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的「過客」 經理人許曉軍或將揮別領地

2021-01-12 和訊網

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丨北京報導

上市第19天,領地控股的股價橫在發行價上無漲無跌,然而,人事卻發生了「小地震」。

有媒體消息稱,領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6999.HK,以下簡稱:領地集團)內部近日發了一則任免通知,宣布聘任許曉軍先生為領地集團外部事業合伙人,兼領地發展董事長(平臺公司),不再擔任領地集團總裁職務。

12月30日下午,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致電領地集團求證,但被告知目前不方便透露相關信息。

「我們沒有得到許總離職的消息,只是最近很少在公司見到。」領地集團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

蹊蹺的任命

如果說離職,似乎又不太準確,看這蹊蹺的任命——領地集團外部事業合伙人,兼領地發展董事長(平臺公司)。

根據記者查詢,公告中所提到的領地發展董事長(平臺公司)在企查查中並無相關企業信息,在領地集團控股企業中也未找到相關企業。許曉軍本人任職企業名單中,也並無與領地集團有關聯的企業。

更為蹊蹺的是,許曉軍的名字也沒有出現在領地集團高管名單中,如果將時間推至上市前夕,會發現,在領地集團的聆訊資料中董事及高級管理層一欄中,副總裁徐川海赫然在列,卻不見集團總裁許曉軍。

對於一位行業明星職業經理人來說,這一現象並不常見。

許曉軍1971年生,工科出身,先後畢業於南京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獲機械工程專業學士、碩士學位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被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聘任為「清華大學藝術與科技創新基地創業導師」。其畢業後第一站是被分配到深圳郵電系統,2007年加入昂展置業集團任執行總裁,正式開啟地產人生涯。

據記者了解,昂展置業總部位於北京,主要做住宅房地產、商業房地產的專業化投資、開發和經營,與嘉年華實控人均是景百孚。

2009年,其加盟恆大。在恆大任職的六年時間裡,其先是擔任恆大天津公司董事長,積累一線操盤經驗之後,又回到恆大集團擔任集團副總裁一職。2013,許曉軍二次北上進入恆大北京公司負責投融資方面公司,最後於2014年全權接手北京公司擔任董事長;彼時,北京公司在恆大的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2015年~2019年,許曉軍先後加入啟迪協信、珠江投資負責產業、地產規模化布局。2019年4月,許曉正式軍加盟川企領地集團,擔任地產總裁一職,負責領地集團地產業務整體管控,同時配合集團展開其它相關業務。

從規模上來看,領地集團弱於其之前所任職的企業。從公司管理架構上來看,又極具家族色彩。

「雖然企業規模不大,但對於職業經理人來說,能夠參與推動一家企業上市是有足夠吸引力的。同時,對於領地來說,在規模成長期引入職業經理人,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帶來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將資源與現有企業形成協同互動。重慶一家房企行政總裁劉冰告訴記者,他們的企業目前也在籌備上市中,未來1-2年將是關鍵時間點,目前他的任務是物色優秀職業經理人。

許曉軍加盟的時間,是個微妙的時間點。

2019年4月,在領地集團20周年品牌發布會上,領地集團拋出了千億目標,稱將全力以赴完成重點省份70餘個核心城市進駐,力保100個以上優質項目覆蓋的階段性戰略目標,最終在2020-2021年實現領地集團千億戰略的新跨越。

而這個任務自然是交到了他的身上。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2019年,領地集團分別實現收入53.39億元、45.14億元及75.68億元,同期利潤淨額分別為6.49億元、5.18億元、6.72億元。

從土地儲備布局情況來看,似乎也不具備短期內衝刺千億的條件。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領地控股應佔的總土地儲備為13314534平方米,包括應佔的未售可銷售建築面積以及已售但未付建築面積412447平方米、應佔的開發中物業總規劃建築面積7344292平方米及應佔的持作未來開發物業估計總建築面積555795平方米。

儘管「麵粉」不少,但大部分土地資源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布局主要在川北、攀西、樂眉、成渝、華中、新疆、大灣區七個區域。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公司附屬公司開發的86個項目中,有57個項目集中在成都、重慶及四川省內城市。除成都、重慶外,四川省內的樂山、瀘州、宜賓等12個城市布局項目合計43個。上述項目合計土地儲備建築面積929.72萬平方米,佔公司總土儲量的57.56%。

根據緯房研究院報告預測,2021年我國房價以穩中趨降為主。其中,一二線城市以上漲為主,部分一線城市及熱點二線城市房價可能出現較快上漲,三四線城市以下跌為主。

這也意味著,許曉軍所要面對的是用並不十分優質的「麵粉」,對抗周期,對抗趨緊的融資環境,在短時間內做大「千億」麵包。

「壓力是顯而易見的,這可能也是其最終選擇離開的原因。因為在現有的大環境下,尤其是『三道紅線』金融監管收緊的情況下,企業規模要在短期內實現爆發式增長,一方面不太現實,另一方面也存在風險。」前述重慶房企行政總裁劉冰告訴記者。

━━━━

家族企業的「過客」

對於許曉軍的離開,曾有業內人在他入職時就有預測。彼時在人們看來,在一家家族色彩尤其濃厚的企業中做職業經理人並非易事。

這家1999年,由劉玉奇、劉山和劉玉輝三兄弟及鄧仲祥創辦的企業,在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重組後,劉玉輝等多位家族成員已成為公司的重要股東。在最新股權架構中,劉家兩代人合計持有公司大部分股權。

招股書顯示,劉玉輝、劉策、劉浩威、龍一勤、王濤、侯三利、魏悅分別持有公司股權32.83%、32.82%、32.84%、0.17%、0.17%、0.17%和1%。上述人員皆來自劉氏家族,劉策為劉玉奇之子,劉浩威為劉山之子,侯三利為劉策之母,王濤為劉浩威之母,龍一勤為劉玉輝配偶。目前,兩位「少主」已走向臺前,分布擔任公司副總裁。

「家族企業的優點是員工忠誠度高,管理團隊穩定;缺點是制度建設和管理較為薄弱,複雜的關係有時會對職業經理人形成制肘。」資深地產分析師盧曉告訴記者。

在她看來,在二代接手的企業中,職業經理人一般還會扮演『太子太傅』的角色,這個角色更是不易。

巧合的是,在來到領地集團之前,許曉軍曾任職於珠江投資,也有著類似的企業背景。

2018年7月,許曉軍正式加盟擔任總裁。但一年後便傳出其離職的消息。對於其離職原因,當時珠江投資內部員工認為:是公司對職業經理人的信任有限,職業經理人想要幹的事常常得不到老闆支持。

資料顯示,珠江投資也同樣屬於家族型企業,實際掌控人為朱孟依家族,目前由朱孟依二兒子朱偉航掌舵。

巧合的是,在許曉軍離職消息傳來的前一天,有位職業經理人也傳出離職消息。

12月26日,彰泰集團老闆黃海濤在集團全員例會上,宣布彰泰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巧龍由職業經理人轉為事業合伙人同時兼任集團執行董事。據記者了解,彰泰集團有廣西房企一哥之稱,同樣有著家族企業企業背景,今年已著手安排21歲女兒黃鈺玲接班。為了從地方突圍,黃海濤從藍光地產挖來了張巧龍,但如今看來也「蜜月」結束,各奔東西。

「職業經理人一般選擇是否繼續任職,一般會比較看重兩方面:一是企業能否給予職業經理人足夠信任,充分放權;另一方面是上升空間和薪酬。「一位top50職業經理人曾這樣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腳踩兩道紅線,三兄弟創業,領地控股能否越過「千億」之坎?
    若要在2020年實現千億目標,領地控股在2020年的同比增長率就得至少達到304%。據招股書披露,領地控股的業務及前景高度倚賴四川省房地產市場的表現,面臨著較高的地域集中風險。截至2020年9月30日,領地控股有107個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附屬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公司項目,在107個項目中有70個位於四川省。
  • 臺塑「家族+職業經理人」新模式:「傳賢」+「傳子」
    總裁王文淵將新的傳承模式稱為:「家族+專業經理人」結構,這也是一種創新,在國內外很少有這樣的案例。新模式將家族所有權與經營權確實分開,大股東家族成員(王氏家族)不參與一般性行政管理運作,專責以大股東身份,參與集團長期督導、戰略布局,並支持由專業經理人(大陸稱職業經理人)運作的一種接班模式。
  • 與領地集團聯姻後,大發地產成都高調擴儲
    頗為巧合的是,在拿地的前1天,大發地產與成都房企領地集團籤署了合作協議。大發地產CEO廖魯江、領地集團新任總裁許曉軍出席。雙方表示,將發揮各自項目資源、運營管理等優勢,長期合作。資深分析師陳雷向藍鯨房產指出,大發地產再次落子成都,並積極與當地開發商合作,規模擴張意圖明顯。
  • 領地控股資金鎖喉,重倉三四線難抽身
    家族氣氛濃厚 和此前在港交所遞表的三巽集團一樣,領地控股也是一家家族氣氛濃厚的房企。 1999年,劉玉奇、劉山和劉玉輝三兄弟及鄧仲祥創建領地控股前身——眉山地區寶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4人分別持股35.71%、21.43%、21.43%和21.43%。
  • 首富家族的兩樁人事震蕩,引出的家族企業4.0版本
    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之外,當天下午召開的國泰董事會,打破了外界對董事長「世襲」的成見。蔡家第三代蔡宗翰堅守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原則,並未接班。新董事長一職,則由臺灣投銀界「併購金童」,同時也是國泰金控董事的郭明鑑接任。(郭明鑑早期曾在著名的黑石私募集團擔當要職。)有意思的是,另一個蔡氏兄弟首富家族——富邦家族。
  • 經理人不講武德,直銷企業耗子餵汁
    頭條資訊平臺回顧過去這些年裡直銷行業內職業經理人的流動狀況,不難發現經理人們的改換門庭、頻繁跳槽已經成為讓人見慣不驚的現象了,職業經理人與企業老闆之間的「閃婚閃離」也變得愈發常見。縱觀一直以來直銷行業經理人的流動情況,我們不難看出,頻繁跳槽的那幫人往往都是那些擁有自己的直銷團隊和人脈的網頭。顯然,對於那些新晉直企,最解渴的就是「網頭」所能帶來團隊資源,可以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然而,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網頭都是通過各種炒作,將自己包裝成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業界大牛。
  • 357年歷史的義大利家族企業|維達萊的堅守與創新之路
    企業的銷售由五位區域經理負責,公司的代理商會把從整匹布上剪下來的布樣展示給要求苛刻的客戶。 雖然從半成品原材料到面料成品都是在普拉特裡維羅生產的,但該公司的面料原料來源於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烏拉圭。例如,在挑選澳大利亞的優質羊毛時,該公司的專家會特別關注備受推崇的澳大利亞撒克遜美利奴羊毛。
  • 家族企業的商業聯姻價值幾何
    今天,我們談談家族企業如何利用子女婚姻擴大商業網絡,尤其是看看商業聯姻到底有無效果,投資者是否喜歡家族企業這樣做。前些年,俏江南創始人張蘭的兒子汪小菲的婚禮好熱鬧,他媽媽花大錢辦婚禮,娶了明星大S。後來,很多人又關注王思聰的婚姻,因為他是王健林的獨子,而很多報導說王思聰表示:他是個不婚主義者,只為了交女朋友而交,從未考慮什麼時候結婚的話題。
  • 四川龍頭房企領地控股赴港IPO 集資最多2億美元
    4月9日,港交所披露了領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招股書,意味著川系房企領地集團正式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據今日消息,領地控股計劃上市集資1億至2億美元(約7.75億至15.5億港元),建銀國際為保薦人。據了解,目前四川地區僅有藍光發展一家上市房企,如成功上市,領地集團也將成為四川第二家上市房企。
  • 大秦帝國——一部家族企業的奮鬥史
    七大姑八大姨,什麼八竿子打不著的舅舅的鄰居的外甥都來找你幫忙給安排個工作,真是要慎之又慎。秦昭王時期就遇到過嚴重的外戚幹政,朝中母親宣太后和舅舅丞相說了算,舅舅權傾朝野,野心也越來越大。好在宣太后還是個傑出的女政治家,她死後秦昭王也革了舅舅的職。如果是一群沒能力又有野心的親戚佔了公司的諸多重要職位,那這公司完蛋也快了。
  • 家族企業如何更長遠的發展——賦能董事會
    家族企業領導者應該做些什麼構建智慧圈即使家族企業領導者有完全的自由可以邀請信任和喜歡的人加入董事會,這也並不意味著董事會就是朋友會或盟友會,這樣會極大地限制董事會的作用和意義。退一步講,就算真的需要朋友的支持和建議,也大可不必在董事會裡和他們交談。
  • 房企觀察 | 領地集團擬赴港上市:去化率持續低迷 短期債務如泰山壓頂
    據克而瑞地產研究發布的《2019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中,領地集團以237.4億元的操盤金額,位列第87位。雖然目標水了,但過程卻是「實打實」的。根據其招股書,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領地淨資產負債比率分別為60%、110%、140%,連年大增。
  • 《王朝》雜色狼:爭奪領地——故事闡述
    經過短暫的戰鬥,泰特的部落佔了下風,不得丟下領地,落荒而逃。泰特和她的部落成員已經無家可歸,只得往東撤退,而東面是一個極度危險的國度。她們躲避鱷魚,跨過界河,進入了獅子的領地。老女王深知此地危機四伏,獅子會攻擊幼崽,甚至成年雜色狼。黑尖一鼓作氣奪取了母親全部的領地,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他和族群成員們追逐羚羊、獵殺狒狒,大快朵頤。她趁機在為部落增添了五位新成員,似乎在泰特的土地給了她豐厚的回報。
  • 頭號領地,放肆掀浪
    Ta們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不懼質疑,敢想敢造 Ta們不斷更新對生命提問的能力 保持熱愛,放膽去活 Ta們是頭號領地的頭號玩家 心裡有火,眼中有光
  • 快手揮別「土味家族」
    這種看似和一般人生活不搭邊的「豪情壯志」,某種程度上也是快手家族恩怨情仇史裡的一種「另類想像」。故事要從MC天佑在快手上的走紅說起。2014年,天佑發現自己的喊麥作品在快手上火了之後,在快手上註冊了個人帳號,並發布了一段七秒鐘的視頻,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叫李天佑」。這條視頻瞬間引爆了彼時用戶規模還不大的快手,也令天佑在一夜之間漲粉40萬。
  • 領地集團:堅守責任,就是反擊丨感動中國系列故事(第二十七期)
    隨著疫情緩和、企業復工,持續兩個月的新冠病毒疫情好像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但是,有些溫暖的記憶將在我們腦海中永遠留存。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很多平凡人扛起了責任,成為了「戰士」,守衛家園的安全。■■■■■針對疫情局勢,領地全局統籌,規範管理,將病毒徹底拒絕於社區外。管控升級領悅服務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各事業部針對性升級管控制度,以「封閉式管理」模式,科學預防,最大程度保障業主平安。
  • 南航啟動「雙百企業」經理層公開選聘
    南航啟動「雙百企業」經理層公開選聘 2020-12-14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中國寶安集團宋軍:「莫問西東 做好企業...
    如今,這份曾與《萬科周刊》、《金地》並稱「內刊三甲」的刊物已經走過26年的歷程,而宋軍也從一名意氣風發的青年成長為公司的中流砥柱,見證著一個改革開放先行企業的光榮與夢想。「從職員到經理人」1999年,宋軍在研究生畢業前昔來到深圳,在深圳某基金公司實習期間,跑到《寶安風》雜誌社幫朋友校對稿子。誰料想,幫忙幫成了主業。畢業後,宋軍正式入職中國寶安集團,當年的他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