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看懂《八佰》?那就更應該看看這部紀錄片了

2020-09-14 小喵侃電影

自從影院復甦以來,管虎導演的《八佰》無疑成為最大贏家,上映13天,票房已經達到20.93億,每天依舊保持著兩千萬左右的入帳,可謂是影院中的一枝獨秀。

眾所周知,這部影片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自從去年撤檔開始,各種針對電影的負面消息一直沒有中斷過,因為這部電影本身就陷在了爭議的漩渦之中,不管你從哪個角度來解讀,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音。

但是看了這部紀錄片,所有的質疑都會迎刃而解。

《生死之地:1937淞滬抗戰實錄》

這部樸實的紀錄片講述了最真實的淞滬抗戰的過程,評分高達9.5分,然而留下足跡的人卻寥寥無幾。

整部紀錄片共四集,每一集50分鐘左右,攝製組為了最大的還原歷史真相,輾轉中國臺灣、日本、上海等地,不僅親訪已是耄耋之年的參戰老兵,更有資深學者分析實時戰況,嚴謹、專業的還原了淞滬抗戰。

而《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淞滬抗戰的最後一次戰役。

將時間調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掀起了侵華戰爭。隨著北平、天津相繼淪陷,上海此時已經是岌岌可危,由於當時的上海是中國最繁華的地方,多個國家交往的經濟樞紐。

蔣介石認為,如果在上海與日軍一戰,會引起各國的關注,更能觸及英國、美國的利益,兩國若是能聯合對日本施壓,或許就可以阻止這場戰爭。

虹橋機場事件」正式成為了淞滬抗戰的導火索。日本以此為藉口往上海增兵,中央軍的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則奉命調遣陸軍第87師、88師趕往上海。

儘管形勢迫在眉睫,蔣介石仍然沒有下令開戰,仍是寄希望於國際調停,直到日軍率先進攻,蔣介石只能迎戰,8月13日,淞滬抗戰正式打響。

88師集體進攻位於虹口的日軍陸軍司令部,可是他們的炮火面對日軍的防禦工事毫無辦法,經過了四天的鏖戰,突擊隊損失慘重。

進攻受阻,日軍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趕來,讓張治中心急如焚,向南京請求增兵,於是36師也投入了這次戰鬥,並且派出了當時的精良裝備:E型輕戰車。

可惜的是,戰車上去了,步兵卻跟不上,白白錯失了良機,等戰車再次出站,日軍已經有了應對戰車的防禦炮,這讓裝甲團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從13日打到了22日,儘管攻佔日軍上海的據點沒有成功,但這是第一次面對日本侵略者,最有力的迎頭反擊

日軍的援軍即將登陸,蔣介石任命陳誠為第三戰區總指揮,阻敵增援。剛登陸的日軍被陳誠的18師打得措手不及,兩日激戰,日軍死傷700餘人。

日軍開始了瘋狂反擊,畢竟中國軍隊的武器遠不如日軍精良,他們只能拖延日本援軍的步伐。戰爭打到了9月,寶山告急,姚子青率領五百人死守寶山,日軍出動十餘架飛機轟炸門,守城官兵全部殉國,寶山之戰也曾被改編為電影《捍衛者》,評分高達8.2分,建議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

寶山失守之後,對中國軍隊形勢極為不利,只能轉攻為守。

隨後又經過了慘烈的羅店爭奪戰,以及劉行血戰。

時間到了9月下旬,胡宗南率領號稱中央軍的王牌軍趕來增援,僅一個星期,傷亡慘重,主力部隊尚且如此,其他軍隊的處境可想而知。

9月底,劉行淪陷,最後一個至關重地就是大場,這裡一旦失守,日軍的援軍就會抵達上海,中國軍隊的戰線就被攔腰截斷,從劉行到大場,這不到5公裡的距離,他們又堅守了40天。

至此,中國軍隊先後投入淞滬抗戰的兵力,已經有25個師,19萬人

儘管淞滬戰役中國軍隊一直節節敗退,卻更激發出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決心。遊擊隊組建了新四軍,中央紅軍改編成八路軍,除了中央軍,全國各地的桂軍、川軍、湘軍也都走到了同一陣線。

10月25日,日軍出動150多架飛機,針對大場進行地毯式轟炸,防禦工事被炸毀,屍橫遍野。

不得已,只能用戰友的屍體當做防禦,回憶起當年的慘烈戰況,這位老兵仍然忍不住老淚縱橫。

26日,日軍攻佔大場,為了守衛南京,中國軍隊全面西撤。

最後,就是我們在《八佰》中看到的事情了。

已經全面潰退的蔣介石,仍然寄希望於國際勢力影響這場戰爭,於是他留下來一支孤軍,要打一場給全世界看的戰役

奉命駐守的正是謝晉元88師524團一營,地點正是四行倉庫。

為壯聲勢,更將本來的420餘人,說成是800人,這也才有了後來「八百壯士」一說。

這裡靠近公共租界,日軍無法使用重型武器,到了10月31日,這支孤軍堅守四方倉庫四天五夜,擊退了日軍的六次進攻。

此時租界擔心打下去會危及他們的安危,於是向蔣介石施壓,於是蔣介石下令一營撤離至英租界,戰士們早就下定決心與四行共存亡,都不願意撤退,但是軍人必須服從命令,謝晉元是最後一個撤離倉庫的。

在去往英租界的路上恰好留有一段當年的影像,租界的民眾,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全部夾道歡迎,他們的英雄們。

至此,上海的中國軍隊全部撤離。

儘管一撤再撤,也沒能挽回敗局,1937年11月12日,日軍攻佔南京,至此淞滬會戰正式告一段落。

歷時三個月的鏖戰,粉碎了侵略者「三個月佔領中國」狂言,更加喚醒了全國人民共抵抗侵略者的決心,三個月的堅持,讓150家工廠成功撤離後方,由此建立起了鞏固的工業體系,一直成為日後抗日戰爭的堅強後盾。

時過境遷,今天的《八佰》再度引起了眾多爭議,為什麼要再次講述一個失敗的故事?確實,在戰略角度而言,中國軍隊從未取得過一場勝利,可恰恰是這場失敗,才完全改變了當時中國一盤散沙的狀態,敲開一塊頑石,從來都不是因為最後一次的擊打,而是前面無數次努力的積累。

電影可以被刪減13分鐘,歷史卻無法更改,那些流淌過的熱血,那些豐功偉績,只能隨著時間的衝刷而越發清晰。

所有為了正義而犧牲的人,都值得被世人銘記。


最後推薦幾部各個國家拍攝的六部高分戰爭題材電影:

《我的上高》

《第九連》

《拆彈部隊》

《巴黎血色圍城》

《捍衛者》

《東線情報戰》


相關焦點

  • 《八佰》get不到點?這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帶你了解真正的《八佰》
    要說暑期檔討論最火熱的電影是誰,那無疑就是《八佰》了。在電影《八佰》呼聲如此高的情況下,我也是在周末抽空了去看了這部朋友圈口口相傳的國產戰爭片力作。當看完後,總結出高票房的背後還是真是離不開影片本身的實力,整部電影全程節奏緊繃,戰爭的殘酷和民族的悲苦都交織在這兩個多小時的之中。
  • 電影《八佰》憑藉什麼能火?你又看懂了嗎
    大家好我是小黃鴨,熱播電影《八佰》想必大家都看過,即使沒看過在短視頻平臺,應該也能刷到該劇的花絮短片「抱炸彈跳樓和日軍同歸於盡的陳樹生、為送電話線不畏生死的刀子、冒死送旗的楊惠敏」是否都歷歷在目,除了一波又一波的眼淚,你真的看懂這部劇了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們所不知道的。
  •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因題材、導演和演員的原因備受矚目,口碑也呈現兩極化,感覺好的是極盡讚美之詞,感覺不好的認為有所缺陷的也是各種吐槽。電影的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產物,其中免不了會有誇張、失實、藝術化處理等成分在內,而《八佰》本身是根據真實的歷史進行了藝術再創作的,所以要求電影完全按照歷史紀錄片的形式來拍是不可能的,只要電影的主題明確,核心價值觀是正確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因此去爭論或者苛求什麼。而且我並不覺得電影《八佰》的本身是值得我們爭論的,它只是一個引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和探究的是電影背後所存在的真實歷史事件。
  • 比起破億的《八佰》,《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更應該被觀眾熟知
    暑期檔的《八佰》上映了,在觀眾以為它可能抵擋不住影視寒冬衝擊的時候,它卻收穫頗豐,可能觀眾壓抑多月的觀影欲望被激發了,也可能這部影片是愛國主義的影片,總之它「爆」了。幾天後狂攬10多億的票房,可以說是十分成功了。
  • 《八佰》get不到點?這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帶你了解真正的八佰
    要說暑期檔討論最火熱的電影是誰,那無疑就是《八佰》了。在電影《八佰》呼聲如此高的情況下,我也是在周末抽空了去看了這部朋友圈口口相傳的國產戰爭片力作。但上網一看,其實大家對《八佰》的爭議也是蠻大的,就連一起看的同伴,也直呼get不到淚點。
  • 看電影《八佰》評論想到的
    《八佰》是疫情後影院恢復營業的第一部國產大片,半年沒有觀影的我在首映當天就去電影院先睹為快,我尤愛戰爭片,而且又在家憋了那麼久,還是有一些小興奮的。我有時候也跟很多人一樣在電腦上追電影,但那種感覺跟在影院完全兩碼事,體驗感差著好幾個層級呢。因為近期過於疲勞,所以視力和精神狀態稍受影響,這也就間接影響了自己這次觀影的狀態。
  • 電影《八佰》最終為什麼沒有打開租借門,你看懂了嗎?
    電影《八佰》,十年準備,四年製作,三次撤檔。點映期間,票房就已超兩億,可謂為疫情後的中國電影殺出一條血路。可是這部電影的結尾你真的看懂了嗎? 電影《八佰》講述了一個不普通的戰役裡,一個個普通的士兵角色。
  • 《八佰》不值得吐糟,看懂這部電影,需要看山不是山的思維方式
    有太多的評論說《八佰》違背歷史,虛構情節太多,刻意煽情,結尾是敗筆……對於這些評論,我只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理解方式,看懂這部電影,需要一種不較真,「看山不是山」的思維方式,僅供參考。這部片子有一個基調,管虎拍的《八佰》定格在四行倉庫,但《八佰》只是一個符號,四行倉庫也只是千萬個戰鬥場景的一個縮影
  • 《八佰》裡沒有呈現的真相:現實往往比影視更悲痛
    《八佰》毫無爭議。關於這部片子,在爆火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異議,有人覺得《八佰》很多細節上沒有尊重歷史,但也有人反駁,覺得這本就不是紀錄片,藝術化的處理是正常的。實際上,電影的藝術加工,本就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有些真相,沒有辦法呈現,也無法呈現,而這些歷史中的真相,往往比影視更悲慘。
  • 《八佰》製作紀錄片《虎·破》上線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於8月30日在優酷上線製作紀錄《虎·破》,騰訊視頻、愛奇藝、B站同步上線。《虎·破》採取了電影中四行倉庫保衛戰四晝夜的時間模式,將內容分成了「四天」,從製作、光影、演員、影片主旨四個方面講述了銀幕之外的拍攝歷程。紀錄片名字中的「破」字,意為突破。
  • 《八佰》製作紀錄片《虎·破》上線
    時光網訊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於8月30日在優酷上線製作紀錄《虎·破》,今日騰訊視頻、愛奇藝、B站同步上線。紀錄片名字中的「破」字,意為突破。為了呈現1937年的戰場,導演管虎帶著團隊在蘇州耗時18個月搭建了200畝實景,這在管虎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能讓所有演員和主創沉浸其中,切身感受83年前那些人的處境。「想讓觀眾相信首先得自己相信」這是管虎對《八佰》製作的堅持。
  • 《金剛川》比《八佰》更能打?
    演員張譯更是在平遙電影節上自信地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之前的《八佰》可是打破了點映票房1.8億的記錄,以總票房30億收官,那這部《金剛川》也能像《八佰》那麼能打嗎?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金剛川》這部電影。
  • 史上最真實的《八佰》,都在這部紀錄片裡!
    抗戰電影《八佰》正在熱映江蘇有線重磅推薦紀錄片《1937淞滬抗戰實錄》第3集第35分鐘完整展現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真實場景點擊播放 GIF 0.2M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頑強死守四天四夜以少敵多阻擊日軍的故事
  • 專訪《八佰》主創:不止於「戰爭」,這部影片在拍人心
    製作:《八佰》是詩不是紀錄片與其他戰爭題材的電影相比,《八佰》不只創新性地刻畫了戰爭中的小人物,其畫面觀感也極富人文色彩。曹鬱有一個習慣,如果拍特別重要的電影,他都會給導演寫一個《攝影闡述》,拍《八佰》時,他認為這個故事首先是一首詩,而不是一段新聞紀錄片。從他的角度看來,《八佰》講的內容是光明與黑暗,對攝影師來說,南岸是光明,北岸是黑暗;南岸就是生,北岸就是死。所以必須用詩意化的光影去表達這個主題,才能夠涵蓋人文色彩,否則的話僅僅是做到「真實」這一步,沒有做到「提純」,詩意才是曹鬱拍攝時追求的效果。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電影中沒有呈現的結局,比《八佰》更令人悲痛唏噓
    取消上海電影節首映、撤出暑期檔、重新定檔8月21日,《八佰》顛簸了近463天。要想評價這部電影,其實是非常難的,因為這部電影早就陷入到了爭議漩渦之中,似乎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都會引來諸多謾罵。今天,小悅閱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真實的「八佰」。
  • 為什麼推薦你去電影院看看《八佰》?
    數據截圖來自360百科截至今早,《八佰》累計票房8.32億。《八佰》全國上映那天(也就是上周五),我去電影院看了這場關注2年,提前一周買票的電影。看完後只想說:不愧等了這麼久。;更重要的是,身處2020這特殊的年份,這部電影能讓你對人生、對英雄的定義、對戰爭、生命,都有不一樣的思考。
  • 《八佰》近7天票房反超《信條》破24億!國慶檔前沒有對手?
    就在首映當晚,小帥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影院現場有幾十歲的大叔帶著孩子來看電影的,孩子電影沒看懂一臉懵逼,大人早就因為複雜燒腦的劇情昏睡了過去,甚至還打起了呼嚕。是的,現在很多做電影解說的專業電影者,都是二刷、三刷後才真正的懂了這部《信條》。很少有第一次就看懂這部電影的,除非你天賦異稟,異於常人。或者你偷了諾蘭的劇本。
  • 《八佰》又被罵是《戰狼》?觀眾難伺候,錯怪管虎了!
    01在看《八佰》前我翻看了許多影評,因為我擔心這部電影和《戰狼》系列一樣只通過人們的H點來攫取流量,以至於浪費我的時間。不過即使是歷史戰爭電影,你也無法要求其百分百還原歷史,畢竟它不是紀錄片,而是文藝作品,文藝作品總是帶著浪漫主義色彩,就像《三國演義》一樣。評價一部電影首先要看懂它,而看懂《八佰》首先要了解1937年「淞滬會戰」這段歷史背景。在這裡我就不補充了,學過歷史的朋友基本清楚。
  • 獲評「比《八佰》更真實」,大型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總導演揭秘幕後創作故事
    「比《八佰》更真實」,「這是『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奮戰的歷史畫面」。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這部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融媒體中心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本周一晚開啟首輪播放。作為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這部作品展示了不少初次公布的影像資料,一經播出便受到業內外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