得寵,主要是做錯了幾件事,令皇帝厭棄。一,賈元春不得寵,常常自怨自艾。
  • 看了新版《紅樓夢》中的賈元春,突然明白皇上為什麼要抄賈家了
    元春雖然只是一個小女子,但是她的命運關係著賈府甚至四大家族的興衰。她被晉升,賈府和其他的王家、薛家、史家都開心,都覺得又有了振興家族的希望。她後來莫名其妙地死去,暗伏著賈家失去了靠山,四大家族失去了支柱。果然,在她和王子騰死去不久,賈府迎來了抄家、獲罪的厄運。四大家族一敗塗地,無一倖免。
  • 紅樓夢:賈元春的結局藏在這四字之中,直到被賜死才明白
    賈元春,是賈府的一個重要人物,雖然出場次數甚少,但也對榮國府的興衰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她與榮國府相互依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脂批中,作者只用四字便概括了賈元春的處境:悲險之至。
  • 賈元春真的是「暴病身亡」嗎?
    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這些語句讀來確實有觸目驚心之感,因為在那樣一個以封建王權為尊貴的社會,即使有任何抱怨,但是在「省親」那樣的場合面對那麼些人說出這樣的話,令人費解)。這次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後暴病而亡。
  • 賈元春省親來去匆匆,時間安排上有5個疑點,透露賈元春的1個秘密
    從這段話可知,賈元春出門一趟不易,因為幾乎事關她身影活動之處,都要萬分小心,有各種各樣的禮儀。詩綠鳳認為,這些都不難理解,但奇怪的是有一個地方的安排,讓人匪夷所思。什麼地方呢?詩綠鳳對此有與眾不同的觀點。
  • 賈元春難道真的是「暴病身亡」嗎?
    賈元春難道真的是「暴病身亡」嗎?賈元春,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自幼由賈母教養。作為長女,賈元春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寶玉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後因「賢孝才德」,賈元春被選入宮作女吏,不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賈家為迎接她來省親,特蓋了一座省親別墅。該別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得太奢華了。
  • 黛玉做了一件「出格」事,賈元春:我就喜歡不按套路出牌的女孩!
    那麼,賈元春更喜歡哪一位表妹呢?薛寶釵很端莊典雅,就算發現了賈寶玉寫詩中的失誤,也只是悄悄在旁邊指正:「她因不喜歡『紅香綠玉』這四個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她爭執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字改了吧。」在這一點上,林黛玉卻很顯然和薛寶釵完全相反,她是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姑娘。
  • 賈元春因何而死?除了娘家連累,還有她隱秘的致命弱點。
    在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釵中,賈元春的出場是最少的,然而她卻是唯一一位聯繫著四大家族和朝廷的正釵,她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也象徵著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賈元春興,四大家族跟著風光無限,賈元春亡,四大家族也將笙歌散盡。
  • 「金陵十二釵」之賈元春:為什麼說元春省親更像是「死別」?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金陵十二釵」之賈元春,元春進宮是自願的嗎?最後結局如何?金陵十二釵,是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最優秀的十二位女子。她們分別是: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這十二名女子結局各不相同,每個人性格都刻畫的非常形象,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接著聊聊第八釵——賈元春。賈元春是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嫡長女,賈寶玉的親姐姐,賈家四姐妹之首。《紅樓夢》賈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惜春、探春」暗含紅樓夢結局「原應嘆息」揭示了悲劇收場。
  • 賈元春的華麗轉身:找對了靠山,女史也能變貴妃!
    當然了,即便是最普通的宮女,也有可能一朝得到皇帝的寵愛,一步步走向嬪妃的道路,女史賈元春自然也有這樣的機會。但是,後宮中有多少女人啊,有的宮女一輩子都見不到皇上,能得到皇帝寵幸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然而,賈元春竟然做到了。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她為何能從數不清的後宮女人們中間脫穎而出的呢?
  • 紅樓夢:脂硯齋一句話,揭開賈元春的死亡真相
    其實,賈家究竟是如何覆滅的,與一個人有著重要的關係,這個人就是賈元春,被封為賢德妃的賈元春,是賈家唯一的靠山,她的榮辱興衰,直接與賈家的命運有關。所以,要想弄清楚賈家是如何覆滅的,賈元春的死亡真相就至關重要。
  • 紅樓夢:賈元春被賜死與太上皇有關?賈璉說出他們的秘密
    也是賈元春之死的根源。五,周貴人和吳貴妃根本不存在,都是指賈元春。賈元春初入宮是女史,對應的嬪妃等級是貴人。晉升鳳藻宮尚書,就是賢德妃。女史對尚書,貴人對貴妃。周貴人通「謅貴人」,胡謅的貴人是「假貴人」。
  • 林黛玉有心準備,賈元春為何不成全?不給機會施展才華?
    賈元春省親,林黛玉頗費苦心、安心「準備大展其才、壓倒眾人」,實際情況如何?賈元春給了賈寶玉很大的發揮空間、有心希望他「大放異彩」,但對眾姐妹們則堪稱「敷衍」、限定每人只做一首詩。林黛玉滿腹才華卻沒有施展的機會,只好偷偷幫賈寶玉作弊、替他寫他無力寫完的部分。
  • 作者安排賈元春在夜裡省親,是啥意思?難道她不是人?
    然而,詭異者,:賈元春寧,竟置夜半,且賈元春夜寧,前後共哭了六,若青楓林下之鬼吟!豈賈元春是鬼?且評書人脂硯齋何點評賈元春省之事也??自政老節以降旨截,賈母等入此盛,以秦卒引,惟書數「?」,將潑天喜言矣,接黛玉回,璉、鳳言,以嫗勾出省親事來。
  • 「虎兕相逢大夢歸」,賈元春在皇宮發現的真相,賈家難逃抄家
    紅樓夢真事隱之七|虎兕相逢大夢歸|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事隱」最後一期,講講賈元春的判詞「虎兕相逢大夢歸」。賈元春和賈家捲入其中,最後賈元春如楊貴妃和五月榴花神孫權皇后潘淑一樣,都被縊死。賈家也因此被抄家。 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云: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