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大家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都挺大,所以一有時間就想「頹」、「宅」、「懶」。
因此,「懶生活」這個名詞便應運而生了。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商家還紛紛打起了「懶生活」的主意,用「懶」來促進消費力,最終很多人便紛紛掉入了亞健康的圈套之中。
當然,編君也不是反對「懶生活」。而是適當的懶是可以的,但很多時候太懶了會導致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採,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
你有沒有試過這樣的情況?
飯後往沙發上一坐,就不想動了;
周末可以在床上躺一整天;
平時上班總是無精打採,有時候甚至連話都不想講;
稍微幹點活就累得不行
……
如果你有這樣的情況,那麼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或許,你這不是真的人懶,而是身體太虛!
因為體虛但是又不改善,最終才會導致身體沒什麼精氣神,這是一種亞健康的狀態!
是虛?是懶?要分清!
畏寒怕冷,可能是陽虛
現在是初春季節,晝夜溫差還是有點大的,而且陽光又比較少,導致很多人容易出現陽氣不足的狀況,特別是女孩子。
如果你經常畏寒怕冷、頻繁感冒,偶爾覺得腰膝酸軟、關節疼痛的話,就很有可能是陽虛了。此外,陽虛還容易弱化我們的脾胃消化功能,所以如果你經常消化不良、腹瀉腹脹等的話,一定要注意適當溫補了。
心煩失眠,可能是陰虛
有陰虛就有陰虛。陰虛往往是伴隨著陽氣過亢、津液不足,平時容易感覺到口乾舌苦、心胸煩熱、咽喉腫痛、食欲不振、失眠盜汗或便秘等。陰虛的人,不要經常吃煎炸上火的食物,平時需要多點補充水分並多點吃下火的食物。
不愛動,可能是血虛
人體的血液是傳輸營養物質和排出代謝物質的重要載體,所以如果你平時習慣性完全不想動,也不愛運動,甚至有頭暈目眩、手足發麻、貧血、月經不調、肌肉無力等症狀發生,就很有可能是陰虛了。因為你的血液生成不足或者營養匱乏時,血液就會削弱了對身體的滋養功能,從而形成血虛虧損的狀態。
整體無精打採,可能是氣虛
氣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精、氣、神,如果你情緒低落、熬夜、睡眠質量不好等等都容易損傷你的「氣」,造成氣虛體弱。如果你經常明顯感覺到精神不振、睏倦乏力,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容易生病的話,那就很可能是氣虛了。
照鏡子,看你是不是虛了?
中醫看診的秘訣是「望、聞、問、切」,所以你可以首先通過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看看你是不是虛了:
陽虛:
面色黯淡,口唇青紫,舌苔淡白。
陰虛:
皮膚乾澀、兩頰顴紅,舌質紅、舌苔少,口唇發乾,頭髮枯黃。
血虛:
手掌冰涼少血色,面色、唇色蒼白,舌質淡白,指甲按壓後不能立刻恢復紅潤,掉發增多。
氣虛:
手心偏黃,眼白渾濁發黃,眼睛乾澀,面部長斑。
體虛如何改善
既然體虛是一種亞健康,那麼就根本沒有立馬根治(跟你說可以的絕對是假的),應該慢慢通過內調外養來改善體質。
那麼具體要如何內調外養?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們的氣血是跟五臟息息相關的,所以很多時候的體虛,都是我們腎、肝、脾、胃、肺等器官的功能異常。那麼具體要如何辨別是哪個器官導致的體虛?我們可以參考一下這些症狀:
腎虛:精力不濟、睏倦乏力
肝虛:氣色不好,容易出現色斑、皺紋、皮膚粗糙;眼睛視力模糊,提前發展成老花眼等
脾虛:體內溼氣重,畏寒、失眠、頭痛、食欲不振等
胃虛:消化不良、胃酸分泌異常、腹脹腹瀉等,許多老胃病可能就是胃虛不受補,而導致病情反覆。
肺虛:一種是肺陰虛,表現為喉嚨乾渴嘶啞,容易發炎上火;一種是肺陽虛,不僅肺活量小,還容易胸悶氣短、咳嗽多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