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日本導演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英文版紀錄片在外網走紅了。
其實,距離這個紀錄片放送日也有一陣子了,但這幾天才突然被歐美網友注意到。
說明一個問題:他們才想起來好好學習一下我們的防疫手段。
《南京防疫現場》這個紀錄片裡,展示了很多在我們看來已經不稀奇的防疫措施
比如任何一個公共場所,哪怕一個小小的超市,都要測量體溫、檢查口罩才能進入。
比如電梯間裡放一包紙巾避免接觸;
比如在飯店吃堂食要掃碼登記、落座不能和同伴面對面吃飯;
點外賣的包裝上也寫有接觸人員的姓名和體溫度數;
打車時前排和後排之間安裝的隔離防護膜;
一個小區有一例確診,整個小區封鎖,只留下一個門;
在手機上就能查到感染者的足跡路線,避免他人去此地再次感染;
即便這些防疫手段在我們看來已經不再稀奇,但是在紀錄片裡重新回顧到這些,才突然感覺到這場疫情裡投入進來的人力物力到底有多大。
不說別的,光是為了疫情設計出來的程序系統就已經數不過來了。
這個紀錄片也讓海外很多國家意識到,疫情越來越嚴重,是時候向中國學習了。
上圖的微博就是紀錄片的日本導演,叫做竹內亮,久居南京,和中國妻子早已結婚生子,還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隨著紀錄片在全球範圍內的走紅,日本電視臺還採訪了《南京抗疫現場》的導演竹內亮。
也是因為這個採訪,我才真正注意到這位有個性的日本導演。
在採訪中,日本記者試圖問一些很有「引導性」的問題:
"你覺得中國做的措施日本能做到嗎?"
竹內亮:國外回來的人都隔離14天這個日本應該做不到,地鐵貼二維碼追蹤行程這個日本應該可以吧
「如果民眾不居家隔離或者在路上不戴口罩會怎樣啊?」
竹內亮:也不會怎樣啊,只是大家都很怕死所以大家都很團結
「你被強制隔離了14天你難不難受啊?」
竹內亮:還好啊,我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物業天天給我送菜
「民眾就聽政府的話,政府讓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唄?」
竹內亮:他們很團結,不像日本群眾整天互相噴來噴去;
......
不是我說啊,你們問得這都是什麼問題!
也是挺無語的......我們中國人戴口罩就非得要扣一個「不自由」的帽子給我們?
就像竹內亮說的,我們是真的怕死,不像在座的各位記者這麼看淡生死。
因為這個採訪,我也開始了解到竹內亮是一個怎樣的導演。
他在回答日本記者的問題時,客觀公正,面對那些有引導性的問題也足夠聰明。
想來也是,一個日本人,能在南京居住這麼久,除了人品被認可以為,更重要是因為他對那段歷史的正確認知。
早在2010年,竹內亮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當地人遇到他後都好奇於他的日本導演身份。
碰見他的中國人都覺得他和那些日本大明星非常熟,還問起他們的近況。
竹內亮本人也是個逗比體質:
更莫名其妙的是,當地人會對他說一些帶有刻板印象的話
2010年,竹內亮被問到這些奇怪問題,真實地被嚇到了
而這也促使了他要拍攝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他介紹住在日本的中國人
也想介紹住在中國的日本人
但他的拍攝思路很清奇。
他並沒有單純的去拍攝現在的日本是什麼樣子的,也沒有去採訪日本人。
他的目標明確:既然我是想給中國人介紹日本,那就採訪在日本居住的中國人,拍攝中國人的衣食住行,也許更有意義。
在《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裡,那些住在日本的中國人.
有的是機場保潔員,在她的管理下,東京羽田機場連續4年被評為世界上最乾淨的機場。
有在日本生活十多年依然不會日語的四川大哥,卻開了一家川菜館,成為人生贏家。
都是生活在日本的普通中國人。
他也會拍攝留在中國的日本人。
有投身於中國盲人教育事業幾十年,早已拿到中國綠卡的青木陽子女士。
也有投身於拍攝中國壯麗美景和記錄藏區古蹟的日本老人,大川健三,他也拿到了中國綠卡
我們都看慣了太多製作精良的紀錄片,場面浩大、耗資巨大,轉而去看竹內亮的紀錄片,難免會被「粗糙」到。
即便是如此粗糙的紀錄片,還是在豆瓣上獲得了9.3的高分
竹內亮倒是不介意所謂的畫面和逼格,他只追求兩個字,「真實」。
他還在採訪裡說到自己最喜歡中國人在鏡頭前的感覺。
其實,這句話剛說完就有個很有趣的場景。
竹內亮說到自己不喜歡喝常溫的中國啤酒,然後就問到鄰桌已經喝紅臉的幾位大哥,喝的是冰啤酒還是常溫的。
結果領桌大哥也不和同伴舉杯侃大山了,二話不說直接拿著酒過來讓竹內亮嘗嘗.......
太真實了,前一秒剛說完中國人面對鏡頭很隨性
下一秒中國大哥現場展示什麼叫熱情隨性。
幾個大哥喝嗨了,拉著竹內亮一起喝......
竹內亮和大哥說,你在百度搜下我的名字(自豪)
大哥:你也在百度上搜下我的名字(更加自豪)
這種「領桌互動」在中國看似很平常的畫面,在日本,自然是很少見的。
竹內亮自己也說,日本人很在乎氣氛文化,每個人都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他說:
「我做導演十年,拍過全世界的人。
但從我的經驗來說,拍得最有意思的是中國人。
鏡頭裡的他們非常活躍、直爽、直接,不做作。
哭了、笑了、生氣了,他們都無所謂,會把自己的感情真實表現出來。」
從竹內亮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他對所有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作為導演,他把這些感悟都放進鏡頭裡,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
就像他在《南京防疫現場》裡,說的這樣一段話:
「歐洲的朋友們,不要歧視戴口罩的亞洲人。」
觀眾能被《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中的每一期人物感動,也能在他拍攝南京防疫時說的話觸動。
「我能感受到南京市寧願犧牲經濟,也要戰勝疫情的決心」
「我們做這個視頻,不是想呼籲大家模仿南京的措施,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視頻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亞洲還是歐美。
他的立腳點只有「人」本身。
是啊,在病毒面前,人類之間總是要互相攻擊、你爭我鬥。
不管什麼恩怨,先戰勝病毒,好好活下去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