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個玩路亞的人肯定會被這個詞所困擾,那就是—結構,它是英語 Structure 的直譯,但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對這個詞既熟悉又陌生。那麼路亞中常提到的結構到底是什麼?
我的理解就是構成一個水域地理特徵的元素,這裡包括水庫周邊的地質變化、水壩、地勢起伏的變化、水中植物分布、山體的走勢等,以上的一切元素的交替變化稱之為釣場結構。
簡單來說,結構就是水底的表面。具體到路亞來說,結構的精髓是變化。通常來說,在路亞中提到的結構,指的是水底明顯不同於周圍地勢的地形。
而我們在結構裡作釣時,魚類所利用的水底結構複雜多樣,比如水底隆起、暗礁、老河床等。不論路徑怎樣,魚類總是利用不同於周邊環境的物體作為路標的。魚的運動路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總是從淺水域通向深水域或者相反。
深水—魚的家,魚類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型越來越大,伴隨體型增大就會越來越不願意離開深水。這對於我們路亞愛好者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它們會定期光顧淺灘的。在炎熱的季節,魚會從深水遊向淺灘的陡坡區域。陡坡區域可能會有少量的魚在活動,但不要在這個區域浪費時間。因為它們不是我們的興趣所在。
水底結構是魚類運動的路標。他們就是依靠這些路標給自己定位的。我們是可以找到這些路標的。探知水底結構大致有兩個方法:一是用等深線地形圖 + 魚探機來獲知水底地形;二是用適當的釣組拖底來感知。
這只是個人的一些拙見,如有不全面望見諒,釣友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說出你們都是怎麼熟悉水底結構,以及在水底結構區如何作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