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得了抑鬱症!」,讓我知道原來抑鬱症不是什麼……

2021-01-20 一米心理教育中心
丈夫得了抑鬱症,妻子只能被迫營業,在養家餬口之餘,還要關心與照料丈夫。但她們之間,演繹的不是一個悲劇,而是一段治癒人心的愛情故事!
在這部溫馨又浪漫的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得了抑鬱症的男主角——髙(gāo)崎幹男,把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病容演的入木三分!


(髙崎幹男正為自己得病感到自責)


而電影的女主角——髙崎晴子對丈夫的關懷與陪伴,真的非常暖心,讓人一下子就相信了愛情。


(晴子允許丈夫頹廢,並和丈夫一起享受這份頹廢)


一個是溢出屏幕的壓抑與自責;一個是讓人嚮往的溫柔與接納。


他們的組合讓我明白了,其實,抑鬱症不是什麼。


於是,我把從中得到的一些感悟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也能有一點點收穫。



 

 01 

我也不想這樣


在電影最後,髙崎幹男以自己為原型,和妻子一起寫了一本名為《我也不想這樣》的書,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而「我也不想這樣」,正是每一個抑鬱症病人心底最深處,無聲的吶喊。


因為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到他們的痛苦~


人們常常說,抑鬱症就是心靈上的感冒。


確實,就像沒人希望得感冒一樣,我們都不想患上抑鬱症。


可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


這時候,真正的問題在於,往往我們的親朋好友,他們並不能像對待一位感冒的病人一樣,理解抑鬱症的痛苦。


例如:

 我們不理解他們為什麼會無緣無故的不開心。

 我們不理解他們為什麼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

 我們不理解他們為什麼會累得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


最讓我們不能理解的是,


 為什麼一個人會總想著輕生呢?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輕易就拋下那些「愛他的人」,獨自與這個世界告別呢?。


其實,這並不輕易。


不妨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吧~


「我們當然很珍惜愛我們的人,我們當然不想這麼輕易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也不想就這麼放棄」。


「只是有時我們會感覺,世界仿佛就只剩我一個人,我們不被需要,我們不被期待,我們無足輕重……」



「有時,悲傷如同洶湧的潮水,直灌進我們的大腦,腦子就像一團漿糊,我們只能任這股情緒控制,無法逃脫」。


「有時,我們的身體還會變得麻木,我們感受不到應該有的感覺……」


「從而,死亡為何物變得不再重要,我們只想讓這一切終止」。


寫到這裡,我想,我們最不理解抑鬱症患者的,便是這份「我也不想這樣」的痛苦吧。


為此,我想替他們把這份痛苦儘量準確的表達出來:


「我也不想不開心,我只是好像忘記了開心的感覺……」。

「我也不想變得無精打採,我只是感覺身體的力氣被抽乾了……」

「我也不想責備自己,我只是感覺這樣的自己確實就是個累贅……」

「我也不想一直賴在床上,我只是感覺這個姿勢能讓自己好受一點……」

「我也不想傷害自己,我只是感覺現實仿佛我離好遠好遠……」

………………

現在,也許我們能理解了——他們也不想這樣。



 

 02 

抑鬱是因為……


其實,我們不理解的又何止是抑鬱症病人,我們甚至連為什麼會得抑鬱症都不理解。



在生活中,如果你知道了某一位好友患上了抑鬱症,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


「怎麼好好的,突然就說有抑鬱症了呢」?



電影中的髙崎幹男也一樣,他總是非常樂觀,就算確診了抑鬱症之後,他也在電話上笑著和妻子說:「大丈夫」。



即使是病了之後,當知道妻子的漫畫不受大眾歡迎,他也笑著鼓勵妻子,他始終相信著妻子的畫會受歡迎。



真的很難讓人相信,一個如此情感細膩、樂觀、溫柔的人也會患上抑鬱症。


可正如在影片中一樣,這麼樂觀的一個人,僅僅是因為發現投訴信上自己的名字被寫錯,便一下變得鬱鬱寡歡起來。


(收到投訴信也依然保持微笑)


(發現錯字後,笑容漸漸消失)


現實就是如此,我們永遠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壓垮了抑鬱病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時,就有人說了:抑鬱症是因為「腦部的神經遞質分泌失調」


一般認為是多巴胺、5—羥色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失調。


可是沒人知道為什麼突然就失調了……


又有人說,抑鬱症是因為我們對某件事情過於執著(投入)。


想想也對,許多抑鬱症患者都是「完美主義者」


就像電影中,髙崎幹男的形象便是一個一絲不苟,按部就班,非常認真的一個人。


他會按照今天是星期幾來挑領帶,決定午餐的內容,甚至為了寫一封「工整的辭職信」,他硬是寫了一個通宵,重寫了無數次。



但是,世界上的髙崎幹男又何止一個兩個呢?


並不是所有追求完美的人都得了抑鬱症,有許多「佛系」的人也會有抑鬱症。


在現實中,大量研究已經證明,每一個人都可能患上抑鬱症,這與「樂觀消極」、「外向內向」、「男性女性」都沒有關係。


事實上,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因素能確切預測抑鬱症。


這些因素都只存在相關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



 

 03 

抑鬱是「不知名的喪失」與「自我攻擊」。


弗洛伊德則認為,抑鬱是「不知名的喪失」與「自我攻擊」。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喪失了某個重要的人或物,我們對此感到傷心難過。


這種傷心難過被弗洛伊德稱之為「哀傷」。


而抑鬱與哀傷不同的地方在於,抑鬱症的人也許知道了自己「喪失了誰,或喪失了某物」,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喪失了自己的誰,或喪失了自己的什麼」。


就像許多抑鬱症患者會說:「我覺得自己不開心,可是我不知道為了什麼而不開心」。



這是因為,他們在意識層面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喪失,可潛意識層面捕捉到了這種喪失,從而引發出一種「不知名的哀傷」。


舉個例子,相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有考砸過的時候吧。


如果考砸了一個重要的考試,我們的心情是不是會變得失落呢?


幾天之後,也許你會說把這事忘了吧~


可是,也許你會發現,你的心情還是會悶悶不樂。


那麼,考砸這件事情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喪失」,因為你喪失了一次得到好成績的機會,喪失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這也是你能意識到的,你所不能意識到的是,「你也喪失了獲得老師表揚、父母認可的機會」。


所以,真正讓你好幾天悶悶不樂的,也許不是那個分數,而是那份「期盼」~你覺得呢?


弗洛伊德還把抑鬱病人喜歡自我貶低的行為,看作是一種自我攻擊。


他認為,抑鬱症的人實際上是想表達對別人的攻擊,但是這種「願望」被意識所壓抑,並且因此產生了「對他人的內疚」心理(因為我居然想傷害別人),這種內疚會慢慢轉化到「自我」身上,從而變成「自我內疚」。


為了解除這種內疚感,他們會希望自己得到懲罰,因此,也解釋了為什麼抑鬱症的人會想自殺。


正如電影中,髙崎幹男抑鬱的原因就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壓力之一便是他作為售後服務人員,經常會遭到客戶的無理責罵。


可是,當同事和他吐槽是客戶自己蠢不會操作電腦時,髙崎幹男的回答是:「不能在背後說客戶的壞話」。——對客戶的攻擊被壓抑。



當髙崎幹男辭職之後,他的心情也有隨之有所好轉:




 

 04 

抑鬱症不是什麼……


有時候,想要證明某個事物是某物很困難,但是否定它卻很容易。


例如,抑鬱不是抑鬱症。


在電影裡,髙崎幹男的心理醫生一開始便解釋道:


「我們都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一般我們只要轉換一下心情,放鬆一下,便可以走出來」。


「但如果我們不能自己走出來,那就是得了抑鬱症」。


這實際上傳遞出了這樣一種信息:


情緒不好不是我們的錯,更加不是一種病;抑鬱症僅僅是「心情不好」+「身體病痛」而已,它不值得人們過於恐慌,更不應該被歧視。


又例如,抑鬱症不是「無期徒刑」。


近幾年,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問我:「得了抑鬱症是不是要終生吃藥?」


還有人開始宣揚:「抑鬱症不需要吃藥,醫生為了掙錢只會給你開越來越多的藥」,或者:「抗抑鬱藥會把人吃得變呆,儘量不要吃」。


最讓我憤怒的是,網上存在一些「自殺群」,故意誇大抑鬱症的危害,專門蠱惑抑鬱病人輕生。


其實,正如上面所說,抑鬱症不值得人們過於恐慌,它更加不是「無期徒刑」,它僅僅是一種病,一種可以被治癒但需要時間的病。



而這種病的治療方法便是:「藥物治療配合心理治療」。


其實更準確的來說是:「前期藥物為主,心理為輔;後期心理為主,藥物為輔」。


正如在另一部心理影片《心理醫生恭介》中,恭介醫生說過:「感冒如果放著不管,也會變成大病」。


抑鬱症也一樣,越早治療,恢復越快,預後越好。


然而現實中,總會有不少人認為可以靠自己硬抗過來,結果往往都變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在我實習期間,一位醫生說過:「大概有70%的抑鬱症患者需要終生服藥」。


也許這會讓人覺得很可怕,但實際上,我們要結合現實:


在中國,由於大多數人對抑鬱症並不重視,甚至可以說,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情緒並不重視。


所以,當我們察覺真的不對勁時,病情實際上已經發展到中度抑鬱或重度抑鬱的程度。


其次,許多病人往往會存在「不聽醫囑」的情況,也就是私下不按時吃藥。


這樣的情況一般有兩種原因:

一、感覺吃了藥沒用;

二、藥物發揮了作用,病人感覺自己已經好了便私自停藥,連門診也不去了。



這都會影響治療以及拖長治癒周期。


又由於抑鬱症存在生理結構基礎,它會對大腦造成一定的損傷。


就像影片中,髙崎幹男慢慢的變得不知道怎麼做飯,他的動作變得緩慢而僵硬,舌頭也失去了味覺,這一切都在說明,抑鬱症對大腦功能的損害。



病情拖得越久,損害便越大。


當損害到達一定程度後就回不去了。


因此,有可能需要終生吃藥,以維持大腦的正常功能。


加上抑鬱症具有高復發性,所以,這個病確實可能會伴隨病人一生。


但只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早發現,早治療,積極配合治療,這不會成為過不去的難關。



 

 05 

如何幫助我們的親朋好友擺脫抑鬱症?


其實,影片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多幫助抑鬱症患者的思路,例如髙崎幹男在演講中提到的:


1.不焦躁;也就是不讓病人感覺不安,不要對他們加油打氣,因為這會給抑鬱症病人一種「我的病必須快點好起來的壓力」。


2.不區別對待;也就是我一直想傳遞的,要用平常心去對待抑鬱症以及抑鬱症病人。


3.區分清楚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因為能做的事能幫助抑鬱症患者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自尊;而不能做的事,一方面是指不能做傻事,另一方面是要接受,患病的時候,自己確實有很多事情幹不來,但不要因為這就認為自己很沒用。


除此之外,「養寵物」和「寫日記」都是促進抑鬱症恢復很好的方法。


但是,我也常常會聽到身邊很多朋友和我傾訴:


「其實你說的方法我都有試過了,但是我感覺沒有效果,他還是很難受」。


對此,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付出是有效果的。


只是抑鬱症病人很多時候大腦就是會變得一根經,他們只會想到不好的事情。


他們的眼淚就是止不住的往下流,他們無法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心,他們甚至對你的擁抱毫無知覺……


這時,我們必須接受——也許我們就是幫不到他們,因為我們只是普通人,我們都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影片中的晴子一樣,繼續堅持不離不棄的陪伴,這是一定會有作用的。



其實這部電影給我們最大觸動就是,它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真正的陪伴!


陪伴並不僅僅是「待在同一屋簷下」以及「無微不至的照顧」。




陪伴真正的意義是「心和心待在一起」。


髙崎幹男的內心正是被這樣的陪伴所滋潤,一點一點的重新煥發出活力。



所以,我也相信,只要大家的心在一起,對方一定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期待,以及關心。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有沒有觸動到你的心呢?

歡迎留言評論哦~

<The End>


 值得讀推薦,戳下圖!




(識別關注,回復「愛一米,愛讀書」,免費領取21本心理學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 在看 分享給好友哦

相關焦點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她說:「我丈夫得了抑鬱症,但是,我決定不努力。無論多辛苦多難受,都不努力。」妻子從頭至尾都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即「人不努力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有過抑鬱症經歷,當TA意識到你曾有和TA相同的體驗,也許有助於TA變好。但要知道,抑鬱症的種類、體驗是很複雜的,即使你經歷過某種抑鬱症,TA的感受也可能與你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所經歷的只是輕微的憂鬱,TA可能會覺得你輕視了TA的痛苦程度。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承認你不清楚對方正在經歷什麼,但你真的關心。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 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在丈夫與巨大的痛苦鬥爭時,妻子一直陪伴在丈夫身邊,用自己的方式關心、溫暖他。就如電影開頭醫生對丈夫所言,「抑鬱是每個人都會體會到的感受」,幾乎每個人都曾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認為自己很失敗,覺得「啊,好想死」。在這種時候,記得停下來,問問自己是不是在勉強自己變成他人要求的樣子,並因此感到痛苦。如果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
  • 丈夫得了抑鬱症
    直至後來突然得知身邊的人竟然也是抑鬱症患者,而我不久前還見過這位明明一直很陽光的朋友。再然後,一位朋友的朋友因為抑鬱症而自殺。這個選擇了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從外人的角度看來,實在不覺得他的生活究竟有哪個地方不好,以至於到這種程度。究竟為什麼一個人會的抑鬱症,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 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01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中,不論做著什麼樣的工作,過著什麼樣的日子,都會覺得時常被巨大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每天都會有一些小確喪的時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覺得精神萎靡,什麼也不想幹,覺得反正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為什麼別人都那麼優秀,自己卻過得一塌糊塗。
  • 《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
    腦子裡沒有蹦出來什麼標準答案,但看到這個提問,並不認可,也不反對。 前段時間,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登上熱搜:據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約有3.5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成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在我國抑鬱症患病率也已經達到2.1%。很多人認為,抑鬱症不過是想太多、矯情、玻璃心、抗壓能力差。
  • 《丈夫得了抑鬱症》中的雅人叔:一位得了抑鬱症的丈夫
    《丈夫得了抑鬱症》是由日本朝日電視臺、東映映畫聯合製作,東映映畫發行的121分鐘愛情影片。該片由佐佐部清導演,青島武編劇,宮崎葵、堺雅人、餘貴美子、大杉漣、田村三郎等主演,於2011年10月8日在日本上映。
  • 丈夫得了抑鬱症後,我決定不再努力了
    ​「隔壁位子的同事突然很久沒有露面,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抑鬱症加重,無法再上班了。」看完《丈夫得了抑鬱症》後,一位網友在豆瓣留言。同樣是世衛組織的調查數據,全球3.5億抑鬱症患者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接受了治療。《丈夫得了抑鬱症》是一個根據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得抑鬱症的丈夫在妻子的幫助下,兩人齊心協力戰勝病魔的故事。有人評價:這是一部讓人正視抑鬱症的電影,再黑的夜,也都會迎來黎明。也有人說,這是一部經典的抑鬱症科普短片,專業全面又細膩溫暖。
  • 《丈夫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丈夫得了抑鬱症》是2011年在日本上映的一部講述有關抑鬱症的電影。電影由真實經歷撰寫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作為漫畫家的妻子髙崎晴子(宮崎葵飾)在照顧患有抑鬱症的丈夫髙崎幹夫(堺雅人飾)期間發生的生活瑣事。故事裡的妻子晴子性格懶散,每天宅在家裡睡覺和畫漫畫,丈夫幹夫是個嚴謹忠厚的老實人,在公司做著售後服務,每天都要承受著來自客戶的各種投訴和抱怨。
  • 《丈夫得了抑鬱症》電影解析
    《丈夫得了抑鬱》觀影心得排骨:相對於影片中的男主角,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可沒有那麼幸運,他們或因抑鬱症,朋友逐漸疏離,家人不理解,甚至愛人因此拋棄自己。這無疑給抑鬱症患者的心理雪上加霜。其實相比於抑鬱症患者在事業或者學業上的不如意,他們更多的是情感和心理上關懷得不到滿足,內心溫情感缺失,長期自我封閉內心真實情感。渴望親密關係又始終放不開自我。影片最後,妻子將陪伴丈夫與抑鬱症鬥爭的經歷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漫畫的名字就叫《丈夫得了抑鬱症》。妻子的作品鼓勵了許多正在被抑鬱症折磨的患者和他們的家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溫暖與希望。
  • 《丈夫得了抑鬱症》:抑鬱症高發的背後,折射出的是隱忍性格弊端
    《丈夫得了抑鬱症》這是一部由日本導演佐佐部清執導的愛情片,影片於2011年10月在日本正式上映,畫面時長達到兩個多小時,豆瓣評分高達8.1分。該片抑鬱症作為切入點,不僅深刻地向我們詮釋了抑鬱症的特點,同時還向我們展示出了日本職場人的困擾和現狀。
  • 《丈夫得了抑鬱症》:痛苦的話,就不要努力了.
    歸根結底都是我的錯。雖然希望有人能察覺,但誰都不知道。 沒有見過那樣的我,當然也不知道了。......請對我說,做到這裡已經做的很好了,辛苦了。就算不能笑著送我走,也請不要責怪著送我走。辛苦了。小晴甚至都不曾知道,原來通勤的電車是那麼擁擠,每天每天,丈夫沒有說過一句怨言,她也沒說過一句辛苦。
  • 淺談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
    大家好我是編輯餃子,今天的推送給大家帶來的是《丈夫得了抑鬱症》的影評(❍ᴥ❍ʋ)《丈夫得了抑鬱症》是一部日式風格十分明顯的日常系電影
  • 《丈夫得了抑鬱症》:愛治癒了他的抑鬱症,也讓他們更懂彼此
    職場上,為了做好工作,996已經是家常便飯,還要面對來自家庭和戀人的壓力,生活不易呀,甚至有的人壓力過大患上了抑鬱症,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當患上抑鬱症時,第一時間要與家人交流並且找專業人士的幫助,一個人影城反而會做出些傻事來。《丈夫得了抑鬱症》就是關於抑鬱症後,男主在妻子的幫助下重新獲得新生的故事,溫暖又有愛。
  • 《丈夫得了抑鬱症》:不努力,又怎樣
    如果被毒雞湯老師聽後,肯定會使勁抽你個大嘴巴子,讓你不上進,讓你當廢柴,讓你浪費國家糧食!好吧,可是努力真的很辛苦!今日要介紹的影片就是一部不要上進,不要毒雞湯的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結婚5年,丈夫高野在一個網絡公司上班,妻子小晴是一位不出名的漫畫家,一家全靠著高野養活,小兩口安然自得的過日子。
  • 陪伴,永遠是最好的良藥——丈夫得了抑鬱症
    ,看著封面上強忍著淚水的堺雅人,我還是沒忍住的點開了那個視頻,《丈夫得了抑鬱症》。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睡了過去,只記得,醒來時房間裡漆黑一片,窗外,公園的摩天輪如往常一般,亮起了霓虹。我最終決定要寫一篇關於《丈夫得了抑鬱症》的觀後感,只是,找到了電影,建好了文檔,最終沒有點開電影,我關掉了電腦,蜷縮在陽臺的最角落,看著窗外的路燈發呆,一直到天亮……這篇在7月6號就寫好了題目卻沒有內容的文章,終於在今天迎來了一個延續。
  • 丈夫得了抑鬱症,妻子絲毫不作為?
    2011年的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對抑鬱症這個話題進行了探討。記錄了漫畫家小晴在知道丈夫患抑鬱症之後,陪伴丈夫一起抗爭抑鬱症,幫助丈夫走出陰霾的故事。
  • 丈夫得了抑鬱症,之後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沉浸在那種極度的自我否定之中。明明很努力,為什麼日子還是那麼不如意。朋友說我,「你太努力了,你太累了。」我一聽這個「太」字就知道過猶不及了。有句話說,太用力的人跑不遠,以前我不信,現在我信了。今天聽說前同事老T得了乳腺癌,她才只有38歲。
  • 《丈夫得了抑鬱症》一部暖心的電影
    這是一部很溫馨的電影,雖然影片的節奏比較慢,但是看的時候,小編覺得很暖心。在男主從醫生那兒得知自己得了抑鬱症之後,女主便想盡辦法幫助男主,並且讓男主辭掉工作。想知道,就去看影片吧。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不低哦!
  • 日本導演佐佐部清去世,他的作品《丈夫得了抑鬱症》很治癒
    《丈夫得了抑鬱症》劇照小晴對這個病知之甚少,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丈夫種種不正常的反應,又回想起丈夫對自己的愛和照顧,她有些自責了,為了讓丈夫恢復健康,小晴以離婚要挾丈夫,迫使他辭去工作,專心在家養病。《丈夫得了抑鬱症》劇照咋一看以為這很消極,其實對於小晴來說,這是最積極的態度,不再努力去使勁讓丈夫痊癒,不再努力去尋找方法,因為對於抑鬱症來說,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也不再努力去想要找份好工作來支撐家庭生活。
  • 丈夫得了抑鬱症,自己像沒用的垃圾
    他告訴妻子自己的感覺:「頭疼,腰疼,睡不著覺,好想死……」。他幾次徘徊在公司的樓頂,向下望去,想跳又膽小。小晴不能理解,怎麼會這樣?急忙拉著大高去看醫生。醫生給出的結果是,大高得了「抑鬱症」。小晴懵了:抑鬱症只聽說過,但生活中沒見過。1什麼是抑鬱症?