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在美又獲大獎,我們失去了什麼?

2021-02-22 難得讀書

文 | 難得君

01

顏寧一直是個話題人物。

她第一次走進公眾的視野,是在2007年,被冠以「清華最年輕美女教授」,這一年她30歲

作為科學家,以年輕美貌而成為學術「網紅」,似乎是一個玩笑。

顏寧並不為這些世俗虛名所困,她潛心學術研究,七年之後的2014年37歲的她帶領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博士生團隊,在清華的實驗室裡,攻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來未解的世界難題(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而這個難題是很多美、歐、日科學家努力20年都沒能攻克的難題。

這次的成就,讓年輕的顏寧聞名於學術界,一躍成為世界最頂尖的生物學家之一。

誠然,作為普通民眾,其實對於她的研究並不懂,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研究對於攻克癌症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就夠了。

當大家寄希望與她繼續在生物學領域取得更大成就的時候,2017年5月顏寧因故辭去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顏寧被聘為分子生物學系雪莉 · 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這是美國教授的頂級榮譽

這次掀起的波瀾讓無數的F紅們難以接受,忠粉轉怒黑,罵她的人多了。

2019年5月,僅僅兩年後,顏寧被評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一個美國科學家能夠榮獲的最高榮譽

而顏寧忙於教學和科研,被各種祝賀的消息擠爆郵箱,被朋友圈刷屏,連忙問「啥?一醒被賀傻了,什麼事?

這時她才知道,自己成為了院士,與她的導師施一公袁隆平等科學家一樣,成為美國歷史上30位中國籍院士之一

2020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括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授予了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這個消息再度引爆了國內的輿論。

02

毫無疑問,顏寧堪稱天才,而且是罕見的天才

這位天才出生於1977年,父母都是山東萊蕪萊鋼的職工,她在農村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大家一起在田野間瘋跑,上樹、下河,或許正是童年的這些經歷,造就了她自然灑脫的性格。

6歲時,她隨父母搬到了北京。顏寧從小文科成績特別優異,她小時候的夢想是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她也是金庸迷,和所有女孩一樣喜歡明星八卦,甚至夢想將來做個娛樂記者。

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她原本打算讀文科,卻被班主任老師勸說讀了理科。

到高考報志願時,事實上她和絕大多數孩子一樣,對於讀什麼專業並沒有明確的目標。

她父親建議她去學生物,理由很簡單,「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

這個選擇對普通人而言,可能意味著畢業之後,極難找到工作。但對顏寧而言,卻無意打開了一扇神奇的門

圖源自顏寧微博@nyouyou(右為顏寧 )

1996年,顏寧考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她成績優異,興趣愛好廣泛,擔任過生物系學生會主席,喜歡遊泳、國標舞等,2000年畢業的時候,被授予「清華大學優良畢業生」稱號。

事實上,在大學期間,儘管顏寧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也僅僅是優秀而已,似乎離天才還有不少距離。

畢業的時候,顏寧拒絕了美國在華藥企的高薪工作,她說:「我自由自在慣了,讓我在等級森嚴的公司制裡待著,肯定不習慣。」

顏寧當時的打算是出國繼續深造。

碰巧,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的,回清華做報告。

顏寧給施一公寫了一封超級拽的信,她說:「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申請出國很浪費時間,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普林斯頓大學是全球頂級名校,先後誕生過41位諾獎獲得者,10位圖靈獎得主,14位菲爾茲獎得主。

不過施一公原諒了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清華學子,通過電話面試了她,而且當場就錄取她為自己的學生。

顏寧在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真正邁入學術大門,開始從優秀學生到優秀科學家的蛻變,就是在普林斯頓的四年。

普林斯頓不但有森林,湖水,歷史悠久鼎鼎大名的古建築群,更重要的是她有學術自由,學術至上的精神

在施一公的實驗室裡,顏寧才知道做學術研究,是「暗無天日」的

她每天差不多能有14個小時「宅」在實驗室裡;如果在攻堅階段,她甚至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點。

她曾經整整一年半時間,什麼都沒做出來,實驗不成功,更沒有論文發表。

巨大的壓力會讓有些人崩潰,也能讓有些人變得堅強

壓力使她瘦了30斤,卻讓她的意志變得更強。

終於在2003年1月11日,她把一個複雜的生化實驗從頭到尾做出來了,施一公說「你終於會做實驗了。」

到顏寧博士畢業的時候,她已經在膜蛋白領域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並因此獲得了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這個獎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只有5人入選。

從普林斯頓畢業的顏寧博士

顏寧畢業之後,謝絕了美國的高薪和榮譽,在導師施一公的鼓勵下,回到了國內的母校,成為了清華大學的一名老師。

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她就走到了博士生導師的位置,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

03

2004年到2017年,顏寧在清華大學的13年中,取得的學術成功是非凡的。

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期刊(在業內被簡稱為CNS)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其研究成果在2009和2012年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2014年37歲的她帶領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博士生團隊,在清華的實驗室裡,攻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來未解的世界難題(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而這個難題是很多美、歐、日科學家努力20年都沒能攻克的難題。這個成就,讓年輕的顏寧聞名於學術界,一躍成為世界最頂尖的生物學家之一。


2016年,因為在蛋白質結構方面的突出貢獻,顏寧入選《Nature》雜誌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

同時圍繞顏寧的話題也總是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作為一個科學家,顏寧並不是不苟言笑的刻板模樣。她穿著時尚,談吐幽默,她自稱「青椒」(青年教師)。

平時在清華校園,她喜歡扎馬尾、穿休閒裝,和學生混在一起,你根本看不出誰是教授,誰是學生。

2017年她參加央視《開講啦》節目時,高跟鞋,一頭捲髮,與主持人隨意調侃。

當主持人介紹她為「女科學家」時,顏寧反問道,「其實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拒絕的。為什么女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

她強調女性的獨立,稱:我將女為悅己者容,改成了女為己容。

她也刷微博,也追劇,追星。看不慣那些學術造假的人,無論是誰都敢硬懟。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好奇為什麼43歲的顏寧依舊單身?

其實,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聊。普通人通過婚姻獲取成就感,滿足感,但是作為一個科學家,也許科研成就帶來的滿足感遠遠超越婚姻。

科學家一輩子用於探索無限未知世界的時間是很短暫的,相比於為人類做出貢獻而言,或許結婚生子對她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

她在談及自己的理想時說:「發現某些自然奧秘,在科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跡。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04

不少人說,顏寧更應該留在清華,而不是去普林斯頓。

有些人甚至給她扣上了一頂不愛國的大帽子。

其實對這個問題,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先說大一點的,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改變我們人類進程的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們,其實是沒有國界的。他們做出的偉大貢獻是給整個人類的,而不是某個國家的。

我們回憶一下亞里斯多德,柏拉圖,阿基米德,歐幾裡德,牛頓,歐拉,普朗克,愛因斯坦.

這些人類傑出的科學家,他們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的前進,你還在乎他們是哪國人嗎?

再說小一點,偉大的科學家應該在最適合的環境成就偉大的事業。

在世界上,每個國家的科學發展程度是不一樣的,每個領域的發展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天才的科學家,只有在最適合科研的環境裡,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比如說楊振寧,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楊振寧有多牛!》(可點擊回顧)。文章裡談到,楊振寧主要從事理論物理研究,最適合他的環境就是美國。而且楊振寧的嶽父是杜聿明,當時那個形勢,他回國會是什麼下場,可想而知。而錢學森回國,對製造原子彈、飛彈研究作用很大,所以他們各自的選擇都是正確的。

假如楊回國搞技術性研究,那麼人類物理學領域將喪失一個天才物理學家。

這個世界上,人才很少,天才更是百年難遇

天才,通常都是能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人。

顏寧是不是這樣的人,我不敢斷言,畢竟在生物學領域,我沒有發言權。但是僅僅看她目前取得的成就、學術界對她的評價,假以時日獲取諾獎,成為全世界頂級的生物學家,是有可能的。

但是顏寧的離開,卻值得我們反思。

她在接受了一家雜誌採訪時說:

顏寧:自由。我可以自由地安排工作、自由地選擇項目、自由地選擇合作者和工作團隊。顏寧:我享受靈活的工作時間,喜歡自由的選擇課題,更何況還有「全世界第一個發現的巨大誘惑。」

沒錯,「自由」是她用過最多的一個詞,而不是待遇,金錢,榮譽

人類的創造創新,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自由,離開了自由,人類將一事無成。

反觀我們的學術和教育環境,科學家有多少自由呢?

再說的難聽點,就算很多科學家不在乎「院士」之類的榮譽,可是人家要不要是一回事,你給不給是另外一回事。

顏寧在清華時不是院士,離開兩年後成為美國院士,是因為她突然學術成就突飛猛進嗎?其實不是,而是公正與公平。

看看同樣從美回來的科學家饒毅,獲得諾獎的屠呦呦,我們的院士評選真的就如饒毅所罵的那樣腐敗。

改開四十年,中國在諸多的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靜下心來,我們要知道和科技發達國家之間還有巨大的差距,一個小小的晶片就能卡住我們的喉嚨,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科學文明的進步,其實秘訣無非四個字:公平、自由

僅此而已!

作者簡介:難得君,一個三觀比五官正的溫情大叔,985碩士,曾任企業高管,大學教師。為防走散,關注微博@我是難得君。

1個人打15個,就問你服不服?

小說(點擊閱讀☟):

相關焦點

  • 顏寧赴美三年又獲大獎,李一諾幫比爾·蓋茨「花錢」,這對清華姐妹...
    此前,顏寧的密友李一諾寫了一篇文章——《我和顏寧的這些年》,回憶了兩人在清華校園的讀書時光。在畢業多年後的今天,她倆一人在科研領域戰績斐然;一人在慈善、教育領域發光發熱。 作為優秀女性代表,她們無疑活出了女性最美的樣子。被媒體譽為「最強閨蜜」的她們,在這些年來經歷了什麼,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
    當時的顏寧可沒想過,她只是被周遭的人推著朝前走。提起當年報考的事,她說,「我高中就覺得我最想幹什麼,肯定幹不成,我想考北大,肯定進不了,所以就報了清華。」普林斯頓處處透著寧靜和美,秋天的時候,學校附近森林裡各色的樹美得令人窒息,湖裡不時有水鳥嬉戲,23歲的顏寧盡情地在其間撒歡,仿佛回到童年。來到這所古老的常春藤名校的課堂,給顏寧講課的都是大科學家,是經典論文和教科書背後的操刀者,還有一身把科學講成故事的本事,這讓滿眼好奇的清華女孩瞬間覺得:「哇!原來做生物這麼好玩!」
  • 清華出身的女神教授顏寧,赴美再立新功,我們為何留不住人才?
    出走美國前,顏寧曾在清華任教10年,三次提名中科院院士!2020年,顏寧團隊在《細胞》雜誌發表的研究論文,對人類關於細胞的研究做出偉大貢獻!無疑,去了美國後,顏寧的才能得到了真正的發掘和認可!
  • 顏寧,一個視自由為生命的女科學家!
    6月8日,顏寧在《PANS》發表一篇論文。 6月15日,顏寧團隊與楊洪武團隊合作在Cell《細胞》上發表論文。 無論是《細胞》還是《PANS》都是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代表的是學術上的成就和權威。今年8月,又獲大獎。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6):顏寧
    2007年博士後畢業,年僅三十歲的顏寧直接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的10年間,顏寧層帶領科研團隊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2016年,顏寧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2017年,顏寧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
  • 顏寧和一諾:我們這些年
    好吧告訴你吧,顏寧現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2007年回國以後,實驗室發牛文無數,也獲N多榮譽 (包括2014年《細胞》雜誌的全球40個40歲以下的牛人)。今年五月份在《Nature》發一重量級牛文,解了人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 是世界範圍內幾十年未解的難題,從而引起了主流媒體的全面關注。
  • 施一公弟子,不是顏寧,榮獲「諾貝爾女性獎」,顏寧發文耐人尋味
    而近些年來讓施老更加出名的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成就之外,還有培養出顏寧、白蕊、萬蕊雪等優秀的弟子。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施一公教授麾下的弟子,也是一代比一代優秀,每一位都獲得了令世人佩服的科研成果。近日,施一公教授的一名弟子,不是顏寧,獲得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並且她年僅27歲,可謂是「最年輕」的一代科學家了,網友紛紛感嘆:牛掰,那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 是什麼論壇,讓顏寧×四對科學伉儷共同集結?
    (語出顏寧在2019年女科學家論壇的發言)到了要小孩的年紀,但現在處於讀博的關鍵階段,我該如何權衡?- 出身農村的大學生,想從事科研工作,但父母總勸我早點嫁人,相夫教子,我該怎麼辦?北京時間12月27日 14:00-17:00,未來論壇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推出《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
  • 2017年,「棄國返美」的女教授顏寧,出走美國後再曝新情況
    我們都知道娛樂圈有很多的高材生,其中有很多還是博士,而這些高學歷的人,都在我們國內效力,有的成為了科學家,有的研究醫學,有的進入娛樂圈成為了一個演員,而我們熟知的武林外傳裡面的呂秀才喻恩泰,其實就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博士,但是在他在娛樂圈名聲大振迅速走紅的時候,他卻選擇了退出娛樂圈,要回歸學校再次深造自己的學業
  • 清華女神顏寧兩度赴美,面對婚姻問題:我不結婚,也無需向誰解釋
    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於人,那錯不在於命運,而在於我們自己。我們都曾仰望過天空,向浩瀚的宇宙問了無數個為什麼;我們都曾俯瞰過大地,向眼前的世界發出過無數的感慨。生命本就是一種無休止的探索,而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條道路上前行。
  • 赴美時,顏寧對生物醫學領域的貢獻有多大?
    2017年5月7日,顏寧受普林斯頓邀請,離開清華大學赴美任教。引起人們的猜測。2019年4月30日,兩年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顏寧,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界開始質疑,顏寧選擇離開中國是否有其他未知的原因。
  • 顏寧,清華女學霸的個性成長之路——一般人學不來!
    顏寧,這個清華女學霸,在大學時為了看美女,專屬在一個食堂一個座位上吃飯多時,只為看一個一個美女一眼。申請美國名校時一封毛遂自薦信打破常規,讓人掉下巴,最後幸運的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就讀,中間沒有任何的麻煩,跳過了累贅的手續。我們看看她的一路奇葩的成長經歷,讓你大跌眼鏡。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1996年9月,當18歲的顏寧被錄取為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一名新生時,只有她知道,這個結果是個迷迷糊糊的選擇。高中時代,文科曾是顏寧的喜好所在,那時的全部樂趣就是讀小說看電影,從金庸古龍到曹雪芹關漢卿,從《英雄本色》到《大話西遊》。誰知文理分科時,「年級第一」的她愣是被班主任勸去了理科班。哪怕在報高考志願時,她也沒有提出什麼主意。
  • 女神科學家顏寧!
    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萊蕪,原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2017年5月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2017年12月15日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
  • 41歲清華教授顏寧:我不結婚丶定居美國,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顏寧近日,清華大學女教授顏寧榮獲世界科研大獎,出走美國的事情再次引發了人們的議論熱潮,有關顏寧,我們有必要做一個她的簡歷介紹: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從小學習成績十分優異,1996年,她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4年她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師從著名學者施一公,
  • 清華最年輕女博導顏寧,攻克了50年不解難題後,卻遠走美國
    2019年4月30日,42歲的顏寧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當時她正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擔任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幾何時顏寧是中國清華大學最最年輕博士生導師,但之後顏寧卻不知道什麼原因遠走美國。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41歲的顏寧又一次上了微博熱搜。不過當時她自己還在夢裡,一覺睡醒,直接被鋪天蓋地的簡訊和郵件嚇懵了,她還傻傻地在朋友圈問大家發生了什麼。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已經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刻,教授午餐會已經準備好了慶祝用的香檳。美國國家科學院雖然是個非政府、民間組織,但是能夠當選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
  • 中國女科學家顏寧闢謠!
    不久,網上開始流傳一個帖子稱,顏寧曾被問及此前落選中科院院士的原因,她回答:「要想入選中科院院士,你可以不是一個優秀的人才……」網帖截圖 此帖一經發布就引發大量關注和討論。對此,顏寧本人通過微博回應:到哪投訴這種說瞎話都不眨眼的啊?顏寧還表示:不理呢,竟有人當真;理呢?替ta們抬咖麼?
  • 清華最年輕女博導顏寧:37歲破解世界級難題,為何會去美國大學?
    2009年4月30號,42歲的顏寧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當時她正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擔任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幾何時,顏寧是中國清華大學的最年輕博士生導師,但之後顏寧卻不知為何遠走美國?1977年,顏寧出生於山東省萊蕪。6歲時,她和父母一起搬到北京定居,顏寧從小就愛學習,喜歡琢磨,喜歡一切好玩有趣的東西。
  • 顏寧眼中的優秀導師,必須張弛有度,不要太嚴,但是要有職業素養
    桃李滿天下的顏寧在2020年,顏寧獲得佛羅倫斯大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職業生涯中最值得稱道的成就不是這些大獎和榮譽,而是培養的一批才華橫溢的年輕學者。其中華中農業大學的「男神教授」殷平就是其中之一,殷平教授武漢大學博士畢業後,選擇去清華大學做博士後,當時顏寧剛剛回國沒多久,因此殷平教授屬於顏寧最早的一批學生和科研合作者,在殷平眼中,僅僅比自己大四歲的顏寧不僅是大姐姐,更是一位良師益友,就像殷平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顏寧老師對自己的影響最大,那就是認準目標要完成的時候,要做到非常的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