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能成功?答案在一句話中,其中4個字直到今天也不過時

2020-12-23 貪吃的駱駝

東漢末年,宦官橫行,隨後黨錮之禍,外戚爭權,弄得是烏煙瘴氣。最後漢室衰微,王權不再,硝煙四起之後,群雄開始逐鹿中原,經過一番爾虞我詐,鐵馬冰河,最終進入決賽的只剩三個比較大的幫派,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魏、蜀、吳。

魏國的奠基人是一代梟雄曹操,吳國的建立者除了稱帝的孫權之外,孫堅和孫策也都有開創之功,而蜀國,能為劉備提供幫助的嫡系血親,只有……一個也沒有,劉封是他乾兒,劉禪則是阿鬥。那麼劉備到底是如何在亂世中,憑藉「一己之力」而三分天下的呢?

大多數人都認為,劉備之所以能成功,和他的宗室身份密不可分,因為在極其講究出身的漢末,如果你要沒有一個被人認可的身份,必定是舉步維艱。東吳的老孫家就是最好的例子,打董卓、削呂布的孫堅那麼猛,最終也不得不當了「壕二代」袁術的打手,小霸王孫策那麼年輕有為,也不得不聽命於袁術,如果不是袁術腦袋抽風登基稱帝,那麼孫權也很有可能要當個亂世的小長工。

後來袁術眾叛親離,孫策想在江東自己扯旗,他面對樹大根深的士族,不得不用血腥手段搞清洗,但最後要不是江東豪族周瑜入了他家的股,孫策就是再多活幾年,再暴力一點,老孫家也未必能在江東建立起一番基業。袁術之所以能在被董卓擠兌出洛陽之後,依然作威作福,靠的就是他家「四世三公」的餘蔭,同樣被掃地出洛陽,還混了個討董聯盟總指揮的袁紹,也是靠著同樣的家世。

不過雖然袁術有「四世三公」的家底,又手持傳國玉璽,身符亂世箴言,但他一離開大漢劉氏的背書,立刻就被打的生活不能自理。曹操很早就「挾天子而壓百官」,最後已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也沒敢第一時間改朝換代,為什麼?因為劉漢的上百年傳承,早已經深入民心,早已經成為一種象徵,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誰也不敢撕下這最後的一塊遮羞布。

劉備因為身上掛著宗室的標籤,所以在漢末的亂世之中,確實獲得了一些優待,但這絕不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當時劉協還是名義上的大漢話事人,佔據益州的劉璋,佔據荊州的劉表,不光身份要比劉備更高貴,就是佔據的地利,也遠非四處打工,無處安身的劉備可比,但他們最後卻沒有一個人能超越劉備,由此可見,身份雖然重要,但絕非決定性的因素。

那麼是劉備武藝高絕?雖然駱駝找到了劉備是雙手劍大師的記載,也做出了他可能是關羽、張飛老師的推斷,但是要說他是以武勇立的國,估計不用他從棺材裡跳出來反對,呂布、孫堅、馬超都要拍棺材板,那麼是劉備善謀……三國謀士估計要集體詐屍了。那麼是劉備善於為人?畢竟劉備是到哪打工,走的時候都絕不會空手,不過這種親人的屬性,幾乎是漢末群雄的標配,所以也算不得是獨門絕技。

那麼劉備三分天下依靠的究竟是什麼呢?

駱駝在陳壽的《三國志》中,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大意是說,當時曹操帥十萬大軍前去攻打荊州話事人劉表,而當時給劉表當保安的劉備,正駐紮在樊城,曹操的突然襲擊,讓劉備有點措手不及,於是劉備就決定戰略性的轉移,此時的劉表已經病逝,荊州的掌權人是他的犬子劉琮,劉琮是個軟骨頭,就像直接去喊曹操爸爸,但是他的手下和百姓,卻不想直接投降,於是很多人都選擇了追隨劉備。

當時戰況緊急,有人就勸說劉備,這幫百姓就是累贅,咱們別管他們了,趕緊的跑路吧,但是劉備拒絕了,並義正言辭的說,成就大事的人,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啊,這四個字從劉備嘴裡說出來,駱駝不知道大家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反正駱駝是驚喜交加。驚的是,我恍惚中感覺劉備是不是穿越了,喜的是,我似乎找到了劉備成功的關鍵。

以人為本」的核心就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個概念並不是劉備首創,早在他之前,儒家的先賢們,就有了這個說法,但是他們都是建議者,而不是實施者,但劉備卻是。「以人為本」的理論在歷史上傳承了上千年,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它才真正地落實下來,而劉備當時就能有這種想法,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縱觀他的人生,他是這麼說的,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當初他牧守平原,同姓的劉平,認為受他管轄心中不忿,就安排刺客去行刺他,但在此刻了解了劉備的為人後,竟然放棄了任務,並向劉備承認了錯誤,我相信當時劉備的表現,一定也和焦裕祿等人一樣,否則他肯定無法去感動一個刀頭舔血的刺客,在他說出這四個字的逃亡中,他守護了十多萬的百姓,卻丟棄了自己的妻兒,也是在這次以後,他才得到了荊州各地百姓的擁戴,他也由此有了實現「隆中對」的基礎。

由此可見劉備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把「以人為本」這四個字當成了自己的座右銘,並在行動中以它為準則,而這四個字,一定會隨著中國的歷史延續,而代代流傳,永不過時。

相關焦點

  •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有答案
    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是:儘管萊特兄弟在100多年前就將飛機開上了天空,但直到今天,人們仍然不清楚,飛機是如何飛起來的。從嚴格的數學層面上講,工程師們知道如何設計能在高空飛行的飛機,但數學公式並不能解釋氣動升力產生的原因。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兩個理論針鋒相對,但兩者均無法提供完整的解釋。這篇節選自《環球科學》3月新刊的文章,為我們詳細講述了飛機升空的科學爭議。
  •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答案在這裡!
    上回咱們說到,當劉備帶領大軍開始進攻孫權的時候,孫權開始向曹丕稱臣的事情。從表面上看,是孫權擔心,劉備和曹丕聯合起來一起進攻東吳,實際上,孫權是想通過曹丕的授權,使自己活得吳王的稱號,好為下一步稱帝做好輿論上的基礎。不過,話又說回來,劉備進攻東吳的時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呢?大家都知道,劉備對諸葛亮一直都是言聽計從的,為什麼在進攻東吳這麼大的事情上,反而不帶諸葛亮出徵呢?
  • 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卻只說了5個字,讓諸葛亮看清劉備真面目
    曾經刺客看到他的舉動都不忍心殺他了,這不是明君嗎?曹操攻城,百姓拖家帶口跟著劉備走,劉備不好的話,百姓還願意跟他走嗎?這不是明君嗎?其實,這都是被包裝出來的,就像是現在一些食物的包裝廣告一樣,實際情況還是要以食物真品為主。這麼一說,劉備或許是另一種人。
  • 曹操和劉備為什麼沒能堅持一起創業? | 劉三解
    上期節目我們說到了劉備與曹操一起殺了呂伯奢全家,還見證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千古名句誕生,倆人不但有討伐董卓的共同理想,還有這麼一個共同的秘密,按理說,已經具備了共同奮鬥的基礎,為什麼沒有繼續下去呢?
  • 曹操麾下一奇才,一眼看出劉備的為人,用22字預言劉備一生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大多數人,都對劉備不陌生,他是當時的梟雄之一。
  • 三國好人劉備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
    就像所有的老父親一樣,他很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一次傳授給他,讓他可以完全領悟,保住自己辛苦打下的這一片基業,穩穩噹噹地當個帝二代。可是,這位老人的一生經歷太豐富了。說不定就是這一次契機,讓劉備意識到:我別的硬體條件競爭不過別人,但我可以試著做一個好人。一個好人的標誌,是去做善事。無論善事有多小,總會慢慢影響到其他人——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就是劉備的發展規劃。他的原則很簡單,三個字:「善下人」。
  • 張飛死後,劉備脫口而出4個字,諸葛亮破口大罵:沒良心的大耳賊
    而劉備的品行也是被世人所讚賞的,因為他為人和善,待人寬厚,志向高遠,而更重要的就是他對兄弟又非常的有義氣。關羽和張飛也是一直跟隨劉備東徵西討,一心的輔佐劉備。正好劉備於他們相遇相識之時,也是黃巾起義爆發之時,於是劉備就在當地發起起義,加入了平定黃巾軍的隊伍面對梟雄曹操的百萬雄師,張飛卻毫無懼意,使出了一招獅吼功,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嚇退了曹操的大軍。
  • 「煮酒論英雄」,劉備為什麼不稱曹操為英雄
    《三國演義》這一段寫得很自然,筆者幼時初讀這一段,比較直觀的感受是劉備運氣真好,危難時刻老天爺也降下一個雷幫他。但現在讀起來又是另一番滋味,劉備當時為什麼不稱曹操為英雄呢?帶著這個問題,筆者重新梳理了一下。我們先看下曹操和劉備的關係(根據演義中的職位),曹操此時是丞相,劉備是左將軍,兩人是上下級關係,然後他們吃的這頓飯是上級請下級吃飯。
  • 劉備臨終前,僅用4個字,一語道出為何不用趙子龍
    劉備臨終前,僅用4個字,一語道出為何不用趙子龍 劉備臨終前,僅用4個字,一語道出為何不用趙子龍 來將可報姓名?常山趙子龍。三國時期的五虎上將之一,在蜀國是當之無愧的高級將領。戰場上無人能及,被譽為「常勝將軍」!
  • 為什麼是白手起家的劉備
    就好像他早知道自己生前絕對能成功一樣。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堅持,硬生生改變了自己不入流的命運,把自己強行拉高了幾個檔次,成為那個時代超一流的大人物。如果不是拼命的堅持和努力,我們就不會在史書上看見這個名字了。連跟別人和傳都不配。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劉備開了個玩笑。
  • 為什麼戴爾能成功?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已經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找到你人生的「大石塊」為什麼戴爾能成功?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已經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重心,他在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這就是聚焦,為了這件事,其他事都可以放棄,不管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小和尚問師傅,怎樣的人生是沒有遺憾的。
  • 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姜維的話或道出其中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在諸葛亮還未出山輔佐劉備以前,便已經對天下的局勢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來劉備三顧茅廬之時,更是出了「隆中對」給劉備以後的發展定下了戰略方針。輔佐劉備以後,更是使劉備擁有川蜀之地,讓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什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屢戰屢敗?
  • 呂布本來死不了,就因為劉備舉了一個例子,他當場一命嗚呼了
    呂奉先與曹老闆相視一笑,像走過場一樣說了一番話:「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最讓老闆揪心的,估計就是我呂奉先了。今天我決定歸順於你,從今往後誰再讓你揪心,我呂奉先就先揪他的腦袋。只要給小人一支騎兵,還愁這天下平定不了? 呂布覺得,這番話絕對能讓曹操順理成章地接納自己。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關羽的短處在於一個字:傲。關羽終生只敬一個劉備,至於別人,他都沒怎麼當回事。比如劉封吧,劉備認下他做義子的時候,關羽就很有意見;馬超歸降劉備的時候,關羽不認識馬超,專門寫信問諸葛亮馬超有多厲害。劉備當了漢中王,關羽聽說黃忠也被封五虎將之一,馬上就發脾氣了,說自己不跟這老傢伙同列。到了最後關頭,關羽的傲氣直接加速了他的死亡。他鎮守荊州時,孫權派人來給自己兒子求親,想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卻辱罵來使,撕毀來書,惹得孫權大怒,吳蜀聯盟崩裂;關羽又輕慢對待手下將領糜芳、傅士仁,二人最後因恐懼關羽治罪,歸降了孫權。
  • 曹操曾對二人分別有4字評價,答案顯而易見
    不過我們在欣賞句子帶來的心靈衝擊時,是否也發現,曹操看待事物非常理性,也很透徹,往往一句話就可以擊中要害,讓人產生共鳴,並對他的觀點表示認同。 比如他在評價三國時期兩位猛將呂布和趙雲的時候,分別用4個字評價,不但言簡意賅,且一語說破二人的差距。
  • 真三國快打答題答案大全 百分百真確答案
    答案:14 27.遊戲中一共可以開啟多少個背包? 答案:4 28.88級能把技能升到多少級? 答案:5階8級。 29.戰魂一共分為多少種? 答案:10(分別是強攻、擅謀、怒火、易傷、破軍、天命、善守、不動、如山、堅韌) 30.綠裝強化到幾級會變成藍色裝備?
  • 陳小春「劉備」附體,7次請周星馳賜教《鹿鼎記》,對方只送4個字
    ,深受觀眾的喜愛,於是,陳小春覺得如果自己真正地要想要更好地演好韋小寶這個角色,就必須去請教星周星馳,解決自己還不精湛的問題。」附體,7次請周星馳賜教《鹿鼎記》,對方只送4個字於是陳小春當天早早的就去拜訪周星馳,想請教他如何能更加優秀地演好「韋小寶」,但當時身為導演和編劇的周星馳整天都非常的忙,幾乎是沒有太多的時候出來見一下陳小春。
  • 終於看透劉備真面目?黃忠留下7個字暗示趙雲,可惜趙雲不懂
    終於看透劉備真面目?黃忠留下7個字暗示趙雲,可惜趙雲不懂劉備對黃忠的勇猛早有耳聞,於是在公元211年,他計劃培養一批新的將領,分擔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的職責。這一年,劉備接到劉璋的求援,於是劉備以拒絕張魯為名,帶著黃忠、魏延等人帶兵入蜀。
  • 張飛死後,劉備輕聲說了4字,此時諸葛亮徹底看清劉備真面目
    導語:相信大家對三國時候劉備關羽張飛的兄弟應該不陌生,三人白手起家,克服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後最終成立蜀漢,成為當時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在佩服他們的同時也非常欽佩他們的兄弟情誼。關張飛因為喝酒誤事丟失了徐州城,當時的徐州城也是劉備的根基。
  • 周瑜年僅36歲,突然暴斃而亡,劉備23字或能解開謎底
    歷史反覆證明,皇帝臥榻不容他人酣睡,功高震主的臣子,要是不主動隱退,就沒有好下場。翻遍三國歷史,好像這樣的橋段並不多見。諸葛亮,就算有劉備可取而代之的遺囑,也一生兢兢業業,始終為人臣;司馬懿,終其一生,對曹家忠心耿耿,即使後代篡位,討逆者也要用他反襯司馬昭的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