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與涪陵榨菜集團相隔不到一公裡的長江涪陵段。 羅永皓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 (羅永皓)「嫩、脆、鮮、香」的涪陵榨菜經百年衍育,已發展成年產值超85億元的地方經濟支柱產業,香飄海內外。然而大規模生產後帶來的醃製廢水治理問題一直是榨菜產業發展的瓶頸。
又是一年青菜頭(榨菜主要原材料)成熟季。記者本周跟隨「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採訪報導主題活動走進「中國榨菜之鄉」重慶涪陵,了解到當地2000年便開始榨菜廢水治理的探索。
圖為涪陵榨菜集團生產車間。 羅永皓 攝
青菜頭在用鹽醃製、加工成榨菜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據涪陵區環保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區榨菜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達37家,年產生含高鹽、高化學需氧量、高氮、高磷的榨菜廢水約200萬噸。若這些廢水未經處理直排,會導致河流發黑髮臭、侵蝕田地。
為保護長江生態,2000年涪陵區開始探索榨菜廢水治理。經反覆摸索,2008年涪陵第一套有真正意義的榨菜廢水治理設施投入運行。2009至2015年,當地榨菜生產企業開始全面建設汙水處理設施,重點解決化學需氧量達標問題。2016-2019年,該區投資近2億元,新、改、擴建榨菜汙水治理設施42座,年可分別削減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排放量5000噸、400噸和100噸。
涪陵醃製廢水治理探索沒有就此止步。當地龍頭企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力圖從源頭、生產過程及末端減少汙染物產生,不斷提升醃製液及生產過程排水的綜合利用率。
圖為涪陵榨菜集團引進的MVR蒸發濃縮系統。 羅永皓 攝
「我們將榨菜鹽水中的鹽分蒸髮結晶,形成用於車間清潔的清水和用於醃製榨菜的21度濃鹽水。」涪陵榨菜集團副總經理吳曉容指著一副工作原理圖告訴記者,作為中國醬醃菜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涪陵榨菜集團累計投入5000萬元人民幣探索榨菜醃製廢水回收利用,2019年在行業內率先引進MVR蒸發濃縮技術。
據了解,該系統滿負荷運行狀態下,每天可處理鹽水220噸,回收食鹽16噸。與過去傳統的生化處理方式相比,MVR技術每噸可以降低處理成本25元,並具有佔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的優勢。目前涪陵榨菜集團已實現榨菜鹽水回收利用率100%,榨菜廢水綜合排放達標率100%。
「春節前,我們將投用更為先進結晶技術,將醃製廢水進一步結晶成85度固體鹽。」吳曉容說,該技術引進後每天可結晶12噸鹽,一年可為企業節省約160萬元人民幣的用鹽成本,順應「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綠色產業」的行業升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