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論壇,讓顏寧×四對科學伉儷共同集結?

2020-12-23 未來論壇FutureForum

這不應該是女性的問題,

而是兩性的問題。

(語出顏寧在2019年女科學家論壇的發言)

到了要小孩的年紀,但現在處於讀博的關鍵階段,我該如何權衡?

- 出身農村的大學生,想從事科研工作,但父母總勸我早點嫁人,相夫教子,我該怎麼辦?

- 為什麼在高精尖領域很少看到女性科學家的身影?

……

不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中,女性所面臨的困境焦慮無處不在,其根源則是男女兩性、是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和整個社會的關注。

北京時間12月27日 14:00-17:00,未來論壇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推出《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Women in science forum)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發起,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論壇邀請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女性工作者,採用自由對話形式,圍繞求學、就業、事業發展等話題分享科研經歷與人生故事。

與往屆不同,2020年《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將首次引入男性嘉賓。屆時,顏寧教授將攜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圍繞雙體問題(Two-body problem)展開分享交流,談談他們在事業進程中的喜怒哀樂,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以鼓勵和啟迪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員。

科研couple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12月27日 14:00-17:00

「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

邀請你觀看直播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專題頁:

http://www.futureprize.org/cn/prize-week/index.html?prizeWeekId=3

相關焦點

  • 顏寧×四對科學伉儷: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不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中,女性所面臨的困境焦慮無處不在,其根源則是男女兩性、是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和整個社會的關注。12月27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推出《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科學伉儷講述學霸人生的美麗與憂愁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7日消息,12月27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Women in science forum)發起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攜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圍繞兩個學術人結合產生的雙體問題(Two-body problem)展開分享交流,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以鼓勵和啟迪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員。
  • 科學伉儷如何看待「雙體問題」?學霸夫妻向你講述人生中的美麗與憂愁
    北京時間12月27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Women in science forum)發起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攜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圍繞兩個學術人結合產生的雙體問題(Two-body problem)展開分享交流,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
  • 就在6天前,開講啦圈粉百萬又去美國的女神博士顏寧,又曝新情況
    而就在6天前,顏寧再次曝出了新情況。12月27日,未來論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舉辦了「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這是顏寧發起的一場科學家之間生活的對話。在這次的論壇活動中,她對話了四對科研賢伉儷:杜克大學生物系傑出講座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董欣年&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長聘教授宋丹丹&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翟季冬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閆湞&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吳建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勞倫斯國家實驗室聯合博士後李文斐
  • 顏寧追問4位男科學家: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而在12月27日的一場論壇上,它被拋給了4位男科學家。「我們需要一個論壇把女性科技工作者集合在一起,彼此分享挫折、困惑、經驗和教訓。雖然沒辦法複製,但看看別人走過的路,至少可以讓你不孤單、不害怕,有勇氣面對各種事情。」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27日開幕,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在「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上說道。
  • 顏寧問4對科研夫妻:男女搭配,如何不累?
    科學網作者|李晨陽 網上很多人一說到我,就說顏寧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她是單身,沒有家庭拖累。但事實上,有家庭、有事業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現狀。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顏寧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
  • 顏寧在美又獲大獎,我們失去了什麼?
    2019年5月,僅僅兩年後,顏寧被評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一個美國科學家能夠榮獲的最高榮譽。而顏寧忙於教學和科研,被各種祝賀的消息擠爆郵箱,被朋友圈刷屏,連忙問「啥?一醒被賀傻了,什麼事?顏寧從小文科成績特別優異,她小時候的夢想是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她也是金庸迷,和所有女孩一樣喜歡明星八卦,甚至夢想將來做個娛樂記者。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她原本打算讀文科,卻被班主任老師勸說讀了理科。到高考報志願時,事實上她和絕大多數孩子一樣,對於讀什麼專業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她父親建議她去學生物,理由很簡單,「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41歲的顏寧又一次上了微博熱搜。不過當時她自己還在夢裡,一覺睡醒,直接被鋪天蓋地的簡訊和郵件嚇懵了,她還傻傻地在朋友圈問大家發生了什麼。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已經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刻,教授午餐會已經準備好了慶祝用的香檳。美國國家科學院雖然是個非政府、民間組織,但是能夠當選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1996年9月,當18歲的顏寧被錄取為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一名新生時,只有她知道,這個結果是個迷迷糊糊的選擇。高中時代,文科曾是顏寧的喜好所在,那時的全部樂趣就是讀小說看電影,從金庸古龍到曹雪芹關漢卿,從《英雄本色》到《大話西遊》。誰知文理分科時,「年級第一」的她愣是被班主任勸去了理科班。哪怕在報高考志願時,她也沒有提出什麼主意。
  • 顏寧:到了40歲,才發現這年齡前所未有的好
    到了晚上,準確地說是從晚飯後到凌晨三四點,她就待在辦公室裡,開啟真正獨屬於她一人的工作。在普林斯頓大學任職不到兩年——2017年底,她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到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雪莉 · 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獨特的作息就已經被大家熟知,就連繫主任都羨慕她,「這樣你大把時間都是給自己的。」
  • 顏寧:我,網紅女科學家,不服來戰!
    人家明明還是小菇涼麼……」短短一句話,還用了兩個emoji表情,難怪40多歲的顏寧仍然被周圍人評價為「小女孩」。她單純、快樂、乾淨,享受作為一個女性可以隨時泛濫的「少女心」。但更多時候,她也目睹了一個女性在科學路上的不易。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有人認為,在2015年屠呦呦代表中國的科研者團隊拿到中國本土第一個諾獎時,屠呦呦這個名字就已經作為中國最傑出的科學家名揚海外,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榮譽比起世界級的諾獎來說,幾乎是小巫見大巫,因此,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雖然至高無上,但是屠呦呦已經不需要了,院士頭銜對於屠呦呦來說僅僅是錦上添花,並不能證明什麼。
  • 施一公弟子,不是顏寧,榮獲「諾貝爾女性獎」,顏寧發文耐人尋味
    如今提起施一公教授,大多數人都會想起他在生命科學領域和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而近些年來讓施老更加出名的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成就之外,還有培養出顏寧、白蕊、萬蕊雪等優秀的弟子。白蕊是著名教授施一公的弟子,顏寧的小師妹。她在清華生命科學學院讀博士時,研究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原理,並且在讀博期間還發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論文8篇,其中5篇發表於《科學》期刊(影響因子:41.037),3篇發表於《細胞》期刊(影響因子:36.216),引用次數600餘次。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6):顏寧
    顏寧(1)顏寧簡介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她先在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系,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從事細胞凋亡研究。2005年獲得了由《科學》雜誌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2007年博士後畢業,年僅三十歲的顏寧直接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的10年間,顏寧層帶領科研團隊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2016年,顏寧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 中國女科學家顏寧闢謠!
    這並非顏寧第一次闢謠了。據新華社報導,此前,顏寧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就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職位時,有的消息稱,顏寧受聘普林斯頓大學是「負氣出走」。隨後,顏寧通過微博表示網上關於自己「憤然離開」「負氣出走」的一些說法純屬「無稽之談」。「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顏寧表示,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
  • 科研強悍的顏寧,獲得諾獎的屠呦呦都不是院士,憑什麼高福卻能?
    科研強悍的顏寧,獲得諾獎的屠呦呦都不是院士,憑什麼高福卻能?科學院代表了一個國家最頂尖的科研水平。中國科學研毫無疑問是中國科研能力的主要代表。1949年中科院成立,郭沫若擔任第一任院長,71年來與共和國共同成長,見證了歷史,也為中國科研奉獻了巨大的力量。然而,關於中科院的院士評選問題,始終都有質疑聲音。
  • 顏寧和一諾,中國最強女閨蜜是怎樣煉成的?
    人們喜歡她,把她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不僅僅是因為她在科學領域所做出的成就,還有她篤定、豐盈的內心世界及通透、灑脫的人生觀。 此前,顏寧的密友李一諾寫了一篇文章——《我和顏寧的這些年》,回憶了兩人在清華校園的讀書時光。在畢業多年後的今天,她倆一人在科研領域戰績斐然;一人在慈善、教育領域發光發熱。
  • 顏寧,一個視自由為生命的女科學家!
    通過華為被制裁,我們該清醒了,中國在很多領域遠遠沒有什麼高科技,我們距離發達國家還遠得很,科技之爭實際上就是人才之爭,像顏寧這樣的人才如果能留在國內為我國所用,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 女神科學家顏寧!
    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萊蕪,原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2017年5月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2017年12月15日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
  • 「美女科學家」顏寧開講 不要叫我「女科學家」
    但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可能會顛覆我們對於「女科學家」的印象,穿著打扮時尚、談吐幽默風趣,看起來真的不像一位科學工作者。  2016年8月31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在線刊登了清華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一項重要成果,題為「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Cav1.1 at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