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術故事—揭開比目魚「比目」之謎

2020-12-23 澎湃新聞

海洋學術故事—揭開比目魚「比目」之謎

2020-03-25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揭開比目魚「比目」

之謎

BY 徐茹暉 寧 波

比目魚

比目魚,因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兩隻眼睛均位於頭部的同一側而得名。比目魚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視為愛情忠貞的象徵。如「鶼鰈情深」,比喻人與人之間感情深厚,尤指夫妻之間無比恩愛。

「比目」之謎

比目魚種類繁多,主要類別有鰜、鮃、鰈、鰨、舌鰨等。為便於記憶,在魚類分類學中有「左鮃右鰈,左舌鰨右鰨」之說。

比目魚的兩隻眼睛為什麼會長到同一邊去呢?

從古至今,不少學者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上海海洋大學的鮑寶龍教授更是對此進行了20餘年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學魚類學教授鮑寶龍

1994年,正在師從著名魚類學家孟慶聞教授讀研究生的鮑寶龍,首次接觸比目魚的苗種培育工作。他觀察發現,雖然比目魚的仔魚與正常魚類一樣左右對稱;但在長成過程中,它的一隻眼睛逐漸往上移動,越過頭背部到身體的另一側,身體隨之同步逐漸傾斜,最終倒伏在水底生活。這樣的變化不禁讓他心生好奇: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能移動?為什麼是這一隻眼睛移動,而不是另一隻眼睛移動?究竟是什麼在調控比目魚眼睛的移動呢?

從「頭骨變形說」

到「細胞擠壓說」

對於這些問題,早在19世紀就出現很多假說進行解釋。1987年,英國學者布魯斯特綜合前人假說,並通過觀察多種比目魚類發育過程的頭骨變化,提出了自己的假說。他認為,比目魚眼睛的移動是由頭骨變形造成的,其中主要包括額骨的扭轉和左右側篩骨的不對稱擴大。

儘管布魯斯特的假說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可是這個假說看起來挺有道理,仔細分析下來還是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比如,額骨位於眼睛的上方,且與眼睛並沒有直接接觸,用其扭轉所產生的力帶動眼睛向上移動,顯然不是一個最優選項。這就像有一個比較重的箱子,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想讓它向前移動,最省力的方法是在後面推,而不是在前面轉圈企圖帶動周圍的風捲起箱子向前走。鮑寶龍據此大膽推測:眼睛下方有限區域內分裂的細胞之間產生擁擠,驅使其上方的眼睛向上移動。

在牙鮃、半滑舌鰨、塞內加爾鰨等三種比目魚的眼睛的移動過程中,確實發現移動眼下方有限區域內分裂的細胞要明顯多於上方,另一側的非移動眼則剛好相反。此研究結果並不支持布魯斯特假說,但非常符合賈爾於19世紀提出的假說,即「比目魚類哪隻眼睛移動,取決於兩隻眼睛之間哪隻眼睛更『強』,『強』的眼睛將會移動,『弱』的那隻眼睛將停留在原來位置;移動的眼睛將沿著透明皮膚下面的一條繞過頭背面的『路線』進行」。只是因為當時的學者批評賈爾的假說僅僅是一個推測,並沒有實驗依據;所以,此假說一直以來都沒有被業界認可。

鮑寶龍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通過在牙鮃、半滑舌鰨、塞內加爾鰨等三種比目魚移動眼下方區域注射細胞分裂抑制劑,成功地抑制了眼睛的移動,培養出眼睛不移動、兩眼保持對稱的比目魚稚魚,並發現其左右額骨仍然保持對稱。可見,比目魚眼睛移動是眼睛下方有限區域內分裂的細胞之間產生擁擠的結果,並不是像布魯斯特假說所推測的那樣由額骨扭轉造成的;相反,額骨的扭轉是眼睛向上移動的結果。

根據比目魚成魚的眼睛是否被擠壓的情況調查,可進一步驗證該發現是否具有普遍性。鮑寶龍發現,比目魚可以移動的眼睛是由其下方的分裂細胞擠壓上去的,那麼,成體比目魚的眼睛在背腹軸方向的長度應該要比頭尾軸的短。調查發現,比目魚的左右眼都曾經被擠壓,移動眼被擠壓的則更明顯;兩眼對稱的體型類似比目魚的鯧亞目魚類,左右眼都沒有被擠壓。這表明,在比目魚類中,眼睛下方分裂細胞推動眼睛移動的機制具有普遍性。

那麼,為什麼是比目魚的這一隻眼睛移動,而不是另外一隻眼睛移動呢?鮑寶龍提出的組織學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究竟比目魚的哪隻眼睛會移動,取決於其左眼或右眼下方區域的分裂細胞與眼睛上方區域的差值,哪一方分裂細胞數明顯多於上方區域,則哪一方的眼睛會移動,如鮃類是右眼,鰈類則是左眼。如果兩隻眼睛下方區域的分裂細胞均明顯多於上方,那這兩隻眼睛都能往上移動;如果兩隻眼睛下方區域的分裂細胞均不多於上方,那這兩隻眼睛就不能往上移動。實際上,兩眼移動到頭頂或兩眼均沒有移動的比目魚在人工養殖群體中並不少見。

誰在調控

眼睛的移動

那麼,比目魚眼睛移動是受什麼因子調控的呢?早在1985年,兩位日本學者山野佳祐(Keisuke Yamano)和三輪理(Satoshi Miwa)受甲狀腺激素調控蝌蚪變態的啟發,發現比目魚的眼睛移動也是由甲狀腺激素調控的。

比目魚變態過程圖

是否還存在其他激素或分子調控眼睛移動呢?鮑寶龍推測,視黃酸可能也能調控眼睛的移動。這是因為,視黃酸受體能夠與甲狀腺激素受體組成異二聚體,共同發揮作用。實驗結果表明,視黃酸受體基因可與調控眼睛移動的甲狀腺激素受體基因共表達——在移動眼下方組織中注射視黃酸,會抑制細胞分裂而導致眼睛移動停止。至此,鮑寶龍發現,比目魚類眼睛移動受甲狀腺激素和視黃酸的雙重調控,它們的關係類似於昆蟲變態調控的保幼激素和脫皮激素。該發現大大加深了人們對於脊椎動物變態調控機制的認識。

鮑寶龍實驗室及其合作者的這些研究成果已在國際著名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發育生物學》(Developmental Biology)等雜誌上發表。目前,鮑寶龍實驗室與合作者正在繼續探索比目魚類眼睛移動的適應進化的分子機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徹底揭開比目魚類眼睛移動背後的謎題。

更多精彩

上海7所高校學子攜手應援武漢,靜待花開!

美了!美了!上海海洋大學賞春賞花速報

浪漫邂逅,光影裡的上海海洋大學,極美!

海大通訊社

作者丨徐茹暉 寧波

封面製作丨楊淋然

編輯丨謝辰旻 丁琳

責任編輯丨張曼琳

策劃丨上海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 海納網絡文化研究室

原標題:《海洋學術故事—揭開比目魚「比目」之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亞洲淡水比目魚01 | 可在魚缸中繁殖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淡水比目魚
    -往期分享】(點擊圖片查看往期)美洲淡水比目魚 | 南美的小眼睛比目魚-無鋸鰨▼【本篇主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淡水比目魚》↓巴布亞紐幾內亞筆者從小就很喜歡淡水中的「海水魚」,例如海龍、比目魚、石頭魚等等,一些常人覺得在生活在海洋裡的魚類。但其實這些魚中也有少數的種類是生活在淡水中,雖然顏色不如燈魚鮮豔,但是筆者卻覺得非常有趣。
  • 眼睛長在一邊的魚,比目魚
    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許多生物都來自於海洋。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長相奇特的魚,它的眼鏡與一般的魚不同,它的眼鏡都長在一邊,正因為這個奇特的長相,它被人們稱之為比目魚。話不多說,現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在廣闊的海洋深處,有一類長相古怪的魚,它們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部的同一側,所以人們稱其為「比目魚」;又因為它們的身體扁平,所以也叫「扁魚」。有的比目魚身上有美麗的斑紋。扁扁的身體比目魚又叫鰈魚、板魚、偏口魚、扁魚,它們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小魚蝦。
  • 睡前故事 I《漁夫和比目魚》
    今天是小柳媽媽陪伴寶貝的第 35 天寶寶每晚一個小故事,成長快樂每一天!點擊上方圖標收聽這個故事主播:柳媽媽寶貝,明天你還想聽哪些故事呢?精彩導讀故事簡介:漁夫和比目魚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漁夫在捕魚的時候,意外捕獲一條比目魚,卻將比目魚放了,比目魚為了報答漁夫承諾要滿足漁夫的願望。漁夫回家以後將事情告訴了家裡的妻子,妻子先是要了一座小別墅、後面又要了一座石頭宮殿,比目魚都滿足了她!
  • 海洋巨蟒之謎
    1817年8月,曾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格洛斯特港海面上親眼見過海洋怪獸的索羅門·阿連船長記述道:「當時,像海洋巨蟒似的傢伙在離港口約130米左右的地方遊動。這個怪獸長約40米,身體粗得像半個啤酒桶,整個身子呈暗褐色,頭部像響尾蛇,大小如同馬頭。它在海面上一會兒直遊,一會兒繞圈遊。它消失時,會筆直地鑽入海底,過一會兒又從180米左右的海面上重新出現。」
  • 《扶搖》身世之謎即將揭開
    上周播出的劇情裡,扶搖假扮江楓喜提天煞之金大都統,與無極、宗越共演「爭寵」大戲,套路天煞王戰南城;「五福CP」大難之後高甜不斷,長孫無極更是實力奪得「五洲醋王」桂冠,網友紛紛表示「可愛爆了」。此外,雅蘭珠為救戰北野失去雙眼,真情動人惹人淚目。  據悉,本周扶搖將在假扮江楓,協助戰北野登基之後,繼續假扮醫聖宗越與長孫無極轉戰璇璣國,身世之謎呼之欲出。
  • 揭開櫳翠庵紅梅花之謎
    而鄧尉山又俗名光福山,亦隱含了「光復(福)」之意。以前在拙文中已經兩次提到第四十回,探春居處那幅米襄陽的《煙雨圖》兩邊,掛的顏魯公墨跡的對聯:煙霞閒骨格,泉石野生涯。下聯的「泉石」,也是「水向石邊流出冷」的謎底之一,在拙文《說說「暖香塢雅制春燈謎」》中已經作過闡述,此謎的真正謎底實際上是指字巨川,號常石子的魯王監國朱以海。上聯的「煙霞」實際上指的就是鄧尉山滿山遍野的梅花。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第三屆學術委員會2020年會召開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第三屆學術委員會海洋發展研究院第三屆學術委員會2020年會在青島召開。
  • 美國加州紫海膽,日本島根縣比目魚到貨啦!
    唯待口腔裡適應了瀰漫著的海膽、三文魚子和生雞蛋的重重腥臭,復才開始細品緩嚼,一會兒,濃腥漸退,海膽糯柔入口,即化透著一股獨特的甘甜美感,生鮮蛋黃淳溫不膩,蛋清靈動反是增其嫩滑之感,三文魚子顆粒圓實飽滿又添入爽勁口感,最後又是那口炊煮得當冷熱硬軟均恰到好處的米飯,更能襯託起以上三味食材甘美鮮爽的奇妙滋味,故而當秦奮緩緩地睜開雙眼,喊出「通透!刺激!」
  • 海月社區開展「海洋之謎」人工智慧海洋文化編程營系列活動
    一直以來海月社區都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成長,在2020年10月-12月每周日開展了針對6-14歲兒童青少年的「海洋之謎」人工智慧海洋文化編程營課程。此次活動共有8個海洋主題,每次圍繞一個海洋主題帶領孩子進行學習和實踐,每次課程都包括海洋文化知識、編程軟體知認和動手操作實踐兩個部分。
  • 扶搖孟扶搖身世之謎即將揭開 楊冪「黑化」虐阮經天
    ­  上周播出的劇情裡,扶搖假扮江楓喜提天煞之金大都統,與無極、宗越共演「爭寵」大戲,套路天煞王戰南城;「五福CP」大難之後高甜不斷,長孫無極更是實力奪得「五洲醋王」桂冠,網友紛紛表示「可愛爆了」。此外,雅蘭珠為救戰北野失去雙眼,真情動人惹人淚目。­  據悉,本周扶搖將在假扮江楓,協助戰北野登基之後,繼續假扮醫聖宗越與長孫無極轉戰璇璣國,身世之謎呼之欲出。
  • 民間收藏者贈銅川90餘件耀州黑瓷揭開飯罐之謎
    原標題:民間收藏者贈銅川90餘件耀州黑瓷揭開飯罐之謎   根據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耀州窯博物館名譽館長禚振西介紹,這次捐贈的90件耀州窯藏品,為清代、民國時期的耀州瓷,其中88件為「飯罐」、2件為「矮罐」。禚振西告訴記者,這些藏品反映出了耀州窯晚期陳爐窯場的製作工藝和內容及當時窯場燒造的面貌,體現出黑瓷也是耀州瓷重要的一部分,陳爐的黑釉由黃土製作而成,成本低廉,黑而發亮,不同於別處。
  • 楚喬傳宇文玥身世之謎揭開 十六年前宇文家門醜聞浮出水面
    楚喬傳宇文玥身世之謎揭開 十六年前宇文家門醜聞浮出水面時間:2017-07-05 19:06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楚喬傳宇文玥身世之謎揭開 十六年前宇文家門醜聞浮出水面 電視劇《楚喬傳》宇文玥帶著母親生在極樂閣穿過的裙子向三太夫人訊問,母親的裙子為什麼會呈如今極樂閣,三太夫人用了很長時間
  • 臺博物館將揭開臺灣最古老木乃伊身份及死亡之謎
    臺灣最早的木乃伊柯象,經計算機斷層掃描及X光檢測,揭開死亡之謎。臺灣博物館首度藉由科學檢測,揭開其身份及死亡之謎─柯象有可能遭他殺或是謀殺。 據報導,柯象距今有130年歷史,民間傳說,柯象生前是雲林大埤鄉的乩童,死後成為「肉身佛」。1912年,黃朝等人以柯象為號召意圖抗日,舉事失敗後,柯象遭日方視為「土庫事件」的犯罪證據,之後長期保存在警察學校,被當成教材。90年代成為臺博館最獨特的「典藏品」。
  • 付稿費,《海洋世界》雜誌徵集你與海洋的故事
    《海洋世界》2021全新改版與你相約「海洋故事」(一期一會)欄目傾聽你與海洋的不解之緣我們不需要你有非常深厚的學術背景也不需要你有極為傳奇的生活經歷……我們只想與你一起回味海浪的聲音你視之珍貴的,正是我們要好好珍藏的。投稿方式及細則投稿方式:(1)郵箱投稿:發送E-mail至投稿郵箱。郵件主題註明《海洋世界》——「海洋故事」(一期一會)投稿;稿件和圖片以附件形式發送。
  • 魔鬼海域:日本龍三角之謎
    日本龍三角的真相 一、眾說紛紜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拍攝於1985年的電影《魔繭》,故事的構思來源於人們對大洋深處存在外星人基地的幻想。
  • 日照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舉行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12月17日至18日,由局第一勘探隊與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舉辦的日照海洋地質院士工作站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日照舉行。下一步,要緊緊圍繞院士工作站發展定位,在沙灘侵蝕淤積演化機理與修復保護技術應用研究、海岸帶生態地質環境調查研究、清潔能源形成機理研究與開發應用、海岸帶地質環境數據信息系統構建等領域不斷實現新的突破,為日照「藍色之城」「旅遊之城」建設以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 未解之謎: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地球形成之初是一片荒涼景象,那麼覆蓋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又是如何誕生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關於海洋的成因,即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似乎誰都無法用自己的假說來說服對方。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有些學者認為,海洋的形成與地球的成因密切相關。他們認為地球是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行星,形成之初是一團炙熱的巖漿,隨後熱量逐漸散失,地球開始冷卻下來。
  • 比目魚肌的梗已經從皇馬蔓延到巴薩,盤點比目魚肌惹的事
    隨後巴薩官方公告宣布德容右腿比目魚肌受傷,何時能夠回歸賽場取決於他的恢復情況,希望德容早日康復。比目魚肌受傷對於關注足球,關注皇馬的人來說,可謂相當不陌生了。許多球迷甚至拿比目魚肌這個梗一直調侃皇馬和貝爾。就在上周,皇馬發布官方公告,證實皇馬球星盧卡斯-巴斯克斯比目魚肌受傷,預計缺席1-2周的時間。
  • 揭秘丨「李雷、韓梅梅」的身世之謎,今天終於揭開了...
    據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寫有「李雷和韓梅梅」故事的初中英語教科書,教育了整整一億人。  那麼,拋開現在各種以李雷和韓梅梅為原型的歌曲、話劇、漫畫、微電影、改編故事不提,你想不想聽聽李雷和韓梅梅的官方「八卦」?聊聊這套傳奇教材背後的故事?JEFC教科書封面機會來了。日前,在「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項目成果發布之際,文格格走進人民教育出版社,給大家重溫這個整整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你知道嗎?
  • 揭開「巨型」遠古化石背後的跳蚤進化之謎(二)
    黃迪穎認為,新的跳蚤化石具有很長的刺吸式口器,這與中生代具有吸管的長翅目昆蟲極為相似,有力支持了蚤目起源於長翅目的假說。隨著一些帶毛動物的出現,跳蚤祖先的翅膀逐漸退化並開始寄生生活。 遠古跳蚤如何生存仍是未解之謎「現代跳蚤95%寄生在哺乳動物身上,還有5%比較進化的類型寄生在鳥類身上。但是在遙遠的中生代,跳蚤究竟怎樣生存還是個未解之謎。」黃迪穎向記者介紹,此次發現的中生代「巨型」跳蚤已具備適於寄生在具毛動物體表的特徵。鑑於現代跳蚤的生存習性,研究人員首先推測它們的寄主是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