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影院復甦以來,管虎導演的《八佰》無疑成為最大贏家,上映13天,票房已經達到20.93億,每天依舊保持著兩千萬左右的入帳,可謂是影院中的一枝獨秀。
眾所周知,這部影片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自從去年撤檔開始,各種針對電影的負面消息一直沒有中斷過,因為這部電影本身就陷在了爭議的漩渦之中,不管你從哪個角度來解讀,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音。
但是看了這部紀錄片,所有的質疑都會迎刃而解。
《生死之地:1937淞滬抗戰實錄》
這部樸實的紀錄片講述了最真實的淞滬抗戰的過程,評分高達9.5分,然而留下足跡的人卻寥寥無幾。
整部紀錄片共四集,每一集50分鐘左右,攝製組為了最大的還原歷史真相,輾轉中國臺灣、日本、上海等地,不僅親訪已是耄耋之年的參戰老兵,更有資深學者分析實時戰況,嚴謹、專業的還原了淞滬抗戰。
而《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抗戰的最後一次戰役。
將時間調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掀起了侵華戰爭。隨著北平、天津相繼淪陷,上海此時已經是岌岌可危,由於當時的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地方,多個國家交往的經濟樞紐。
蔣介石認為,如果在上海與日軍一戰,會引起各國的關注,更能觸及英國、美國的利益,兩國若是能聯合對日本施壓,或許就可以阻止這場戰爭。
「虹橋機場事件」正式成為了淞滬抗戰的導火索。日本以此為藉口往上海增兵,中央軍的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則奉命調遣陸軍第87師、88師趕往上海。
儘管形勢迫在眉睫,蔣介石仍然沒有下令開戰,仍是寄希望於國際調停,直到日軍率先進攻,蔣介石只能迎戰,8月13日,淞滬抗戰正式打響。
88師集體進攻位於虹口的日軍陸軍司令部,可是他們的炮火面對日軍的防禦工事毫無辦法,經過了四天的鏖戰,突擊隊損失慘重。
進攻受阻,日軍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趕來,讓張治中心急如焚,向南京請求增兵,於是36師也投入了這次戰鬥,並且派出了當時的精良裝備:E型輕戰車。
可惜的是,戰車上去了,步兵卻跟不上,白白錯失了良機,等戰車再次出站,日軍已經有了應對戰車的防禦炮,這讓裝甲團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從13日打到了22日,儘管攻佔日軍上海的據點沒有成功,但這是第一次面對日本侵略者,最有力的迎頭反擊。
日軍的援軍即將登陸,蔣介石任命陳誠為第三戰區總指揮,阻敵增援。剛登陸的日軍被陳誠的18師打得措手不及,兩日激戰,日軍死傷700餘人。
日軍開始了瘋狂反擊,畢竟中國軍隊的武器遠不如日軍精良,他們只能拖延日本援軍的步伐。戰爭打到了9月,寶山告急,姚子青率領五百人死守寶山,日軍出動十餘架飛機轟炸門,守城官兵全部殉國,寶山之戰也曾被改編為電影《捍衛者》,評分高達8.2分,建議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
寶山失守之後,對中國軍隊形勢極為不利,只能轉攻為守。
隨後又經過了慘烈的羅店爭奪戰,以及劉行血戰。
時間到了9月下旬,胡宗南率領號稱中央軍的王牌軍趕來增援,僅一個星期,傷亡慘重,主力部隊尚且如此,其他軍隊的處境可想而知。
9月底,劉行淪陷,最後一個至關重地就是大場,這裡一旦失守,日軍的援軍就會抵達上海,中國軍隊的戰線就被攔腰截斷,從劉行到大場,這不到5公裡的距離,他們又堅守了40天。
至此,中國軍隊先後投入淞滬抗戰的兵力,已經有25個師,19萬人。
儘管淞滬戰役中國軍隊一直節節敗退,卻更激發出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決心。遊擊隊組建了新四軍,中央紅軍改編成八路軍,除了中央軍,全國各地的桂軍、川軍、湘軍也都走到了同一陣線。
10月25日,日軍出動150多架飛機,針對大場進行地毯式轟炸,防禦工事被炸毀,屍橫遍野。
不得已,只能用戰友的屍體當做防禦,回憶起當年的慘烈戰況,這位老兵仍然忍不住老淚縱橫。
26日,日軍攻佔大場,為了守衛南京,中國軍隊全面西撤。
最後,就是我們在《八佰》中看到的事情了。
已經全面潰退的蔣介石,仍然寄希望於國際勢力影響這場戰爭,於是他留下來一支孤軍,要打一場給全世界看的戰役。
奉命駐守的正是謝晉元88師524團一營,地點正是四行倉庫。
為壯聲勢,更將本來的420餘人,說成是800人,這也才有了後來「八百壯士」一說。
這裡靠近公共租界,日軍無法使用重型武器,到了10月31日,這支孤軍堅守四方倉庫四天五夜,擊退了日軍的六次進攻。
此時租界擔心打下去會危及他們的安危,於是向蔣介石施壓,於是蔣介石下令一營撤離至英租界,戰士們早就下定決心與四行共存亡,都不願意撤退,但是軍人必須服從命令,謝晉元是最後一個撤離倉庫的。
在去往英租界的路上恰好留有一段當年的影像,租界的民眾,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全部夾道歡迎,他們的英雄們。
至此,上海的中國軍隊全部撤離。
儘管一撤再撤,也沒能挽回敗局,1937年11月12日,日軍攻佔南京,至此淞滬會戰正式告一段落。
歷時三個月的鏖戰,粉碎了侵略者「三個月佔領中國」狂言,更加喚醒了全國人民共抵抗侵略者的決心,三個月的堅持,讓150家工廠成功撤離後方,由此建立起了鞏固的工業體系,一直成為日後抗日戰爭的堅強後盾。
時過境遷,今天的《八佰》再度引起了眾多爭議,為什麼要再次講述一個失敗的故事?確實,在戰略角度而言,中國軍隊從未取得過一場勝利,可恰恰是這場失敗,才完全改變了當時中國一盤散沙的狀態,敲開一塊頑石,從來都不是因為最後一次的擊打,而是前面無數次努力的積累。
電影可以被刪減13分鐘,歷史卻無法更改,那些流淌過的熱血,那些豐功偉績,只能隨著時間的衝刷而越發清晰。
所有為了正義而犧牲的人,都值得被世人銘記。
最後推薦幾部各個國家拍攝的六部高分戰爭題材電影:
《我的上高》
《第九連》
《拆彈部隊》
《巴黎血色圍城》
《捍衛者》
《東線情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