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對南京幾乎一致好評(圖)

2021-01-08 鳳凰江蘇

在南京,日本人只有不到500 個。他們來南京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出於工作,有的出於偶然,有的出於好奇,也有的出於無奈。但相似的是,來之前他們多少都會覺得恐懼,來了後卻漸漸不再懼怕,對南京幾乎都是一致好評。不少人還對我說,南京其實比他們想像的對日本人要更包容。

2016年12月13日,上午10點01分,悽厲的警報聲又一次在南京上空響起。

兩年前,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經過3天的審議,每年12月13日被正式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就是在那一年,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我冒出了拍攝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人的想法。

南京有多少日本人?中國有那麼多城市,他們為什麼選擇南京?在他們眼裡,南京又是怎樣的一座城市?這些和南京大屠殺慘痛史實糾纏在一起,敏感而又現實的問題,不斷在我腦海裡浮現。

今年七月,通過我的高中老師,我聯繫到了一位南京大學的人類學博士,川瀨由高。他來自日本北海道,過去幾年,一直在南京周邊一個叫高淳的地方做田野調查,每天和當地的農民們住在一起。農民們開玩笑叫他「小日本鬼子」,但卻跟他相處非常愉快。最後,他要回日本前農民們還對他很不舍,請他吃了好幾個鹹鴨蛋。

從川瀨那裡,我得知在南京的日本人有一個微信群。他在群裡提到了我的拍攝想法,問大家有沒有人願意來見我。一開始,我以為日本人會很害羞,並沒有抱太多期望,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七八個日本人加我微信表示願意見面。

其中,有位南京大學的留學生叫坂本,說他在日本有工作,來中國讀書。聊的過程中,我們無意間聊到了日本老闆很嚴厲的問題,我就問他,你老闆是什麼樣的人?他說,我的老闆是安倍。他的回答把我嚇了一跳。然後他對我「招」了,說其實他是來自日本的外交官,到南京來學習中文,跟我見面是想探探我是真的在做紀錄片,還是一個不懷好意的「間諜」。

這段小插曲讓我對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人群體更加充滿了好奇。後來,通過介紹,我認識的在南京的日本人越來越多。有同樣是外交官來中國讀書的三枝與土屋,嫁給了南京老公的日本女孩秀美,本人是混血娶了個南京老婆剛剛生了寶寶的酒吧店長ryo,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當天過生日的日料店老闆,不顧家人反對來讀書的minori等等。

透過他們,我逐漸了解到,其實在南京日本人只有不到500個,而在相鄰的上海,這個數字是50000。南京日本人少,除了歷史原因,和南京在招商引資上向來比較保守也有關係。總之,日本人來南京的機會著實不多。

而他們來南京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出於工作,有的出於偶然,有的出於好奇,也有的出於無奈。相似的是,來之前他們多少會覺得恐懼,但來了南京後都漸漸不再懼怕,對南京也幾乎都是一致好評。不少人還對我說,南京其實比絕大多數中國城市對日本都要包容。

最讓我感動的,是片中的那位嫁到南京的石川果林。當初嫁來的時候,男方家庭一直反對,可她未婚夫那位經歷過南京大屠殺的奶奶卻說,沒關係,你嫁吧。

還有在日料店打工的小哥仁通,為了愛情來到中國。在12月13日當天,面對討厭日本的南京人「不是他幹的無所謂,日本人就是日本人」的指責時,他仍然會覺得不好意思。儘管,他聲稱自己的爺爺並沒有來過南京。

如果不是拍這個片子,我可能永遠不會有機會跟這麼多日本人接觸,也不會有機會更仔細地觀察這樣一個生活在歷史與現實矛盾中的群體。

當然,也有人不願意接受拍攝,擔心放出來後大眾對他們會有難聽的評價。還有人面對鏡頭,肆無忌憚地說出了一些個人對歷史的看法和質疑,哪怕知道我聽後會不舒服。但有趣的是,他們都喜歡這座城市,習慣了這座城市,渴望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當下的南京,即便有時不可避免地帶著一份小心翼翼的警惕。

南京日本人會的會長兔澤,來南京已經有20年。他對我們說,在南京街頭,看到梧桐樹粗壯、高大,走在它們下面會有種安全的感覺。他希望自己可以在中國安家落戶。

2016年12月13日,時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9周年公祭,警報聲再度鳴響,市中心最繁忙的街道上沒有了車輛。

我不知道第一次經歷公祭日的結奈心裡會怎麼想?不知道果林會不會擔心自己的三個孩子今天在學校被人欺負?仁通會不會又裝一次韓國人?兔澤先生是否會走過街頭那鬱鬱蔥蔥讓他感到無比安全的梧桐樹?

但我知道,大屠殺後79周年的紀念日,整個南京都在為逝去的亡靈默哀,祈禱世界和平。這座城市沒有忘記歷史,也沒有留下仇恨。

相關焦點

  • 他住在南京的理由
    大圖:《我住》四周年南京場粉絲見面會。 上圖:竹內亮。 左圖:工作中的竹內亮團隊。 2019年12月28日,莫愁路329號,《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舉行了四周年粉絲見面會。
  • 這個住在南京7年的日本導演終於火出圈了!
    上圖的微博就是紀錄片的日本導演,叫做竹內亮,久居南京,和中國妻子早已結婚生子,還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隨著紀錄片在全球範圍內的走紅,日本電視臺還採訪了《南京抗疫現場》的導演竹內亮。也是因為這個採訪,我才真正注意到這位有個性的日本導演。
  • 日本導演拍攝《南京抗疫現場》,稱希望各國能有所啟發
    不久前,一部十分鐘左右的短紀錄片衝上了日本雅虎首頁,引起了廣泛熱議。幾乎所有的日本電視臺都轉載了這條視頻。隨後,該紀錄片又被翻譯為多個語言版本,在海外媒體中引起新一輪的報導熱點。
  • 南京優嘉病毒疣醫學研究所科普視頻受到一致好評
    南京優嘉病毒疣醫學研究所科普視頻受到一致好評 時間: 2020-12-07 13:52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王林 為了推動普及全民健康教育、促進性健康協會的工作開展,南京優嘉病毒疣醫學研究所始終堅持科普之路,努力傳播健康科普內容,讓更多人能夠健康地享受美好生活,助力全民健康。
  • 【V觀・面孔】竹內亮:我住在南京的理由
    3月10日,南京舉行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在現場講話時為一位日本導演拍攝的南京抗疫的短片點讚:     「日韓的科技企業,應該說目前是我們很好的招商對象。包括竹內亮關於南京抗疫的短片在日本引起了非常好的反響,這等於幫我們在日本做了一個招商宣傳,我們相應的工作一定要跟進。」
  • 《南京!南京!》登上日本NICONICO
    南京!》18日晚在日本Niconico網站公開播放。15日,該網站還在新上線的紀錄片頻道播放紀錄片《靖國神社》。據悉,該網站還將從24日開始播放5集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分析認為,這次能在日本最大視頻網站放映一系列日本侵略戰爭題材的影片,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南京人不能忘!75年前的今天,日本戰敗投降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南京又一重磅新盤橫空出世 地鐵口100米、一線湖景、四大商場環繞、區政府對面、南京人不限購!南京第二座「映」系高端住宅即將首開!
  • 日本人眼中的南京事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性(在華留學生): 對於南京大屠殺,當然知道。我記得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有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記述,內容大概是講日本人在南京殺害了很多人。我曾在網上讀到過中國人批判「日本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報導。
  • 這個日本人,用紀錄片為南京抗疫點讚
    最近一條名為「南京抗疫日記」的視頻 出現在了日本雅虎首頁上 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 視頻的製作者是現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一名想讓日本人了解中國的
  • 當日本人在南京街頭求助,會發生什麼?這個南京人回答出了中國魂
    日本的這種屠殺的行為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不可饒恕,這是種令人髮指的行為。但是現在日本人出現在南京的街頭進行求助的時候,恨得牙根痒痒的南京人會怎麼做呢?真的就有這麼一個日本人進行了這項社會調查,她冒著不怕被打死的危險,走上南京這座冤魂密布的城市的街頭,進行求助,以此來調查如今的南京對待日本的態度是怎麼樣的。走在南京的街頭,這位實驗人員感到無比羞愧,並且為日本之前爛無人性行為進行了批判。
  • 日本導演紀錄片獲南京檔案館永久保存
    《南京抗疫現場》,是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作品,這部10分鐘的短片,濃縮了南京的社區、公司、快餐店、地鐵站等各種場景的防疫措施,展現了國際友人視角中的南京。4月3日下午,南京市檔案館舉行日籍導演竹內亮的《南京抗疫現場》相關影像資料捐贈儀式。
  • 「南京抗疫」霸屏日本背後,這個「假日本人」導演窩在中國7年了
    他是中國女婿,定居南京7年,因為拍攝系列短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收穫幾百萬粉絲。|作者:尹潔|編輯:咖喱「大家好,我是住在南京的日本人竹內亮。過去兩周,我一直在家裡自我隔離。南京政府貫徹了嚴格的隔離措施,到今天3月1日為止,已經連續11天沒有新的確診患者了。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一開始她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給她做過20餘年翻譯的常嫦說,松岡環不僅承受著「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攻擊」,還面對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對日本人的戒心」。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
  • 定居南京的日本人拍了部「網紅」紀錄片 曾在揚州的澡堂裡被粉絲認出
    交匯點訊 秦淮河邊,明城牆下,可能你在南京遇見過他,頂著一頭捲毛,騎著共享單車,總是好奇地問「你為什麼住在這裡」。這部在網絡上點擊量早已過億的「網紅」紀錄片豆瓣評分9.3,而導演竹內亮和他的妻子趙萍就一直生活在南京。一個日本人來到中國,愛上南京,還拍了一部高分紀錄片,那麼,他為什麼住在這裡?
  • 我不是藥神,我是住在能仁裡20年的老南京人!
    上映幾天,豆瓣上45多萬人評出8.9超高分,票房突破18億元,直接刷新今年度華語電影票房榜TOP 10名單,可謂口碑和票房雙豐收。在《我不是藥神》電影裡,除了印度的鏡頭外,其他幾乎都在南京拍攝。監製兼主演的徐崢說,南京是他的福地。《春光燦爛豬八戒》是在南京拍的,《我不是藥神》很多鏡頭也是在南京取景。南京對於徐崢而言有著特殊的情結。
  • 日本導演拍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又火了!
    日本電視臺對紀錄片的報導在南京生活7年的日本人 說起竹內亮,對於很多網友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竹內亮來自日本千葉縣,是一位南京女婿,在南京定居已經五年多了。2014年,他和妻子趙萍開始在南京創業,開始拍攝製作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簡稱《我住》)。通過拜訪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介紹中日兩國不同的風土人情。其細膩又接地氣的風格吸引了大批粉絲。
  • 這個日本人在南京7年,他的抗疫生活走紅海外,原來誤解這麼大
    被全日本人學習3月上旬,一部叫作《南京抗疫現場》的短片在海外受到廣泛關注。拍攝此片的導演,是一位定居在南京的日本人:竹內亮。01在南京拍抗疫短片的日本人2月上旬,導演竹內亮來到東京澀谷的街頭,拍攝短片——《日本年輕人為什麼不戴口罩?》。他發現,彼時的街頭依然熙熙攘攘,既然感染人數每日都在增加,東京街頭依然有一半人沒有戴口罩。
  • 李淼:(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熟悉我的人大多知道,我對「日本人」這個群體完全不反感;真正讓我反感的,是「無恥的人」。 而所幸,多虧了之前對《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資料的收集,讓我知道了一位非常有膽識,而且行動力超強的記者,清水潔。他在2015年寫了一本《調查「南京事件」》,應該可以看為日本最新的,對南京大屠殺的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工作。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一名日本導演在南京的「七年之愛」
    如果我還是在日本的話,再過10年、再過20年,還是沒有更大的節目。」竹內亮說,他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總是想挑戰自己,喜歡新鮮的事物。「如果我一輩子住在日本的話,沒意思。日本社會本身變化不多,而我渴望變化。」 竹內亮一心想到中國來,工作也不要了、房子也不要了。趙萍起初是猶豫的,趙萍的父母也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好好的、穩定的生活說放棄就放棄,風險太大了。」
  • 日本友人清明節來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這些二月蘭由日本友人在紀念館種植。朱曉穎 攝中新網南京4月1日電 清明節將至。4月1日,26名日本友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尖利石子路圍就的祭場內,長明火隨風跳動。巨大黑色無字碑前,懸掛著白底黑色「奠」字。「日本第31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26名日本友人,身帶「和平之花」紫金草標記,在祭場敬獻花圈、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