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小亦
來源|程小亦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同學李飛大專畢業後,在鄰居王峰的玉料加工廠當學徒。
初學階段,李飛每天站在王峰旁觀看雕工步驟,也會順手拿一些邊角料來練手。
一個月後,王峰開始教他,在紙上畫形狀以及各種針頭的使用技巧。
那一段時間,李飛一下班就抱怨:玉料雕起來太難了,不僅要先學會畫畫,還要學會判斷針頭,一打開機器,只要聽到嗡嗡的機器聲就犯困,自己真的不適合這行。
「廠裡的雕工們,都需要經過這樣的練習,很多人起點比你低都可以學會,只要勤動手,一定也能為一名合格的雕工」,藉此我鼓勵他。
李飛這才硬著頭皮繼續學下去。
不久後,王峰開始把雕好的半成品,磨砂和上油工作分配給李飛。讓王峰出乎意料的是,李飛經手的玉料,要麼就是沒有磨平,要麼就是忘記擦油,以致於客人取成品時,意見很大,有些成品還因此而返工,影響了交割期。
為此,王峰還批評了李飛。從那以後李飛便經常無故請假,儘管偶爾在崗,手上的產品總是要人催了才草草做完,返工率相當高,不久就被迫離開了雕工廠。
王峰私底下告訴我,其實李飛的悟性不錯,就是太懶了,每次上班不是嫌棄加工的機器太大聲躲到倉庫裡玩手機,就是趁他不在溜到街上打遊戲機,只要勤快點,日後必定能在玉器行業有所作為。
現在的李飛已經閒賦在家半年,有時我會發一些招聘連結給他,但都被他婉拒了,他總說自己不喜歡受人束縛,不適合上班。
可哪有誰,天生適當上班的啊。無非就是想著把眼下的事情辦好,眼前的日子過好,心中有個盼頭罷了。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那些總是愛偷懶的人,歸根到底還是不願意吃苦,不願意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才會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你覺得生活很難,那一定是曾經很懶。
人心不懶,萬事不難
十年前,王叔單位經濟不緊氣被迫下崗了,為了討生活,王叔選擇在美食街開檔炒粉。
僅憑著一腔熱情準備大幹一場時,炒出來的米粉要麼不夠入味,要麼鬆軟度不夠,有些客人經過他的攤位時還會指指點點。
檔口生意一落千丈,瀕臨關檔。王叔深知,要想經營好炒粉,只能在技術上不斷磨練。
他選擇暫時性歇業,每晚帶著筆記本騎車前往不同美食街的炒粉攤,一邊親自購買品嘗,一邊做記錄。
常常凌晨才回家,王叔總結出了受顧客歡迎的炒粉有二個條件,一是粉的質量,二是火候。
從那以後,王叔每天早上五點騎著三輪車前往批發市場,選購不同價位的米粉,分別做給家人試吃,並收集反饋,如此不斷反覆改進。
直到炒出來的粉,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評之後,才選擇再次開業。
當我再次來到王叔的攤位上,王叔指著我要打包的炒粉,得意的說到,我這個粉出鍋後是蓬鬆的,說明有入味。
王叔放下手中的炒鍋,將一隻手攤開給我看,只見他手上布滿了一道道鮮紅的泡痕,原來炒粉想要掌握好火候,需要先學會握鍋力度,沒過幾天手就會起泡慢慢變成繭,得必須用剪刀把手上的老繭修剪掉,否則力度不均會影響炒粉口感。
可想而知,王叔對自家的炒粉下的苦功是旁人無法想像的。如今,王叔已經是這條美食街上響噹噹的炒粉師傅。
聽著王叔自豪地談著曾經的創業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心不懶,萬事才不難。
任何一件事,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會遇到挫折和困難,有的人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氣餒,選擇早早退了場;而有的人卻能夠正視自我,尋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來彌補自身的不足。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其實就是對待困難的態度不同而已。不怕事難,就怕手懶,你怎麼對自己,生活就怎麼對你。
不怕懶的人,面前才有路。
人往往最容易原諒的就是懶散
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兩個人,一個是勤奮小人,一個是懶惰小人,當我們猶豫不決時,他們倆就會打架。
你選擇了安逸,心中便會住進一個懶惰小人;你選擇正視困難,勤奮小人就住進了你的心裡。
很多時候,你與困難之間其實就只隔著一個小小的行動。
而生活中,我們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自己的懶散。有些人一旦遇到不如意,不稱心的事,就開始埋怨自己運氣不佳,時機不成熟,能力不夠...就開始自我頹廢,呈現出一副得過且過的心態。
其實,任何潛在的才能,一旦讓懶惰支配,它就一無可為。
眼前所有的困難,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當你感覺到前進的道路很難很難時,不妨保持足夠的耐心來克服自身的惰性,你會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
生活不會因為某個節點而變得與眾不同,所有的幸運,都只不過是過往付出的積攢。越是勤奮的人,才會享受到生活賜予的更多美好。
相反,那些總是愛偷懶的人,喜歡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不僅困住了自身的潛力,還會帶來消極的心態,最終幹啥啥不行。
每一次與困難較量的同時,其實都在給自己的人生走上坡路的機會。
當你用勤奮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會來照耀你。
不偷懶,你的人生才不會難。
我是程小亦,如果你對今天的話題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給我留言
作者:程小亦,心理學愛好者,以書明理,以筆抒心,向內紮根,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