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鄉
一、真事隱去之「聖恩寺」旁「真假山」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和第五十回,在涉及妙玉的描寫中都提到了梅花,這使妙玉和梅花緊密地連繫到了一起,這種聯繫的指向,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或者說是作書人在通過這種指向引導讀者尋找到這位歷史人物。
「蘆雪廣爭聯即景詩」中,寶玉被罰到櫳翠庵妙玉處折紅梅;「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聲稱自己「收的梅花上的雪」,都體現了梅花之於妙玉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然而「玄墓蟠香寺」所隱指的「天壽聖恩禪寺」並沒有梅花,欲要收「梅花上的雪」,就必須去與玄墓山同為一山的北峰鄧尉山,因為那裡滿山遍植梅花,自古就是江南著名的賞梅勝地。其實「蟠香寺」的「蟠」字是形容梅花的虯枝,「香」字是指從梅花上傳出的芬芳,因而「蟠香寺」亦隱指鄧尉山。而作書人又讓李紈說妙玉的修身處「櫳翠庵的紅梅有趣」,還罰寶玉去折紅梅,儼然櫳翠庵就是蟠香寺、就是鄧尉山。
那麼,就很有必要對鄧尉山進行一番探尋了。
鄧尉山,因相傳東漢太尉鄧禹曾隱居於此而得名。鄧禹(2年一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而《紅樓夢》中賈雨村曾言,他們賈氏這一支出自東漢的賈復。賈復(9年一55年)字君文,南陽鄧州冠軍縣人,東漢初年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第三位。新朝末年,賈復加入綠林軍,正是通過鄧禹的引薦,歸服了後來光復劉漢江山的光武帝劉秀。而鄧尉山又俗名光福山,亦隱含了「光復(福)」之意。
以前在拙文中已經兩次提到第四十回,探春居處那幅米襄陽的《煙雨圖》兩邊,掛的顏魯公墨跡的對聯:煙霞閒骨格,泉石野生涯。下聯的「泉石」,也是「水向石邊流出冷」的謎底之一,在拙文《說說「暖香塢雅制春燈謎」》中已經作過闡述,此謎的真正謎底實際上是指字巨川,號常石子的魯王監國朱以海。上聯的「煙霞」實際上指的就是鄧尉山滿山遍野的梅花。而「顏魯公」三個字則是對該副對聯的註解:「魯」是隱指魯王朱以海,「顏魯公」是指顏真卿,因其為唐朝人,於此處就是為了借這個「唐」字隱指唐王朱聿鍵。此二人在南明的弘光政權滅亡後,分別建立了「隆武」政權和「魯王監國」政權,這就是南明出現的「一帝一監國」。
其中,那些明朝的大臣們之所以推舉朱聿鍵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朱聿鍵是南陽人,希望他能像同是南陽人的光武帝劉秀「光復」劉漢江山一樣,「光復」朱明江山。
從以上解讀可以看出多個導向都指向了隆武帝朱聿鍵,與此契合的是,聖恩寺東北一百多米處的「真假山」,亦起著同樣的引導作用。真假山本是一座形似假山的真山,其結構是典型的太湖石天然而成。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在千裡之外的南陽,卻有一座形似真山的假山,而且是由典型的太湖石人工堆砌而成。此假山名曰王府山。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將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分封到南陽。在年幼的朱桱未就藩前,便開始大興土木,營建王府。同時命人從太湖湖底撈出大量的奇石,水運陸載北上到達南陽,在王府的花園內開始建造假山。永樂二年(1404)以南陽衛治改建,名曰王府山。永樂六年(1408)唐王朱桱方就藩南陽。其八世孫正是後來的隆武帝朱聿鍵。
二、天壽聖恩寺之妙玉之謎
正所謂「草蛇灰線,伏脈千裡」。
從第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對妙玉的口述中,以萬峰時蔚禪師的人生經歷,通過對妙玉的介紹進行演繹,隱隱約約地使鄧尉山及聖恩寺出現在讀者眼前。
從第四十一回,妙玉冷笑中對黛玉的回答,使深隱的隆武帝朱聿鍵,在鄧尉山及真假山初現真容。
那麼第五十回,寶玉被罰到櫳翠庵折紅梅一段,及第六十三回,邢岫煙解說妙玉為何自稱「檻外人」和「畸人」,則是告訴讀者,妙玉所影射之人就是隆武帝朱聿鍵。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後,寶玉發現了妙玉送來的粉箋子字貼兒,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後經邢岫煙介紹,妙玉因喜歡範成大的詩句「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而自稱」檻外之人」。又常贊文是莊子的好,故又自稱「畸人」。表面看「檻外人」是說脫離了名利世俗羈絆之人,不再有七情六慾的煩惱。然而,妙玉的判詞中「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則明顯是對妙玉脫離世俗慾念的否認。
關於「門檻」的讀音是有講究的,清初之前念作「門限」,之後才通常念為「門坎」。而「檻」字在古詩詞中出現時,都念四聲jiàn,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等,代表了欄杆。同時「檻」的另一種解釋是囚籠和監牢。作書人在此處就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表面上是「檻外人」,實際上表示的是「從監牢出來之人」。櫳翠庵的「櫳」字與「檻」字的含義是相同的,就是作書人對這種解釋的強調與肯定。這一切正是為了暗指在鳳陽府皇室監獄中住了八年的朱聿鍵,於1644年被釋放出獄。加上此前的朱聿鍵在12歲時,被祖父老唐王朱碩熿於承奉司中囚禁的16年,其44年的人生,競有24年是在監禁中度過的,除了朱聿鍵誰還能擔起「檻外人」的稱號呢?
而妙玉又自稱「畸人」,是借莊子為宋國蒙地人,「蒙」即如今的蒙城,地處朱氏發源地柘城,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鳳陽之間,以此暗示妙玉影射了朱明皇室之人。
在「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生產六安茶的六安州在廬州府,廬州府又歸鳳陽府管轄,而老君眉產於福建的武夷山。
所謂「我不吃六安茶」,隱指的是朱聿鍵因在1636年起兵勤王,違犯了藩王不許擁兵的規矩,被關進鳳陽府皇室監獄八年後的1644年,因崇禎在三月十九日殉國,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權,大赦天下,在廬州府總兵廣昌伯劉良佐的奏請下,朱聿鍵被釋放並封為南陽王。「不吃六安茶」乃不堪回首之意。妙玉說的「知道,這是老君眉」,是隱喻1645年五月弘光政權滅亡後,朱聿鍵於閏六月在福建的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權。妙玉判詞中「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說的就是朱聿鍵為了擺脫鄭芝龍,去匯合何騰蛟,於1646年八月在汀州被滿清俘獲,絕食而亡。
三、「真假山」之邢岫煙之謎
鄧尉聖恩寺旁邊的真假山上,有明朝吳縣教諭、石湖人盧熊命名並題刻的八景,分別是「神獅出岫」,「海湧門」,「汲硯泉」,「涵輝洞」,「峭壁巖」,「螺髻峰」,「流雲洞」,「凌空橋」。其中「神獅出岫」和「流雲洞」,可說就是「邢岫煙」這個名字的來源之一。
且看書中邢岫煙的口述:「……我和他做過十年的鄰居,只一牆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煉,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裡的房子,住了十年,無事到他廟裡去作伴,我所認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份。因我們投親去了,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競投到這裡來。如今又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勝當日。」這番話開頭講的「鄰居」,「只一牆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煉」等語,既是妙玉和邢岫煙之間的關係,也是「天壽聖恩寺」與「真假山」的關係。可是這種關係,是在暗喻什麼呢?
天壽聖恩寺作為明朝的皇室寺廟,妙玉在這裡出家修煉,就是為了影射朱聿鍵的身份。從邢岫煙的口述中可以看出,妙玉和邢岫煙是有共同的特殊經歷的。既然知道了妙玉影射的是朱聿鍵,那麼朱聿鍵與誰才有這種相同的特殊經歷呢?這個人叫何騰蛟!
南明重臣何騰蛟(1592一1649),字雲從,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有言:「雲無心似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這也是邢岫煙名字的第二個來源。或者可以這麼說,作書人將何騰蛟的名字通過」真假山」而演變出了邢岫煙這個名字。從而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朱聿鍵與何騰蛟,就如同妙玉和邢岫煙,也如同聖恩寺和真假山。
崇禎時期,廣西黎平縣人何騰蛟,以舉人身份做到了南陽知縣的位置,當時朱聿鍵被封為唐王后,在王府起高明樓,招募賢士,對何騰蛟非常賞識看重,兩人過從甚密。邢岫煙言中的「我們投親去了」,是暗指何騰蛟因母病故,辭官回鄉守喪。說妙玉「不合時宜,權勢不容」,是暗指朱聿鍵違背明朝藩王不許養兵的慣例,起兵勤王,而被投入鳳陽府皇室監獄。說「如今又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勝當日」,則是說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後,對何騰蛟這的老相識給予了充分信任和極大的重用:已是湖廣總督的何騰蛟,又被任命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加封定興伯,統領五省兵馬。將這些對比妙玉和邢岫煙的經歷,兩者之間別無二致。
再看第五十回,邢岫煙、李紋和薛寶琴分別以「紅梅花」為韻各寫了一首七律。邢岫煙寫的是:
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已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紅。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這首詩首聯的上句是說桃杏花尚未開,指的自然是正月。與下句結合起來,隱指的是1649年正月,何騰蛟先是在湘潭被俘,絕食七日後,在長沙從容中被滿清殺害。臨刑前何騰蛟口佔《絕命詩》一首:
天乎人世苦難留,眉鎖湘江水不流。
鍊石有心嗟一木,凌雲無計慰三洲。
河山赤地鳳悲角,社稷懷人雨溢秋。
盡瘁未能時已逝,年年鵑血染宗周。
細細品味之下,就會發現,這首詩與邢岫煙的《詠紅梅花》簡直就是姊妹篇,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感情一模一樣。
當日在湘潭,何騰蛟被清兵包圍之時,端坐馬上厲聲喝叱:「我就是何督部,死也該明明白白,乾乾淨淨,奴輩不得沾汙我!」
因此,在解讀邢岫煙的七律時,需要結合何騰蛟的《絕命詩》,以及隆武帝時期他與朱聿鍵隔著大庾嶺未能聯合一處,致使復國夢斷的那種徹入心肺的慘痛。這樣才能真正理解這首詩的意義和內涵。
那麼,李紋與薛寶琴寫那兩首《詠紅梅花》又是表達的什麼呢?這需要到解讀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之第七首《青冢懷古》時再說詳細。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