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懶還是得了抑鬱症?如何區分

2020-12-24 騰訊網

作者 | 未知 出處 | 網絡

當我們自身或身邊有人患有抑鬱症時,有一個明顯的狀態發生,那就是「懶"。

但是這種懶與「懶人」的「懶惰」是不同的,儘管某些時候它們看起來非常相似。這種相似在很多時候給抑鬱患者帶來許多非議和不理解。

這裡將抑鬱症之「懶」與普通的懶惰做一個比較和分析,以為抑鬱症患者正名。

普通的懶惰

正常情況的懶分為兩種:

1)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工作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我就喜歡這種生活,家裡地上好多垃圾,但是我覺得無所謂。

2)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我就是不想做,如果我願意做好,我可以做好,家裡地上好多垃圾,但是我也覺得很髒,但是我不想去打掃,但是如果讓你去做,或者你看著不順眼了,你可以立馬去做。

懶,每個人都可能會懶:懶的做飯,懶的洗衣服,懶的拖地,懶的做某項工作。即便是一個很勤快的人也會犯懶。

普通的懶是儘管有能力去做某一件事,而仍然不進行完成的舉動或不努力去完成這件事。

它是一個可以改變的狀態,你可以感到自己」犯懶「,但仍可以感到快樂、挫折、憤怒、幸福。

你非常健康和精力充沛,你只是喜歡做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做你的工作。你只是單純的不想做你的工作。

正常情況下「懶」僅僅是一種「選擇」:房間亂糟糟的,自己完全有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整理乾淨,沒有整理房間的理由往往是覺得這點時間用來打遊戲或者做點其他有意思的事更好。

這裡的兩種選擇你都可以完成,僅僅是選擇性更趨向於後者而已。

而抑鬱症的懶則是升級版的「無所不懶」。

抑鬱症之「懶」

抑鬱症的「懶」卻是,地上有很多垃圾是不好的,我想去打掃,但我沒有能力去打掃,這個能力不是指身體上沒有能力,而是指精神上面沒有能力。

比如:

1)一掃地,我心情立刻不好了,非常不舒服,掃地掃不下去了。

2)我腦袋總在想,我應該不應該掃地,我該掃地了,還是不該掃地了?

3)一掃地,我渾身發抖,流汗起來了,說嚴重點,抑鬱症的「懶」到嚴重程度,也許吃飯都不想吃,這是事實情況因為吃飯也許他們會胃酸倒流,也許他們會嘔吐,看著美味的飯菜,他們張口都不想。

即使張口吃一點,心情就不好了甚至吃幾口就開始嘔吐了,餓的再難受,他們往往也不能吃飯,即使想吃飯,也吃不下去,慢慢來,慢慢來有人在下面說到,緩不得。

如何解釋抑鬱症的這種「懶」呢?

抑鬱症是一種真正的疾病:它像高血壓,胃病,皮膚病一樣都是疾病。

它所表現出來的是情緒的持續低落,缺乏動力,對過往喜歡的事情不再感到快樂,自卑,恐懼等症狀。

如果說普通的懶惰是「我想一整天都賴在床上睡懶覺。」那麼抑鬱症則是「我能做的只是躺在床上,因為我討厭我的生活。

我很傷心和悲傷。我希望事情會改變,或者如果我死了,有人會想我嗎?」

抑鬱症是一種消耗你生活的疾病,抹去所有其他的東西,掩蓋幸福,理智,動機,睡眠或吃飯的能力,甚至生活的意志。

如果對比一下的話,一個懶惰的人不會清理房間;而一個抑鬱的人則不會去打掃,不會去購物,不會去參加聚會,不會去公園,不會去和朋友一起玩樂等等等等。

懶惰的懶,往往是對生活比較滿意,懶就「懶」是全部。而抑鬱的懶僅僅是表象:患抑鬱症的人內心痛苦,當你看到他懶在床上看似沒什麼,而在他心裡早已掀起驚濤駭浪,一遍又一遍的拍打脆弱的心靈。

即使你盡了最大努力做了你的工作,你仍然會覺得自己很糟糕。你不想做太多事情。而當你玩遊戲時,你通常仍然感受到無聊/抑鬱/不快樂。

抑鬱症所造成的「行動力」的缺乏,僅僅是造成「懶惰」表象的其中一個原因;快樂的缺失,思維的不斷反芻,自卑等負面情緒又會造成拖延,以及抑鬱帶來的疲憊感,從而顯得更加「懶惰」。

抑鬱症可能看起來像懶惰,但抑鬱症患者也可能表現出活躍和參與活動。

識別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衡量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這可以通過低活動水平之外的事物來識別。

理想情況下,這應該由專業心理健康人員來識別。

懶惰和抑鬱的區分

如果簡單的來區分懶惰和抑鬱,那麼:

非常「懶惰"=不願做任何事情

較嚴重的抑鬱症=無法做任何事情

主觀上的有能力「不願」做和沒有能力「無法」做是區分懶惰和抑鬱症的重要標準。

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1.以情緒低落為基本症狀

2.應有下列症狀中的至少4項

1)對日常生活的興趣下降或缺乏。

2)精力明顯減退,無明顯原因的持續的疲乏感。

3)精神運動型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或自責、或有內疚感,甚至出現罪惡妄想。

5)思維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6)反覆出現死亡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欲不振,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慾明顯減退。

3.嚴重程度標準(至少有以下情況之一)

1)社會功能受損。

2)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

4.病程標準 症狀至少持續2周

5.排除標準

1)應排除由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質所導致的抑鬱。

2)抑鬱症患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但應注意與精神分裂症相鑑別。

抑鬱症具體症狀:

抑鬱症意志活動減退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

0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

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0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

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0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

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

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

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

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

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3%有精神障礙,40%患有抑鬱症。

04.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

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

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後。

05.軀體症狀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

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

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

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

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慾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增強、體重增加。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得了抑鬱症到底有多痛苦?
    得了抑鬱症到底有多痛苦呢?在全球,每隔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而自殺者中百分之70都是抑鬱症患者。有數據統計,在中國抑鬱症比例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4.2以上,但是只有百分之十的患者來醫院就診,抑鬱症的體驗極其痛苦,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可能無法正常的進行社會交往,工作和學習。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特別「懶」?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特別懶,實際上這個所謂的「懶」在專業角度上叫有心無力,也就是說這個患者實際上他是有意願去做出改變,但是他沒有這個力量去做。比如說父母覺得孩子患上抑鬱症以後,什麼也不願意去做,動也不願意動,所以覺得孩子特別懶,實際上作為患者本人自己也知道,比如說,自己可以通過運動改善焦慮症,他有這個想法,但是真的要去做的時候,因為症狀的存在,他很難去付之行動。 那麼如何區分是真的懶惰還是抑鬱呢?
  • 淺談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
    ,讓它和其他大部分有關抑鬱症的電影產生本質區別的特點,是《丈夫得了抑鬱症》全片以抑鬱症患病痊癒過程為主,主角人際關係為輔,勾畫出一個普通上班族得了抑鬱症後真實的生理及心理歷程。《丈夫得了抑鬱症》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同時兼具了寫實性和戲劇化的「流水帳」式電影,不了解抑鬱症的觀眾觀此片能夠激起重審自身之心,經歷過抑鬱症的病友則能在本片細碎卻流暢的講述中,多多少少窺見自己病中歷程。《丈夫得了抑鬱症》作為一部小說改編電影,主角高野夫婦則是由日劇觀眾們所熟知喜愛的堺雅人和漫畫美少女宮崎葵扮演。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然而,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常常不知所措。如果家人、愛人、朋友……那些我們最愛的人得了抑鬱症,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又該怎麼做?在一部名為《丈夫得了抑鬱症》的電影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她說:「我丈夫得了抑鬱症,但是,我決定不努力。無論多辛苦多難受,都不努力。」妻子從頭至尾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即「人不努力也是可以的」。
  • 「丈夫得了抑鬱症!」,讓我知道原來抑鬱症不是什麼……
    丈夫得了抑鬱症,妻子只能被迫營業,在養家餬口之餘,還要關心與照料丈夫。但她們之間,演繹的不是一個悲劇,而是一段治癒人心的愛情故事!在這部溫馨又浪漫的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得了抑鬱症的男主角——髙(gāo)崎幹男,把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病容演的入木三分!
  • 得了抑鬱症的人,到底有一個怎樣的靈魂
    今天分享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故事,他想告訴你,一個得抑鬱症的人到底有一個怎樣的靈魂。已連續一周沒能有過一天的安睡,終日渾渾噩噩如行屍走肉,昨日睡前特意服了助安眠的藥,但臨睡前又獲知翻譯家孫仲旭先生因抑鬱症自殺離世,於是掙扎著爬起來決定一定要寫點什麼,告訴大家得了抑鬱症的人到底有一個怎麼樣的靈魂。
  • 我得了抑鬱症
    2012年,一位叫做走飯的女孩定時發布一條微博:「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隨後自殺離世。八年後,這條微博的評論數超過100萬,到現在每天依然有許多患有抑鬱症的網友在下面傾訴:我想想,還是登記遺體自殺,這樣我是不是還有點用。情緒越來越差,努力維持體面。有誰相信,一個經常爬山徒步的人是個每個想自殺的人?
  • 親人突然去世,親屬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親人的突然去世,相信誰的心裡都會很不好受,有的人會嚎啕大哭,也有的人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否認親人已經逝去的事實……可能你現在因為悲傷太大導致情緒抑鬱,或者也許本來就心情低落,加上親人突然逝去的打擊加重了低落的心情導致抑鬱……不管怎樣,既然提到「抑鬱」,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抑鬱」是怎麼回事,怎麼判斷自己到底是抑鬱情緒還是抑鬱症,要怎麼去處理,以及如何走出失去親人的悲痛等,希望可以對你有一些幫助
  • 《丈夫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丈夫得了抑鬱症》是2011年在日本上映的一部講述有關抑鬱症的電影。電影由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作為漫畫家的妻子髙崎晴子(宮崎葵飾)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髙崎幹夫(堺雅人飾)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故事裡的妻子晴子性格懶散,每天宅在家裡睡覺和畫漫畫,丈夫幹夫是個嚴謹忠厚的老實人,在公司做著售後服務,每天都要承受著來自客戶的各種投訴和抱怨。
  • 懶惰和抑鬱症之「懶」有區別
    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 焦茹當日常生活中身邊有人患有抑鬱症時
  • 我是焦慮症還是抑鬱症?4個關鍵詞幫我區分
    作者|簡客GAKER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很多表現是極其相似的,也因為很相似,所以很多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得了抑鬱症還是焦慮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有哪些區別呢?我將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大家分享如何判斷你出現的一些症狀是焦慮症引起的還是抑鬱症引起的。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 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丈夫感覺自己有很大好轉,興高採烈地去複查,結果被醫生告知不能掉以輕心:在丈夫與巨大的痛苦鬥爭時,妻子一直陪伴在丈夫身邊,用自己的方式關心、溫暖他。就如電影開頭醫生對丈夫所言,「抑鬱是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的感受」,幾乎每個人都曾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認為自己很失敗,覺得「啊,好想死」。在這種時候,記得停下來,問問自己是不是在勉強自己變成他人要求的樣子,並因此感到痛苦。如果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
  • 丈夫得了抑鬱症
    直至後來突然得知身邊的人竟然也是抑鬱症患者,而我不久前還見過這位明明一直很陽光的朋友。再然後,一位朋友的朋友因為抑鬱症而自殺。這個選擇了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從外人的角度看來,實在不覺得他的生活究竟有哪個地方不好,以至於到這種程度。究竟為什麼一個人會的抑鬱症,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 《丈夫得了抑鬱症》:深度解讀抑鬱症
    《丈夫得了抑鬱症》通過電影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抑鬱症病人內心的感受、情緒和行為的變化,讓觀眾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來了解抑鬱症病人的內心世界。我覺得導演佐佐部清是一個真正了解抑鬱症病人感受的人,在影片中有一個小細節,男主角有一小撮頭髮翹起來了,按下去後,過一會又會翹起來,再次按下,過一會又會再次翹起,這個翹起的頭髮便是一個抑鬱的狀態。
  • 《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症高發的背後,折射出的是隱忍性格弊端
    《丈夫得了抑鬱症》這是一部由日本導演佐佐部清執導的愛情片,影片於2011年10月在日本正式上映,畫面時長達到兩個多小時,豆瓣評分高達8.1分。該片抑鬱症作為切入點,不僅深刻地向我們詮釋了抑鬱症的特點,同時還向我們展示出了日本職場人的困擾和現狀。
  • 丈夫得了抑鬱症後,我決定不再努力了
    ​「隔壁位子的同事突然很久沒有露面,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抑鬱症加重,無法再上班了。」看完《丈夫得了抑鬱症》後,一位網友在豆瓣留言。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截圖前幾天,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登上熱搜:據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約有3.5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成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看哭了,家人抑鬱了,怎麼面對?
    丈夫得了抑鬱症,納尼?確定嗎?是不是最近心情不好?
  • 我太難過了,我一定是得了抑鬱症……真的嗎?
    01 說到現在「知名度」最高的心理疾病,那肯定要屬抑鬱症了吧。可惜的是,儘管出圈了這麼久,關於抑鬱症的誤讀卻依然廣泛存在。其中一個典型的誤讀就是:「我好難受,好想哭,我感覺我一定是得抑鬱症了。」難受,想哭,說明說話的人確實是處於一種強烈的抑鬱情緒當中,然而,抑鬱情緒並不是抑鬱症呀。
  • 《丈夫得了抑鬱症》一部暖心的電影
    這是一部很溫馨的電影,雖然影片的節奏比較慢,但是看的時候,小編覺得很暖心。影片一開始,就用沒有胃口,頭痛,會站在垃圾堆前感慨被丟棄,跟客戶關係緊張以及有自殺的念頭描述了男主患了抑鬱症。但是女主並沒有察覺是抑鬱症,以為只是普通的生病。
  • 《丈夫得了抑鬱症》現實版:男主自殺,崩潰那一刻還是當鹹魚吧
    在堅守的這8年中,他拼命奮鬥,承受高壓,超時加班,績效長期處於AC+,TA水平(績效分AC-, AC, AC+, TA四個等級);也是在這8年中,他患上抑鬱症,從滿懷希望走向選擇死亡。12月20日,一條標題為《長安福特AE工程師之死:吉大畢業,入職8年,年僅30歲抑鬱跳樓身亡,他在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的文章在網上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